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便攜手搖雙層升降平臺/臺桌,該裝置結構簡單,可通過手搖調(diào)節(jié)高度,上下伸縮,具有雙層放置貨物的臺面,可以輕松推移,便于攜帶,包括上層升降臺面(1)、下層升降臺面(19)、上移動導軌(2)、下移動導軌(3)、上滾輪(4)、下滾輪(5)、上層內(nèi)剪叉臂(6-1)、下層內(nèi)剪叉臂(6-2)、上層外剪叉臂(7-1)、下層外剪叉臂(7-2)、驅(qū)動螺桿(8)、搖柄(9)、底座(11)、前螺母定位桿(12),后螺母定位桿(13)和萬向輪(14)。(*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手搖升降平臺/臺桌,特別是一種便攜手搖雙層升降平臺/臺桌。
技術介紹
平臺和臺桌是日常生活和工業(yè)作業(yè)常用的器具,人們在使用過程中,常要根據(jù)各自不同需求和實際空間條件自由調(diào)節(jié)平臺和臺桌的高度,以滿足和適應不同工作和生活需要。剪叉式升降機構,具有承載能力強、工作面寬大、性能穩(wěn)定和適應范圍寬等特點,因此這種機構在許多領域被廣泛應用。但現(xiàn)有的剪叉式升降平臺體積大、質(zhì)量重、不易搬動,且結構復雜、操作不便、造價高等許多不足,且通常僅有一個工作臺面,對于缺乏貨物存放功能,影響其實用性,難以適應一些生產(chǎn)和生活需要,因此有必要研究和開發(fā)適用性更廣,功能更多,操作和使用方便,且造價低的剪叉式升降平臺/臺桌。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具有雙層臺面,既可用作放置貨物臺桌,又可用于升降作業(yè)的平臺,且可手搖升降,便于靈活推移和攜帶。為了實現(xiàn)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本技術便攜手搖雙層升降平臺/臺桌,包括上層升降臺面(I)、下層升降臺面(19)、上移動導軌(2)、下移動導軌(3)、上滾輪(4)、下滾輪(5)、上層內(nèi)剪叉臂(6-1)、下層內(nèi)剪叉臂(6-2)、上層外剪叉臂(7-1)、下層外剪叉臂(7-2)、驅(qū)動螺桿(8)、搖柄(9)、底座(11)、前螺母定位桿(12)和后螺母定位桿(1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層升降臺面(I)為一平面板,通過2個第一轉動銷(15-1)和2個上滾輪(4),分別與左右兩側的上層內(nèi)剪叉臂(6-1)和上層外剪叉臂(7-1)連接,并安裝于裝置頂面;所述下層升降臺面(19)為左右兩側各有一個開槽(20)的平面板,置于四個滾動軸承(18)之上;所述上移動導軌(2)為兩根,固定于上層升降臺面(I)下部的兩側,下移動導軌(3)為兩根,位于底座(11)的兩側,所述上移動導軌(2)和下移動導軌(3)相對設置;所述上層內(nèi)剪叉臂(6-1)為兩根,上端通過第一轉動銷(15-1)鉸接在上層升降臺面(I)的底面邊緣,下端鉸接在前螺母定位桿(12)的兩端;所述下層內(nèi)剪叉臂(6-2)為兩根,上端鉸接于后螺母定位桿(13)的兩端,下端通過下滾輪(5)安裝在下移動導軌(3)中;所述上層外剪叉臂(7-1)為兩根,上端固定有上滾輪(4),并安裝于上移動導軌(2)中,下端鉸接于螺母定位桿(13)的兩端;所述下層外剪叉臂(7-2)為兩根,上端鉸接在前螺母定位桿(12)的兩端,下端通過第三轉動銷(15-3)鉸接于底座(11)的兩側;所述上層內(nèi)剪叉臂(6-1)和上層外剪叉臂(7-1)通過第二轉動銷(15-2 )連接成為上層X型剪叉結構,左右兩側的X型剪叉結構通過橫向桿(21)連接;所述下層內(nèi)剪叉臂(6-2)和下層外剪叉臂(7-2)通過第四轉動銷(15-4)連接成為下層X型剪叉結構,左右兩側的X型剪叉結構通過橫向桿(21)連接;所述驅(qū)動螺桿(8)的一端連接搖柄(9),另一端先后穿過后螺母定位桿(13)和前螺母定位桿(12),通過兩個定位螺母(16)分別與前螺母定位桿(12)和后螺母定位桿(13)固定連接;所述搖柄(9)和后螺母定位桿(13)之間具有一滾珠軸承(10)。