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申請基于日本專利申請No.2013-196874,其內容通過引用被合并在此。
本技術涉及一種半導體器件,并且,例如,涉及一種可適用于具有晶體管和互連的半導體器件的技術。
技術介紹
當半導體芯片被使用時,要求通過接合線等等將半導體芯片連接到諸如引線端子的外部端子。與使用接合線的半導體器件有關的技術包括,例如,在日本未經審查的專利公開No.2000-133730中公開的技術。在日本未經審查的專利公開No.2000-133730中,雙極晶體管和單極晶體管被形成在半導體芯片中。相同的導線在多個點處被連接到與雙極晶體管的發射極電極連接的互連。另外,相同的導線在多個點處被連接到與單極晶體管的漏電極連接的互連。日本未經審查的專利公開No.2000-133730公開了,隨著導線的連接點的數目增加,晶體管的響應的延遲時間被縮短。另一方面,最近已經開發了使用化合物半導體層作為溝道的晶體管。這樣的晶體管具有導通電阻低的特征。同時,日本未經審查的專利公開No.2009-206140和日本未經審查的專利公開No.2011-210771公開了:在具有絕緣柵雙極晶體管(IGBT)的半導體器件中,導線在多個點處被連接到IGBT的表面電極。在具有晶體管的半導體器件中,要求降低導通電阻。這樣的導通電阻包括由晶體管引起的分量和由互連引起的分量。專利技術人已經研究降低由互連引起的電阻分量。根據本說明書的描述和附圖 ...
【技術保護點】
一種半導體器件,包括:襯底;和第一晶體管單元、第二晶體管單元、以及第三晶體管單元,所述第一晶體管單元、所述第二晶體管單元、以及所述第三晶體管單元被形成在所述襯底中并且在第一方向上被依次并排地布置,其中,所述第一晶體管單元、所述第二晶體管單元、以及所述第三晶體管單元都包括多個晶體管,在所述多個晶體管中,柵電極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所述半導體器件進一步包括:第一互連,所述第一互連在與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在所述第一晶體管單元和所述第二晶體管單元之間延伸,并且被連接到所述第一晶體管單元的所述多個晶體管的源電極和所述第二晶體管單元的所述多個晶體管的源電極;第二互連,所述第二互連在所述第一晶體管單元介于所述第二互連和所述第一互連之間的情況下位于所述第一互連的相反側,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并且被連接到所述第一晶體管單元的所述多個晶體管的漏電極;第三互連,所述第三互連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在所述第二晶體管單元和所述第三晶體管單元之間延伸,并且被連接到所述第二晶體管單元的所述多個晶體管的漏電極和所述第三晶體管單元的所述多個晶體管的漏電極;第四互連,所述第四互連在所述第三晶體管單元介于所述第四互連和所述 ...
【技術特征摘要】
2013.09.24 JP 2013-1968741.一種半導體器件,包括:
襯底;和
第一晶體管單元、第二晶體管單元、以及第三晶體管單元,所述
第一晶體管單元、所述第二晶體管單元、以及所述第三晶體管單元被
形成在所述襯底中并且在第一方向上被依次并排地布置,
其中,所述第一晶體管單元、所述第二晶體管單元、以及所述第
三晶體管單元都包括多個晶體管,在所述多個晶體管中,柵電極在所
述第一方向上延伸,
所述半導體器件進一步包括:
第一互連,所述第一互連在與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在
所述第一晶體管單元和所述第二晶體管單元之間延伸,并且被連接到
所述第一晶體管單元的所述多個晶體管的源電極和所述第二晶體管單
元的所述多個晶體管的源電極;
第二互連,所述第二互連在所述第一晶體管單元介于所述第二互
連和所述第一互連之間的情況下位于所述第一互連的相反側,在所述
第二方向上延伸,并且被連接到所述第一晶體管單元的所述多個晶體
管的漏電極;
第三互連,所述第三互連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在所述第二晶體管單
元和所述第三晶體管單元之間延伸,并且被連接到所述第二晶體管單
元的所述多個晶體管的漏電極和所述第三晶體管單元的所述多個晶體
管的漏電極;
第四互連,所述第四互連在所述第三晶體管單元介于所述第四互
連和所述第三互連之間的情況下位于所述第三互連的相反側,在所述
第二方向上延伸,并且被連接到所述第三晶體管單元的所述多個晶體
