本發(fā)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治療心悸的中藥組合物,其中藥原料及重量份配比為:茯苓10-40份、烏金草5-20份、靈芝10-30份、刺五加5-25份、陳皮5-20份、羅布麻5-25份、人參5-20份、熟地黃10-40份、五味子5-20份、龍齒5-25份、遠志5-20份、炒棗仁10-40份、磁石5-25份、百合10-30份、桂圓5-25份、猴頭菌5-20份、蓮子10-30份、桑椹5-25份、甘草5-15份。本發(fā)明專利技術的中藥組合物具有平肝解郁、健脾益胃、寧心安神、補血養(yǎng)血的功效,其治療心悸療效顯著,作用可靠。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傳統草藥的未確定結構的醫(yī)藥配制品,尤其是一種治療心悸的中藥組合物。
技術介紹
心f季(palpitat1n)指患者自覺心中t季動,甚至不能自主的一類癥狀。發(fā)生時,患者自覺心跳快而強,并伴有心前區(qū)不適感。本病癥可見于多種疾病過程中,多與失眠、健忘、眩暈、耳鳴等并存,凡各種原因引起心臟搏動頻率、節(jié)律發(fā)生異常,均可導致心悸。目前這種疾病發(fā)病率較高,嚴重威脅到人民的生命安全,尤其是在中老年人群中發(fā)病率較高,病情嚴重者甚至威脅生命。臨床上各種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以及神經官能癥、某些器質性或功能性疾病如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肺源性心臟病、各種心律失常,以及貧血、低鉀血癥、心臟神經官能癥等出現心悸。目前,臨床上主要是通過實驗室及器械檢查確診后采用西藥進行對癥治療,雖然見效快,但副作用大,長期服用會產生耐藥性和依賴性,停藥后病情易出現反復。中醫(yī)認為,心悸屬祖國醫(yī)學“驚悸”和“怔仲”的范疇。本證的發(fā)生常與平素體質虛弱、情志所傷、勞倦、汗出受邪等有關。平素體質不強,心氣怯弱,或久病心因不足,或憂思過度,勞傷心脾,使心神不能自主,發(fā)為心悸;或腎陰虧虛,水火不濟,虛火妄動,上擾心神而致病;或脾腎陽虛,不能蒸化水液,停聚為飲,上犯于心,心陽被遏,心脈痹阻,而發(fā)該病。根據中醫(yī)理論,針對心悸的發(fā)病機理,以平肝解郁、寧心安神為治則,進行辯證配伍組方,以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西藥治療心悸存在藥物依賴性強、副作用大的不足,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配制簡便、成本低、療效顯著、無副作用的治療心悸的中藥組合物。本專利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心悸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藥原料及重量份配比為:茯苓10-40份、烏金草5-20份、靈芝10-30份、刺五加5-25份、陳皮5-20份、羅布麻5-25份、人參5_20份、熟地黃10-40份、五味子5_20份、龍齒5-25份、遠志5-20份、炒棗仁10-40份、磁石5_25份、百合10-30份、桂圓5_25份、猴頭菌5-20份、蓮子10-30份、桑椹5-25份、甘草5_15份。本專利技術的優(yōu)選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心悸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藥原料及重量份配比為:茯苓30份、烏金草10份、靈芝20份、刺五加15份、陳皮10份、羅布麻15份、人參10份、熟地黃30份、五味子10份、龍齒15份、遠志10份、炒率仁30份、磁石15份、百合20份、桂圓15份、猴頭菌10份、蓮子20份、桑椹15份、甘草10份。本專利技術中藥組合物是在傳統中醫(yī)理論和臨床經驗指導下,精選藥物組方。本專利技術中藥組合物中:茯苓具有利水滲濕、益脾和胃、寧心安神的功效;烏金草具有平肝陽、養(yǎng)心安神、養(yǎng)血調經的功效;靈芝具有益氣血、安心神、健脾胃的功效;刺五加具有益氣健脾、補腎安神的功效;陳皮具有理氣健脾、調中利水、燥濕化痰的功效;羅布麻具有清熱平肝、利水消腫的功效;人參具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的功效;熟地黃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的功效;五味子具有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的功效;龍齒具有鎮(zhèn)驚安神、清熱除煩的功效;遠志具有安神益智、祛痰鎮(zhèn)驚、行氣散郁的功效;炒棗仁具有養(yǎng)肝斂汗、寧心安神的功效;磁石具有平肝潛陽、安神鎮(zhèn)驚、聰耳明目、納氣平喘的功效;百合具有養(yǎng)陰潤肺、清心安神、滋補精血的功效;桂圓具有益氣養(yǎng)血、開胃益脾、安神益智的功效;猴頭菌具有健脾養(yǎng)胃、安神抗癌的功效;蓮子具有補脾止瀉、益腎澀清、養(yǎng)心安神的功效;桑椹具有補血滋陰,生津潤燥的功效;甘草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調和諸藥的功效。