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輸送機地面清掃設備領域,具體則涉及一種帶式輸送機用地面自動清掃器。本清掃器包括行走小車,行走小車下方固接前刮板,前刮板上固接轉軸;本清掃器還包括前刮板抬升組件以及前刮板復位組件;前刮板抬升組件包第一撞桿以及第一擋塊,第一撞桿上設置齒輪部并與轉軸間構成齒輪嚙合配合,前刮板復位組件包括第二撞桿,轉軸上同心布置的棘輪部,第二撞桿上同軸設置與棘輪部構成棘輪棘爪配合的棘爪部,前刮板復位組件還包括第二擋塊;第二撞桿上的棘爪部對于轉軸上的棘輪部的單向限位方向與第一撞桿碰撞第一擋塊后對于轉軸的撥動方向互為反向布置。本清掃器可實現對于運輸機地面積料的高效化和自動化的快速清掃效果。(*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輸送機地面清掃設備領域,具體則涉及一種用于往返運送散料的帶式輸送機下部地面物料清掃的的帶式輸送機用地面自動清掃器。
技術介紹
帶式輸送機被廣泛的應用于諸如水泥、煤炭等散料的中長距離輸送中。輸送機在運輸上述散料并作回程動作時,由于必然存在部分散料粘著在輸送機帶面處,并在其回程時灑落在地面上,形成地面積料。上述灑落在輸送機下部地面的積料一方面造成了不必要的物料浪費,提升了其貨損率和制作成本,另一方面,一旦積料堆積過高,也會影響輸送機的正常工作。對于上述積料,目前大部分廠家都采用人工定時清掃方式,然而,人力清掃在每次清掃時不但需要停機清潔,同時對運輸機中間段清掃時甚至還需要人工鉆入運輸機下方,費時費力不說,還具備一定的危險性。如何尋求一種結構簡單而實用的運輸機用地面清掃系統(tǒng),從而力求實現對于運輸機地面積料的高效化和自動化清掃功能,以解放人力,提升生產效率,為本領域近年來所亟待解決的技術難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合理而實用的帶式輸送機用地面自動清掃器,可實現對于運輸機地面積料的高效化和自動化的快速清掃效果。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帶式輸送機用地面自動清掃器,包括可沿輸送機輸送路徑作往復直線動作的行走小車,行走小車下方固接有呈板面傾斜狀以鏟除地面積料的前刮板,前刮板上固接轉軸且該轉軸與行走小車的機架間構成轉動配合關系;本清掃器還包括用于抬升前刮板底沿高度以使其避讓開地面積料的的前刮板抬升組件以及令前刮板在重力下自行復位以推送積料的前刮板復位組件;所述前刮板抬升組件包括轉動軸線平行轉軸的第一撞桿以及用于撞擊和驅使第一撞桿產生轉動動作的第一擋塊,第一撞桿上設置齒輪部并與轉軸間構成齒輪嚙合配合;前刮板復位組件包括轉動軸線平行轉軸的第二撞桿,轉軸上同心布置的棘輪部,第二撞桿上同軸設置與棘輪部構成棘輪棘爪配合的棘爪部,前刮板復位組件還包括用于撞擊和驅使第二撞桿產生棘爪抬升動作的第二擋塊;第一、第二擋塊位于行走小車行進路徑兩端處,且兩擋塊間距等于地面積料的待清除路段長度,第二撞桿上的棘爪部對于轉軸上的棘輪部的單向限位方向與第一撞桿碰撞第一擋塊后對于轉軸的撥動方向互為反向布置。轉軸軸線垂直于行走小車往復動作方向,前刮板板面由行走小車處的轉軸軸身向下順延且傾斜指向輸送機卸料端所在方向處。