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架橋機技術領域,具體涉及用于架橋機下導梁的支撐結構,包括有前支腿和后支腿,所述后支腿包括有左后支腿和右后支腿,所述左后支腿和右后支腿呈八字形布置,即所述左后支腿和右后支腿的下端隔開設置在橋墩上,而上端靠攏與下導梁相連接。將后支腿設置為包括有左后支腿和右后支腿的八字形結構,使后支腿呈三角狀,進而使得后支腿本身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和良好的支撐強度,進而避免了主梁移動的起始階段,由于下導梁后半部分受到壓力過大而使后支腿出現支撐不穩的情況。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架橋機
,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架橋機下導梁的支撐結構。
技術介紹
架橋機是橋梁工程中將預制好的箱梁運送并放置到預制好的橋墩上的設備,廣泛的運用于目前的橋梁施工中。就架橋機的結構而言,目前的架橋機主要分為一體式架橋機、簡支桁式架橋機、下導梁式架橋機。其中下導梁式架橋機具有運架分離、定點起吊、結構輕巧、安全可靠的特點,得到了廣泛的運用。下導梁式架橋機主要包括有主梁、吊具、前支腿、中支腿、后支腿、下導梁,在施工中,架橋機布置到位后,主梁上的吊具吊起箱梁安裝到橋墩之間,當該箱梁安裝到位施工完畢后,主梁沿下導梁移動至下一跨的橋墩上,主梁到位后,下導梁通過吊具再移動到再下一級的橋墩上,然后再通過主梁起吊箱梁進行安裝,按照上述步驟重復,直至所有箱梁被安裝完畢。在架橋機結構中,下導梁通過前支腿和后支腿設置在橋墩上,前支腿和后支腿分別對應布置在兩個橋墩上,為了方便制造,前支腿和后支腿通常采用相同結構。在實際施工中,專利技術人發現,在主梁沿下導梁移動時,在主梁移動的起始階段,主梁只與下導梁的后半部分接觸,所以在整個移動過程中主梁施壓并不均勻,所以前支腿和后支腿的受力大小并不一致,具體表現在,在后支腿所受的壓力要大于前支腿,進而使得后支腿存在支撐不穩定的情況。所以,目前,亟需一種能夠良好支撐架橋機下導梁的支撐結構。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針對目前架橋機結構中,下導梁不能得到良好支撐的不足,提供能夠良好支撐架橋機下導梁的支撐結構。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為:用于架橋機下導梁的支撐結構,包括有前支腿和后支腿,所述后支腿包括有左后支腿和右后支腿,所述左后支腿和右后支腿呈八字形布置,即所述左后支腿和右后支腿的下端隔開設置在橋墩上,而上端靠攏與下導梁相連接。將后支腿設置為包括有左后支腿和右后支腿的八字形結構,使后支腿呈三角狀,進而使得后支腿本身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和良好的支撐強度,進而避免了主梁移動的起始階段,由于下導梁后半部分受到壓力過大而使后支腿出現支撐不穩的情況。作為優選,所述后支腿的下端設置有后下橫梁,所述左后支腿的下端和右后支腿的下端布置在所述后下橫梁上。通過設置后下橫梁,將后支腿設置為類三角結構,進一步提高了后支腿支撐的穩定性。作為優選,所述后下橫梁與橋墩之間還設置有調節所述后下橫梁水平高度的后調平裝置。通過設置后調平裝置,使后下橫梁的水平高度可以調節,即使整個后支腿的支撐高度可以調節,進一步的保證了后支腿支撐的穩定性。作為優選,所述后調平裝置為兩個,兩個后調平裝置分別與所述左后支腿的下端和右后支腿的下端相對應。通過兩個后調平裝置協調調整,可以實現后支腿水平高度以及水平度的調整,進一步的保證了后支腿支撐的穩定性。作為優選,所述后支腿上還布置有斜支撐,所述斜支撐的一端與所述后下橫梁連接,所述斜支撐的另一端與下導梁連接。通過設置斜支撐,進一步的保證后支腿支撐的穩定性。作為優選,所述斜支撐為兩個,兩個所述斜支撐隔開設置。增加了斜支撐支撐下導梁的穩定性,也進一步的保證后支腿支撐的穩定性。作為優選,所述前支腿包括有左前支腿和右前支腿,所述左前支腿和右前支腿呈八字形布置,即所述左前支腿和右前支腿的下端隔開設置在橋墩上,而上端靠攏與下導梁相連接。如同后支腿,采用八字形的前支腿,進一步的提高整個支撐結構的穩定性和可靠性。作為優選,所述前支腿的下端設置有前下橫梁,所述左前支腿的下端和右前支腿的下端布置在所述前下橫梁上。作為優選,所述前下橫梁與橋墩之間還設置有調節所述前下橫梁水平高度的前調平裝置。作為優選,所述前調平裝置為兩個,兩個前調平裝置分別與所述左前支腿的下端和右前支腿的下端相對應。