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全自動真空滲透脫氣裝置,包括抽真空模塊、智能控制加熱模塊、滲透模塊、過濾器、吹氣模塊、收集氣體模塊和自動控制系統,所述自動控制系統對各模塊進行自動控制,變壓器油樣與載氣按照一定量的比例進入該裝置,并在所述智能控制加熱模塊的恒溫加熱過程中,通過油泵不停地讓變壓器油樣和載氣勻速循環,使得變壓器油樣和載氣在置換過程中能夠充分、徹底地進行置換,并由過濾器對脫出氣體進行冷卻和去油霧,最后通過壓力表監測以及定量管的限制將一定量的脫出氣體送入柱箱中。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能夠自動完成進氣、進油、恒溫加熱、脫氣以及取氣的過程,脫氣周期短,效率高,提高了氣體檢測的穩定性和可靠性。(*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用于電力變壓器油中溶解氣體及濃度在線分析的全自動真空滲透脫氣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公知的國家標準GB/T17623-1998《絕緣油中溶解氣體組分含量的氣相色譜測定法》推薦利用頂空取氣法對實驗樣品進行機械震蕩脫氣,其整個過程需要遠程取油,運輸,手工加入平衡氣,放入機械震蕩,手動取出脫出氣體,最后通過手動送入色譜儀進行離線分析。因而此種方法的操作繁瑣,工作效率低,人為影響的因素太大,同時對操作者的技術水平要求很高。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針對現有電力變壓器油中溶解氣體分析過程中存在的效率低、人為因素影響大等問題,提供一種全自動真空滲透脫氣裝置,該裝置整體結構設計巧妙,實現了在線監測自動完成加氣加熱和取氣的全過程,而且還配合后面的監測裝置自動進樣的全過程,大大提高了脫氣速率,保證了實驗穩定性,減少實驗誤差。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全自動真空滲透脫氣裝置,包括抽真空模塊、智能控制加熱模塊、滲透模塊、過濾器、吹氣模塊、收集氣體模塊和自動控制系統,所述自動控制系統對各模塊進行自動控制,所述抽真空模塊包括真空泵、第一電磁閥、第二電磁閥、第三電磁閥、第四電磁閥和第五電磁閥,所述真空泵與所述第三電磁閥直接相連接;所述滲透模塊包括密封脫氣管和滲透膜,且將所述滲透膜內置在所述密封脫氣管內形成一個脫氣膜管,所述第四電磁閥直接與所述滲透模塊相連接;所述智能控制加熱模塊包括加熱棒和帶有溫度傳感器探頭的溫度控制器,將所述加熱棒和溫度傳感器探頭固定安裝在裝置壁上,并通過溫度控制器對該裝置進行恒溫加熱;所述吹氣模塊采用吹氣泵(主要是對裝置中的管路進行清洗),所述收集氣體模塊包括定量管;所述滲透模塊與所述過濾器相連接,所述過濾器通過不銹鋼管與所述收集氣體模塊相連接;變壓器油樣與載氣按照一定量的比例進入該裝置,并在所述智能控制加熱模塊的恒溫加熱過程中,通過油泵不停地讓變壓器油樣和載氣勻速循環,使得變壓器油樣和載氣在置換過程中能夠充分、徹底地進行置換,并由過濾器對置換氣體(脫出氣體)進行冷卻和去油霧,最后通過壓力表監測以及定量管的控制將一定量的置換氣體送入色譜柱箱中。所述變壓器油樣與載氣的定量比例為4:1。試驗表明,采用4份變壓器油樣與I份載氣進行混合,能夠將變壓器油樣中的溶解氣體充分地脫出,進而能夠得到更加準確的變壓器油中溶解氣體組分分析的試驗數據,進一步提高了氣體檢測結果的可靠性。整個技術方案設計巧妙實用,脫氣周期短,并且提高了氣體檢測的穩定性和準確度。作為本技術的一種改進,所述定量管為一空心的螺旋管,將所述定量管設計成螺旋狀,使得整個裝置的結構更加緊湊,并且所述定量管作為所述色譜柱箱的前置裝置,其長度和內徑等參數能夠使得每次進入所述色譜柱箱的脫出氣體的量為一定值。作為本技術的一種改進,所述抽真空模塊、智能控制加熱模塊、滲透模塊、過濾器、吹氣模塊、收集氣體模塊之間的連接處均采用不銹鋼管進行密封連接。這樣不僅能夠保證整個裝置的密封性,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延長了裝置的使用壽命。相對于現有技術,本技術的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能夠自動完成進載氣、進變壓器油樣、恒溫加熱、脫氣以及取氣的過程,同時脫出氣體經過過濾器濾除油霧后由定量管限定一定量的脫出氣體直接進入色譜柱箱中,避免了外部環境污染和人為因素造成的實驗誤差;相對于傳統的膜脫氣裝置,其脫氣周期短,效率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氣體檢測的穩定性和可靠性。【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第一電磁閥,2-第二電磁閥,3-第三電磁閥,4-第四電磁閥,5-過濾器,6-脫氣膜管,7-油泵,8-真空泵,9-第五電磁閥,10-溫度控制器,11-定量管,12-色譜柱箱,13-壓力表。