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新型葉輪減壓防水結構,包括軸承、定葉輪、動葉輪和旋轉軸,動葉輪包括:下轉動板、上轉動板和轉動葉,轉動葉連接下轉動板和上轉動板,下轉動板上設有減壓孔。該新型葉輪減壓防水結構,其結構簡單,易于實現,防水性能好,可以有效降低腐蝕性氣體對軸承傷害。(*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防水結構,具體涉及一種新型葉輪減壓防水結構,能有效預防腐蝕氣體對軸承的入侵。
技術介紹
電機是吸塵器的心臟,電機的安全運轉是保證吸塵器正常運作的前提。一般電機需要在干燥的環境下運行,然而,有時吸塵器的作業環境較為惡劣,部分水分和雜物會由定葉輪進入軸承造成軸承的損壞,影響電機的運行。為了保護吸塵器電機和軸承不受外界惡劣環境的干擾和影響,在軸承與旋轉軸間設有防水襯套。在高速旋轉的過程中,葉輪防水襯套直接把水或其它雜物甩出,阻止外部污染物進入軸承,保護軸承和電機不受外界污染。然而,由于氣流直接吹出風罩,氣流會帶著腐蝕氣體及雜質流向軸承并對軸承產生壓力,從而使部分雜物沉淀在軸承死角無法排出,長期雜物的堆積會對電機的正常運轉產生威脅。因此,一種結構簡單,可以有效降低腐蝕性氣體對軸承傷害的新型葉輪減壓防水結構亟待出現。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新型葉輪減壓防水結構,該結構簡單,易于實現,防水性能好,可以有效降低腐蝕性氣體對軸承傷害。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如下:新型葉輪減壓防水結構,包括軸承、定葉輪、動葉輪和旋轉軸,動葉輪包括:下轉動板、上轉動板和轉動葉,轉動葉連接下轉動板和上轉動板,下轉動板上設有減壓孔。該新型葉輪減壓防水結構,包括軸承、定葉輪、動葉輪和旋轉軸,動葉輪包括:下轉動板、上轉動板和轉動葉。在動葉輪高速旋轉的過程中,動葉輪上轉動板和下轉動板形成的空腔內形成負壓,其他部分形成正壓。此時,風機內部的正、負氣壓及高速旋轉的離心力決定氣流存在著如下兩路徑:1.氣流直接吹出風罩,2.氣流帶著腐蝕氣體及雜質流向軸承并對軸承產生壓力。而動葉輪下轉動板上的減壓孔,使氣流可以從減壓孔流向上轉動板和下轉動板形成的空腔內。從而,一方面可以平衡氣壓,防止動葉輪下轉動板長時間受到正、負壓強擠壓而產生形變。另一方面,那么可以減弱氣流對軸承產生的大氣壓力,降低腐蝕性氣體對軸承的傷害,可以有效延長電機和軸承的使用壽命。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其以簡單的結構優化實現了提高了風機的整體使用壽命。該新型葉輪減壓防水結構,結構簡單,易于實現,防水性能好,可以有效降低腐蝕性氣體對軸承傷害,適合大范圍推廣。作為優選的方案,減壓孔為通孔。采用上述優選的方案,通孔設計的減壓孔保證氣流可以從減壓孔向上流到上轉動板和下轉動板形成的空腔內。作為優選的方案,減壓孔至少兩個。采用上述優選的方案,兩個以上的減壓孔可以更好的保證氣流的流通。作為優選的方案,減壓孔以旋轉軸為中心均勻分布。采用上述優選的方案,均勻分布的減壓孔可以保證在動葉輪高速旋轉時,下轉動板受到的壓強是均勻的,可以有效減弱氣流對軸承產生的大氣壓力。且均勻分布的減壓孔,其更美觀大方。作為優選的方案,轉動葉將下轉動板分成多個區域,每個區域內至少有一個減壓孔。采用上述優選的方案,保證在動葉輪高速旋轉時,下轉動板的每個區域內的壓強都可以得到緩解,多方位的減弱氣流對軸承產生的大氣壓力。作為優選的方案,下轉動板上的每個區域內的減壓孔的數量相同。采用上述優選的方案,保證在動葉輪高速旋轉時,下轉動板的每個區域內壓強是均衡的,動葉輪不易產生形變。作為優選的方案,減壓孔以旋轉軸為中心在下轉動板上圍成一個或多個圓。采用上述優選的方案,減壓孔在下轉動板上以旋轉軸為中心圍成圓形,排列方式美觀大方,可以有效降低動葉輪內外壓力差,多方位的減弱氣流對軸承產生的大氣壓力。【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整體結構剖視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部分結構示意圖。