綜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提高了整個下導梁支撐結構的支撐強度、穩定性和可靠性,避免主梁移動的起始階段,由于下導梁后半部分受到壓力過大而使后支腿出現支撐不穩的情況?!靖綀D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A-A截面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1中B-B截面的結構示意圖,圖中標記:1-前支腿,11-左前支腿,12-右前支腿,2-后支腿,21-左后支腿,22-右后支腿,3-橋墩,4-下導梁,5-后下橫梁,6-后調平裝置,7-斜支撐,8-前下橫梁,9-前調平裝置。【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詳細的說明。為了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如圖所示的用于架橋機下導梁的支撐結構,包括有前支腿I和后支腿2,所述后支腿2包括有左后支腿21和右后支腿22,所述左后支腿21和右后支腿22呈八字形布置,即所述左后支腿21和右后支腿22的下端隔開設置在橋墩3上,而上端靠攏與下導梁4相連接。將后支腿2設置為包括有左后支腿21和右后支腿22的八字形結構,使后支腿2呈三角狀,進而使得后支腿2本身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和良好的支撐強度,進而避免了主梁移動的起始階段,由于下導梁4后半部分受到壓力過大而使后支腿2出現支撐不穩的情況。作為優選,所述后支腿2的下端設置有后下橫梁5,所述左后支腿21的下端和右后支腿22的下端布置在所述后下橫梁5上。通過設置后下橫梁5,將后支腿2設置為類三角結構,進一步提高了后支腿2支撐的穩定性。作為優選,所述后下橫梁5與橋墩3之間還設置有調節所述后下橫梁5水平高度的后調平裝置6。通過設置后調平裝置6,使后下橫梁5的水平高度可以調節,即使整個后支腿2的支撐高度可以調節,進一步的保證了后支腿2支撐的穩定性。作為優選,所述后調平裝置6為兩個,兩個后調平裝置6分別與所述左后支腿21的下端和右后支腿22的下端相對應。通過兩個后調平裝置6協調調整,可以實現后支腿2水平高度以及水平度的調整,進一步的保證了后支腿2支撐的穩定性。作為優選,所述后支腿2上還布置有斜支撐7,所述斜支撐7的一端與所述后下橫梁5連接,所述斜支撐7的另一端與下導梁4連接。通過設置斜支撐7,進一步的保證后支腿2支撐的穩定性。作為優選,所述斜支撐7為兩個,兩個所述斜支撐7隔開設置。增加了斜支撐7支撐下導梁4的穩定性,也進一步的保證后支腿2支撐的穩定性。作為優選,所述前支腿I包括有左前支腿11和右前支腿12,所述左前支腿11和右前支腿12呈八字形布置,即所述左前支腿11和右前支腿12的下端隔開設置在橋墩3上,而上端靠攏與下導梁4相連接。如同后支腿2,采用八字形的前支腿1,進一步的提高整個支撐結構的穩定性和可靠性。作為優選,所述前支腿I的下端設置有前下橫梁8,所述左前支腿11的下端和右前支腿12的下端布置在所述前下橫梁8上。作為優選,所述前下橫梁8與橋墩3之間還設置有調節所述前下橫梁8水平高度的前調平裝置9。作為優選,所述前調平裝置9為兩個,兩個前調平裝置9分別與所述左前支腿11的下端和右前支腿12的下端相對應。凡在本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局鳈囗棥?.用于架橋機下導梁的支撐結構,包括有前支腿和后支腿,所述后支腿包括有左后支腿和右后支腿,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后支腿和右后支腿的下端隔開設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用于架橋機下導梁的支撐結構,包括有前支腿和后支腿,所述后支腿包括有左后支腿和右后支腿,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后支腿和右后支腿的下端隔開設置在橋墩上,而上端靠攏與下導梁相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史茂名,宋永強,錢超俊,張同橋,張顯軍,張教才,楊俊東,杜新立,余朝陽,
申請(專利權)人:中鐵二十三局集團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四川;5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