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氣門導管的壓裝機構,包括提供驅動力的動力源、與所述動力源相固定的壓板以及與所述壓板可拆卸連接的壓頭,所述壓頭的末端設置有用于容置所述氣門導管的導管容納孔。該壓裝機構工作時,首先將氣門導管置于導管容納孔中,然后由動力源驅動壓板運動,壓板即可帶動壓頭向導管容納孔中的氣門導管施加作用力,從而將氣門導管壓入缸蓋上的導管底孔中。上述壓裝機構中,壓頭與壓板可拆卸連接,因此可針對不同規格的氣門導管更換不同的壓頭,進而獲得較寬的適用范圍;同時,上述壓裝機構無須人工敲打,繼而降低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發動機裝配
,尤其涉及一種氣門導管的壓裝機構。
技術介紹
氣門導管是發動機氣門的導向裝置,其對氣門起導向作用,并使氣門桿上的熱量經氣門導管傳給缸蓋。裝配發動機時,通過外力作用將氣門導管壓入缸蓋內的導管底孔,然后再進行導管孔的精加工,因此氣門導管的壓裝質量將直接影響后續精加工的加工質量,若壓裝出現偏斜,就會導致導管孔壁厚加工不均勻,發動機在運行的過程中,氣門與導管孔之間會出現異常接觸,加速導管孔的磨損,同時會影響整機的性能參數。傳統技術中采用兩種方式壓裝氣門導管,一種是采用專用設備進行壓裝,另一種是采用人工方式進行壓裝。采用專用設備時,壓頭受到驅動后直接作用于氣門導管,由于壓頭與動力源構成一體式結構,導致該專用設備僅能適用于一種規格的氣門導管的壓裝。而采用人工方式時,則通過手工不斷敲打的方式將氣門導管打入導管底孔中,導致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過大。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氣門導管的壓裝機構,該壓裝機構能夠適用于多種規格的氣門導管的壓裝,同時能夠降低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氣門導管的壓裝機構,包括提供驅動力的動力源、與所述動力源相固定的壓板以及與所述壓板可拆卸連接的壓頭,所述壓頭的末端設置有用于容置所述氣門導管的導管容納孔。優選地,在上述壓裝機構中,還包括與所述壓板法蘭連接的套筒,所述套筒內部具有呈階梯狀的第一通過孔和第二通過孔,所述壓頭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通過孔中,所述壓頭的中部與所述第二通過孔滑動配合,所述壓頭的法蘭端與所述第一通過孔的內壁之間具有調整彈性件。優選地,在上述壓裝機構中,還包括法蘭連接于所述壓板和所述套筒之間的按壓塊,所述按壓塊的末端與所述壓頭的端部相抵接,且所述按壓塊上與所述壓頭相接觸的面為弧形面。優選地,在上述壓裝機構中,所述壓頭包括本體以及套裝于所述本體內的壓桿,所述導管容納孔開設于所述壓桿的末端,所述本體上具有徑向延伸的第一安裝孔,所述壓桿上具有徑向延伸的第二安裝孔,銷軸穿過所述第一安裝孔和所述第二安裝孔,所述第二安裝孔的內壁與所述銷軸的外表面之間具有緩沖間隙。優選地,在上述壓裝機構中,所述本體的內孔上靠近所述導管容納孔的一端鉸接設置至少兩個卡爪,所述卡爪的一端為導管卡緊端,且所述卡爪與所述壓桿之間設置有復位彈性件。 優選地,在上述壓裝機構中,所述本體上靠近所述導管容納孔的一端具有貫通槽,所述貫通槽沿著所述本體的徑向自所述本體的外壁貫通至所述本體的內壁,所述卡爪位于所述貫通槽內。優選地,在上述壓裝機構中,所述導管卡緊端位于所述壓桿的末端的外側。優選地,在上述壓裝機構中,所述壓桿的端部與所述本體的內孔的內壁之間設置緩沖彈性件。優選地,在上述壓裝機構中,所述第一安裝孔的外側端固設擋圈,所述銷軸位于所述擋圈的內側。優選地,在上述壓裝機構中,所述導管容納孔中可拆卸地安裝墊塊,所述墊塊的一側表面為導管接觸面。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本技術提供一種氣門導管的壓裝機構,其包括提供驅動力的動力源、與動力件相固定的壓板以及與壓板可拆卸連接的壓頭,壓頭的末端設置有用于容置氣門導管的導管容納孔。該壓裝機構工作時,首先將氣門導管置于導管容納孔中,然后由動力源驅動壓板運動,壓板即可帶動壓頭向導管容納孔中的氣門導管施加作用力,從而將氣門導管壓入缸蓋上的導管底孔中。相比于
技術介紹
