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濕式氧化法處理液體廢料的系統裝置,包括反應器、第一熱交換器和第二熱交換器、泵站、進料管道、氣體管道、脫氣機,反應器、第一熱交換器和第二熱交換器三者通過管道連接,第一熱交換器設置在反應器上游,第二交換器設置在反應器下游,泵站通過進料管道與氣體管道一同連接第一熱交換器,第二熱交換器下游設有脫氣機。反應器內部設有垂直管道回收熱量,垂直管道連接外部管道分流,外部管道分流的一端連接到第一熱交換器,而另一端連接到第二熱交換器冷卻。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有效地控制熱交換器溫度,防止礦物離子析出沉降,同時通過回收氧化分解中產生的熱量提高能源利用率,減少能耗。(*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技術提供一種濕式氧化法處理液體廢料的系統裝置,包括反應器、第一熱交換器和第二熱交換器、泵站、進料管道、氣體管道、脫氣機,反應器、第一熱交換器和第二熱交換器三者通過管道連接,第一熱交換器設置在反應器上游,第二交換器設置在反應器下游,泵站通過進料管道與氣體管道一同連接第一熱交換器,第二熱交換器下游設有脫氣機。反應器內部設有垂直管道回收熱量,垂直管道連接外部管道分流,外部管道分流的一端連接到第一熱交換器,而另一端連接到第二熱交換器冷卻。本技術通過有效地控制熱交換器溫度,防止礦物離子析出沉降,同時通過回收氧化分解中產生的熱量提高能源利用率,減少能耗。【專利說明】一種濕式氧化法處理液體廢料的系統裝置
本技術涉及污水處理領域,具體涉及的是一種濕式氧化法處理液體廢料的系統裝置。
技術介紹
濕式氧化法是廢水熱處理技術中的代表。所謂的濕式氧化法是將溶解或懸浮著物質的廢水在加壓升溫條件下不斷地通入空氣,使空氣中的氧溶解在水中氧化分解有機物變為無害物質,從而達到處理的目的。當液體廢料中含有大量容易析出沉降的如鈣、鎂、硅等礦物質離子時,使用濕式氧化法處理液體廢料經常會堵塞熱交換器。堵塞熱交換器后需要停機維修,從而導致生產力下降,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而且維修熱交換器需要現場拆解,暴露出里面有害的化學物質,污染環境的同時危害維修人員的身體健康,所以一般熱交換器的維修拆解都極其復雜困難。 目前現有的解決方法是添加佐劑防止礦物質離子析出,或者修建雙熱交換器系統,但是這兩種方法都提高了投資維護成本,限制了濕式氧化法的使用。而且修建雙熱交換器系統不能本質上解決離子析出沉降的問題,還是需要使用機械或者化學方法清理熱交換器。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問題,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濕式氧化法處理液體廢料的系統裝置,處理化學需氧量(COD)高的液體廢料,解決礦物質析出沉降和能耗大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濕式氧化法處理液體廢料的系統裝置,包括反應器、第一熱交換器和第二熱交換器、泵站、進料管道、氣體管道、脫氣機,反應器、第一熱交換器和第二熱交換器三者通過管道連接。第一熱交換器設置在反應器上游加熱液體,而第二熱交換器設置在反應器下游冷卻液體。泵站將液體加壓通過進料管道輸送到第一熱交換器,同時氣體管道將加壓氧化氣體如空氣、氧氣等與進料管道一同輸送到第一熱交換器。第二熱交換器下游設有脫氣機,脫氣機包括上部出口和下部出口,氧化分解過程中產生的氣體通過上部出口排放到氣體處理單元,反應過后的剩余物則通過下部出口排放生物廢棄物管理單元。 所述的反應器包括垂直圓筒殼體、夾套和垂直管道。夾套包裹垂直圓筒殼體,氧化分解反應在垂直圓筒殼體內進行,熱傳導液體從夾套入口 A進入,在夾套出口 B中流出,控制反應器溫度。所述的第一熱交換器預先加熱液體并保持溫度恒定在極限值內防止礦物質離子析出堵塞熱交換器。所述的垂直管道設于垂直圓筒殼體內部,垂直管道回收氧化分解熱量后,通過連接的外部管道將產生的熱量轉移到第一熱交換器,所以外部管道分流的一端連接第一熱交換器,另一端則連接到第二熱交換器。第一熱交換器溫度的控制主要是通過泵站達到,而不是下游的閥門,這樣可以減少第一熱交換器的交換面積,防止閥門損壞影響生產,通過溫度有效控制能減少發生堵塞的幾率。 