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的一種簡便的側腦室前角穿刺導引器,其中兩個長縱桿定位足分別固定連接在長縱桿的兩端,一個短縱桿定位足固定連接在短縱桿的中間位置,短縱桿的兩端分別固定連接在兩個帶刻度的橫桿的一端上,帶刻度的橫桿相互平行,且另一端均固定連接在長縱桿上,帶刻度的橫桿的0刻度線位于長縱桿的中線上,短縱桿與長縱桿之間設置有轉向球,轉向球通過兩個帶螺栓的盤狀固定片固定,轉向球設置在導引管的中下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不僅可以實現直線定位,并引導穿刺沿直線方向進行;而且,體積小巧,結構簡單,可于腦室穿刺包內常備,其使用簡便,尤其適用于急診腦室外引流術。同時,導引管設計了3種內徑,適應不同型號的引流管。(*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腦科醫療
,特別是一種簡便的側腦室前角穿刺導引器。
技術介紹
側腦室前角穿刺是神經外科的常用手術操作,用于腦積水、腦室出血的治療,要求穿刺方向的精準。手術中由于無菌單的鋪蓋,鼻尖、外耳道等體表標志不能直視,傳統的定位方法因而受到限制;即使初始定位相對準確,在穿刺過程中也易出現方向的偏移。為解決以上的各個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簡便的側腦室前角穿刺導引器,其不僅可以實現直線定位,并引導穿刺沿直線方向進行;而且,本技術體積小巧,結構簡單,可于腦室穿刺包內常備,其使用簡便,尤其適用于急診腦室外引流術。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情況,為解決現有技術之缺陷,本技術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種簡便的側腦室前角穿刺導引器,其包括支架、導引管和轉向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包括兩個長縱桿定位足、一個短縱桿定位足、一個長縱桿、一個短縱桿和兩個帶刻度的橫桿,其中兩個所述長縱桿定位足分別固定連接在所述長縱桿的兩端,另一個所述短縱桿定位足固定連接在所述短縱桿的中間位置,所述短縱桿的兩端分別固定連接在兩個所述帶刻度的橫桿的一端上,所述帶刻度的橫桿相互平行,且另一端均固定連接在所述的長縱桿上,所述帶刻度的橫桿的O刻度線位于所述長縱桿的中線上,所述短縱桿與所述長縱桿之間設置有轉向球,所述轉向球通過兩個帶螺栓的盤狀固定片固定,所述轉向球設置在所述導引管的中下部,所述轉向球表面與所述盤狀固定片內表面采用磨砂粗糙表面。進一步,作為優選,所述長縱桿長度為5cm,所述短縱桿長度為4cm,所述帶刻度的橫桿長度3.5cm,所述長縱桿的寬度為1cm,厚度為0.5cm,所述短縱桿和帶刻度的橫桿的寬度及厚度均為0.5cm。進一步,作為優選,所述三個定位足均包括柱形部分和尖端部分,其中,所述柱形部分設置在上端,所述尖端部分設置在下端。進一步,所述兩個長縱桿定位足的寬度均為1cm,厚度均為0.5cm,所述短縱桿定位足的寬度及厚度均為0.5cm,所述三個定位足的柱形部分長度均為4cm,尖端長度均為Icm0進一步,作為優選,所述盤狀固定片和螺栓長度一共為3cm ;所述導引管總長度為7cm,其中,轉向球直徑1.5cm,處于所述轉向球之上的導引管的長度為4cm,處于所述轉向球之下的導引管的長度為1.5cm。進一步,作為優選,所述的導引管分別設計3種不同的內徑,以便適應不同型號的引流管。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本技術提供的一種簡便的側腦室前角穿刺導引器,不僅可以實現直線定位,并引導穿刺沿直線方向進行;而且,本技術體積小巧,結構簡單,可于腦室穿刺包內常備,其使用簡便,尤其適用于急診腦室外引流術。此外,導引管設計了 3種內徑,適應不同型號的引流管。【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提供的一種簡便的側腦室前角穿刺導引器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使用本技術進行頭部手術的標記示意圖。其中,1、長縱桿定位足,2、短縱桿定位足,3、長縱桿,4、短縱桿,5、帶刻度的橫桿,6、盤狀固定片,7、轉向球,8、導引管,9、螺栓,10、柱形部分,11、尖端部分。【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做進一步說明。如圖1所示,本技術提供的一種簡便的側腦室前角穿刺導引器,其包括支架、導引管8和轉向球7,支架包括兩個長縱桿定位足1、一個短縱桿定位足2、一個長縱桿3、一個短縱桿4和兩個帶刻度的橫桿5,其中兩個長縱桿定位足I分別固定連接在長縱桿3的兩端,一個短縱桿定位足2固定連接在短縱桿4的中間位置,短縱桿4的兩端分別固定連接在兩個帶刻度的橫桿5的一端上,帶刻度的橫桿5相互平行,且另一端均固定連接在長縱桿3上,帶刻度的橫桿5的O刻度線位于長縱桿3的中線上,短縱桿4與長縱桿3之間設置有轉向球7,轉向球7通過兩個帶螺栓9的盤狀固定片6固定,轉向球7設置在導引管8的中下部,轉向球7表面與盤狀固定片6內表面為磨砂粗糙表面。