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墨盒和墨盒再生方法,墨盒包括殼體,殼體圍成用于存儲墨水的空腔,空腔包括第一分腔部和第二分腔部,第一分腔部設置有第一海綿,在第一分腔部的下部形成有出墨口,出墨口設置有木棉芯,墨盒再生方法包括切割步驟、安裝步驟、密封步驟和灌墨步驟,切口步驟包括將第二分腔部對應的殼體進行切割并形成開口,安裝步驟包括將第二海綿從開口安裝到第二分腔部中,密封步驟包括將薄膜密閉地焊接在開口上,灌墨步驟包括對第一海綿和第二海綿進行灌墨。以及利用墨盒再生方法制作而成的墨盒。通過本發明專利技術可有效地實現墨盒的回收再生以及墨水容量的擴容。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打印耗材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大容量墨盒的再生方法以及該大容量的里合洋? ΙΤΓΤ.0
技術介紹
打印機作為常見的辦公設備,為現代化辦公提供了極大的方便。現有的打印機分為噴墨打印機以及激光打印機,噴墨打印機使用容納有墨水的墨盒作為耗材容器向紙張噴射墨水,以在紙張上形成需要打印的文字或圖案;激光打印機則使用容納有碳粉的碳粉盒作為耗材容器在介質上形成需要打印的文字或圖案。參照圖1,圖1是現有墨盒I的剖視圖。墨盒I通常是在墨盒殼體11的內部形成有用于存儲墨水的空腔12,空腔12內是連通地設置,并且空腔12內沒有設置隔條,該空腔12分為第一分腔部121和第二分腔部122,在第一分腔部121設置有海綿13,第二分腔部122為一個空腔,因此第二分腔部122空置地設置,只有第一分腔部121設置的海綿13存儲有墨水,故現有墨盒I的容量$父低。在墨盒的墨水耗盡時,如不對耗盡墨水的墨盒回收利用,不但不環保,也造成墨盒殼體的浪費。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第一目的是可增加墨水容量的墨盒再生方法。本專利技術的第二目的是具有較大墨水容量的墨盒。為了實現本專利技術的第一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墨盒再生方法,墨盒包括殼體,殼體圍成用于存儲墨水的空腔,空腔包括第一分腔部和第二分腔部,第一分腔部設置有第一海綿,在第一分腔部的下部形成有出墨口,出墨口設置有木棉芯,其中,墨盒再生方法包括切割步驟、安裝步驟、密封步驟和灌墨步驟,切口步驟包括將第二分腔部對應的殼體進行切割并形成開口,安裝步驟包括將第二海綿從開口安裝到第二分腔部中,密封步驟包括將薄膜密閉地焊接在開口上,灌墨步驟包括對第一海綿和第二海綿進行灌墨。更進一步的方案是,將第二分腔部對應的殼體進行切割并形成開口的步驟為將第二分腔部對應的位于出墨口相對一側的殼體上進行切割并形成開口。更進一步的方案是,安裝步驟在將第二海綿從開口安裝到第二分腔部后還包括將第二海綿和第一海綿鄰接地設置。由上述方案可見,由于現有的墨盒具有空置的第二分腔部,如對該空置的分腔部進行填充墨水以擴大墨盒的墨水容量,這將會導致墨盒發生墨水外泄,污染紙張或衣物,故這種墨水容量的擴容方式是不可行的,本專利技術采用在第二分腔部對應的殼體進行切割,使得殼體開設有開口,并將海綿安裝到本來控制的第二分腔部中,同時將第二海綿與第一海綿鄰接地設置,再利用薄膜進行密封,最后對第一海綿和第二海綿進行灌墨,而灌墨后的墨水在海綿的吸附力作用下將不會發生外泄,也有效地實現墨盒的回收再生以及墨水容量的擴容。將開口設置在出墨口相對的一側上是由于出墨口是朝下地設置,所以將開口上薄膜在正常工作時將不受墨水的壓力,有效地避免墨水從薄膜與殼體焊接處泄露。為了實現本專利技術的第二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墨盒,墨盒包括殼體,殼體圍成用于存儲墨水的空腔,空腔包括第一分腔部和第二分腔部,第一分腔部設置有第一海綿,在第一分腔部的下部形成有出墨口,出墨口設置有木棉芯,第二分腔部的外壁設置有把手,第一分腔部在出墨口相對的一側上設置有導氣孔,其中,第二分腔部對應的位于出墨口相對一側的殼體形成有開口,開口上密閉地焊接有薄膜,第二分腔部設置有第二海綿,第二海綿與第一海綿鄰接地設置,第一海綿和第二海綿填充有墨水。由上述方案可見,由于現有的墨盒具有空置的第二分腔部,如對該空置的分腔部進行填充墨水以擴大墨盒的墨水容量,這將會導致墨盒發生墨水外泄,污染紙張或衣物,故這種墨水容量的擴容方式是不可行的,本專利技術采用在第二分腔部對應的殼體進行切割,使得殼體開設有開口,并將海綿安裝到本來控制的第二分腔部中,同時將第二海綿與第一海綿鄰接地設置,再利用薄膜進行密封,最后對第一海綿和第二海綿進行灌墨,而灌墨后的墨水在海綿的吸附力作用下將不會發生外泄,也有效地實現墨盒的回收再生以及墨水容量的擴容。