中所介紹的內容,上述壓裝機構中,壓頭與壓板可拆卸連接,因此可針對不同規格的氣門導管更換不同的壓頭,進而獲得較寬的適用范圍;同時,上述壓裝機構無須人工敲打,繼而降低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靖綀D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申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中記載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壓裝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套筒的剖視圖;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按壓塊的仰視圖;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壓頭的剖視圖;圖5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本體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圖5所示結構的A-A向剖視圖;圖7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壓桿的結構示意圖;圖8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壓裝機構的工作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1-氣門導管,12-壓板,13-套筒,131-第一通過孔,132-第二通過孔,14-調整彈性件,15-按壓塊,16-本體,161-貫通槽,17-壓桿,171-導管容納孔,172-減重孔,18-銷軸,19-緩沖彈性件,20-卡爪,21-復位彈性件,22-墊塊,23-密封圈。【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介紹。如圖1-8所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一種氣門導管的壓裝機構,其用于將氣門導管11壓入缸蓋上的導管底孔中,包括提供驅動力的動力源、與動力源相固定的壓板12以及與該壓板12可拆卸連接的壓頭,該壓頭的末端設置有用于容置氣門導管11的導管容納孔。上述動力源可采用油壓機,壓頭可為一實心桿狀件,其末端開設導管容納孔即可。該壓裝機構工作時,首先將氣門導管11置于導管容納孔中,然后由動力源驅動壓板12運動,壓板12即可帶動壓頭向導管容納孔中的氣門導管11施加作用力,從而將氣門導管11壓入缸蓋上的導管底孔中。相比于
技術介紹
中所介紹的內容,上述壓裝機構中,壓頭與壓板12可拆卸連接,因此可針對不同規格的氣門導管11更換不同的壓頭,進而獲得較寬的適用范圍;同時,上述壓裝機構無須人工敲打,繼而降低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上述各零部件工作時,容易因加工誤差、安裝誤差等導致氣門導管11與導管底孔之間的位置精度較差,最終致使氣門導管11出現偏斜甚至壓裂的情況。為了緩解這一問題,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壓裝機構還包括與壓板12法蘭連接的套筒13,該套筒13內部具有呈階梯狀的第一通過孔131和第二通過孔132,兩者均可為圓孔,且第一通過孔131的孔徑大于第二通過孔132的孔徑。壓頭的一端位于第一通過孔131中,壓頭的中部與第二通過孔132滑動配合,壓頭的法蘭端與第一通過孔131的內壁之間具有調整彈性件14,該調整彈性件14可采用彈簧。采用上述結構后,即使各零部件存在誤差,氣門導管11與導管底孔接觸后,兩者之間的作用力使得氣門導管11帶動壓頭進行適度的位置調整,此時壓頭將相對于套筒13運動,進而防止氣門導管11在位置誤差較大的情況下強行被壓入導管底孔中,以此提高氣門導管11的壓裝精度。另外,套筒13的設置也可為氣門導管11的壓裝過程提供導向作用??梢岳斫獾兀弦环桨钢?,壓頭與壓板12的表面之間可具有一定的間隙,當氣門導管當前第1頁1 2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氣門導管的壓裝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驅動力的動力源、與所述動力源相固定的壓板以及與所述壓板可拆卸連接的壓頭,所述壓頭的末端設置有用于容置所述氣門導管的導管容納孔。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健,黃浩,謝飛,段昌凱,
申請(專利權)人: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安徽;3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