所述第一撞桿和第二撞桿分置于轉軸的兩端部處且各撞桿均為具備轉動軸的擺桿狀結構,其轉動軸軸線水平布置;第一撞桿轉動軸的一端鉛垂向下順延設置延伸撥桿,延伸撥桿的頂端與第一擋塊間構成單向檔位配合,第一撞桿的轉動軸的相對布置延伸撥桿的另一端處布置扇形的所述齒輪部,該齒輪部與靠近其布置的轉軸一端處的扇形齒輪間構成齒輪嚙合配合;轉軸相對前述布置扇形齒輪所在端的另一端處設置所述棘輪部,第二撞桿在其轉動軸的兩端分別布置用于與第二擋塊間構成單向檔位配合的撥桿段以及用于與前述棘輪部配合的所述棘爪部。在行走小車的動作方向上,所述第一撞桿和第二撞桿分置于轉軸軸線的兩側處;第一擋塊位于轉軸與輸送機卸料端之間的一段地面積料的待清除路段處,且第一撞桿位于轉軸軸線的靠近輸送機卸料端所在側;第二擋塊位于轉軸與輸送機進料端之間的一段地面積料的待清除路段處,且第二撞桿位于轉軸軸線的靠近輸送機進料端所在側。第二撞桿的撥桿段和所述棘爪部間夾角為120°。延伸撥桿和撥桿段的頂端的與相應擋塊碰觸處布置有便于使各撞桿產生撞擊擺動動作的滾輪,滾輪輪軸軸線平行各撞桿的轉動軸軸線。前刮板由輸送機進料端向輸送機卸料端作進程動作時,其底沿與地面間存有間隙。所述前刮板底沿與地面間隙為20mm。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I)、通過上述結構,以行走小車作為往復動作的驅動源,以前刮板作為鏟除由輸送機的帶體處下落積料的工作端,依靠具備不同功能的前刮板抬升組件和前刮板復位組件,來實現前刮板的指定動作引導功能。行走小車每往復運動一次,前刮板即可做功一次,以期實現單次的對于地面積料的鏟除效果。由于考慮到對于地面積料的鏟除應當為單向鏟除,也即是前刮板在作某一方向進程動作時是作地面積料鏟除操作,而在回程動作時不應當影響到地面積料,以保證地面積料的單方向聚攏和清除目的,并避免地面積料被多處堆積而導致后續(xù)清理不便。針對上述情況,本清潔器通過前述組件內的各撞桿的采用,以分置于行走小車行程兩端的擋塊,通過撞桿對該擋塊的撞擊而產生的擺動,進而驅動前刮板的轉軸,以達到驅動前刮板作“因齒輪嚙合而抬升”及“因自重而下落復位”兩種工作狀態(tài)。每當前刮板因第一撞桿撞擊第一擋塊而作抬升動作時,前刮板板體被抬升而避開地面積料,從而對地面積料無影響。反之,當第二撞桿受到第二擋塊撞擊而擺動時,此時棘爪部松脫,轉軸轉動,前刮板在自重或彈性回復下復位并靠近地面積料,即可達到下一進程的清掃效果。本技術通過上述結構,不僅僅以往復動作的前刮板來保證對于地面積料的清掃目的,同時還通過各復位及抬升組件的采用,依據地面積料的歸攏和輸送機物料的卸料方向,來實現人為的限定地面積料清掃方向的效果。其工作可靠穩(wěn)定,清掃靈活性強,可確保對于運輸機地面積料的高效化和自動化的快速清掃目的。2)、撞桿和轉軸的布置方向,決定了清掃器的正常清掃效果。實際上,轉軸也即前刮板的板面清掃方向,可以是斜向清掃,也可如本文優(yōu)選的轉軸軸線垂直行走小車動作方向。本文優(yōu)選的上述方案,一方面保證了整個清掃面在俯視下呈現四方狀,以實現無死角的清掃功能;另一方面,撞桿的軸線平行轉軸軸線,保證了撞桿在受到擋塊撞擊時,撞桿和轉軸兩者的擺動方向與其撞擊方向的一致性,從而提升其工作可靠性,一舉多得。3)、各撞桿與轉軸的配合方式,可以使兩撞桿均位于轉軸同端,只需實現其本身固有功能即可。