第一熱交換器和第二熱交換器為倒裝的U型結構,有兩條垂直的支線,即內部回路和外部回路,第一熱交換器的內部回路一端連接進料管道和氣體管道,另一端連接出料管道,出料管道連接反應器。而第一熱交換器的外部回路一端連接反應器外部管道輸送來的加熱液體,另一端通過出口管道連接到生物廢棄物管理單元。第二熱交換器內部回路連接外部管道的一端,將輸送過來的液體冷卻后排放。第二熱交換器外部回路一端通入冷卻液體并從另外一端排出。 所述的泵站包括泵、電機和調節單元,調節單元和電機共同操作泵運作。 使用本技術處理化學需氧量(COD)高富含礦物質的液體廢料,能通過有效地控制溫度防止礦物離子析出沉降,同時通過回收氧化分解中產生的熱量提高能源利用率,減少能耗。 【專利附圖】【附圖說明】 附圖本技術結構示意圖 其中:11、反應器,11a、垂直圓筒殼體,11b、夾套,12、第一熱交換器,13、第二熱交換器,14、泵站,14a、電機,14b、調節單元,15、進料管道,16、氣體管道,17、脫氣機,18、上部出口,19、下部出口,22、垂直管道,23、外部管道,26、出口管道,28、冷卻液入口,29、冷卻液出口,121、第一熱交換器內部回路,122、第一熱交換器外部回路,131、第二熱交換器內部回路,132、第二熱交換器外部回路。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附圖,對本技術做進一步說明。 一種濕式氧化法處理液體廢料的系統裝置,包括反應器11、第一熱交換器12和第二熱交換器13、泵站14、進料管道15、氣體管道16、脫氣機17,反應器11、第一熱交換器12和第二熱交換器13三者通過管道連接。第一熱交換器12設置在反應器11上游加熱液體,而第二交換器13設置在反應器11下游冷卻液體。泵站14將液體加壓通過進料管道15輸送到第一熱交換器12,同時氣體管道16將加壓空氣輸送到第一熱交換器12。第二熱交換器13下游設有脫氣機17,脫氣機17包括上部出口 18和下部出口 19,氧化分解過程中產生的氣體通過上部出口 18排放到氣體處理單元,反應過后的剩余物則通過下部出口 19排放生物廢棄物管理單元。 反應器11包括垂直圓筒殼體11a、夾套Ilb和垂直管道22。夾套Ilb包裹垂直圓筒殼體11a,氧化分解反應在垂直圓筒殼體Ila內進行,熱傳導液體從夾套入口 A進入,在夾套出口 B中流出,控制反應器溫度。第一熱交換器12預先加熱液體并保持溫度恒定在極限值內防止礦物質離子析出堵塞熱交換器。垂直管道22設于垂直圓筒殼體Ila內部,垂直管道22回收氧化分解熱量后,通過連接的外部管道23將產生的熱量轉移到第一熱交換器,即外部管道23分流的一端連接第一熱交換器12,另一端則連接到第二熱交換器13。泵站14通過控制液體廢料的輸送速率控制第一熱交換器溫度。 第一熱交換器12和第二熱交換器13為倒裝的U型結構,有兩條垂直的支線,即內部回路和外部回路,第一熱交換器的內部回路121 —端連接進料管道15和氣體管道16,另一端連接出料管道21,出料管道21連接反應器11。而第一熱交換器的外部回路122 —端連接反應器外部管道23輸送來的加熱液體,另一端通過出口管道26連接到生物廢棄物管理單元。第二熱交換器內部回路131連接外部管道23的一端,將輸送過來的液體冷卻后排放。第二熱交換器外部回路132從冷卻液入口 28通入冷卻液體并從冷卻液出口 29排出。 所述的泵站14包括泵、電機14a和調節單元14b,調節單元14b和電機14a共同操作泵運作。【權利要求】1.一種濕式氧化法處理液體廢料的系統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應器、第一熱交換器和第二熱交換器、泵站、進料管道、氣體管道、脫氣機,反應器、第一熱交換器和第二熱交換器三者通過管道連接,第一熱交換器設置在反應器上游,第二交換器設置在反應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濕式氧化法處理液體廢料的系統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應器、第一熱交換器和第二熱交換器、泵站、進料管道、氣體管道、脫氣機,反應器、第一熱交換器和第二熱交換器三者通過管道連接,第一熱交換器設置在反應器上游,第二交換器設置在反應器下游,泵站通過進料管道與氣體管道一同連接第一熱交換器,第二熱交換器下游設有脫氣機。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琴琴,
申請(專利權)人:李琴琴,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