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保溫杯,包含一杯體和一杯蓋,所述的杯蓋分為上部和下部,所述杯蓋的上部與下部的銜接部分形成一臺階,且所述杯蓋與杯體蓋合時,所述杯蓋的下部嵌套在杯體內。可以使杯蓋作為杯子喝水時,不再擔心會喝到細菌或者污跡,有利于保持身體健康。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保溫杯。
技術介紹
保溫杯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常用物品,尤其是天氣寒冷或者外出時,保溫杯可以使人們方便的享用自備的熱水。由于現有保溫杯為了方便人們飲用所攜帶的水,將保溫杯的杯蓋設計為一杯子,這樣從杯中倒出熱水到杯蓋,人們即可方便飲用自己的水,但是這個杯蓋通常都是直接暴露在外界環境中,或者直接與人們的手接觸,所以非常不衛生,人們直接接觸杯蓋邊緣飲水時容易感染細菌或者污跡,對身體健康有隱患。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供一種保溫杯,可以使杯蓋作為杯子喝水時,不再擔心會喝到細菌或者污跡,有利于保持身體健康。本技術通過以下技術手段實現:一種保溫杯,包含一杯體和一杯蓋,所述的杯蓋分為上部和下部,所述杯蓋的上部與下部的銜接部分形成一臺階,且所述杯蓋與杯體蓋合時,所述杯蓋的下部嵌套在杯體內。其中,還包含一內蓋,所述的內蓋蓋在杯體上,所述的內蓋設有出水口,且所述的內蓋通過螺紋結構與杯體緊密連接。其中,所述的內蓋與杯體的外壁之間設有環形槽,所述環形槽的深度大致與所述杯蓋下部的高度相當,且所述環形槽的寬度大于所述杯蓋下部的厚度。最后,所述杯蓋下部的外側設有螺紋,所述杯體內側設有對應螺紋,所述的杯體與杯蓋通過螺紋結構結合。以上實現的保溫杯,杯蓋作為杯子與口接觸的部分被隱藏起來,自然干凈衛生,不會致人疾病。【附圖說明】圖1為杯子剖視圖;圖2為杯體剖視圖;圖3為杯蓋剖視圖;圖4為杯子剖視圖局部放大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具體實施過程進行詳細說明。—種保溫杯,如圖1所不,包含一杯體I和一杯蓋2,如圖3所不,所述的杯蓋2分為上部21和下部22,所述杯蓋2的上部21與下部22的銜接部分形成一臺階,如圖1所示,所述杯蓋2與杯體I蓋合時,所述杯蓋2的下部22嵌套在杯體I內。如圖1和圖2所示,還包含一內蓋3,所述的內蓋3蓋在杯體I上,所述的內蓋3上設有出水口,且所述的內蓋3通過螺紋結構與杯體I緊密連接。其中,如圖1和圖4所示,為了所述杯蓋與杯體連接穩固,又能保持杯體內水的溫度,所述的內蓋3與杯體I的外壁之間設有環形槽4,所述環形槽4的深度大致與所述杯蓋I下部22的高度相當,且所述環形槽的寬度大于所述杯蓋下部的厚度。杯蓋2下部22的外側設有螺紋,所述杯體內側設有對應螺紋,杯體I與杯蓋2通過螺紋擰緊在一起。以上實現的保溫杯,杯蓋作為杯子與嘴巴接觸的部分被隱藏起來,在自然狀態下,杯蓋的邊緣不會接觸到人們的手或者環境中的灰塵,所以杯蓋的邊緣可以保持干凈,另外,在杯體內設計容納所述杯蓋邊緣的環形槽,杯子可以通過內蓋繼續保溫,整體設計簡潔,結構實用性強,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雖然本技術中主要描述了保溫杯,但是如果在其他杯體用了本技術的結構,也在本技術保護的范圍之內。【主權項】1.一種保溫杯,包含一杯體和一杯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杯蓋分為上部和下部,所述杯蓋的上部與下部的銜接部分形成一臺階,且所述杯蓋與杯體蓋合時,所述杯蓋的下部嵌套在杯體內。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保溫杯,其特征在于:還包含一內蓋,所述的內蓋蓋在杯體上,所述的內蓋設有出水口,且所述的內蓋通過螺紋結構與杯體緊密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保溫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蓋與杯體的外壁之間設有環形槽,所述環形槽的深度大致與所述杯蓋下部的高度相當,且所述環形槽的寬度大于所述杯蓋下部的厚度。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保溫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杯蓋下部的外側設有螺紋,所述杯體內側設有對應螺紋,所述的杯體與杯蓋通過螺紋結構結合。【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一種保溫杯,包含一杯體和一杯蓋,所述的杯蓋分為上部和下部,所述杯蓋的上部與下部的銜接部分形成一臺階,且所述杯蓋與杯體蓋合時,所述杯蓋的下部嵌套在杯體內。可以使杯蓋作為杯子喝水時,不再擔心會喝到細菌或者污跡,有利于保持身體健康。【IPC分類】A47G19-22【公開號】CN204394049【申請號】CN201520031814【專利技術人】凌俊 【申請人】凌俊【公開日】2015年6月17日【申請日】2015年1月16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保溫杯,包含一杯體和一杯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杯蓋分為上部和下部,所述杯蓋的上部與下部的銜接部分形成一臺階,且所述杯蓋與杯體蓋合時,所述杯蓋的下部嵌套在杯體內。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凌俊,
申請(專利權)人:凌俊,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