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一種消化內窺鏡手柄的操縱裝置制造方法及圖紙

    技術編號:11702882 閱讀: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9 02:06
    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醫療器械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消化內窺鏡手柄的操縱裝置,包括旋轉機構、大撥輪機構、小撥輪機構、按鈕開閉轉換機構和外殼,其中,所述大撥輪機構、小撥輪機構和按鈕開閉轉換機構設置于外殼內,旋轉機構與外殼的一端相連,消化內窺鏡手柄的柔性末端則由外殼的另一端伸出。旋轉機構通過錐齒輪傳動帶動外殼、進而帶動消化內窺鏡手柄旋轉。大撥輪機構和小撥輪機構分別通過同步帶傳動帶動大撥輪套筒和小撥輪套筒正反向撥動消化內窺手柄的大撥輪和小撥輪,并具有限位功能。按鈕開閉轉換機構通過氣缸和杠桿實現對消化內窺鏡手機的送水送汽按鈕和吸引按鈕的按下復原操作。本發明專利技術能夠代替醫生的人工操作,并實現更精確的控制和安全保護。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醫療器械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消化內窺鏡手柄的操縱裝置
    技術介紹
    傳動的消化內窺鏡手術是醫生通過手動控制消化內窺鏡到達指定位置,如通過手動控制胃鏡或腸鏡到達胃部或腸道內,然后進行相應手術操作。這種操縱方式需要人工來完成,這就要求醫生必須出現在手術現場,而很多情況下,尤其是在偏遠地區或者急救時,醫生很難及時出現。另外,手術操作更多的是依靠醫生的個人經驗,因此手術操作的精確性通常會受到醫生經驗等因素的制約。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消化內窺鏡手柄的操縱裝置,通過錐齒輪傳動、同步帶傳動以及氣動方式分別實現了對消化內窺鏡手柄的旋轉操作、柔性末端控制和按鈕的開啟閉合操作,能夠代替醫生的人工操作,同時可以實現更精確的控制和安全保護。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消化內窺鏡手柄的操縱裝置,包括旋轉機構、大撥輪機構、小撥輪機構、按鈕開閉轉換機構和外殼,其中,所述大撥輪機構、小撥輪機構和按鈕開閉轉換機構設置于所述外殼內,所述外殼包括側板、固定板和氣缸固定板,旋轉機構設置于所述外殼的外部并與所述外殼一端的側板相連,消化內窺鏡手柄設置于所述外殼內,且所述消化內窺鏡手柄的柔性末端由所述外殼遠離所述旋轉機構的一端伸出;小撥輪機構包括第二電機、第二傳動機構、內置套筒和小撥輪套筒,所述第二電機和內置套筒安裝在所述外殼的固定板上,所述第二電機通過第二傳動機構與所述內置套筒的一端相連,所述內置套筒的另一端與小撥輪套筒固接,所述小撥輪套筒與消化內窺鏡手柄的小撥輪卡合;所述大撥輪機構包括第一電機、第一傳動機構、套筒和大撥輪套筒,其中,所述套筒可旋轉地套裝在小撥輪機構的內置套筒上,所述第一電機通過第一傳動機構與所述套筒相連,所述套筒與大撥輪套筒固接,所述大撥輪套筒與消化內窺鏡手柄的大撥輪卡合,所述外殼內設有與所述側板相連的電機中心調整板,所述大撥輪機構的第一電機安裝在所述電機中心調整板上;所述按鈕開閉轉換機構安裝在所述外殼的氣缸固定板上。所述旋轉機構包括旋轉電機、減速器、傳動機構、旋轉輸出軸和旋轉機構箱體,其中,旋轉電機、減速器和傳動機構設置于所述旋轉機構箱體內并依次連接,所述傳動機構與旋轉輸出軸相連,所述旋轉輸出軸的輸出端伸出至所述旋轉機構箱體的外部與所述外殼的側板固接或通過彈性連接件與所述外殼的側板固接。所述傳動機構為錐齒輪傳動機構,包括互相嚙合的第一錐齒輪和第二錐齒輪,其中,第二錐齒輪與減速器的輸出軸相連,第一錐齒輪與旋轉輸出軸位于旋轉機構箱體內的一端相連。所述按鈕開閉轉換機構包括第一氣缸、第二氣缸、第一杠桿和第二杠桿,其中,第一氣缸和第二氣缸固定在所述氣缸固定板上靠近所述小撥輪機構的一側,所述第一杠桿和第二杠桿通過杠桿固定板固定在所述氣缸固定板上遠離所述小撥輪機構的一側;第一氣缸的動作桿工作時穿過所述氣缸固定板,并與可自動復位的第一杠桿的一端相抵,所述第一杠桿的另一端與消化內窺鏡手柄上的送水送氣按鈕相抵;第二氣缸的動作桿工作時穿過所述氣缸固定板,并與可自動復位的第二杠桿的一端相抵,所述第二杠桿的另一端與消化內窺鏡手柄上的送水送氣按鈕相抵。所述杠桿固定板上設有杠桿固定軸,第一杠桿和第二杠桿可旋轉地安裝在所述杠桿固定軸上;所述杠桿固定軸上分別設有使第一杠桿和第二杠桿復位用的扭轉彈簧。