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模塊化玻璃窯余熱鍋爐,包括進口煙道,過熱器模塊,過渡煙道,切斷閥,脫銷裝置,中壓蒸發器模塊,前段煙氣通道,轉向煙道,后段煙氣通道,省煤器模塊,低壓蒸發器模塊,出口煙道,中壓鍋筒,低壓除氧鍋筒和鋼架。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是模塊化玻璃窯廢氣余熱鍋爐廠內組裝,箱體密封性強,現場安裝方便快捷,節省了工期,降低了施工成本,產品在保證性能的前提下采用了與鍋爐連為一體的脫硝裝置,無需附跨布置煙道和支撐,優化了鍋爐結構,降低了鋼耗,同時實現了煙氣的NOx減排目標。(*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回收玻璃窯生產線產生的高溫煙氣余熱,通過熱交換產生蒸汽從而用于發電的集成模塊式余熱鍋爐。
技術介紹
:以往的玻璃窯余熱鍋爐主要采用散件發貨,運輸到現場進行組裝,現場安裝工作量大、時間長,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支持;鍋爐的安裝質量直接影響鍋爐整體質量的高低,由于散件到貨,施工現場條件參差不齊,露天施工又受到季節和氣候條件的制約,極易造成質量隱患,影響鍋爐整體質量。隨著國家節能減排政策的要求,玻璃窯廢氣余熱發電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而有害氣體NOx仍未采取有效措施實現減排,隨著國內外對環境質量控制要求的提高,現有生產系統配置的余熱鍋爐運行中排放的煙氣將不能滿足對環保指標NOx提出的減排要求。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設計合理、安裝快捷,結構緊湊的模塊化玻璃窯余熱鍋爐。本技術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模塊化玻璃窯余熱鍋爐,包括進口煙道1,過熱器模塊2,過渡煙道3,切斷閥4,脫銷裝置5,中壓蒸發器模塊6,前段煙氣通道7,轉向煙道8,后段煙氣通道9,省煤器模塊10,低壓蒸發器模塊11,出口煙道12,中壓鍋筒13,低壓除氧鍋筒14和鋼架15,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塊化玻璃窯余熱鍋爐呈倒U字形布置,進口煙道1與前段煙氣通道7,前段煙氣通道7與轉向煙道8,轉向煙道8與后段煙氣通道9,后段煙氣通道9與出口煙道12分別焊接相連,前段煙氣通道7內依次設置了過熱器模塊2、中壓蒸發器模塊6,前段煙氣通道7另設置有過渡煙道3,過渡煙道3內設置有脫硝裝置5和切斷閥4;?后段煙氣通道9內依次設置了中壓蒸發器模塊6、省煤器模塊10、低壓蒸發器模塊11;中壓鍋筒13和低壓除氧鍋筒14分別固定設置在鋼架15頂部,中壓鍋筒13通過中壓段下降管32、中壓段上升管33與中壓蒸發器模塊6焊接相連,中壓鍋筒13通過飽和蒸汽連接管36與過熱器模塊2焊接相連,低壓除氧鍋筒14通過低壓段下降管34、低壓段上升管35與低壓蒸發器模塊11焊接相連;低壓除氧鍋筒14通過管路37與冷凝水泵28、補除鹽水泵29、中壓水泵30分別相連,中壓水泵30通過給水管39與省煤器模塊10相連,中壓鍋筒13通過補汽管38與低壓除氧鍋筒14中的除氧頭31相連。過熱器模塊2、中壓蒸發器模塊6、省煤器模塊10、低壓蒸發器模塊11結構均相同,各模塊均包括獨立的框架16,框架16四周設有護板17,構成一段密封殼體18,護板17上還設有人孔19;框架16上設有通風機構20和吊裝機構21,模塊中的受熱面22均設置在殼體18內的框架16上,與受熱面22相連的進口集箱23、出口集箱25均由支架24固定在殼體18外側,在框架16上設置了受熱面固定機構26,另在上述各模塊內均設有與受熱面22對應的吹灰機構27。