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無線電音頻調幅發射器,包括第一電阻至第八電阻、第一電容至第六電容、第一三極管、第二三極管、可調電容、射頻扼流圈、音頻信號輸入器、電源和天線。本發明專利技術無線電音頻調幅發射器可調電容、第二電容、射頻扼流圈和第二三極管組成調幅振蕩器電路,振蕩頻率可以通過調整可調電容的電容量來調整,音頻信號經過第一三極管及其外圍元件組成的放大電路放大后,再經過第八電阻,第三電容耦合到第二三極管基極,與第二三極管蕩器產生的載波疊加在一起后通過天線將音頻信號發射出去,本發明專利技術結構簡單,雜波信號少,具有推廣使用的價值。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無線電發射器,尤其涉及一種無線電音頻調幅發射器。
技術介紹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無線電技術已經越來越成熟,無線電技術是通過無線電波傳播信號的技術,其原理在于,導體中電流強弱的改變會產生無線電波,利用這一現象,通過調制可將信息加載于無線電波之上,當電波通過空間傳播到達收信端,電波引起的電磁場變化又會在導體中產生電流,通過解調將信息從電流變化中提取出來,就達到了信息傳遞的目的,在進行短距離通訊的時候,無線電技術尤其被廣泛運用,但是傳統的無線電發射器結構復雜,雜波較多。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就在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無線電音頻調幅發射器。本專利技術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上述目的:一種無線電音頻調幅發射器,包括第一電阻至第八電阻、第一電容至第六電容、第一三極管、第二三極管、可調電容、射頻扼流圈、音頻信號輸入器、電源和天線,所述第一電阻的第一端分別與所述電源的正極、所述第六電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五電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四電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電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一端、所述可調電容的第一端和所述射頻扼流圈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六電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電阻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四電容的第一端和所述音頻信號輸入器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五電阻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四電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六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三極管的基極連接,所述第四電阻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八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三極管的集電極連接,所述第一三極管的發射極分別與所述第七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五電容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八電阻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三電容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三電容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三電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三極管的基極連接,所述第二三極管的集電極分別與所述第二電容的第二端、所述可調電容的第二端、所述射頻扼流圈的第二端和所述天線連接,所述第二三極管的發射極分別與所述第二電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電阻的第一端連接,所述電源的負極分別與所述音頻信號輸入器的第二端、所述第六電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七電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五電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電阻的第二端連接并接地。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專利技術無線電音頻調幅發射器可調電容、第二電容、射頻扼流圈和第二三極管組成調幅振蕩器電路,振蕩頻率可以通過調整可調電容的電容量來調整,音頻信號經過第一三極管及其外圍元件組成的放大電路放大后,再經過第八電阻,第三電容耦合到第二三極管基極,與第二三極管蕩器產生的載波疊加在一起后通過天線將音頻信號發射出去,本專利技術結構簡單,雜波信號少,具有推廣使用的價值。【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無線電音頻調幅發射器的電路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所示,本專利技術無線電音頻調幅發射器,包括第一電阻Rl至第八電阻R8、第一電容Cl至第六電容C6、第一三極管Tl、第二三極管T2、可調電容RW、射頻扼流圈L、音頻信號輸入器B、電源E和天線ANT,第一電阻Rl的第一端分別與電源E的正極、第六電容C6的第一端、第五電阻R5的第一端、第四電阻R4的第一端、第三電阻R3的第一端、第一電容Cl的第一端、可調電容RW的第一端和射頻扼流圈L的第一端連接,第六電容C6的第二端接地,第一電阻Rl的第二端分別與第四電容C4的第一端和音頻信號輸入器B的第一端連接,第五電阻R5的第二端分別與第四電容C4的第二端、第六電阻R6的第一端和第一三極管Tl的基極連接,第四電阻R4的第二端分別與第八電阻R8的第一端和第一三極管Tl的集電極連接,第一三極管Tl的發射極分別與第七電阻R7的第一端和第五電容C5的第一端連接,第八電阻R8的第二端與第三電容C3的第一端連接,第三電容C3的第二端分別與第三電阻R3的第二端、第一電容Cl的第二端和第二三極管T2的基極連接,第二三極管T2的集電極分別與第二電容C2的第二端、可調電容RW的第二端、射頻扼流圈L的第二端和天線ANT連接,第二三極管T2的發射極分別與第二電容C2的第二端和第二電阻R2的第一端連接,電源E的負極分別與音頻信號輸入器B的第二端、第六電阻R6的第二端、第七電阻R7的第二端、第五電容C5的第二端和第二電阻R2的第二端連接并接地。本專利技術無線電音頻調幅發射器的工作原理如下:無線電音頻調幅發射器可調電容RW、第二電容C2、射頻扼流圈L和第二三極管T2組成調幅振蕩器電路,振蕩頻率可以通過調整可調電容RW的電容量來調整,音頻信號經過第一三極管Tl及其外圍元件組成的放大電路放大后,再經過第八電阻R8,第三電容C3耦合到第二三極管T2基極,與第二三極管T2蕩器產生的載波疊加在一起后通過天線ANT將音頻信號發射出去。【主權項】1.