所述大撥輪機構的第一傳動機構包括第一驅動帶輪、第一同步帶和第一從動帶輪,其中,第一驅動帶輪與所述第一電機的輸出軸連接,第一從動帶輪可轉動地套裝在所述套筒上;所述電機中心調整板上設有用于調整第一電機位置的橫槽。所述第一從動帶輪上設有擋圈,所述第一從動帶輪通過所述擋圈固定在所述套筒上;所述擋圈上設有限位螺釘,所述固定板上設有與所述限位螺釘相配合的上限位開關和下限位開關。所述小撥輪機構的第二傳動機構為同步帶傳動機構,包括第二驅動帶輪、第二同步帶和第二從動帶輪,其中,第二驅動帶輪與所述第二電機的輸出軸連接,第二從動帶輪可轉動地套裝在所述內置套筒上;所述固定板上設有用于調整第二電機位置的橫槽。所述內置套筒內設置有可轉動的固定套筒,所述小撥輪機構還包括固定盤,所述固定套筒遠離所述小撥輪套筒的一端伸出至所述內置套筒外,并與所述固定盤相連,所述固定盤通過螺孔柱固定在所述外殼的固定板上。所述第二驅動帶輪遠離第二電機的一側端面連接有限位圓盤,所述限位圓盤上設有限位螺釘,所述固定板上設有與所述限位螺釘相配合的左限位開關和右限位開關。本專利技術的優點與積極效果為:1、本專利技術操作簡單方便,經驗較少的醫務輔助人員也能夠完成,從而能夠替代醫生的人工操作。2、本專利技術通過錐齒輪傳動、同步帶傳動以及氣動方式分別實現了對消化內窺鏡手柄的旋轉操作、柔性末端控制和按鈕的開啟閉合操作,手術操作的精確性更高,且不受醫生經驗等因素的制約。3、本專利技術提高了手術的安全性,有利于病人的救治。【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立體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內部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2中旋轉機構的剖視圖,圖4為圖3中旋轉機構的結構立體圖,圖5為圖2中大撥輪機構和小撥輪機構剖視圖,圖6為圖5中I處放大圖,圖7為圖5中大撥輪機構和小撥輪機構的結構立體圖,圖8為圖5中大撥輪機構和小撥輪機構的局部俯視圖,圖9為圖5中大撥輪機構和小撥輪機構另一視角的結構立體圖,圖10為圖5中大撥輪機構和小撥輪機構的A向視圖,圖11為圖2中按鈕開閉轉換機構的結構立體圖,圖12為圖11中按鈕開閉轉換機構另一視角的結構立體圖,圖13為圖11中II處放大圖,圖14為本專利技術旋轉機構通過彈性連接件與外殼連接的結構示意圖一,圖15為本專利技術旋轉機構通過彈性連接件與外殼連接的結構示意圖二。【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詳述。如圖1?2所示,本專利技術包括旋轉機構2、大撥輪機構3、小撥輪機構4、按鈕開閉轉換機構5和外殼6,其中,所述大撥輪機構3、小撥輪機構4和按鈕開閉轉換機構5設置于所述外殼6內,旋轉機構2與所述外殼6的一端相連,消化內窺鏡手柄I的柔性末端則由所述外殼6的另一端伸出。如圖3?4所示,所述旋轉機構2包括旋轉電機22、旋轉電機固定板20、減速器21、傳動機構44、軸環17、旋轉輸出軸16和旋轉機構箱體23,其中,所述傳動機構44為錐齒輪傳動機構,包括第一錐齒輪18和第二錐齒輪19,所述第一錐齒輪18、第二錐齒輪19、減速器21和旋轉電機22均設置于所述旋轉機構箱體23內。旋轉電機固定板20通過螺釘固定在所述旋轉機構箱體23內靠近外殼6 —側的內側壁上,旋轉電機22與減速器21相連,減速器21的輸出軸穿過所述旋轉電機固定板20后與第二錐齒輪19連接,減速器21通過螺釘安裝在所述旋轉電機固定板20上,所述旋轉機構箱體23靠近外殼6 —側的外表面設有止口,軸環17設置于所述止口中并通過螺釘固定在所述旋轉機構箱體23上。外殼6靠近所述旋轉機構2的一側設置有頂板15,旋轉輸出軸16的輸出端通過螺釘80固定在所述頂板15上,另一端則穿過所述軸環17后通過連接鍵46與第一錐齒輪18連接,所述第一錐齒輪18與第二錐齒輪19相嚙合。當旋轉電機22工作時,通過第一錐齒輪18和第二錐齒輪19的傳動可帶動外殼6旋轉,進而實現帶動外殼6內的所有機構和消化內窺鏡手柄I旋轉。...

    【技術保護點】
