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發動機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結構緊湊性能優越的汽油發動機。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結構緊湊性能優越的汽油發動機,包括安裝在低阻力長氣道塑料進氣歧管上方的電子節氣門系統,位于汽油發動機左部的低阻力長氣道塑料進氣歧管,位于汽油發動機右部的低阻力鑄鐵排氣歧管,位于汽油發動機前端的模塊化前端蓋,設置于缸蓋內的涂有DLC涂層的挺柱,通過汽油發動機的缸體和缸蓋連接在一起的低慣量輕量化曲軸。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能夠提高小排量發動機的可靠性和中低速的扭矩輸出,改善燃油經濟性和排放水平,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是一種結構緊湊、燃油消耗率低、動力優越,排放滿足國四國五的小排量汽油發動機。(*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發動機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結構緊湊性能優越的汽油發動機。
技術介紹
汽油發動機是一種依靠汽油與空氣的可燃混合物在氣缸內部燃燒釋放化學能,再由曲柄連桿機構,將熱能轉化為機械能的一種火花點火式內燃機。主要由機體組及曲柄連桿機構、配氣機構、燃油供給與噴射系統、進排氣系統及排氣進化裝置、潤滑系統、冷卻系統、電子控制系統等部分組成。1)、目前小排量自然吸氣發動機設計時發動機的最佳使用區域為中高轉速范圍,無法滿足城鎮市場要求,客戶抱怨發動機燃油經濟性較差,動力不足。2)、傳統的發動機采用的是拉索式節氣門,無法實現發動機全范圍轉速的最佳扭矩的輸出,而且對發動機空燃比無法精確控制,導致燃燒不充分,燃油經濟性差,排放不滿足國V標準。3)、傳統的發動機采用的是獨立式水泵,水泵故障率高,密封不嚴,發動機發生漏液,容易引起客戶抱怨,并且使發動機整體結構不緊湊。4)、傳統的發動機采用的是未涂層的挺柱,耐磨性差,摩擦損耗高,導致發動機運行過程中噪聲大,油耗高;在發動機更高的載荷、沖擊和更嚴酷的工作環境下容易失效。5)、傳統直列四缸發動機采用八平衡塊鑄鐵曲軸,成本較高,質量偏重,發動機油耗偏尚。6)、傳統自然吸氣發動機頂置式凸輪軸使用的挺柱摩擦力大,發動機在運行過程中噪聲大,油耗高。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緊湊、燃油消耗率低、動力優越,排放滿足國四國五的小排量汽油發動機。本技術采取的技術方案為提供一種結構緊湊性能優越的汽油發動機,包括低阻力長氣道塑料進氣歧管、低阻力鑄鐵排氣歧管、電子節氣門系統、模塊化前端蓋、涂有DLC涂層的挺柱及低慣量輕量化曲軸,所述電子節氣門系統安裝在所述低阻力長氣道塑料進氣歧管上方,所述低阻力長氣道塑料進氣歧管位于汽油發動機的左部,所述低阻力鑄鐵排氣歧管位于汽油發動機的右部,所述模塊化前端蓋位于汽油發動機的前端,所所述涂有DLC涂層的挺柱設置于缸蓋內,所述低慣量輕量化曲軸通過汽油發動機的缸體和缸蓋連接在一起。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低阻力長氣道塑料進氣歧管包括進氣歧管、進氣歧管密封圈及真空管接頭,所述進氣歧管密封圈設置于所述進氣歧管管口,所述真空管接頭連接所述進氣歧管。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低阻力鑄鐵排氣歧管包括前氧傳感器安裝孔、球形法蘭接頭、第一缸和第四缸的分支、第二缸和第三缸的分支及四缸總支,所述四缸總支設有前氧傳感器安裝孔,所述球形法蘭接頭套在所述四缸總支上,所述第一缸和第四缸的分支和第二缸和第三缸的分支連接到所述四缸總支上。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電子節流閥體包括直流伺服電機、鋁碟閥、齒輪傳動及回位結構、傳感器接插頭及進氣殼體,所述直流伺服電機連接所述齒輪傳動及回位結構,所述齒輪傳動及回位結構連接所述鋁碟閥,所述傳感器接插頭設置在所述齒輪傳動及回位結構上,所述進氣殼體套在所述鋁碟閥上。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模塊化前端蓋包括前吊耳安裝孔、水泵、進水口、張緊輪安裝孔、機油泵及機油尺安裝孔,所述前吊耳安裝孔位于所述模塊化前端蓋的右上側,所述進水口連接所述水泵,所述水泵位于所述模塊化前端蓋的中部右側,所述張緊輪安裝孔位于所述模塊化前端蓋的中部左下側,所述機油泵位于所述模塊化前端蓋的底部中央。