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富硒茶葉的套種方法,是指在山坡林地套種薇菜、茶葉、刺杉的方法,具體包括山坡林地的改造,茶葉的栽植、施用富硒肥,套種刺杉樹、紫云英等操作。刺杉樹在水溝的外側形成一籬欄,在其內側種植較大的茶樹苗,茶樹喜陰,能夠很好的生長,多作物套種,提高整個經濟效益。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農業生產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富砸茶葉的套種方法。
技術介紹
薇菜,學名紫箕,屬多年生蕨類植物,在大別山山區有廣泛的存在。薇菜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以及鉀、鈣、鱗等多種微量元素,薇菜不僅可制成美味的菜肴,更具有抗癌、清熱、解毒、減肥、美容等功效,同時對流感、乙型腦炎等病毒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是長期出口、暢銷海外的蔬菜,特別是出口至日本。目前,薇菜大多是野外采集,雖然也有地方實驗人工種植,但是其產量低,采集的薇菜莖細,品質差,而且采摘一、兩年后薇菜就會枯死或不再苞芽。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富砸茶葉的套種方法,其可有效解決上述問題,薇菜的產量高,而且薇菜粗壯,品質好,可以長期采摘,不會減產。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富砸茶葉的套種方法,是指在山坡林地套種薇菜、茶葉、刺杉的方法,具體包括如下操作步驟:S1:將山坡林地整地成階梯式,整地后的各種植地分別沿山坡的等高線開設,相鄰種植地之間的坡面外側采用石塊堆筑壩埂,各種植地中部開設有水溝,水溝沿種植地的長度方向開設且水溝內沿其長度方向間隔設置隔段,隔段將水溝分隔成各水槽,各水槽的兩端隔段上分別設置第一、二流水口,水槽外側的槽壁上開設第三流水口,同一水槽上第三流水口的高度與第一、二流水口中高度較小的流水口的高度保持一致,相鄰水溝上的隔段和第三流水口分別呈間隔交錯狀布置,山坡林地的頂部水溝與供水裝置相連接,壩埂的上部外側設置有橫狀布置的噴水管,噴水管的管身上間隔設置有雙向噴頭,雙向噴頭的一出水方向斜向指向壩埂的側壁、雙向噴頭的另一出水方向斜向下指向遠離壩埂的一側,水溝將種植地劃分為位于水溝內側的第一種植地和位于水溝外側的第二種植地,第一種植地采用改良土壤填整而成,改良土壤為旱田土、泥炭土和火肥土按照0.5:1:0.2?0.8:1:0.4的重量比混合配制得到,旱田土為水稻田排水曬田3?6月后所取的稻田土,曬田期間未播種作物且翻土 2?3次,火肥土為秸桿、樹枝葉、雜草燒成的火灰與林地土(山坡林地的本土)按照1:2?3的重量比混合配制得到;S2:當年春季在第二種植地上間隔栽植4?5年生的刺杉樹苗,刺杉苗成活后將刺杉樹苗的主干截去并對截斷處進行防腐處理,刺杉的樹兜處簇狀長出刺杉幼苗,在同年的秋季將人工繁殖/野生的薇菜苗在第一種植地上緊鄰壩埂底部處間隔進行栽植,并在水溝內灌水,水溝內的水面高度低于第一種植地的地表高度12?17cm,霜降后停止灌溉并在第一種植地的地表鋪蓋一層樹葉;S3:第二年驚蟄后開始灌溉,4?5月份薇菜開始苞芽,薇菜苞芽后每天夜晚打開雙向噴頭進行3?5min的霧噴,苞芽第一年不對薇菜進行采摘,對刺杉樹進行修剪,保留一根主枝,其余刺杉幼苗進行摘頂使其高度在1.4?1.6m之間,第二年秋天在第一種植地上撒播紫云英,紫云英成熟后將其割收和樹葉一起鋪蓋在第一種植地的地表,9月份時,在第二種植地上挖50cm深的栽植穴,在栽植穴的底部投入2.0kg綠肥,然后用1.5kg禽畜糞肥、2.0kg餅肥壓實,覆蓋地膜進