所述底座(11)下部具有4個萬向輪(14)。有益效果:本技術結構簡單,設計合理,操作方便,使用方便,升降穩(wěn)定,既可用作放置貨物臺桌,又可用于升降作業(yè)的平臺,并可手搖升降,便于靈活推移和攜帶。【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側面視圖;圖2是本技術的正面視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技術。通過圖1和圖2可以看出,一種便攜手搖雙層升降平臺/臺桌,包括上層升降臺面(I)、下層升降臺面(19)、上移動導軌(2)、下移動導軌(3)、上滾輪(4)、下滾輪(5)、上層內(nèi)剪叉臂(6-1)、下層內(nèi)剪叉臂(6-2)、上層外剪叉臂(7-1)、下層外剪叉臂(7-2)、驅(qū)動螺桿(8 )、搖柄(9 )、底座(11)、前螺母定位桿(12)和后螺母定位桿(13 ),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層升降臺面(I)為一平面板,通過2個第一轉動銷(15-1)和2個上滾輪(4),分別與左右兩側的上層內(nèi)剪叉臂(6-1)和上層外剪叉臂(7-1)連接,并安裝于裝置頂面;所述下層升降臺面(19)為左右兩側各有一個開槽(20)的平面板,置于四個滾動軸承(18)之上;所述上移動導軌(2)為兩根,固定于上層升降臺面(I)下部的兩側,下移動導軌(3)為兩根,位于底座(11)的兩側,所述上移動導軌(2)和下移動導軌(3)相對設置;所述上層內(nèi)剪叉臂(6-1)為兩根,上端通過第一轉動銷(15-1)鉸接在上層升降臺面(I)的底面邊緣,下端鉸接在前螺母定位桿(12)的兩端;所述下層內(nèi)剪叉臂(6-2)為兩根,上端鉸接于后螺母定位桿(13)的兩端,下端通過下滾輪(5)安裝在下移動導軌(3)中;所述上層外剪叉臂(7-1)為兩根,上端固定有上滾輪(4),并安裝于上移動導軌(2)中,下端鉸接于螺母定位桿(13)的兩端;所述下層外剪叉臂(7-2)為兩根,上端鉸接在前螺母定位桿(12)的兩端,下端通過第三轉動銷(15-3)鉸接于底座(11)的兩側;所述上層內(nèi)剪叉臂(6-1)和上層外剪叉臂(7-1)通過第二轉動銷(15-2 )連接成為上層X型剪叉結構,左右兩側的X型剪叉結構通過橫向桿(21)連接;所述下層內(nèi)剪叉臂(6-2)和下層外剪叉臂(7-2)通過第四轉動銷(15-4)連接成為下層X型剪叉結構,左右兩側的X型剪叉結構通過橫向桿(21)連接;所述驅(qū)動螺桿(8)的一端連接搖柄(9),另一端先后穿過后螺母定位桿(13)和前螺母定位桿(12),通過兩個定位螺母(16)分別與前螺母定位桿(12)和后螺母定位桿(13)固定連接;所述搖柄(9)和后螺母定位桿(13)之間具有一滾珠軸承(10)。所述底座(11)下部具有4個萬向輪(14)。保證所述前后兩個定位螺母與滾珠軸承10三者中心在一軸線上;驅(qū)動螺桿8穿過前后兩個定位螺母16和滾珠軸承10后,將驅(qū)動螺桿8靠近端部位置與滾珠軸承10的內(nèi)環(huán)固定在一起,并將驅(qū)動螺桿8在靠近滾珠軸承10的端部焊接搖柄9,當搖動搖柄9時,驅(qū)動螺桿8能繞滾珠軸承10自由轉動,并帶動兩根上層外剪叉臂7-1和兩根下層內(nèi)剪叉臂6-2分別沿著上移動導軌2和下移動導軌3自由滑動,使上、下層內(nèi)剪叉臂6-1、6-2和上、下層外剪叉臂7-1、7-2自由張合,而升降臺面產(chǎn)生升降。考慮到存放貨物方便,充分利用空間,參考附圖2和附圖1,本實施例中在滾動軸承18上安裝有一層隔板作為下層升降臺面19,可根據(jù)貨物大小和實際需要調(diào)節(jié)上層升降臺面I和下層升降臺面19之間的間距,便于放置貨物。