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彈簧式減震助力鞋跟,具有連接本體,連接本體的上端面與鞋底連接,下端面為凸臺狀,凸臺的周邊設有凹槽,凸臺的中部設有凹孔,凹孔內設有與凹孔內壁滑動配合的襯墊,滑桿的上端置于凹孔內與襯墊可拆卸式固定連接,下端與掌面可拆式固定連接;彈簧Ⅰ套設在滑桿的外部,彈簧Ⅰ的一端置于凹槽內與連接本體連接,彈簧Ⅰ的另一端與滑桿的下端連接。該鞋跟不僅有效減少鞋跟與地面接觸的沖擊力和震動,對人體形成保護,還具有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輕質耐用,易成型,具有美觀,實用等優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鞋,具體涉及一種彈簧式減震助力鞋跟。
技術介紹
目前人們穿用的高跟鞋大都采用硬質鞋跟,鞋跟與地面硬性接觸產生較大的沖擊力,使人的腳后跟產生不適,而鞋跟與地面硬性接觸引起的震動還會對人的腳踝、膝蓋等關節造成損傷,長時間穿著,還會對人的大腦和記憶產生不良影響。但是高跟鞋又是女人必不可少的穿著用品,因為高跟鞋能夠增加人的身高,修飾身材,凸顯氣質,無論是追求時尚還是職業需要,高跟鞋都是女性必備的武器。因此,人們開始對高跟鞋的鞋跟進行研宄,為了減少鞋跟與地面接觸時的沖擊力和震動,人們在鞋跟內裝入氣壓減震組件或彈簧組件,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達到減少沖擊力和震動的目的,但是增加了鞋的重量,且過多的金屬組件也增加了鞋的生產制造成本,復雜的鞋跟結構具有不方便維修,降低鞋使用壽命的缺點;同時也具有負重大,體積大,不易做造型,影響鞋的整體的美感,失去人們穿著高跟鞋原有目的的缺陷。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彈簧式減震助力鞋跟,該鞋跟采用彈簧直接包覆式結構,通過襯墊與凹孔的配合加以輔助限位,以滑桿作為輔助支撐,使得鞋跟與地面的沖擊力直接轉換為柔性的彈力,發揮了彈簧在鞋跟處的作用,因此該鞋跟產生的緩沖效果,不僅有效減少鞋跟與地面接觸的沖擊力和震動,對人體形成保護,還具有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輕質耐用,易成型,具有美觀,實用等優點。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彈簧式減震助力鞋跟,具有連接本體,連接本體的上端面與鞋底連接,下端面為凸臺狀,凸臺的周邊設有凹槽,凸臺的中部設有凹孔,凹孔內設有與凹孔內壁滑動配合的襯墊,滑桿的上端置于凹孔內與襯墊可拆卸式固定連接,下端與掌面可拆式固定連接;彈簧I套設在滑桿的外部,彈簧I的一端置于凹槽內與連接本體連接,彈簧I的另一端與滑桿的下端連接。所述的一種彈簧式減震助力鞋跟,所述襯墊在凹孔內壁的滑動行程與彈簧I的形變量相匹配。所述的一種彈簧式減震助力鞋跟,所述滑桿的中部設有限位臺,所述限位臺與凸臺之間的距離與彈簧I的形變量相匹配。所述的一種彈簧式減震助力鞋跟,所述彈簧I的外表面設有鍍層。所述的一種彈簧式減震助力鞋跟,所述彈簧I為瓶型,圓筒型,方筒型、截錐體型或不規則異型體。所述的一種彈簧式減震助力鞋跟,所述掌面上設有三個安裝孔,三個安裝孔呈三角形排布,所述滑桿的下端設有固定臺,所述固定臺上設有與三個安裝孔相匹配且位置相對應的螺紋凹孔,螺栓作用于安裝孔和螺紋凹孔將掌面與固定臺連接。所述的一種彈簧式減震助力鞋跟,所述凹孔為階梯式凹孔,具有同軸的孔I和孔II,孔I位于孔II上方且孔I的孔徑大于孔II的孔徑,所述襯墊設置在孔I內,襯墊的外側壁與孔I內壁滑動配合,所述孔II的孔徑與滑桿桿部的外徑相匹配,孔II的內壁與滑桿外側壁滑動連接。所述的一種彈簧式減震助力鞋跟,所述彈簧I與滑桿之間還設有彈簧II,彈簧II的一端與凸臺連接,彈簧II的另一端與滑桿的下端連接。所述的一種彈簧式減震助力鞋跟,所述連接本體為塑料連接體。本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術一種彈簧式減震助力鞋跟,采用彈簧包覆,直接以彈簧作為支撐和緩沖,避免鞋跟與地面直接接觸的沖擊力和產生的震動,有效發揮彈簧在鞋跟中的作用,增加了使用舒適度,及對人體的保護。通過滑桿輔助支撐,襯墊與凹孔的配合輔助限位,增加了鞋的安全性,延長彈簧和鞋的使用壽命,該鞋跟結構簡單,輕質耐用,不僅避免對人體產生的沖擊和震動,還起到助力的作用,有效緩解人們長時間穿著高跟鞋的疲勞,有效減緩人體皮膚松弛下垂,起到延緩衰老的功效。2、襯墊在凹孔內壁的滑動行程與彈簧的形變量相匹配,使襯墊更好地發揮對彈簧的限位作用。連接本體上的凸臺與滑桿中部限位臺的配合,起到進一步限位的作用。3、可以根據鞋型設計的需要,通過調整彈簧的型狀以改變鞋跟的型狀。