所述過熱器模塊2設置為串聯的A組;所述中壓蒸發器模塊6設置為并聯的B組;所述省煤器模塊10設置為串聯的C組;所述低壓蒸發器模塊11設置為并聯的D組,其中,1≤A≤4;1≤B≤6;1≤C≤4;1≤D≤4。所述吹灰機構27為激波吹灰裝置。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模塊化玻璃窯廢氣余熱鍋爐廠內組裝,箱體密封性強,現場安裝方便快捷,節省了工期,降低了施工成本,產品在保證性能的前提下采用了與鍋爐連為一體的脫硝裝置,無需附跨布置煙道和支撐,優化了鍋爐結構,降低了鋼耗,同時實現了煙氣的NOx減排目標。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圖1是本技術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圖;圖2是本技術所述模塊的主視剖面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一個實施例的汽水流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在圖1所示的一種模塊化玻璃窯余熱鍋爐中,包括進口煙道1,過熱器模塊2,過渡煙道3,切斷閥4,脫銷裝置5,中壓蒸發器模塊6,前段煙氣通道7,轉向煙道8,后段煙氣通道9,省煤器模塊10,低壓蒸發器模塊11,出口煙道12,中壓鍋筒13,低壓除氧鍋筒14和鋼架15,所述模塊化玻璃窯余熱鍋爐呈倒U字形布置,進口煙道1與前段煙氣通道7,前段煙氣通道7與轉向煙道8,轉向煙道8與后段煙氣通道9,后段煙氣通道9與出口煙道12分別焊接相連,前段煙氣通道7內依次設置了過熱器模塊2、中壓蒸發器模塊6,前段煙氣通道7另設置有過渡煙道3,過渡煙道3內設置有脫硝裝置5和切斷閥4;后段煙氣通道9內依次設置了中壓蒸發器模塊6、省煤器模塊10、低壓蒸發器模塊11;中壓鍋筒13和低壓除氧鍋筒14分別固定設置在鋼架15頂部,中壓鍋筒13通過中壓段下降管32、中壓段上升管33與中壓蒸發器模塊6焊接相連,中壓鍋筒13通過飽和蒸汽連接管36與過熱器模塊2焊接相連,低壓除氧鍋筒14通過低壓段下降管34、低壓段上升管35與低壓蒸發器模塊11焊接相連;低壓除氧鍋筒14通過管路37與冷凝水泵28、補除鹽水泵29、中壓水泵30分別相連,中壓水泵30通過給水管39與省煤器模塊10相連,中壓鍋筒13通過補汽管38與低壓除氧鍋筒14中的除氧頭31相連。過熱器模塊2、中壓蒸發器模塊6、省煤器模塊10、低壓蒸發器模塊11結構均相同,各模塊均包括獨立的框架16,框架16四周設有護板17,構成一段密封殼體18,護板17上還設有人孔19;框架16上設有通風機構20和吊裝?機構21,模塊中的受熱面22均設置在殼體18內的框架16上,與受熱面22相連的進口集箱23、出口集箱25均由支架24固定在殼體18外側,在框架16上設置了受熱面固定機構26,另在上述各模塊內均設有與受熱面22對應的吹灰機構27,所述吹灰機構27為激波吹灰裝置。所述過熱器模塊2設置為串聯的A組;所述中壓蒸發器模塊6設置為并聯的B組;所述省煤器模塊10設置為串聯的C組;所述低壓蒸發器模塊11設置為并聯的D組,其中,1≤A≤4;1≤B≤6;1≤C≤4;1≤D≤4。煙氣流程按圖1所示為:玻璃窯余熱煙氣→進口煙道1→前段煙氣通道7→過熱器模塊2→過渡煙道3→脫銷裝置5→過渡煙道3→中壓蒸發器模塊6→轉向煙道8→后段煙氣通道9→中壓蒸發器模塊6→省煤器模塊10→低壓蒸發器模塊11→出口煙道12。汽水流程按圖3所示為:冷凝水泵28和補除鹽水泵29分別將冷凝水和補水送入除氧頭31,并與低壓蒸發器模塊11產生的低壓飽和蒸汽混合、吸熱,進行除氧產生熱水。