本技術以第一撞桿的齒輪部與轉軸一端的扇形齒輪嚙合實現前刮板的抬升效果,并以第二撞桿與轉軸另一端的棘輪棘爪配合來確保前刮板復位功能。同時,由于兩撞桿分別布置于轉軸兩端部,彼此互不影響,顯然更利于布置各部件,而不至于發(fā)生兩撞桿及相應擋塊間的布置干涉狀況,其拆裝安置更為方便,工作起來也更為可靠穩(wěn)定。4)、滾輪的布置,確保了各撞桿段在撞擊擋塊的可靠性。一旦撞桿在行走小車的往復動力下撞擊到相應擋塊,滾輪首先碰觸該擋塊的相應面,從而以其滾動動作來緩解撞桿撞擊時的撞擊力,以確保整個裝置的持續(xù)工作能力,這對確保裝置工作穩(wěn)定性,提升其使用壽命均有著有利影響。5)、兩撞桿位于轉軸軸線的兩側處,也即其布置位置分別靠近輸送機的進料端及卸料端。通過該種布置,有利于實現撞桿的便捷安裝和確保其各自的工作可靠性。各擋塊對應各撞桿布置,在撞桿撞擊到相應擋塊時,轉軸即可帶動前刮板作相應的抬升和復位動作,以實現對于地面積料的趨避和單向鏟除效果。前刮板的板面布置以懸臂狀的由上至下斜向輸送機卸料端所在為準,以在配合撞桿及擋塊位置的前提下,準確實現前刮板的抬升和復位操作。6)、實際操作時,前刮板的底沿,也即前刮板由輸送機進料端向輸送機卸料端作進程動作時的最下沿,是與地面間存在間隙的。換句話說,即使前刮板不斷的作進程鏟除動作,實際上地面上仍舊是存在薄薄的一層積料而不作鏟除。之所以采用上述方式,則是考慮到一旦前刮板在最低位時直接接觸地面,姑且不論地面自身是否處于理想狀態(tài)下的極度水平狀態(tài)。在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帶式輸送機用地面自動清掃器,其特征在于:本清掃器包括可沿輸送機輸送路徑作往復直線動作的行走小車(10),行走小車下方固接有呈板面傾斜狀以鏟除地面積料的前刮板(20),前刮板(20)上固接轉軸(21)且該轉軸(21)與行走小車(10)的機架間構成轉動配合關系;本清掃器還包括用于抬升前刮板(20)底沿高度以使其避讓開地面積料的的前刮板抬升組件以及令前刮板(20)在重力下自行復位以推送積料的前刮板復位組件;所述前刮板抬升組件包括轉動軸線平行轉軸的第一撞桿(31)以及用于撞擊和驅使第一撞桿(31)產生轉動動作的第一擋塊(32),第一撞桿(31)上設置齒輪部(31b)并與轉軸(21)間構成齒輪嚙合配合;前刮板復位組件包括轉動軸線平行轉軸(21)的第二撞桿(41),轉軸(21)上同心布置的棘輪部(21a),第二撞桿(41)上同軸設置與棘輪部(21a)構成棘輪棘爪配合的棘爪部(41a),前刮板復位組件還包括用于撞擊和驅使第二撞桿(41)產生棘爪抬升動作的第二擋塊(42);第一、第二擋塊(32、42)位于行走小車(10)行進路徑兩端處,且兩擋塊間距等于地面積料的待清除路段長度,第二撞桿(41)上的棘爪部(41b)對于轉軸(21)上的棘輪部(21a)的單向限位方向與第一撞桿(31)碰撞第一擋塊(32)后對于轉軸(21)的撥動方向互為反向布置。...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吳光強,
申請(專利權)人:銅陵天奇藍天機械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安徽;3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