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非催化部分氧化爐,包括:承壓殼體、冷卻水夾套、原料導入管、燒咀、電點火栓;燒咀為空心導管;冷卻水夾套套設在承壓殼體外部,冷卻水夾套和承壓殼體之間設有裝載冷卻水的環空;承壓殼體包括上部腔體和下部腔體,下部腔體為錐形,上部腔體和下部腔體的連接部為波形結構;原料導入管和燒咀通過承壓殼體的密封蓋體上的通孔插入承壓殼體內部,原料導入管底部和燒咀的噴孔到達承壓殼體頸部下開口位置;電點火栓通過承壓殼體的密封蓋體上的通孔,可升降地插入承壓殼體內部;冷卻水夾套下部設有冷卻水入口,冷卻水夾套頂部設有蒸汽出口。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的非催化部分氧化爐實現了在保證安全運行的同時增大承壓殼體內部的空間。(*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技術提供一種非催化部分氧化爐,包括:承壓殼體、冷卻水夾套、原料導入管、燒咀、電點火栓;燒咀為空心導管;冷卻水夾套套設在承壓殼體外部,冷卻水夾套和承壓殼體之間設有裝載冷卻水的環空;承壓殼體包括上部腔體和下部腔體,下部腔體為錐形,上部腔體和下部腔體的連接部為波形結構;原料導入管和燒咀通過承壓殼體的密封蓋體上的通孔插入承壓殼體內部,原料導入管底部和燒咀的噴孔到達承壓殼體頸部下開口位置;電點火栓通過承壓殼體的密封蓋體上的通孔,可升降地插入承壓殼體內部;冷卻水夾套下部設有冷卻水入口,冷卻水夾套頂部設有蒸汽出口。本技術提供的非催化部分氧化爐實現了在保證安全運行的同時增大承壓殼體內部的空間。【專利說明】非催化部分氧化爐
本技術涉及煤、石油、化工以及焦爐氣、煤層氣非催化部分氧化反應
,尤其涉及一種非催化部分氧化爐。
技術介紹
在煤、石油、化工、焦爐氣及煤層氣的轉化工藝技術中,最常見的是固定床加壓催化轉化反應工藝。該工藝爐內裝填有轉化催化劑,其轉化反應溫度相對較低,所以對轉化爐爐內的耐火材料的要求相對較低,對轉化爐型結構的要求也不相同,但是其轉化反應工藝相對較復雜。 為了簡化工藝,現有技術中采用非催化部分氧化,這種非催化部分氧化在反應過程中無需添加催化劑,但是由于不添加催化劑,反應溫度會很高,因此,非催化部分氧化爐的爐內襯有耐高溫的耐火材料,以保護承壓殼體的安全。 但是,非催化部分氧化爐的爐內所襯有的耐火材料,不僅占據爐內的一部分空間,使得爐內空間變小,而且由于非催化部分氧化爐的爐內的溫度很高,會減少耐火材料的使用壽命,從而使得非催化部分氧化爐的安全性不高。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供一種非催化部分氧化爐,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非催化部分氧化爐爐內空間小以及安全性不高的問題。 本技術提供一種非催化部分氧化爐,包括:承壓殼體、冷卻水夾套、原料導入管、燒咀、電點火栓,其中,所述燒咀為空心導管; 所述冷卻水夾套套設在所述承壓殼體外部,所述冷卻水夾套和所述承壓殼體之間設有裝載冷卻水的環空,其中,所述冷卻水夾套的頂部與所述承壓殼體的頸部的外壁密封連接,所述冷卻水夾套的底部與所述承壓殼體氣體出口管的外壁密封連接; 所述承壓殼體包括上部腔體和下部腔體,所述下部腔體為錐形,所述上部腔體和下部腔體的連接部為波形結構; 所述原料導入管和所述燒咀通過所述承壓殼體的密封蓋體上的通孔插入所述承壓殼體內部,所述原料導入管的底部以及所述燒咀的噴孔到達所述承壓殼體的頸部下開口位置; 所述電點火栓通過所述承壓殼體的密封蓋體上的通孔,可升降地插入所述承壓殼體內部; 所述冷卻水夾套下部設有冷卻水入口,所述冷卻水夾套頂部設有蒸汽出口。 如上所述,所述冷卻水夾套的內壁頂部設有多個多孔板。 如上所述,所述承壓殼體的頸部內壁覆設有耐火材料。 如上所述,所述承壓殼體氣體出口管的內壁覆設有耐火材料。 如上所述,所述冷卻水夾套外部設有液位計。 本技術提供的非催化部分氧化爐,通過在承壓殼體外部設置冷卻水夾套,并通過冷卻水夾套和承壓殼體之間的環空中的冷卻水來為承壓殼體降溫,實現了在保證非催化部分氧化爐的安全的同時,無需在承壓殼體的內壁上設置耐高溫的耐火材料,從而也增大了承壓殼體內部的空間。 【專利附圖】【附圖說明】 圖1為本技術提供的非催化部分氧化爐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承壓殼體; 2:冷卻水夾套; 3:原料導入管; 4:燒咀; 5:電點火栓; 6:環空; 7:頂部; 8:頸部; 9:底部; 10:承壓殼體氣體出口管的出口; 11:密封蓋體; 12:通孔; 13:冷卻水入口; 14:蒸汽出口; 15:噴孔; 16:水位線; 17:上部腔體; 18:下部腔體; 19:波形結構; 20:多孔板; 21:液位計; 22:耐火材料; 23:承壓殼體氣體出口管。 