    一種消化內窺鏡手柄的操縱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轉機構(2)、大撥輪機構(3)、小撥輪機構(4)、按鈕開閉轉換機構(5)和外殼(6),其中,所述大撥輪機構(3)、小撥輪機構(4)和按鈕開閉轉換機構(5)設置于所述外殼(6)內,所述外殼(6)包括側板(15)、固定板(31)和氣缸固定板(64),旋轉機構(2)設置于所述外殼(6)的外部并與所述外殼(6)一端的側板(15)相連,消化內窺鏡手柄(1)設置于所述外殼(6)內,且所述消化內窺鏡手柄(1)的柔性末端由所述外殼(6)遠離所述旋轉機構(2)的一端伸出;小撥輪機構(4)包括第二電機(14)、第二傳動機構(45)、內置套筒(34)和小撥輪套筒(25),所述第二電機(14)和內置套筒(34)安裝在所述外殼(6)的固定板(31)上,所述第二電機(14)通過第二傳動機構(45)與所述內置套筒(34)的一端相連,所述內置套筒(34)的另一端與小撥輪套筒(25)固接,所述小撥輪套筒(25)與消化內窺鏡手柄(1)的小撥輪卡合;所述大撥輪機構(3)包括第一電機(13)、第一傳動機構(47)、套筒(26)和大撥輪套筒(24),其中,所述套筒(26)可旋轉地套裝在小撥輪機構(4)的內置套筒(34)上,所述第一電機(13)通過第一傳動機構(47)與所述套筒(26)相連,所述套筒(26)與大撥輪套筒(24)固接,所述大撥輪套筒(24)與消化內窺鏡手柄(1)的大撥輪卡合,所述外殼(6)內設有與所述側板(15)相連的電機中心調整板(51),所述大撥輪機構(3)的第一電機(13)安裝在所述電機中心調整板(51)上;所述按鈕開閉轉換機構(5)安裝在所述外殼(6)的氣缸固定板(64)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貴祥高安柱劉浩閆杰張修禮楊云生李洪誼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遼寧;21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AV岛国片在线播放| 国产自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牛牛| 蜜桃成人无码区免费视频网站| 无码国内精品久久综合88|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网站| 久久亚洲日韩看片无码| 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成人| 日韩aⅴ人妻无码一区二区| 少妇伦子伦精品无码STYLES| 极品无码国模国产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毛片波多野吉衣|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9不卡 |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av一区| 亚洲综合久久精品无码色欲| 一本一道av中文字幕无码| mm1313亚洲精品无码又大又粗| 91久久九九无码成人网站|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观看| 韩国无码AV片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2021|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二区麻豆| 中文字幕av无码不卡|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人妻 | 日韩av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无码伊人66久久大杳蕉网站谷歌 | 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n鬼沢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 国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专区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内射| 国产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无码av高潮喷水无码专区线|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天堂|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 日韩av片无码一区二区不卡电影|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观看久久| 人妻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 深夜a级毛片免费无码| 国产高新无码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