管的源電極;
第一接合構件,所述第一接合構件在多個點處被連接到所述第一
互連;
第二接合構件,所述第二接合構件在多個點處被連接到所述第二
\t互連;
第三接合構件,所述第三接合構件在多個點處被連接到所述第三
互連;以及
第四接合構件,所述第四接合構件在多個點處被連接到所述第四
互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半導體器件,其中,所述第一接合構件、
所述第二接合構件、所述第三接合構件、以及所述第四接合構件是接
合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半導體器件,其中,所述襯底是矩形的,
并且
其中,當在平面圖中看時,
所述第一接合構件和所述第四接合構件從所述襯底的第一邊延伸
到所述襯底的外部,并且
所述第二接合構件和所述第三接合構件從所述襯底的面對所述第
一邊的第二邊延伸到所述襯底的外部。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半導體器件,其中,當連接點的數目被
設定為n并且連接到所述接合構件的互連的長度被設定為L時,
所述第一接合構件、所述第二接合構件、所述第三接合構件、以
及所述第四接合構件中的每一個被構造使得在所述連接點之間的間隔
是L/n,并且
在最接近所述互連的端部的連接點與所述互連的所述端部之間的
間隔是L/(2n)。
5.一種半導體器件,包括:
襯底;和
第一晶體管單元、第二晶體管單元、以及第三晶體管單元,所述
第一晶體管單元、所述第二晶體管單元、以及所述第三晶體管單元被
\t形成在所述襯底中并且在第一方向上被依次并排地布置,
其中,所述第一晶體管單元、所述第二晶體管單元、以及所述第
三晶體管單元都包括多個晶體管,在所述多個晶體管中,柵電極在所
述第一方向上延伸,
所述半導體器件進一步包括:
第一互連,所述第一互連在與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在
所述第一晶體管單元和所述第二晶體管單元之間延伸,并且被連接到
所述第一晶體管單元的所述多個晶體管的源電極和所述第二晶體管單
元的所述多個晶體管的源電極;
第二互連,所述第二互連在所述第一晶體管單元介于所述第二互
連和所述第一互連之間的情況下位于所述第一互連的相反側,在所述
第二方向上延伸,并且被連接到所述第一晶體管單元的所述多個晶體
管的漏電極;
第三互連,所述第三互連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在所述第二晶體管單
元和所述第三晶體管單元之間延伸,并且被連接到所述第二晶體管單
元的所述多個晶體管的漏電極和所述第三晶體管單元的所述多個晶體
管的漏電極;
第四互連,所述第四互連在所述第三晶體管單元介于所述第四互
連和所述第三互連之間的情況下位于所述第三互連的相反側,在所述
第二方向上延伸,并且被連接到所述第三晶體管單元的所述多個晶體
管的源電極;
第一接合構件,當在平面圖中看時,所述第一接合構件在與所述
第一互連和所述第四互連相交的方向上延伸,并且被連接到所述第一
互連和所述第四互連中的每一個;和
第二接合構件,當在平面圖中看時,所述第二接合構件在與所述
第二互連和所述第三互連相交的方向上延伸,并且被連接到所述第二
互連和所述第三互連中的每一個。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半導體器件,其中,所述第一接合構件
和所述第二接合構件是接合帶。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半導體器件,進一步包括多個第一接合
構件和多個第二接合構件。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半導體器件,其中,所述襯底是矩形的,
并且
其中,當在平面圖中看時,
所述第一接合構件從所述襯底的第一邊延伸到所述襯底的外部,
并且
所述第二接合構件從所述襯底的面對所述第一邊的第二邊延伸到
所述襯底的外部。
9.一種半導體器件,包括在第一方向上被依次并排地布置的第一
晶體管...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三浦喜直,中村卓,團野忠敏,
申請(專利權)人:瑞薩電子株式會社,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日本;JP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