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頸動脈壓迫止血器,它包括頸托板、氣囊、連接管、閥門、充氣球、緩沖層和粘貼固定帶,頸托板兩外側面與粘貼固定帶固定連接,頸托板內面設有緩沖層,氣囊設置在緩沖層的外表面,氣囊通過連接管和充氣球相連通,連接管上設置有閥門。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采用上述的設計,能夠在壓迫頸動脈達到止血的同時,有效的避免因為壓迫了對側(健側)的頸動脈、頸靜脈和頸部前的氣管,而導致的腦部血液循環和患者呼吸不暢等危險。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快捷,性能安全可靠,可以在臨床醫學以及醫學機構中大范圍推廣使用。(*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壓迫止血器,特別是一種用于頸動脈的壓迫止血器。
技術介紹
臨床上一些手術和操作過程需要壓迫頸動脈:(1)頸動脈內膜剝脫術、頸動脈體瘤切除術,術后需要壓迫頸動脈和頸部進行止血;(2)頸動脈穿刺術,在頸動脈鞘拔出后需要壓迫頸動脈止血,如果止血不當,很容易引起頸部血腫,壓迫氣管,嚴重時可能導致患者窒息死亡;(3)頸內動脈巨大動脈瘤、頸動脈海綿竇漏術前要做頸動脈壓迫試驗(matas試驗)以了解對側頸內動脈和后循環代償情況。目前,常用的壓迫頸動脈方法有:(I)患者自己或者家屬壓迫。采用此方法往往導致壓迫不到位,效果難以保證,而且長時間的人工壓迫容易導致疲勞;(2)用壓迫止血器壓迫。目前市場上使用的壓迫止血器,盡管壓迫止血效果比較好,但是這些壓迫止血器在壓迫頸動脈的同時,也壓迫了對側(健側)的頸動脈、頸靜脈和頸部前的氣管,容易影響到大腦的血液循環和患者的呼吸。因此,基于上述的分析以及技術特點,需要針對具體情況開發設計新的頸動脈壓迫止血器,從而很好的解決上述問題,來滿足醫務人員對患者頸動脈壓迫止血操作。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頸動脈壓迫止血器,此止血器能夠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在壓迫頸動脈達到止血的同時,還可以有效的避免因為壓迫了對側(健偵D的頸動脈、頸靜脈和頸部前的氣管,而導致的腦部血液循環和患者呼吸不暢等危險,此靜脈壓迫止血器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快捷、性能安全可靠,可以在臨床醫學以及醫學機構中得到大范圍推廣使用。一種頸動脈壓迫止血器,它包括頸托板、氣囊、連接管、閥門、充氣球、緩沖層和粘貼固定帶,頸托板兩外側面與粘貼固定帶固定連接,頸托板內面設有緩沖層,氣囊設置在緩沖層的外表面,氣囊通過連接管和充氣球相連通,連接管上設置有閥門。上述的頸托板是根據人體頸部特征設計成頸托后半邊結構,其兩側面足夠寬,超過人體頸部側面寬度5厘米,從而保證氣囊在充氣之后與頸動脈有足夠充分的接觸,以達到壓迫頸動脈止血的目的;頸托板內面通過粘結的方式設置有緩沖層,緩沖層采用柔軟的采用海綿或柔軟材料制成,從而增加了佩戴舒適性,從而增加了止血器佩戴舒的適性。上述的粘結固定帶在固定片壓力作用下固定在頸托板的兩外側面,在止血過程中對頸托板起到固定作用,由于頸托板兩側面寬度超過頸部側面寬度,因此,前面的粘合固定帶不會壓迫氣管,保證了患者呼吸的順暢。上述的氣囊分別固定安裝在頸托版的兩內側面上,氣囊采用柔軟的可充氣式的塑料或橡膠材料制成,保證了充氣之后,在膨脹力作用下對頸動脈進行壓迫進而起到止血作用,同時還保證了頸部受力的均勻性,而且對另一側頸靜脈、頸動脈的壓力很小,不會影響腦的血液循環,氣囊為折疊式,長方形,長6厘米,寬4厘米,上述的充氣球與氣囊通過連接管相連,為氣囊提供充氣任務,同時在連接管上設置有閥門,從而保證了在充氣之后關閉閥門對氣囊進行保壓,以達到長時間壓迫止血。本技術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術采用上述的設計,能夠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在壓迫頸動脈達到止血的同時,還可以有效的避免因為壓迫了對側(健側)的頸動脈、頸靜脈和頸部前的氣管,而導致的腦部血液循環和患者呼吸不暢等危險,此靜脈壓迫止血器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快捷、性能安全可靠,可以在臨床醫學以及醫學機構中得到大范圍推廣使用。所述的頸托板,根據人體頸部特征設計成頸托后半邊結構形式,其兩側面足夠寬,超過人體頸部側面寬度5厘米,從而保證氣囊在充氣之后與頸動脈有足夠充分的接觸,以達到壓迫頸動脈止血的目的,頸托板內側面通過粘結的方式設置有緩沖層,從而增加了止血器佩戴過程中的舒適性。所述的粘結固定帶通過固定片固定連接在頸托板的兩外側面,在止血過程中對頸托板起到固定加緊作用,由于頸托板兩側面寬度超過頸部側面寬度,因此,前面的粘合固定帶不會壓迫氣管,保證了患者呼吸的順暢。