【附圖說明】圖1是現有墨盒的剖視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墨盒實施例的剖視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墨盒再生方法實施例的流程圖。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具體實施方式】墨盒實施例: 參照圖2,圖2是墨盒2的剖視圖。墨盒2包括呈矩形設置的殼體21,殼體21圍成用于存儲墨水的空腔22,空腔22內沒有設置有隔板,空腔22包括第一分腔部221和第二分腔部222,第一分腔部221設置有第一海綿231,在第一分腔部221的下部形成有出墨口 26,出墨口 26設置有木棉芯27,第一分腔部221在出墨口 26相對的一側上即在墨盒的頂壁上設置有導氣孔25。第二分腔部222對應的位于出墨口 26相對一側的殼體上,即在靠近第二分腔部222的墨盒頂壁的形成有開口,在該開口上設置有薄膜26,薄膜26密閉地焊接在開口上,使得薄膜26和殼體21圍成相對密閉的腔體22。在第二分腔部222內設置有第二海綿232,第二海綿232與第一海綿231鄰接地設置,第一海綿231與第二海綿232內填充有墨水,在第二分腔部222的外側壁設置有把手24。墨盒再生方法實施例: 參照圖3,圖3是墨盒再生方法的流程圖。首先執行步驟S11,對空腔內沒有隔板的墨盒進行回收,隨后執行切割步驟S12,將第二分腔部對應的殼體進行切割并形成開口,具體地,可在第二分腔部對應的位于出墨口相對一側的殼體上進行切割并形成開口,即在第二分腔部的頂壁的位置上進行切割。然后執行安裝步驟S13,即將第二海綿從開口安裝到第二分腔部中,并將第二海綿和第一海綿相連接地設置。隨后再執行密封步驟S14,將薄膜密閉地焊接在開口上,使薄膜和殼體圍成密閉的腔體。最后執行灌墨步驟S15,即對第一海綿和第二海綿進行灌墨。由上可見,由于現有的墨盒具有空置的第二分腔部,如對該空置的分腔部進行填充墨水以擴大墨盒的墨水容量,這將會導致墨盒發生墨水外泄,污染紙張或衣物,故這種墨水容量的擴容方式是不可行的,本專利技術采用在第二分腔部對應的殼體進行切割,使得殼體開設有開口,并將海綿安裝到本來控制的第二分腔部中,同時將第二海綿與第一海綿鄰接地設置,再利用薄膜進行密封,最后對第一海綿和第二海綿進行灌墨,而灌墨后的墨水在海綿的吸附力作用下將不會發生外泄,也有效地實現墨盒的回收再生以及墨水容量的擴容。 上述實施例是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例,在實際應用時,可具有更多的變化,例如開口的設置亦可設置在第二分腔部的側壁或底壁上,在從該開口處將海綿放置到第二分腔部上,并利用薄膜將開口進行密封,同樣是可實現本專利技術的目的。【主權項】1.墨盒再生方法,所述墨盒包括殼體,所述殼體圍成用于存儲墨水的空腔,所述空腔包括第一分腔部和第二分腔部,所述第一分腔部設置有第一海綿,在所述第一分腔部的下部形成有出墨口,所述出墨口設置有木棉芯; 其特征在于: 所述墨盒再生方法包括 切割步驟,所述切口步驟包括將所述第二分腔部對應的殼體進行切割并形成開口; 安裝步驟,所述安裝步驟包括將第二海綿從所述開口安裝到所述第二分腔部中; 密封步驟,所述密封步驟包括將薄膜密閉地焊接在所述開口上; 灌墨步驟,所述灌墨步驟包括對所述第一海綿和所述第二海綿進行灌墨。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 將所述第二分腔部對應的殼體進行切割并形成開口的步驟為將所述第二分腔部對應的位于所述出墨口相對一側的殼體上進行切割并形成開口。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再生方法,其特征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墨盒再生方法,所述墨盒包括殼體,所述殼體圍成用于存儲墨水的空腔,所述空腔包括第一分腔部和第二分腔部,所述第一分腔部設置有第一海綿,在所述第一分腔部的下部形成有出墨口,所述出墨口設置有木棉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盒再生方法包括切割步驟,所述切口步驟包括將所述第二分腔部對應的殼體進行切割并形成開口;安裝步驟,所述安裝步驟包括將第二海綿從所述開口安裝到所述第二分腔部中;密封步驟,所述密封步驟包括將薄膜密閉地焊接在所述開口上;灌墨步驟,所述灌墨步驟包括對所述第一海綿和所述第二海綿進行灌墨。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澤,溫建濃,
申請(專利權)人:珠海天威技術開發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