在本實施例中,長縱桿3長度為5cm,短縱桿4長度為4cm,帶刻度的橫桿5長度3.5cm,長縱桿3的寬度為1cm,厚度為0.5cm,短縱桿4和帶刻度的橫桿5的寬度及厚度均為0.5cm。兩個長縱桿定位足I和一個短縱桿定位足2均包括柱形部分10和尖端部分11,其中,柱形部分10設置在上端,長度均為4cm,尖端部分11設置在下端,長度均為4cm。兩個長縱桿定位足I的寬度均為1cm,厚度均為0.5cm,短縱桿定位足2的寬度及厚度均為0.5cm。盤狀固定片6和螺栓9長度一共為3cm ;導引管8總長度為7cm,其中,轉向球7直徑1.5cm,處于轉向球7之上的導引管8的長度為4cm,處于轉向球7之下的導引管8的長度為1.5cm。另外,本技術的導引管8分別設計3種不同的內徑,以便適應不同型號的引流管,分別為8號、10號、12號三種內徑,以適用于絕大多數的腦室引流管。在使用本技術提供的側腦室前角穿刺導引器時,使用方法如下(結合圖2):(I)、常規標記頭部中線,消毒術區皮膚;(2)、粗略定位后將導引器的兩個長縱桿定位足I尖端置于額部中線上,短縱桿定位足2位于手術側,將導引管8上的轉向球7夾持于兩個盤狀固定片6之間,但不要固定;(3)、根據CT影像確定側腦室前角穿刺點離中線的距離,將轉向球7的球心對準標尺的相應刻度;將導引管8對準兩側外耳道連線,并與鼻尖和中線構成的矢狀面平行;擰緊盤狀固定片6的螺栓9,固定好轉向球7 ;(4)、在頭皮上標記好導引器的長縱桿定位足1、短縱桿定位足2和導引管8指向點,取下導引器。(5)、鋪單,完成切口,在導引管指向點顱骨鉆孔,切開硬腦膜。(6)、根據三足標記點安放導引器,腦室引流管穿入導引管,行腦室穿刺。(7)、穿刺成功后于導引管8下部固定腦室引流管,取下導引器。本技術不僅可以實現直線定位,并引導穿刺沿直線方向進行;而且,本技術體積小巧,結構簡單,可于腦室穿刺包內常備,其使用簡便,尤其適用于急診腦室外引流術。同時,導引管設計了 3種內徑,適應不同型號的引流管。【主權項】1.一種簡便的側腦室前角穿刺導引器,其包括支架、導引管和轉向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包括兩個長縱桿定位足、一個短縱桿定位足、一個長縱桿、一個短縱桿和兩個帶刻度的橫桿,其中兩個所述長縱桿定位足分別固定連接在所述長縱桿的兩端,另一個所述短縱桿定位足固定連接在所述短縱桿的中間位置,所述短縱桿的兩端分別固定連接在兩個所述帶刻度的橫桿的一端上,所述帶刻度的橫桿相互平行,且另一端均固定連接在所述的長縱桿上,所述帶刻度的橫桿的O刻度線位于所述長縱桿的中線上,所述短縱桿與所述長縱桿之間設置有轉向球,所述轉向球通過兩個帶螺栓的盤狀固定片固定,所述轉向球設置在所述導引管的中下部,所述轉向球表面與所述盤狀固定片內表面采用磨砂粗糙表面。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簡便的側腦室前角穿刺導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長縱桿長度為5cm,所述短縱桿長度為4cm,所述帶刻度的橫桿長度3.5cm,所述長縱桿的寬度為lcm,厚度為0.5cm,所述短縱桿和帶刻度的橫桿的寬度及厚度均為0.5cm。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簡便的側腦室前角穿刺導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個定位足均包括柱形部分和尖端部分,其中,所述柱形部分設置在上端,所述尖端部分設置在下端。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簡便的側腦室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簡便的側腦室前角穿刺導引器,其包括支架、導引管和轉向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包括兩個長縱桿定位足、一個短縱桿定位足、一個長縱桿、一個短縱桿和兩個帶刻度的橫桿,其中兩個所述長縱桿定位足分別固定連接在所述長縱桿的兩端,另一個所述短縱桿定位足固定連接在所述短縱桿的中間位置,所述短縱桿的兩端分別固定連接在兩個所述帶刻度的橫桿的一端上,所述帶刻度的橫桿相互平行,且另一端均固定連接在所述的長縱桿上,所述帶刻度的橫桿的0刻度線位于所述長縱桿的中線上,所述短縱桿與所述長縱桿之間設置有轉向球,所述轉向球通過兩個帶螺栓的盤狀固定片固定,所述轉向球設置在所述導引管的中下部,所述轉向球表面與所述盤狀固定片內表面采用磨砂粗糙表面。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沈劍虹,
申請(專利權)人:沈劍虹,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