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技術而不用于限制本技術的范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技術講授的內(nèi)容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技術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于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主權項】1.一種便攜手搖雙層升降平臺/臺桌,包括上層升降臺面(I)、下層升降臺面(19)、上移動導軌(2)、下移動導軌(3)、上滾輪(4)、下滾輪(5)、上層內(nèi)剪叉臂(6-1)、下層內(nèi)剪叉臂(6-2)、上層外剪叉臂(7-1)、下層外剪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一種便攜手搖雙層升降平臺/臺桌,包括上層升降臺面(1)、下層升降臺面(19)、上移動導軌(2)、下移動導軌(3)、上滾輪(4)、下滾輪(5)、上層內(nèi)剪叉臂(6?1)、下層內(nèi)剪叉臂(6?2)、上層外剪叉臂(7?1)、下層外剪叉臂(7?2)、驅(qū)動螺桿(8)、搖柄(9)、底座(11)、前螺母定位桿(12)和后螺母定位桿(1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層升降臺面(1)為一平面板,通過2個第一轉動銷(15?1)和2個上滾輪(4),分別與左右兩側的上層內(nèi)剪叉臂(6?1)和上層外剪叉臂(7?1)連接,并安裝于裝置頂面;所述下層升降臺面(19)為左右兩側各有一個開槽(20)的平面板,置于四個滾動軸承(18)之上;所述上移動導軌(2)為兩根,固定于上層升降臺面(1)下部的兩側,下移動導軌(3)為兩根,位于底座(11)的兩側,所述上移動導軌(2)和下移動導軌(3)相對設置;所述上層內(nèi)剪叉臂(6?1)為兩根,上端通過第一轉動銷(15?1)鉸接在上層升降臺面(1)的底面邊緣,下端鉸接在前螺母定位桿(12)的兩端;所述下層內(nèi)剪叉臂(6?2)為兩根,上端鉸接于后螺母定位桿(13)的兩端,下端通過下滾輪(5)安裝在下移動導軌(3)中;所述上層外剪叉臂(7?1)為兩根,上端固定有上滾輪(4),并安裝于上移動導軌(2)中,下端鉸接于螺母定位桿(13)的兩端;所述下層外剪叉臂(7?2)為兩根,上端鉸接在前螺母定位桿(12)的兩端,下端通過第三轉動銷(15?3)鉸接于底座(11)的兩側;所述上層內(nèi)剪叉臂(6?1)和上層外剪叉臂(7?1)通過第二轉動銷(15?2)連接成為上層X型剪叉結構,左右兩側的X型剪叉結構通過橫向桿(21)連接;所述下層內(nèi)剪叉臂(6?2)和下層外剪叉臂(7?2)通過第四轉動銷(15?4)連接成為下層X型剪叉結構,左右兩側的X型剪叉結構通過橫向桿(21)連接;所述驅(qū)動螺桿(8)的一端連接搖柄(9),另一端先后穿過后螺母定位桿(13)和前螺母定位桿(12),通過兩個定位螺母(16)分別與前螺母定位桿(12)和后螺母定位桿(13)固定連接;所述搖柄(9)和后螺母定位桿(13)之間具有一滾珠軸承(10);所述底座(11)下部具有4個萬向輪(14)。...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王玉林,范玉容,范子興,
申請(專利權)人:武夷學院,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福建;3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