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通用軌道頂面粗糙度測試儀,包括長橫向限位擋板、彈簧、凹槽件、滑塊、導軌、電機、豎向限位擋板、滑輪、加速度傳感器、探頭和短橫向限位擋板;其中,電機和滑輪固定安裝于導軌上;電機的馬達驅動滑輪旋轉,從而帶動安裝有加速度傳感器的滑塊在導軌上移動;探頭擰緊于加速度傳感器的下方,加速度傳感器安裝在凹槽件中;彈簧位于凹槽件和滑塊之間;豎向限位擋板、長橫向限位擋板和短橫向限位擋板系根據不同規格的軌道而選取,將導軌安裝在軌道上方,使得探頭與軌道的頂面相接觸,彈簧存在一定的預緊力。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既可以方便地在不同規格的通用軌道上安裝和拆卸,又可以滿足自動化、可重復性測試軌道頂面的粗糙度。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軌道頂面粗糙度測試
,具體來說,本技術涉及一種通用軌道頂面粗糙度測試儀。
技術介紹
現有技術中在測量軌道頂面粗糙度時,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在軌道上固定一個基準梁,使用移動探針沿著軌道運動,測量基準梁與軌道頂面之間的相對位置,進而得到軌道頂面的粗糙度。這種方式因每次測量都要固定測量設備,所以準備時間長,設備使用起來非常不方便,效率很低。另一種是以小車為基礎,讓小車沿著軌道運動,測量相對較長的軌道距離。但是這種測量方式需要由一個人手推小車完成整個測量過程,自動化程度低,并且小車每次運行速度不一致,故可重復性不高。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通用軌道頂面粗糙度測試儀,既可以方便地在不同規格的軌道上安裝和拆卸,又可以滿足自動化、可重復性測試軌道頂面的粗糙度。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通用軌道頂面粗糙度測試儀,包括長橫向限位擋板、彈簧、凹槽件、滑塊、導軌、電機、豎向限位擋板、滑輪、加速度傳感器、探頭和短橫向限位擋板;其中,所述電機和所述滑輪固定安裝于所述導軌上;所述電機的馬達驅動所述滑輪旋轉,從而帶動安裝有所述加速度傳感器的所述滑塊在所述導軌上移動;所述探頭擰緊于所述加速度傳感器的下方,所述加速度傳感器安裝在所述凹槽件中;所述彈簧位于所述凹槽件和所述滑塊之間;所述豎向限位擋板、所述長橫向限位擋板和所述短橫向限位擋板系根據不同規格的軌道而選取,將所述導軌安裝在所述軌道上方,使得所述探頭與所述軌道的頂面相接觸,所述彈簧存在一定的預緊力。可選地,所述滑輪通過鋼絲繩帶動所述滑塊在所述導軌上移動。可選地,所述電機和所述滑輪是通過螺釘固定安裝于所述導軌上的。可選地,所述加速度傳感器系過盈配合卡合安裝在所述凹槽件中。可選地,所述粗糙度測試儀的整體材質為鋁合金。可選地,所述鋁合金表面作有防氧化處理。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有以下優點:本技術既可以方便地在不同規格的軌道上快速安裝和拆卸,又可以滿足自動化、可重復性測試軌道頂面的粗糙度,節約了測試準備時間,從而克服了現有技術的不足,充分滿足了軌道頂面粗糙度測量的設計要求。【附圖說明】本技術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質和優勢將通過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的描述而變得更加明顯,其中:圖1為本技術一個實施例的通用軌道頂面粗糙度測試儀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所示實施例的通用軌道頂面粗糙度測試儀的結構側視圖。附圖標記集中說明:1:長橫向限位擋板2:彈簧 3:凹槽件4:滑塊5:導軌6:電機 7:豎向限位擋板8:滑輪9:加速度傳感器 10:探頭11:軌道 12:短橫向限位擋板【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和說明書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闡述了更多的細節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術,但是本技術顯然能夠以多種不同于此描述的其它方式來實施,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不違背本技術內涵的情況下根據實際應用情況作類似推廣、演繹,因此不應以此具體實施例的內容限制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圖1為本技術一個實施例的通用軌道頂面粗糙度測試儀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所示實施例的通用軌道頂面粗糙度測試儀的結構側視圖。需要注意的是,這些附圖均僅作為示例,其并非是按照等比例的條件繪制的,并且不應該以此作為對本技術實際要求的保護范圍構成限制。如圖1和圖2所示,該粗糙度測試儀主要包括長橫向限位擋板1、彈簧2、凹槽件3、滑塊4、導軌5、電機6、豎向限位擋板7、滑輪8、加速度傳感器9、探頭10和短橫向限位擋板12ο其中,電機6和滑輪8可以通過螺釘固定安裝于鋁合金材質的導軌5上。電機6的馬達驅動滑輪8旋轉,滑輪8通過鋼絲繩和滑塊4連接起來,從而滑輪8帶動安裝有加速度傳感器9的滑塊4在導軌5上移動,達到自動化、可重復性測試的目的。另一方面,探頭10擰緊于加速度傳感器9的下方,加速度傳感器9過盈配合卡合安裝在凹槽件3中,凹槽件3即用于加速度傳感器9的過盈配合安裝。