一種無線電音頻調幅發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電阻至第八電阻、第一電容至第六電容、第一三極管、第二三極管、可調電容、射頻扼流圈、音頻信號輸入器、電源和天線,所述第一電阻的第一端分別與所述電源的正極、所述第六電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五電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四電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電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一端、所述可調電容的第一端和所述射頻扼流圈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六電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電阻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四電容的第一端和所述音頻信號輸入器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五電阻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四電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六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三極管的基極連接,所述第四電阻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八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三極管的集電極連接,所述第一三極管的發射極分別與所述第七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五電容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八電阻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三電容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三電容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三電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三極管的基極連接,所述第二三極管的集電極分別與所述第二電容的第二端、所述可調電容的第二端、所述射頻扼流圈的第二端和所述天線連接,所述第二三極管的發射極分別與所述第二電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電阻的第一端連接,所述電源的負極分別與所述音頻信號輸入器的第二端、所述第六電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七電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五電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電阻的第二端連接并接地。【專利摘要】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無線電音頻調幅發射器,包括第一電阻至第八電阻、第一電容至第六電容、第一三極管、第二三極管、可調電容、射頻扼流圈、音頻信號輸入器、電源和天線。本專利技術無線電音頻調幅發射器可調電容、第二電容、射頻扼流圈和第二三極管組成調幅振蕩器電路,振蕩頻率可以通過調整可調電容的電容量來調整,音頻信號經過第一三極管及其外圍元件組成的放大電路放大后,再經過第八電阻,第三電容耦合到第二三極管基極,與第二三極管蕩器產生的載波疊加在一起后通過天線將音頻信號發射出去,本專利技術結構簡單,雜波信號少,具有推廣使用的價值。【IPC分類】H04B1-04【公開號】CN104702297【申請號】CN201310646248【專利技術人】曹毅 【申請人】成都博智維訊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公開日】2015年6月10日【申請日】2013年12月4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無線電音頻調幅發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電阻至第八電阻、第一電容至第六電容、第一三極管、第二三極管、可調電容、射頻扼流圈、音頻信號輸入器、電源和天線,所述第一電阻的第一端分別與所述電源的正極、所述第六電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五電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四電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電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一端、所述可調電容的第一端和所述射頻扼流圈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六電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電阻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四電容的第一端和所述音頻信號輸入器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五電阻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四電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六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三極管的基極連接,所述第四電阻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八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三極管的集電極連接,所述第一三極管的發射極分別與所述第七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五電容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八電阻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三電容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三電容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三電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三極管的基極連接,所述第二三極管的集電極分別與所述第二電容的第二端、所述可調電容的第二端、所述射頻扼流圈的第二端和所述天線連接,所述第二三極管的發射極分別與所述第二電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電阻的第一端連接,所述電源的負極分別與所述音頻信號輸入器的第二端、所述第六電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七電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五電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電阻的第二端連接并接地。...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曹毅,
申請(專利權)人:成都博智維訊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四川;5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