行腐熟,腐熟后撤離地膜,對栽植穴內的肥料進行翻動攤放,11月份時栽種3?4年生茶樹苗,茶樹位于刺杉樹的內側且與刺杉樹間隔交錯布置,霜降后停止灌溉;S4:從第三年開始,每年重復如下操作:驚蟄后開始灌溉并對茶葉施加茶業沖施肥和禽畜糞肥,禽畜糞肥的施加量為160?170kg/畝,在3、4月份對薇菜施加一次助芽肥,茶葉發芽以及薇菜苞芽后每天夜晚打開雙向噴頭進行3?5min的霧噴,4?5月份對薇菜采摘3?4次,第三年茶葉不進行采摘只進行修剪,第四年開始對茶葉進行采摘,對刺杉樹的矮枝條進行修剪,使其高度不超過1.5m,秋天在第一種植地撒播紫云英,第二種植地上播種三葉草,紫云英成熟后將其割收和樹葉一起鋪蓋在第一種植地的地表,三葉草成熟后將其翻埋于第二種植地的土壤中,霜降后停止灌溉,助芽肥為火肥土和人蓄尿液/尿素混合配制得到;禽畜糞肥為飼養畜禽收集的糞便;按照6:3:1的質量比將高粱、小麥、大豆粉碎混合配制成發酵底物,按照1:5的質量比將酵母砸和發酵底物混勻,加水在28°C下發酵處理70天,將發酵的產物和飼料進行混合用于飼養畜禽,對畜禽的糞便進行收集。薇菜的種植,最主要的就是水肥的控制,薇菜喜水喜陰,但是也怕水澇,而且對生長土壤極為苛刻。本專利技術通過上述山坡林地的改造,水溝構成的灌溉系統,能夠使得水流均勻的灌溉整個山坡林地,同時水溝內的水位控制的低于第一種植地地表12?17cm,保證薇菜的喜水灌溉且不會出現水澇,薇菜靠近壩埂底部進行栽種,要遠比平地種植效果要好,薇菜受壩埂的影響,使得新發的莖葉向遠離壩埂一側生長,使得其內的植物激素刺激根部萌發出更多的芽孢,提高產量,同時壩埂的設置,可以使得第一種植地上方水流不從第一種植地的地表流淌而從其下部滲透到水溝內,防止薇菜水澇,另外,石塊堆筑的壩埂,可在林地改造的初期起到固定作用,防止雨季時滑坡導致山坡林地被毀;雙向噴頭在夜晚短時噴淋,模擬雨水天,使得部分雨水稀疏噴淋在薇菜芽上,促進薇菜芽的成長,使得薇菜芽更加粗壯;同時上述配制的改良土壤,在酸度和肥養上更與薇菜生長的最佳需求相吻合,使得薇菜更加粗壯,另外紫云英可以在第一種植地的土質上繁茂生長,收割的紫云英、樹葉進行覆蓋,使得薇菜能夠更好地越冬,保證薇菜來年發芽孢,紫云英、樹葉的腐爛以及助芽肥的施加能夠很好的補充第一種植地的肥力和調節酸度,使得薇菜每年都能夠進行采摘。刺杉樹繁殖的成本低、成活率高、生長快,砍掉其主枝后,會在樹兜處長出大量的新苗,能夠快速的在薇菜的外圍形成遮陰的圍欄,保證薇菜對生長環境的需求,同時縮短整個林地改造的周期。當然,上述只是簡單闡述各因素單獨所起到的主要作用,通過各因素的相互協調作用,使得薇菜能夠每年都進行高產量的采摘,且采摘的薇菜粗壯,品質好。詳細的方案為:壩埂的高度為60?80cm,改良土壤填整的厚度為30?35cm,改良土壤填整層的下側設置有砂土層,壩埂底部延伸至砂土層內。第二年后在第二種植地上栽種茶樹,茶樹位于刺杉樹的內側且與刺杉樹間隔交錯布置。改良土壤為旱田土、泥炭土和火肥土按照0.5:1:0.2的重量比混合配制得到,助芽肥為50kg火肥土和1L人蓄尿液配制得到。第二年后,刺杉樹的主干已經較大而且樹兜處的矮枝條也繁茂,猶如在水溝的外側形成一籬欄,此時在其內側種植較大的茶樹苗,茶樹喜陰,能夠很好的生長,由于種植茶樹,第二種植地的地表高度設置的大于第一種植地地表高度10?15cm,多作物套種,提高整個經濟效益。而且,刺杉樹、薇菜都是不會發生蟲害的作物,通過套種,可以消除大片茶葉種植容易發生病蟲害的現象,提高整個農業的經濟效益。另外,富含有機砸的畜禽糞便與雜草、石灰、餅肥混合壓實堆熟得到的富砸肥以及驚蟄后禽畜糞肥的施加,禽畜糞肥中的有機砸可以被茶樹有效吸收,使得茶葉中砸含量大大提高,茶葉泡制的茶湯中砸含量為普通茶葉泡制的茶湯中砸含量的1.8倍以上。茶葉沖施肥應較禽畜糞肥前使用,茶葉沖施肥可有效促進油茶樹對有機砸肥的吸收,另外還可起到抗病力強、增產的效果。