彈簧的外表面設有鍍層,可以根據需要將鍍層設計成不同的顏色,不僅保護彈簧,還增加鞋跟的美感。掌面上設有三個呈三角形分布的安裝孔,增加了鞋跟上掌面安裝的穩固性。凹孔中階梯式孔I和孔II設計,防止襯墊脫落,同時增加鞋跟的安全性。連接本體采用塑料連接體,減輕鞋跟的重量,降低生產成本。4、通過在彈簧I與滑桿之間設置彈簧II,彈簧II分擔彈簧I的支撐和緩沖,雙彈簧的設置,不僅延長彈簧和鞋的使用壽命,彈簧I在彈簧II的輔助支撐下,彈簧II的設置還保護彈簧I的外觀形狀。【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一種彈簧式減震助力鞋跟具有圓筒型彈簧包覆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一種彈簧式減震助力鞋跟具有圓筒型雙彈簧包覆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一種彈簧式減震助力鞋跟具有瓶型彈簧包覆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一種彈簧式減震助力鞋跟具有瓶型雙彈簧包覆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安裝圖2所述彈簧式減震助力鞋跟的高跟鞋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一種彈簧式減震助力鞋跟的連接本體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技術一種彈簧式減震助力鞋跟中掌面上安裝孔的分布示意圖。其中,1-連接本體,2-凹槽,3-凹孔,4-凸臺,5-襯墊,6-滑桿,7-掌面,8-彈簧I,9-限位臺,10-鍍層,11-安裝孔,12-固定臺,13-孔I,14-孔II,15-鞋,16-彈簧II。【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7所示一種彈簧式減震助力鞋跟,具有連接本體1,連接本體I為塑料連接體,如圖3所示連接本體I的上端面與鞋15的鞋底連接,連接本體I的下端面凸臺4狀,凸臺4的周邊邊緣處設有凹槽2,凹槽2中部設有凹孔3,凹孔3內設有與凹孔3內壁滑動配合的襯墊5,襯墊5在凹孔3內壁的滑動行程與彈簧I 8的形變量相匹配。滑桿6的上端置于凹孔3內與襯墊5可拆卸式固定連接,如I所示,滑桿6的上端與襯墊5通過螺釘緊固連接,滑桿6的下端與掌面7可拆式固定連接,優選地,滑桿6的下端設有固定臺12,所述彈簧I 8的另一端與固定臺12連接,所述掌面7位于固定臺12的下方并與固定臺12連接。;彈簧I 8套設在滑桿6的外部,彈簧I 8的一端置于凹槽2內與連接本體I固定連接,彈簧I 8的另一端與滑桿6的下端固定連接。優選地,滑桿6的中部設有限位臺9,所述限位臺9與凸臺4之間的距離與彈簧I 8的形變量相匹配。優選地,如圖1和2所示彈簧I 8為圓筒型,如圖3和4所示彈簧I 8為瓶型。彈簧I 8可根據鞋跟的設計需求,設計成方筒型、截錐體型等不規則異型體,使得該鞋跟的型狀更靈活,適用廣泛。彈簧I 8的外表面設有鍍層10,對彈簧I 8起到保護作用,亦可為了滿足設計需求,鍍有不同顏色的鍍層10。優選地,如圖7所示掌面7上設有三個安裝孔11,三個安裝孔11呈三角形排布,所述滑桿6的下端設有與三個安裝孔11相匹配且位置相對應的螺紋凹孔,螺栓作用于安裝孔和螺紋凹孔將掌面7與滑桿6的下端連接。優選地,如圖6所示連接本體I上的凹孔3為階梯式凹孔3,具有同軸的孔I 13和孔II 14,孔I 13位于孔II 14上方且孔I 13的孔徑大于孔II 14的孔徑,襯墊5設置在孔I 13內,襯墊5的外側壁與孔I 13內壁滑動配合。孔II 14的孔徑與滑桿6桿部的外徑相匹配,孔II 14與滑桿6桿部間隙配合,孔II 14的內壁與滑桿6外側壁滑動連接。優選地,如圖2或4所示彈簧I 8與滑桿6之間還設有彈簧II 16,彈簧II 16的一端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彈簧式減震助力鞋跟,其特征在于,具有連接本體,連接本體的上端面與鞋底連接,下端面為凸臺狀,凸臺的周邊設有凹槽,凸臺的中部設有凹孔,凹孔內設有與凹孔內壁滑動配合的襯墊,滑桿的上端置于凹孔內與襯墊可拆卸式固定連接,下端與掌面可拆式固定連接;彈簧Ⅰ套設在滑桿的外部,彈簧Ⅰ的一端置于凹槽內與連接本體連接,彈簧Ⅰ的另一端與滑桿的下端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朱義,朱杰,
申請(專利權)人:朱義,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遼寧;2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