所述的氣囊分別固定安裝在頸托板兩內側面緩沖層上,氣囊采用柔軟可充氣式塑料或橡膠材料制成,保證了充氣之后,在膨脹力作用下對頸動脈進行壓迫進而起到止血作用,同時還保證了頸部受力的均勻性,而且對另一側頸靜脈、頸動脈的壓力很小,不會影響腦的血液循環,氣囊為折疊式,長方形,長6厘米,寬4厘米。所述的充氣球與氣囊通過連接管相連,為氣囊提供充氣任務,同時在連接管上設置有閥門,從而保證了在充氣之后關閉閥門對氣囊進行保壓功能,以達到長時間壓迫止血的目的。【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側面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實施方式做進一步的說明。參見圖1-2,圖中具體的安裝以及連接方式有,頸托板I設計成頸托式,其兩側面足夠寬,超過人體頸部側面寬度5厘米,頸托板I兩側面通過粘貼固定帶7固定以增強其支撐力,頸托板I內面通過粘合的方式鋪設緩沖層6以增加佩戴過程中的舒適性,氣囊2由可充氣式軟塑料或橡膠粘制成,用粘貼方式固定在緩沖層6的外面,左右各一個,氣囊2通過連接管3與充氣球5相連通,連接管3上設置有閥門4。圖2中,粘合帶的連接方式有,粘貼固定帶7通過固定片8固定安裝在頸托板I上。本技術的裝置具體操作步驟為:首先,讓患者采用平躺姿勢,根據患者頸部特征選用合適型號的頸動脈壓迫止血器,再將止血器套在患者后頸部位,同時用粘合固定帶對止血器進行固定,保證氣囊的位置剛好在患者需要進行動脈壓迫的位置。然后,用充氣球對需要進行動脈壓迫的目標側氣囊充氣。最后,邊充氣,邊檢查壓迫止血器的止血效果,如果達到止血目的,就停止充氣同時關閉充氣側氣囊連接管的控制閥,保持氣囊氣壓不變,從而達到長時間壓迫止血要求。【主權項】1.一種頸動脈壓迫止血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頸托板(I)、氣囊(2)、連接管(3)、閥門(4)、充氣球(5)、緩沖層(6)和粘貼固定帶(7),頸托板(I)兩外側面與粘貼固定帶(7)固定連接,頸托板(I)內面設有緩沖層(6),氣囊(2)設置在緩沖層(6)的外表面,氣囊(2)通過連接管(3 )和充氣球(5 )相連通,連接管(3 )上設置有閥門(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頸動脈壓迫止血器,其特征是:所述的頸托板(I)是采用硬質塑料根據人體頸部特征設計成頸托后半邊結構,其兩側面足夠寬,超過人體頸部側面寬度5厘米,從而保證氣囊(2)在充氣之后與頸動脈有能夠充分的接觸,以達到壓迫頸動脈止血的目的。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頸動脈壓迫止血器,其特征是:所述緩沖層(6)采用海綿或柔軟材料制成,從而增加了佩戴舒適性。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頸動脈壓迫止血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粘結固定帶(7)通過固定片連接在頸托板的兩側,在止血過程中對頸托板(I)起到固定加緊作用,同時,前面的粘合固定帶(7)不會壓迫氣管,保證了患者呼吸的順暢。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頸動脈壓迫止血器,其特征是:所述的氣囊(2)采用柔軟可充氣式的所料或橡膠材料制成,保證了充氣之后,在膨脹力作用下對頸動脈進行壓迫進而起到壓迫止血作用,同時還保證了頸部受力的均勻性,而且對另一側頸靜脈、頸動脈的壓力很小,不會影響大腦的血液循環,氣囊(2)為折疊式,長方形,長6厘米,寬4厘米。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頸動脈壓迫止血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充氣球(5)為氣囊(2)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頸動脈壓迫止血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頸托板(1)、氣囊(2)、連接管(3)、閥門(4)、充氣球(5)、緩沖層(6)和粘貼固定帶(7),頸托板(1)兩外側面與粘貼固定帶(7)固定連接,頸托板(1)內面設有緩沖層(6),氣囊(2)設置在緩沖層(6)的外表面,氣囊(2)通過連接管(3)和充氣球(5)相連通,連接管(3)上設置有閥門(4)。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祥富,王七玲,王秀蘭,趙東剛,閆俊,
申請(專利權)人:三峽大學人民醫院,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湖北;4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