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熱軋鋼機
,尤其涉及一種用于熱軋軌梁的輥道輥子。
技術介紹
在軋制各種型號、規格的軌梁生產線上,各類輸送、工作輥子等為滿足實際需求,單個重量大、在線數量多,一直是成本控制的重災區。現有輥子的具體結構如圖1所示,其包括輥軸I和通過軸承3套裝在輥軸I上的輥套2,輥軸I的一端部為用于和減速機連接的傳動側6,另一端為用于和軸承座配裝的操作側5,輥子在長期工作中,由于受其工況限制,從大多數軋線退役輥子的磨損情況來看,輥子的輥套的工作表面使用面積只有20%?30%左右,且輥套上相鄰磨損面4相隔較遠,排除軌梁軋制工藝的特殊原因,輥子的工作面利用率也僅有50%左右,浪費巨大,從而導致生產成本升高。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熱軋軌梁的輥道輥子。為了實現上述專利技術目的,本技術采用如下所述的技術方案:一種用于熱軋軌梁的輥道輥子,其包括輥軸、軸承和輥套,輥套套裝在輥軸的軸身上,輥套左右兩端的內壁上均配裝有軸承,兩軸承套裝在輥軸上,輥軸的左右兩端部結構相同,輥軸兩端部均設有臺階狀軸段A,軸段A的端面連接有軸段B,軸段B的圓周面上開設有鍵槽。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技術具有以下優越性:本技術將現有輥子的輥軸兩端部均設為傳動側,使得輥子的輥套在使用一段時間產生較嚴重磨損后,將輥子整體左右側互換,就可再次投入使用,并且再次利用時,輥套表面產生的新磨損面則剛好位于未經磨損的輥套表面上,大幅度提高了輥子的整體使用壽命,降低了生產成本。【附圖說明】圖1為現有輥子磨損后的機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輥子磨損后的示意圖;圖中: ...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熱軋軌梁的輥道輥子,其包括輥軸、軸承和輥套,輥套套裝在輥軸的軸身上,輥套左右兩端的內壁上均配裝有軸承,兩軸承套裝在輥軸上,其特征是:輥軸的左右兩端部結構相同,輥軸兩端部均設有臺階狀軸段A,軸段A的端面連接有軸段B,軸段B的圓周面上開設有鍵槽。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峰,朱群彥,寧波濤,
申請(專利權)人:河南海泉抗磨鑄造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河南;4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