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低阻力鑄鐵排氣歧管采用4-2-1組合方式,所述4-2-1結構為四個缸的排氣先兩兩集合后再統一集合到一根總管內。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DLC涂層為含氫類金剛石涂層。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了長氣道進氣歧管以及低阻力鑄鐵排氣歧管,提高發動機進氣量和中低速下燃油經濟性。2、采用電子節氣門系統,改善燃油經濟性和尾氣排放。3、采用模塊化前端蓋,提高水泵的壽命,是發動機的結構更加緊湊。4、采用DLC涂層挺柱,,使挺柱達到低摩擦損耗、高耐磨性、高硬度的要求,提高發動機的性能,降低油耗。5、采用低慣量輕量化曲軸,能有效地降低曲軸的質量,減輕發動機的重量,并且還能減小曲軸運轉時的轉動慣量,降低發動機的振動,提高發動機的NVH性能。【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構緊湊性能優越的汽油發動機進氣歧管總成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構緊湊性能優越的汽油發動機進氣歧管總成中真空管接頭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構緊湊性能優越的汽油發動機排氣歧管總成的正面圖;圖4是本技術構緊湊性能優越的汽油發動機排氣歧管總成的側面圖;圖5是本技術構緊湊性能優越的汽油發動機電子節流閥體的正面圖;圖6是本技術構緊湊性能優越的汽油發動機電子節流閥體的側面圖;圖7是本技術構緊湊性能優越的汽油發動機模塊化前端蓋的結構示意圖;圖8是本技術構緊湊性能優越的汽油發動機DLC挺柱結構示意圖;圖9是是本技術構緊湊性能優越的汽油發動機整機外觀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說明】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進一步說明。圖中數字表示:1、進氣歧管;2、進氣歧管密封圈;3、真空管接頭;4、前氧傳感器安裝孔;5、球形法蘭接頭;6、第一缸和第四缸的分支;7、第二缸和第三缸的分支;8、四缸總支;9、直流伺服電機;10、鋁碟閥;11、齒輪傳動及回位結構;12、傳感器/接插頭;13、進氣殼體;14、前吊耳安裝孔;15、水泵;16、進水口 ;17、張緊輪安裝孔;18、機油泵;19、機油尺安裝孔;20、DLC涂層。如圖1至圖9所示,包括低阻力長氣道塑料進氣歧管、低阻力鑄鐵排氣歧管、電子節氣門系統、模塊化前端蓋、涂有DLC涂層的挺柱及低慣量輕量化曲軸,所述電子節氣門系統安裝在所述低阻力長氣道塑料進氣歧管上方,所述低阻力長氣道塑料進氣歧管位于汽油發動機的左部,所述低阻力鑄鐵排氣歧管位于汽油發動機的右部,所述模塊化前端蓋位于汽油發動機的前端,所述涂有DLC涂層的挺柱設置于缸蓋內,所述低慣量輕量化曲軸通過汽油發動機的缸體和缸蓋連接在一起。如圖1、圖2所示,所述低阻力長氣道塑料進氣歧管包括進氣歧管1、進氣歧管密封圈2及真空管接頭3,所述進氣歧管密封圈2設置于所述進氣歧管I管口,所述真空管接頭3連接所述進氣歧管I。采用低阻力長氣道塑料進氣歧管,內表面光滑,氣流的流動阻力小,提高了發動機的進氣效率,降低空氣流速,能讓空氣和燃料更好的混合,燃燒更充分,提升發動機中低速區域動力性和改善發動機的燃油經濟性。如圖3、圖4所示,所述低阻力鑄鐵排氣歧管包括前氧傳感器安裝孔4、球形法蘭接頭5、第一缸和第四缸的分支6、第二缸和第三缸的分支7及四缸總支8,所述四缸總支8設有前氧傳感器當前第1頁1 2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結構緊湊性能優越的汽油發動機,其特征在于:包括低阻力長氣道塑料進氣歧管、低阻力鑄鐵排氣歧管、電子節氣門系統、模塊化前端蓋、涂有DLC涂層的挺柱及低慣量輕量化曲軸,所述電子節氣門系統安裝在所述低阻力長氣道塑料進氣歧管上方,所述低阻力長氣道塑料進氣歧管位于汽油發動機的左部,所述低阻力鑄鐵排氣歧管位于汽油發動機的右部,所述模塊化前端蓋位于汽油發動機的前端,所述涂有DLC涂層的挺柱設置于缸蓋內,所述低慣量輕量化曲軸通過汽油發動機的缸體和缸蓋連接在一起。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勇,穆建華,張俊,
申請(專利權)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西;4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