上述技術方案可以顯著提高薇菜的產量和品質,且第三年后每年都能夠對薇菜進行采摘,茶葉的鮮葉肥壯,不會出現病蟲害現象。【附圖說當前第1頁1 2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富硒茶葉的套種方法,是指在山坡林地套種薇菜、茶葉、刺杉的方法,具體包括如下操作步驟:S1:將山坡林地整地成階梯式,整地后的各種植地分別沿山坡的等高線開設,相鄰種植地之間的坡面外側采用石塊堆筑壩埂,各種植地中部開設有水溝,水溝沿種植地的長度方向開設且水溝內沿其長度方向間隔設置隔段,隔段將水溝分隔成各水槽,各水槽的兩端隔段上分別設置第一、二流水口,水槽外側的槽壁上開設第三流水口,同一水槽上第三流水口的高度與第一、二流水口中高度較小的流水口的高度保持一致,相鄰水溝上的隔段和第三流水口分別呈間隔交錯狀布置,山坡林地的頂部水溝與供水裝置相連接,壩埂的上部外側設置有橫狀布置的噴水管,噴水管的管身上間隔設置有雙向噴頭,雙向噴頭的一出水方向斜向指向壩埂的側壁、雙向噴頭的另一出水方向斜向下指向遠離壩埂的一側,水溝將種植地劃分為位于水溝內側的第一種植地和位于水溝外側的第二種植地,第一種植地采用改良土壤填整而成,改良土壤為旱田土、泥炭土和火肥土按照0.5:1:0.2~0.8:1:0.4的重量比混合配制得到,旱田土為水稻田排水曬田3~6月后所取的稻田土,曬田期間未播種作物且翻土2~3次,火肥土為秸稈、樹枝葉、雜草燒成的火灰與林地土按照1:2~3的重量比混合配制得到;S2:當年春季在第二種植地上間隔栽植4~5年生的刺杉樹苗,刺杉苗成活后將刺杉樹苗的主干截去并對截斷處進行防腐處理,刺杉的樹兜處簇狀長出刺杉幼苗,在同年的秋季將人工繁殖/野生的薇菜苗在第一種植地上緊鄰壩埂底部處間隔進行栽植,并在水溝內灌水,水溝內的水面高度低于第一種植地的地表高度12~17cm,霜降后停止灌溉并在第一種植地的地表鋪蓋一層樹葉;S3:第二年驚蟄后開始灌溉,4~5月份薇菜開始苞芽,薇菜苞芽后每天夜晚打開雙向噴頭進行3~5min的霧噴,苞芽第一年不對薇菜進行采摘,對刺杉樹進行修剪,保留一根主枝,其余刺杉幼苗進行摘頂使其高度在1.4~1.6m之間,第二年秋天在第一種植地上撒播紫云英,紫云英成熟后將其割收和樹葉一起鋪蓋在第一種植地的地表,9月份時,在第二種植地上挖50cm深的栽植穴,在栽植穴的底部投入2.0kg綠肥,然后用1.5kg禽畜糞肥、2.0kg餅肥壓實,覆蓋地膜進行腐熟,腐熟后撤離地膜,對栽植穴內的肥料進行翻動攤放,11月份時栽種3~4年生茶樹苗,茶樹位于刺杉樹的內側且與刺杉樹間隔交錯布置,霜降后停止灌溉;S4:從第三年開始,每年重復如下操作:驚蟄后開始灌溉并對茶葉施加茶業沖施肥和禽畜糞肥,禽畜糞肥的施加量為160~170kg/畝,在3、4月份對薇菜施加一次助芽肥,茶葉發芽以及薇菜苞芽后每天夜晚打開雙向噴頭進行3~5min的霧噴,4~5月份對薇菜采摘3~4次,第三年茶葉不進行采摘只進行修剪,第四年開始對茶葉進行采摘,對刺杉樹的矮枝條進行修剪,使其高度不超過1.5m,秋天在第一種植地撒播紫云英,第二種植地上播種三葉草,紫云英成熟后將其割收和樹葉一起鋪蓋在第一種植地的地表,三葉草成熟后將其翻埋于第二種植地的土壤中,霜降后停止灌溉,助芽肥為火肥土和人蓄尿液/尿素混合配制得到;禽畜糞肥為飼養畜禽收集的糞便;按照6:3:1的質量比將高粱、小麥、大豆粉碎混合配制成發酵底物,按照1:5的質量比將酵母硒和發酵底物混勻,加水在28℃下發酵處理70天,將發酵的產物和飼料進行混合用于飼養畜禽,對畜禽的糞便進行收集。...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壽南,胡齊放,
申請(專利權)人:胡齊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安徽;3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