【具體實施方式】為了加深對本技術的理解和認識,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描述和介紹。實施例1:如圖1,一種全自動真空滲透脫氣裝置,包括抽真空模塊、智能控制加熱模塊、滲透模塊、過濾器、吹氣模塊、收集氣體模塊和自動控制系統,所述自動控制系統對各模塊進行自動控制,所述抽真空模塊包括真空泵、第一電磁閥、第二電磁閥、第三電磁閥、第四電磁閥和第五電磁閥,所述真空泵與所述第三電磁閥直接相連接;所述滲透模塊包括密封脫氣管和滲透膜,且將所述滲透膜內置在所述密封脫氣管內形成一個脫氣膜管,所述第四電磁閥直接與所述滲透模塊相連接;所述智能控制加熱模塊包括加熱棒和帶有溫度傳感器探頭的溫度控制器,將所述加熱棒和溫度傳感器探頭固定安裝在裝置壁上,并通過溫度控制器對該裝置進行恒溫加熱;所述吹氣模塊采用吹氣泵(主要是對裝置中的管路進行清洗),所述收集氣體模塊包括定量管;所述滲透模塊與所述過濾器相連接,所述過濾器通過不銹鋼管與所述收集氣體模塊相連接;變壓器油樣與載氣按照4:1的定量比例進入該裝置,并在所述智能控制加熱模塊的恒溫加熱過程中,通過油泵不停地讓變壓器油樣和載氣勻速循環,使得變壓器油樣和載氣在置換過程中能夠充分、徹底地進行置換,并由過濾器對置換氣體(脫出氣體)進行冷卻和去油霧,最后通過壓力表監測以及定量管的控制將一定量的置換氣體送入色譜柱箱中。整個裝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脫氣周期短、實用性好。實施例2:如圖1,作為本技術的一種改進,所述定量管為一空心的螺旋管,將所述定量管設計成螺旋狀,使得整個裝置的結構更加緊湊,所述定量管作為所述色譜柱箱的前置裝置,其長度和內徑等參數能夠使得每次進入所述色譜柱箱的脫出氣體的量為一定值。其余結構和優點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實施例3:如圖1,作為本技術的一種改進,各個模塊之間的連接處均采用不銹鋼管進行密封連接。這樣不僅能夠保證整個裝置的密封性,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延長了裝置的使用壽命。其余結構和優點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本技術所述的全自動真空滲透脫氣裝置的工作原理具體描述如下:I)將油口連接至第二電磁閥2上,將載氣入口連接到第一電磁閥I上;2)接通電源,開啟該裝置的自動控制系統,使得整個裝置進入自動工作狀態,開啟智能控制加熱模塊,在整個工作流程中不停地加熱,通過溫度傳感器探頭檢測并通過溫度控制器控制使其保持在60°C的恒溫狀態,直到整個置換分離操作完成;3)抽真空處理:打開第三電磁閥3,通過真空泵8對整個裝置的管路抽一次真空,使得脫氣膜管6處于真空狀態,同時打開吹氣泵對各管路進行吹掃清理,從而去除管路中的油污并保持各管路的清潔度;4)自動控制系統先打開第一電磁閥1,通過載氣入口自動取載氣5ml,然后打開第二電磁閥2,通過油口在線自動取變壓器油樣60ml,并開啟油泵7高速運轉帶動5ml載氣與60ml變壓器油樣經過脫氣膜管6不停地勻速循環,每間隔2-3分鐘分兩次繼續打開第一電磁閥I,通過載氣入口自動各取載氣5ml進入滲透模塊,最終使得15ml的載氣以及60ml的變壓器油樣在恒溫60°C的條件下由油泵7帶動通過脫氣膜管6不停地勻速循環5分鐘左右,從而使得變壓器油樣和載氣充分、徹底地置換并脫出氣體;5)打開第四電磁閥4使得脫出氣體經過過濾器5再次冷卻使其所含油霧滯留在過濾器5中,從而不會造成對色譜柱箱12產生污染;6)打開第五電磁閥9并關閉第四電磁閥4,通過壓力表13檢測并判斷脫出氣體的體積,通過自動控制系統中的計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全自動真空滲透脫氣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控制加熱模塊、抽真空模塊、吹氣模塊、滲透模塊、過濾器、收集氣體模塊和自動控制系統,所述自動控制系統對各模塊進行自動控制,所述抽真空模塊包括真空泵(8)、第一電磁閥(1)、第二電磁閥(2)、第三電磁閥(3)、第四電磁閥(4)和第五電磁閥(9),所述真空泵(8)與所述第三電磁閥(3)直接相連接;所述滲透模塊包括密封脫氣管和滲透膜,且將所述滲透膜內置在所述密封脫氣管內形成一個脫氣膜管(6),所述第四電磁閥(4)直接與所述滲透模塊相連接;所述智能控制加熱模塊包括加熱棒和帶有溫度傳感器探頭的溫度控制器(10),將所述加熱棒和溫度傳感器探頭固定安裝在裝置壁上,并通過溫度控制器進行恒溫加熱;所述吹氣模塊采用吹氣泵,所述收集氣體模塊包括定量管(11);所述滲透模塊與所述過濾器相連接,所述過濾器所述收集氣體模塊相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胡志峰,
申請(專利權)人:南京阿克賽斯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