彈簧2位于凹槽件3和滑塊4之間。用于固定粗糙度測試儀的豎向限位擋板7、長橫向限位擋板I和短橫向限位擋板12系根據不同規格的軌道11而選取,將導軌5安裝在軌道11上方,使得探頭10與軌道11的頂面相接觸,此時彈簧2存在一定的預緊力。在本實施例中,該粗糙度測試儀的整體材質可以為鋁合金,表面優選地作有防氧化處理。下面簡要描述一下本技術的通用軌道頂面粗糙度測試儀的安裝步驟:首先將探頭10和加速度傳感器9擰緊,并將加速度傳感器9卡在凹槽件3中。通過螺釘把電機6和滑輪8固定在導軌5上,然后用鋼絲繩把滑塊4和滑輪8連接起來。根據不同規格的軌道11選取合適的長橫向限位擋板1、短橫向限位擋板12和豎向限位擋板7,用橫、縱向限位擋板將導軌5安裝在軌道11上,使得探頭10與軌道11頂面相接觸,此時彈簧2存在一定的預緊力。等到電機6與移動電源連接完成后,該通用軌道頂面的粗糙度測試儀的安裝即告完成。綜上所述,本技術的裝置既可以方便地在不同規格的軌道上快速安裝和拆卸,又可以滿足自動化、可重復性測試軌道頂面的粗糙度,節約了測試準備時間,從而克服了現有技術的不足,充分滿足了軌道頂面粗糙度測量的設計要求。本技術雖然以較佳實施例公開如上,但其并不是用來限定本技術,任何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技術的精神和范圍內,都可以做出可能的變動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脫離本技術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技術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變化及修飾,均落入本技術權利要求所界定的保護范圍之內。【主權項】1.一種通用軌道頂面粗糙度測試儀,其特征在于,包括長橫向限位擋板(1)、彈簧(2)、凹槽件⑶、滑塊(4)、導軌(5)、電機(6)、豎向限位擋板(7)、滑輪(8)、加速度傳感器(9)、探頭(10)和短橫向限位擋板(12); 其中,所述電機(6)和所述滑輪(8)固定安裝于所述導軌(5)上;所述電機(6)的馬達驅動所述滑輪(8)旋轉,從而帶動安裝有所述加速度傳感器(9)的所述滑塊(4)在所述導軌(5)上移動;所述探頭(10)擰緊于所述加速度傳感器(9)的下方,所述加速度傳感器(9)安裝在所述凹槽件(3)中;所述彈簧(2)位于所述凹槽件(3)和所述滑塊(4)之間;所述豎向限位擋板(7)、所述長橫向限位擋板(I)和所述短橫向限位擋板(12)系根據不同規格的軌道(11)而選取,將所述導軌(5)安裝在所述軌道(11)上方,使得所述探頭(10)與所述軌道(11)的頂面相接觸,所述彈簧(2)存在一定的預緊力。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軌道頂面粗糙度測試儀,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輪(8)通過鋼絲繩帶動所述滑塊(4)在所述導軌(5)上移動。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通用軌道頂面粗糙度測試儀,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6)和所述滑輪(8)是通過螺釘固定安裝于所述導軌(5)上的。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通用軌道頂面粗糙度測試儀,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速度傳感器(9)系過盈配合卡合安裝在所述凹槽件(3)中。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通用軌道頂面粗糙度測試儀,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糙度測試儀的整體材質為鋁合金。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通用軌道頂面粗糙度測試儀,其特征在于,所述鋁合金表面作有防氧化處理。【專利摘要】本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通用軌道頂面粗糙度測試儀,其特征在于,包括長橫向限位擋板(1)、彈簧(2)、凹槽件(3)、滑塊(4)、導軌(5)、電機(6)、豎向限位擋板(7)、滑輪(8)、加速度傳感器(9)、探頭(10)和短橫向限位擋板(12);其中,所述電機(6)和所述滑輪(8)固定安裝于所述導軌(5)上;所述電機(6)的馬達驅動所述滑輪(8)旋轉,從而帶動安裝有所述加速度傳感器(9)的所述滑塊(4)在所述導軌(5)上移動;所述探頭(10)擰緊于所述加速度傳感器(9)的下方,所述加速度傳感器(9)安裝在所述凹槽件(3)中;所述彈簧(2)位于所述凹槽件(3)和所述滑塊(4)之間;所述豎向限位擋板(7)、所述長橫向限位擋板(1)和所述短橫向限位擋板(12)系根據不同規格的軌道(11)而選取,將所述導軌(5)安裝在所述軌道(11)上方,使得所述探頭(10)與所述軌道(11)的頂面相接觸,所述彈簧(2)存在一定的預緊力。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孫杰,劉斌,陳華兵,姚玲玉,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上海;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