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屬于中藥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治療風熱咳嗽的中藥配方及其糖漿的制備方法。中藥配方由以下重量份數的中藥配比而成:貝母蘭15-20份、百合6-12份、枇杷25-30份、杏仁7-12份、蟬衣7-12份、甘草3-5份、菊花18-22份、連翹18-22份、前胡18-22份、防風10-15份、仙鶴草5-10份、蜂蜜18-22份、荊芥7-12份、沙參20-25份、金銀花3-5份、薄荷3-5份、玉竹7-12份、車前子7-12份、黃芩7-12份、瓜蔞18-22份。本發明專利技術的優點在于所使用的中藥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規定,藥物安全可靠,能夠潤肺滋陰,清熱化痰,止咳定喘,從而改善咳嗽癥狀,控制病情發展,增強患者免疫力,并能夠養胃生津,潤燥除煩,大大改善病人食欲,增強病人的體力。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中藥
,特別涉及一種治療風熱咳嗽的中藥配方及其糖漿的制備方法。
技術介紹
咳嗽是人體的一種保護性呼吸反射動作。通過咳嗽反射能有效清除呼吸道內的分泌物或進入氣道的異物。但咳嗽也有不利的一面,劇烈咳嗽可導致呼吸道出血,如長期,頻繁,劇烈咳嗽影響工作,休息,甚至引起喉痛,音啞和呼吸肌痛,則屬病理現象。咳嗽的動作來自于呼吸系統以及呼吸系統以外器官(如腦,耳,內臟)的刺激經迷走神經,舌咽神經和三叉神經與皮膚的感覺神經纖維傳入。經喉下神經,膈神經和脊神經分別傳到咽肌,聲門,膈和其他呼吸肌,引起咳嗽動作。咳嗽動作首先是快速短促吸氣,膈下降,聲門迅速關閉,隨即呼吸肌與腹肌快速收縮,使肺內壓迅速上升;然后聲門突然開放,肺內高壓氣流噴射而出,沖擊聲門裂縫而發生咳嗽動作與特別聲響,呼吸道內分泌物或異物等也隨之排出。咳嗽是呼吸系統疾病的主要癥狀,如咳嗽無痰或痰量很少為干咳,常見于急性咽喉炎、支氣管炎的初期;急性驟然發生的咳嗽,多見于支氣管內異物;長期慢性咳嗽,多見于慢性支氣管炎、肺結核等。咳嗽的不利作用,是可把氣管病變擴散到鄰近的小支氣管,使病情加重。另外,持久劇烈的咳嗽可影響休息,還易消耗體力,并可引起肺泡壁彈性組織的破壞,誘發肺氣腫。咳嗽的時間與規律突發性咳嗽常由于吸入刺激性氣體或異物、淋巴結或腫瘤壓迫氣管或支氣管分叉處所引起。發作性咳嗽可見于百日咳、支氣管內膜結核以及以咳嗽為主要癥狀的支氣管哮喘(變異性哮喘)等。長期慢性咳嗽,多見于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肺膿腫及肺結核。夜間咳嗽常見于左心衰竭和肺結核患者,引起夜間咳嗽的原因,可能與夜間肺淤血加重及迷走神經興奮性增高有關。引起咳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醫分為外感咳嗽和內傷咳嗽按病邪分,有傷風咳嗽、風熱咳嗽、傷燥咳嗽、燥熱咳嗽、痰飲咳嗽、熱嗽、時行嗽、寒嗽、濕咳、暑咳、火咳、食咳等;按臟腑氣血分,有肺虛咳、肺咳、心咳、肝咳、脾咳、腎咳、大腸咳、小腸咳、胃咳、膀胱咳、三焦咳、膽咳、勞嗽、氣嗽、瘀血嗽等;按咳嗽發病時間與特點分,有久咳、五更嗽、夜嗽、干咳嗽、呷嗽、啞嗽、頓嗽等。不對癥下藥,則無法達到止咳的療效。目前治療風熱咳嗽的藥劑較少,且療效也不明顯,藥效周期較長且易復發。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療程短、用藥少、恢復早、防復發的治療風熱咳嗽的中藥配方及其糖漿的制備方法。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治療風熱咳嗽的中藥配方,由以下重量份數的中藥配比而成:貝母蘭15-20份、百合6-12份、枇杷25-30份、杏仁7-12份、蟬衣7-12份、甘草3-5份、菊花18-22份、連翹18-22份、前胡18-22份、防風10-15份、仙鶴草5-10份、蜂蜜18-22份、荊芥7-12份、沙參20-25份、金銀花3-5份、薄荷3-5份、玉竹7-12份、車前子7-12份、黃芩7-12份、瓜蔞18-22份。一種治療風熱咳嗽的中藥配方,優選由以下重量份數的中藥配比而成:貝母蘭17份、百合9份、枇杷27份、杏仁9份、蟬衣9份、甘草4份、菊花20份、連翹20份、前胡20份、防風12份、仙鶴草7份、蜂蜜20份、荊芥9份、沙參22份、金銀花4份、薄荷4份、玉竹9份、車前子9份、黃芩9份、瓜蔞20份。