其中:1、葉輪防水襯套,2、軸承,3、定葉輪,4、動葉輪,41、下轉動板,42、上轉動板,43、轉動葉,5、旋轉軸,6、下壓圈,7、上壓圈,8、螺帽,9、軸承擋圈,10、減壓孔,11、風罩。【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為了達到本技術的目的,如圖1-2所示,在本技術一種新型葉輪減壓防水結構的其中一些實施例中,新型葉輪減壓防水結構,包括:軸承2、定葉輪3、動葉輪4、旋轉軸5和葉輪防水襯套1,動葉輪4包括:下轉動板41、上轉動板42和轉動葉43,下轉動板41上設有多個減壓孔10。減壓孔10為通孔,減壓孔10以旋轉軸5為中心均勻分布。葉輪防水襯套I設置在旋轉軸5與軸承2所形成的環形空腔內,葉輪防水襯套I套設在旋轉軸5上,且葉輪防水襯套I底部與軸承2上表面緊密接合,與旋轉軸5同軸。在軸承2下方設有軸承擋圈9,軸承擋圈9套設在旋轉軸5上,提高軸承2的穩定性。葉輪防水襯套I外形呈齒輪狀,且葉輪防水襯套I外表面凸起部分呈L形。在旋轉軸5高速旋轉過程中,齒輪狀的葉輪防水襯套I產生的氣流會在軸承2上表面產生局部正壓,可以有效抵制腐蝕氣體對軸承2的入侵。由于齒輪狀葉輪防水襯套I的凸起部分呈L形,這樣的形狀不僅可以加強葉輪防水襯套I產生的氣流,還可以利用離心力,加強將水或其它雜物甩出的力度,更好的保護了軸承2。在葉輪防水襯套I上方設置有下壓圈6,下壓圈6上方為動葉輪4,動葉輪4上方設置有上壓圈7,在上壓圈I上方設置有旋接于旋轉軸頂端的螺母8,且螺母在動葉輪4內側;旋轉軸5依次穿過葉輪防水襯套1、下壓圈6、動葉輪4和上壓圈7旋接于動葉輪內側的螺母8上。上壓圈6和下壓圈7可以對葉輪防水襯套I起到很好的固定支撐作用,同時還可以降低電機帶來的震動性,減少抖動,使吸塵器的運行更穩定。在旋轉軸5高速旋轉的過程中,若有水和雜物企圖進入軸承2和電機,葉輪防水襯套I直接把水或其它雜物甩出,阻止絕大多數外部污染物通過葉輪防水襯套I和定葉輪3之間的縫隙進入軸承,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電機的使用壽命。同時,在動葉輪4高速旋轉的過程中,風機外部的空氣流動如圖1中箭頭a所指的路徑所示,動葉輪上轉動板42和下轉動板41形成的空腔內形成負壓,其他部分形成正壓。此時,風機內部的正、負氣壓及高速旋轉的離心力決定氣流存在著如下兩路徑:1.氣流直接吹出風罩11,如圖1中箭頭c所指的路徑所示,2.氣流帶著腐蝕氣體及雜質流向軸承2并對軸承2產生壓力,如圖1中箭頭b所指的路徑所示。而動葉輪下轉動板41上的減壓孔10,使氣流可以從減壓孔10流向上轉動板42和下轉動板41形成的空腔內,如圖1中箭頭d所指的路徑所示。從而,一方面可以平衡氣壓,防止動葉輪下轉動板41長時間受到正、負壓強擠壓而產生形變。另一方面,那么可以減弱氣流對軸承2產生的大氣壓力,降低腐蝕性氣體對軸承2的傷害,可以有效延長電機和軸承2的使用壽命。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其以簡單的結構優化實現了提高了風機的整體使用壽命。該新型葉輪減壓防水結構,結構簡單,易于實現,防水性能好,可以有效降低腐蝕性氣體對軸承2傷害,適合大范圍推廣,適用于各種離心風機。其中,減壓孔10的形狀、大小不作具體限定,可以根據具體的情況做相應的調整。進一步優化本技術的實施效果,在另外一些實施例中,其余技術特征相同,不同之處在于,上述轉動葉43將下轉動板41分成多個區域,每個區域內至少有一個減壓孔10。其可以有效保證在動葉輪4高速旋轉時,下轉動板41的每個區域內的壓強都可以得到緩解,多方位的減弱氣流對軸承2產生的大氣壓力。進一步優化本技術的實施效果,在另外一些實施例中,其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新型葉輪減壓防水結構,包括軸承、定葉輪、動葉輪和旋轉軸,其特征在于,所述動葉輪包括:下轉動板、上轉動板和轉動葉,所述轉動葉連接所述下轉動板和所述上轉動板,所述下轉動板上設有減壓孔。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朱云舫,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工業園區星德勝電機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