本專利技術精選藥物組方,其藥物組分經辯證配伍,在作用上相互佐助,共奏平肝解郁、健脾益胃、寧心安神、補血養(yǎng)血的功效,對心悸的治療達到標本兼治。本專利技術組合物的組分均采用天然的中藥原料,其配制簡便、藥源廣、成本低。本專利技術遵循中醫(yī)的處方用藥原則,各種組分藥物采用水煎服用。經臨床應用驗證,其療效顯著可靠,藥性平和,未出現毒副作用,有效率達92%,治愈率69%。【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實施例1 一種治療心悸的中藥組合物,其中藥原料及重量配比為:茯苓30g、烏金草10g、靈芝20g、刺五加15g、陳皮10g、羅布麻15g、人參10g、熟地黃30g、五味子10g、龍齒15g、遠志10g、炒率仁30g、磁石15g、百合20g、桂圓15g、猴頭菌10g、蓮子20g、桑椹15g、甘草10g。實施例2 一種治療心悸的中藥組合物,其中藥原料及重量配比為:茯苓10g、烏金草20g、靈芝15g、刺五加25g、陳皮5g、羅布麻20g、人參12g、熟地黃40g、五味子5g、龍齒25g、遠志12g、炒率仁40g、磁石5g、百合25g、桂圓10g、猴頭菌20g、蓮子15g、桑椹25g、甘草12g。實施例3 一種治療心悸的中藥組合物,其中藥原料及重量配比為:茯苓25g、烏金草5g、靈芝30g、刺五加10g、陳皮15g、羅布麻5g、人參20g、熟地黃15g、五味子20g、龍齒5g、遠志15g、炒率仁20g、磁石25g、百合10g、桂圓20g、猴頭菌12g、蓮子10g、桑椹20g、甘草5g。實施例4 一種治療心悸的中藥組合物,其中藥原料及重量配比為:茯苓10g、烏金草15g、靈芝10g、刺五加20g、陳皮12g、羅布麻25g、人參5g、熟地黃20g、五味子15g、龍齒10g、遠志20g、炒率仁10g、磁石20g、百合15g、桂圓25g、猴頭菌5g、蓮子25g、桑椹10g、甘草6g。實施例5 一種治療心悸的中藥組合物,其中藥原料及重量配比為:茯苓40g、烏金草12g、靈芝25g、刺五加5g、陳皮20g、羅布麻10g、人參15g、熟地黃25g、五味子12g、龍齒20g、遠志5g、炒率仁25g、磁石10g、百合30g、桂圓5g、猴頭菌15g、蓮子30g、桑椹5g、甘草15g。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中藥組合物按常規(guī)的水煎法制取藥劑。具體方法如下:將組方的中藥原料放入容器中,加冷水漫過藥面,浸泡15?20分鐘,再加水沒過藥面約6厘米,進行第一次煎煮,未沸前采用武火煎煮,沸后用文火煎煮20?30分鐘;第二次煎煮,加水沒過藥面約4厘米,水沸后煎煮15?20分鐘。兩次煎煮取汁,合并。本專利技術以實施例1所給出的一種治療心悸的中藥組合物,做臨床療效總結如下: 一、一般性資料:本中藥組合物應用于臨床觀察病例100例,男53例,女47例,年齡40?75歲。二、診斷標準: 1、自覺心搏異常,或快速或緩慢,或跳動過重,或忽跳忽止。呈陣發(fā)性或持續(xù)不解,神情緊張,心說不安; 2、伴有胸悶不適,心煩寐差,顫抖乏力,頭暈等癥。中老年患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則喘促,汗出肢冷,或見暈厥; 3、可見數、促、結、代、緩、遲等脈象; 4、常有情志刺激,驚恐,緊張,勞倦,飲酒等誘發(fā)因素; 5、血常規(guī)、血沉、抗“O”、T3、T4及心電圖,X線胸部攝片、測血壓等檢查,有助明確診斷。三、用法用量:臨床應用時,一日一劑,水煎兩遍取汁約400ml,分早、晚兩次空腹溫服。六天為一療程。四、療效標準: 1、治愈:癥狀及心律失常消失,心電圖等實驗室檢查恢復正常; 2、有效:癥狀減輕或發(fā)作間歇時間延長,實驗室檢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治療心悸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藥原料及重量份配比為:茯苓10?40份、烏金草5?20份、靈芝10?30份、刺五加5?25份、陳皮5?20份、羅布麻5?25份、人參5?20份、熟地黃10?40份、五味子5?20份、龍齒5?25份、遠志5?20份、炒棗仁10?40份、磁石5?25份、百合10?30份、桂圓5?25份、猴頭菌5?20份、蓮子10?30份、桑椹5?25份、甘草5?15份。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趙世明,
申請(專利權)人:趙世明,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