【具體實施方式】 圖1為非催化部分氧化爐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該非催化部分氧化爐包括:承壓殼體1、冷卻水夾套2、原料導入管3、燒咀4、電點火栓5,其中,燒咀4為空心導管。 冷卻水夾套2套設在承壓殼體I的外部,冷卻水夾套2和承壓殼體I之間設有裝載冷卻水的環空6,其中,冷卻水夾套2的頂部7與承壓殼體I的頸部8的外壁密封連接,冷卻水夾套2的底部9與承壓殼體氣體出口管23的外壁密封連接。非催化部分氧化爐內部進行反應時,通過冷卻水對承壓殼體I進行降溫。 承壓殼體I包括上部腔體17和下部腔體18,下部腔體18為錐形,上部腔體17和下部腔體18的連接部為波形結構19,可選地,波形結構19具有彈性。可選地,承壓殼體I的上部腔體17的空間大于下部腔體18空間,從而使得容積熱強度不會太大,有利于保護承壓殼體的安全運行。 其中,將承壓殼體I的下部腔體18設置為錐形,使得原料和氧氣進行反應后得到的高溫氣體可以迅速地從承壓殼體I的上部腔體17進入下部腔體18并從承壓殼體氣體出口管的出口 10進入下一個設備,保證了反應后得到的高溫氣體在承壓殼體I的下部腔體18有合適的停留時間,從而避免反應后得到的高溫氣體由于在承壓殼體I中停留過長而受到環空6中冷卻水的影響,使反應后得到的高溫氣體溫度降低。 另外,將上部腔體17和下部腔體18的連接部設置為波形結構19,通過波形結構19的形變可以有效補償承壓殼體I和承壓殼體I外部冷卻水夾套2之間的膨脹差,從而保護承壓殼體I的安全運行。 原料導入管3和燒咀4通過承壓殼體I的密封蓋體11上的通孔12插入承壓殼體I的內部,原料導入管3的底部以及燒咀4的噴孔15到達承壓殼體的頸部下開口位置,燒咀的噴孔15位于燒咀4的底部,這樣原料導入管3導入的原料和燒咀4導入的氧氣就可以在承壓殼體I的上部進行燃燒,需要說明的是承壓殼體I的密封蓋體11可以通過螺栓與承壓殼體I的頸口密封連接。 電點火栓5通過承壓殼體I的密封蓋體11上的通孔12,可升降地插入承壓殼體I的內部。 冷卻水夾套2的下部設有冷卻水入口 13,冷卻水夾套2的頂部7設有蒸汽出口 14。較優地,承壓殼體I內部的原料和氧氣在進行非催化部分氧化反應的過程中,可以不斷地從冷卻水入口 13注入冷卻水,以使得冷卻水夾套2和承壓殼體I之間的環空6中的液位保持在水位線16附近。 另外,冷卻水夾套2和承壓殼體I之間的環空6中的冷卻水受承壓殼體I內部高溫的加熱變成水蒸汽,從冷卻水夾套頂部的蒸汽出口 14流出,使得承壓殼體I內部的溫度降低從而保證非催化部分氧化爐的安全運行。 本實施例中,通過在承壓殼體外部設置冷卻水夾套,并通過冷卻水夾套和承壓殼體之間的環空中的冷卻水來為承壓殼體降溫,實現了在保證非催化部分氧化爐的安全的同時,無需在承壓殼體的內壁上設置耐高溫的耐火材料,從而也增大了承壓殼體內部的空間,此外,通過將承壓殼體的下部腔體設置為錐形,上部腔體和下部腔體的連接結構設置為波形結構連接從而有效的保護承壓殼體的安全運行。 進一步地,繼續參照圖1,上述非催化部分氧化爐還包括:多孔板20,其中多孔板20設置在冷卻水夾套2的內壁頂部7。 具體的,冷卻水夾套2的內壁頂部7設置有多個多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非催化部分氧化爐,其特征在于,包括:承壓殼體、冷卻水夾套、原料導入管、燒咀、電點火栓,其中,所述燒咀為空心導管;所述冷卻水夾套套設在所述承壓殼體外部,所述冷卻水夾套和所述承壓殼體之間設有裝載冷卻水的環空,其中,所述冷卻水夾套的頂部與所述承壓殼體的頸部的外壁密封連接,所述冷卻水夾套的底部與所述承壓殼體氣體出口管的外壁密封連接;所述承壓殼體包括上部腔體和下部腔體,所述下部腔體為錐形,所述上部腔體和下部腔體的連接部為波形結構;所述原料導入管和所述燒咀通過所述承壓殼體的密封蓋體上的通孔插入所述承壓殼體內部,所述原料導入管的底部以及所述燒咀的噴孔到達所述承壓殼體的頸部下開口位置;所述電點火栓通過所述承壓殼體的密封蓋體上的通孔,可升降地插入所述承壓殼體內部;所述冷卻水夾套下部設有冷卻水入口,所述冷卻水夾套頂部設有蒸汽出口。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武烈,龐彪,龐婷,萬蓉,楊泳濤,王志堅,龐玉學,
申請(專利權)人:龐玉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四川;5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