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實木窗扇,包括上扇、下扇、左扇和右扇,所述左扇、右扇的相對的表面上包括沿高度方向的凸部、沿高度方向的位于中部的平面部和沿高度方向的凹部,左扇和右扇與上、下扇連接處有銷孔;所述上扇和下扇的兩端部沿其厚度方向包括榫凹部、位于中部的平面部和榫凸部,左扇和右扇的凸部、平面部和凹部分別與上扇和下扇的榫凹部、平面部和榫凸部嵌合,所述棒榫兩端分別插入左扇、右扇及上扇、下扇的銷孔內;鎖合裝置將左扇、右扇和上扇、下扇鎖合在一起。由于采用這樣的結構,上扇、下扇、左扇和右扇可以單獨包裝儲存,使用時,上、下扇與左、右扇連接組裝方便;由于凸部和榫凹部的設置并嵌合,銷體定位及鎖合裝置鎖合,連接牢固,能有效地防止變形。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說明】一種實木窗扇
本專利技術涉及門窗的扇體。
技術介紹
目前現有技術,一種實木窗扇,包括上扇、下扇、左扇和右扇,上、下扇位于左扇和右扇之間,上扇分別與左扇和右扇一側的上部固定連接、下扇兩端分別左扇和右扇一側的下部固定連接;上扇、下扇、左扇和右扇由木質材料制成。存在問題:儲存或運輸時,采用整體的方式,儲存和運輸占用空間大,費用高;儲存不當易發生變形。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實木窗扇,它具有儲存或運輸占用空間小,費用低特點,而且組裝方便,不易變形。本專利技術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實木窗扇,包括上扇、下扇、左扇和右扇,上、下扇位于左扇和右扇之間,上扇分別與左扇和右扇一側的上部固定連接、下扇兩端分別左扇和右扇一側的下部固定連接;上扇、下扇、左扇和右扇由木質材料制成; 其特殊之處在于:所述左扇、右扇的相對的表面上包括沿高度方向的凸部、沿高度方向的位于中部的平面部和沿高度方向的凹部,左扇和右扇與上、下扇連接處有銷孔; 所述上扇和下扇的兩端部沿其厚度方向包括榫凹部、位于中部的平面部和榫凸部,上、下扇的端部有銷孔; 還包括一棒榫和鎖合裝置,所述棒榫由木質材料或金屬材料制成; 左扇和右扇的凸部、平面部和凹部分別與上扇和下扇的榫凹部、平面部和榫凸部嵌合,所述棒禪兩端分別插入左扇、右扇及上扇、下扇的銷孔內;鎖合裝置將左扇、右扇和上扇、下扇鎖合在一起。所述的一種實木窗扇,其特殊之處在于:所述左扇或右扇上的銷孔設置在左扇和右扇的平面部和凸部; 所述上扇和下扇上的銷孔設置在上扇、下扇的平面部和榫凹部。所述的一種實木窗扇,其特殊之處在于:所述左扇和右扇的凸部的表面與相鄰的左扇和右扇的側表面有小于90度的夾角;所述上扇和下扇的榫凹部的表面與相鄰的上扇和下扇的側表面之間有大于90度的夾角。所述的一種實木窗扇,其特殊之處在于:所述鎖合裝置包括套管和螺釘; 所述套管一端設置有外螺紋,套管的兩端設置有沉孔; 所述螺釘包括頭部、體部和螺紋連接部,所述體部包括圓柱形座部、圓錐臺形腰部和圓柱形桿部,圓錐臺形腰部的底圓端與圓柱形座部連接; 所述左扇或右扇的上、下端的平面部有貫通厚度的連接孔,所述上、下扇兩端的平面部設置有盲孔; 套管的螺紋端從左扇與上扇和下扇相對一側螺旋擰入連接孔內、另一端插入盲孔內,套管的螺紋端從右扇與上扇和下扇相對一側螺旋擰入連接孔內、另一端插入盲孔內;螺釘穿過連接孔、套管和盲孔,螺釘的螺紋連接部與上扇和下扇的螺合,體部的圓柱形座部伸入套管內。所述的一種實木窗扇,其特殊之處在于:所述上、下扇上設置有螺釘導向孔,所述螺釘導向孔與盲孔連接; 所述螺釘的螺紋連接部穿過螺釘導向孔與上扇或下扇螺合。所述的一種實木窗扇,其特殊之處在于:所述體部的圓柱形座部伸入套管內并滑動配合。本專利技術一種實木窗扇,由于采用這樣的結構,上扇、下扇、左扇和右扇可以單獨包裝儲存,使用時,上、下扇與左、右扇連接組裝方便;由于凸部和榫凹部的設置并嵌合,銷體定位及鎖合裝置鎖合,連接牢固,能有效地防止變形。【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主視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的剖視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鎖合裝置的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描述。如圖1所示,一種實木窗扇,包括上扇1、下扇2、左扇3和右扇4,上、下扇1、2位于左扇3和右扇4之間,上扇I分別與左扇3和右扇4 一側的上部固定連接、下扇2兩端分別左扇3和右扇4 一側的下部固定連接;上扇1、下扇2、左扇3和右扇4由木質材料制成。所述左扇3、右扇4的相對的表面上包括沿高度方向的凸部51、沿高度方向的位于中部的平面部52和沿高度方向的凹部53,左扇3和右扇4與上、下扇1、2連接處有銷孔6 ; 所述上扇I和下扇2的兩端部沿其厚度方向包括榫凹部71、位于中部的平面部72和榫凸部73,上、下扇1、2的端部有銷孔6 ; 還包括一棒榫8和鎖合裝置9,所述棒榫8由木質材料或金屬材料制成; 左扇3和右扇4的凸部51、平面部52和凹部53分別與上扇I和下扇2的榫凹部71、平面部72和榫凸部73嵌合,所述棒榫8兩端分別插入左扇3、右扇4及上扇1、下扇2的銷孔6內;鎖合裝置9將左扇3、右扇4和上扇1、下扇2鎖合在一起。