一種治療風熱咳嗽的中藥配方的糖漿制造方法,步驟如下:1)將上述配方藥劑放入砂鍋內,加水高過藥面15-20厘米,浸泡2-3小時;2)將藥劑煮沸2小時后取出藥汁,再加水高過藥面15-20厘米,煎煮1-2小時,合并兩次藥液,藥渣壓出藥液并入上述藥液中,加入冰糖5-8份繼續煎煮20-25分鐘;3)取混合藥液加入麥芽糖和蜂蜜2-5份不斷攪拌混合成糖漿即可。藥理分析:貝母蘭:味辛、甘,性涼。清熱止咳,止血定痛。功能主治支氣管炎,感冒,軟組織挫傷。百合:味甘,性寒,歸心、肺經。養陰潤肺,清心安神。用于陰虛久咳,痰中帶血,虛煩驚悸,失眠多夢,精神恍惚。枇杷:味甘、酸,性涼。核:味苦、性平,入肺、胃經。能潤肺止咳,生津止渴,和胃降逆。用于陰虛肺燥,咳嗽,或咯血;胃陰不足,咽干口渴,或氣失和降,干嘔不欲食。杏仁:味苦,性微溫;有小毒。具有潤肺、平喘的功效,對于因傷風感冒引起的多痰、咳嗽、氣喘等癥狀療效顯著。蟬衣:味辛,性涼,微毒。清熱解毒,利水消脹。治癰疽,腫毒,瘰疬,腫瘤,疳積腹脹,慢性氣管炎。甘草:味甘,性平,歸心、肺、脾、胃經。能夠補脾和胃,益氣復脈。益氣補中;緩急止痛;潤肺止咳;瀉火解毒;調和諸藥。主治倦怠食少;肌瘦面黃;心悸氣短;腹痛便溏;四肢攣急疼痛;臟躁;咳嗽氣喘;咽喉腫痛。菊花:味甘、苦,性微寒。歸肺、肝經。疏風清熱,平肝明目,解毒消腫,疏風、清熱、明目、解毒之功效,主要治療頭痛、眩暈、目赤、心胸煩熱、疔瘡、腫毒等癥。連翹:味苦,性微寒;歸肺、心、膽經。功效清熱解毒、疏風散熱、消癰散結,不但能散氣血凝聚又能消癰散結,用于清心火、散上焦風熱。前胡:味苦、辛,性微寒。散風清熱,降氣化痰。用于風熱咳嗽痰多,痰熱喘滿,咯痰黃稠。防風:味辛、甘,性微溫。歸膀胱、肝、脾經;主治外感風寒;頭痛身痛;骨節酸痛;腸風下血;祛風解表,勝濕止痛,止痙定搐。仙鶴草:味苦、澀,性平,歸心、肝經。功能主治:收斂止血,截瘧,止痢,解毒。用于咳血,吐血,崩漏下血,瘧疾,血痢,脫力勞傷,癰腫瘡毒,陰癢帶下。蜂蜜:味甘,性平。主心腹邪氣,諸驚癇,安五臟諸不足,益氣補中,止痛解毒,和百藥。現代藥理學證明,蜂蜜對肝臟有維護效果,能推進肝細胞再生,對脂肪肝的形成有一定的抑制效果;能迅速彌補膂力,消除疲憊,增強對疾病的抵抗力。荊芥:味辛,微苦,性微濕,入肺、肝經。功能主治祛風、解表、透疹、止血。主感冒發熱、頭痛、目癢、咳嗽、咽喉腫痛、麻疹、癰腫、瘡疥、衄血、吐血、便血、崩漏、產后血暈。用于感冒,頭痛,麻疹,風疹,瘡瘍初起。沙參:味甘,性涼。歸肺;胃經;清熱養陰,潤肺止咳。主治氣管炎,百日咳,肺熱咳嗽,咯痰黃稠。金銀花:味甘,性寒,入肺、心、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抗炎、補虛療風的功效,主治脹滿下疾、溫病發熱,熱毒癰瘍和腫瘤等癥。其對于頭昏頭暈、口干作渴、多汗煩悶、腸炎、菌痢、麻疹、肺炎、乙腦、流腦、急性乳腺炎、敗血癥、闌尾炎、皮膚感染、癰疽疔瘡、丹毒、腮腺炎、化膿性扁桃體炎等病癥均有一定療效。薄荷:味甘辛,性涼。治感冒發熱喉痛,頭痛,目赤痛,肌肉疼痛,皮膚風疹搔癢,麻疹不透等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治療風熱咳嗽的中藥配方,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數的中藥配比而成:貝母蘭15?20份、百合6?12份、枇杷25?30份、杏仁7?12份、蟬衣7?12份、甘草3?5份、菊花18?22份、連翹18?22份、前胡18?22份、防風10?15份、仙鶴草5?10份、蜂蜜18?22份、荊芥7?12份、沙參20?25份、金銀花3?5份、薄荷3?5份、玉竹7?12份、車前子7?12份、黃芩7?12份、瓜蔞18?22份。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治療風熱咳嗽的中藥配方,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數的中
藥配比而成:貝母蘭15-20份、百合6-12份、枇杷25-30份、杏仁7-12
份、蟬衣7-12份、甘草3-5份、菊花18-22份、連翹18-22份、前胡18-22
份、防風10-15份、仙鶴草5-10份、蜂蜜18-22份、荊芥7-12份、沙參
20-25份、金銀花3-5份、薄荷3-5份、玉竹7-12份、車前子7-12份、
黃芩7-12份、瓜蔞18-22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風熱咳嗽的中藥配方,其特征在
于由以下重量份數的中藥配比而成:貝母蘭17份、百合9份、枇杷27份、
杏仁9份、蟬衣9份、甘草4...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加洪,王立生,孫榮麗,
申請(專利權)人:青島市中心醫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