所述左扇3或右扇4上的銷孔6設置在左扇3和右扇4的平面部52和凸部51 ;銷孔6的軸線與水平面平行; 所述上扇3和下扇4上的銷孔6設置在上扇3、下扇4的平面部72和榫凹部71。所述左扇3和右扇4的凸部51的表面與相鄰的左扇3和右扇4的側表面有小于90度的夾角α ; 所述上扇I和下扇2的榫凹部71的表面與相鄰的上扇I和下扇2的側表面之間有大于90度的夾角β。凸部51和榫凹部71嵌合,形成扣鉤和扣位結構,相互牽掣,能防位移,變形,連接牢固。 如圖2、圖3所示,所述鎖合裝置9包括套管91和螺釘92 ; 所述套管91 一端設置有外螺紋911,套管91的兩端設置有沉孔912 ; 所述螺釘92包括頭部93、體部94和螺紋連接部95,所述體部94包括圓柱形座部941、圓錐臺形腰部942和圓柱形桿部943,圓錐臺形腰部942的底圓端與圓柱形座部941連接;所述左扇3或右扇4的上、下端的平面部52有貫通厚度的連接孔10,所述上、下扇1、2兩端的平面部設置有盲孔11 ; 套管91的螺紋端911從左扇3與上扇I和下扇2相對一側螺旋擰入連接孔10內、另一端插入盲孔11內;套管91的螺紋端91從右扇4與上扇I和下扇2相對一側螺旋抒入連接孔10內、另一端插入盲孔6內;螺釘92穿過連接孔10、套管91和盲孔11,螺釘92的螺紋連接部95與上扇I和下扇2的螺合,體部94的圓柱形座部941經沉孔912伸入套管91內并與套管91滑動配合。所述上、下扇1、2上設置有螺釘導向孔111,所述螺釘導向孔111與盲孔11連接; 所述螺釘的螺紋連接部95伸入螺釘導向孔111內并穿過螺釘導向孔111與上扇I或下扇2螺合。所述體部的圓柱形座部941伸入套管91內并滑動配合導向。螺釘導向孔111及體部的圓柱形座部941和套管91導向滑動,保證螺釘沿盲孔11的軸線移動;保證窗扇方方正正。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專利技術的優先實施方式。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專利技術原理的情況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和變型,這也視為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主權項】1.一種實木窗扇,包括上扇、下扇、左扇和右扇,上、下扇位于左扇和右扇之間,上扇分別與左扇和右扇一側的上部固定連接、下扇兩端分別左扇和右扇一側的下部固定連接;上扇、下扇、左扇和右扇由木質材料制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扇、右扇的相對的表面上包括沿高度方向的凸部、沿高度方向的位于中部的平面部和沿高度方向的凹部,左扇和右扇與上、下扇連接處有銷孔;所述上扇和下扇的兩端部沿其厚度方向包括榫凹部、位于中部的平面部和榫凸部,上、下扇的端部有銷孔;還包括一棒榫和鎖合裝置,所述棒榫由木質材料或金屬材料制成;左扇和右扇的凸部、平面部和凹部分別與上扇和下扇的榫凹部、平面部和榫凸部嵌合,所述棒榫兩端分別插入左扇、右扇及上扇、下扇的銷孔內;鎖合裝置將左扇、右扇和上扇、下扇鎖合在一起。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實木窗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扇或右扇上的銷孔設置在左扇和右扇的平面部和凸部;所述上扇和下扇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實木窗扇,包括上扇、下扇、左扇和右扇,上、下扇位于左扇和右扇之間,上扇分別與左扇和右扇一側的上部固定連接、下扇兩端分別左扇和右扇一側的下部固定連接;上扇、下扇、左扇和右扇由木質材料制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扇、右扇的相對的表面上包括沿高度方向的凸部、沿高度方向的位于中部的平面部和沿高度方向的凹部,左扇和右扇與上、下扇連接處有銷孔;所述上扇和下扇的兩端部沿其厚度方向包括榫凹部、位于中部的平面部和榫凸部,上、下扇的端部有銷孔;還包括一棒榫和鎖合裝置,所述棒榫由木質材料或金屬材料制成;左扇和右扇的凸部、平面部和凹部分別與上扇和下扇的榫凹部、平面部和榫凸部嵌合,所述棒榫兩端分別插入左扇、右扇及上扇、下扇的銷孔內;鎖合裝置將左扇、右扇和上扇、下扇鎖合在一起。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偉,
申請(專利權)人:山東寶莊窗業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