熱水進入低壓除氧鍋筒14后,熱水一部分通過低壓段下降管34流入低壓蒸發器模塊11,在這里被加熱后的汽水混合物再引回低壓除氧鍋筒14對給水進行除氧,反復循環,熱水一部分經中壓水泵30至省煤器模塊10送入中壓鍋筒13,然后自其引出,經中壓段下降管32流入中壓蒸發器模塊6,在這里被加熱后的汽水混合物再引回中壓鍋筒13,而后從中壓鍋筒13引出飽和蒸汽進入過熱器模塊2,在過熱器模塊2中被加熱后生成額定壓力下的過熱蒸汽。上面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技術的構思和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技術設計構思的前提下,本領域中普通工程技術人員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型和改進均應落入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本技術的請求保護的技術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模塊化玻璃窯余熱鍋爐,包括進口煙道(1),過熱器模塊(2),過渡煙道(3),切斷閥(4),脫銷裝置(5),中壓蒸發器模塊(6),前段煙氣通道(7),轉向煙道(8),后段煙氣通道(9),省煤器模塊(10),低壓蒸發器模塊(11),出口煙道(12),中壓鍋筒(13),低壓除氧鍋筒(14)和鋼架(15),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塊化玻璃窯余熱鍋爐呈倒U字形布置,進口煙道(1)與前段煙氣通道(7),前段煙氣通道(7)與轉向煙道(8),轉向煙道(8)與后段煙氣通道(9),后段煙氣通道(9)與出口煙道(12)分別焊接相連,前段煙氣通道(7)內依次設置了過熱器模塊(2)、中壓蒸發器模塊(6),前段煙氣通道(7)還設置有過渡煙道(3),過渡煙道(3)內設置有脫硝裝置(5)和切斷閥(4);后段煙氣通道(9)內依次設置了中壓蒸發器模塊(6)、省煤器模塊(10)、低壓蒸發器模塊(11);中壓鍋筒(13)和低壓除氧鍋筒(14)分別固定設置在鋼架(15)頂部,中壓鍋筒(13)通過中壓段下降管(32)、中壓段上升管(33)與中壓蒸發器模塊(6)焊接相連,中壓鍋筒(13)通過飽和蒸汽連接管(36)與過熱器模塊(2)焊接相連,低壓除氧鍋筒(14)通過低壓段下降管(34)、低壓段上升管(35)與低壓蒸發器模塊(11)焊接相連;低壓除氧鍋筒(14)通過管路(37)與冷凝水泵(28)、補除鹽水泵(29)、中壓水泵(30)分別相連,中壓水泵(30)通過給水管(39)與省煤器模塊(10)相連,中壓鍋筒(13)通過補汽管(38)與低壓除氧鍋筒(14)中的除氧頭(31)相連。...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模塊化玻璃窯余熱鍋爐,包括進口煙道(1),過熱器模塊(2),
過渡煙道(3),切斷閥(4),脫銷裝置(5),中壓蒸發器模塊(6),前段煙氣
通道(7),轉向煙道(8),后段煙氣通道(9),省煤器模塊(10),低壓蒸發
器模塊(11),出口煙道(12),中壓鍋筒(13),低壓除氧鍋筒(14)和鋼架
(15),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塊化玻璃窯余熱鍋爐呈倒U字形布置,進口煙道
(1)與前段煙氣通道(7),前段煙氣通道(7)與轉向煙道(8),轉向煙道(8)
與后段煙氣通道(9),后段煙氣通道(9)與出口煙道(12)分別焊接相連,
前段煙氣通道(7)內依次設置了過熱器模塊(2)、中壓蒸發器模塊(6),前
段煙氣通道(7)還設置有過渡煙道(3),過渡煙道(3)內設置有脫硝裝置(5)
和切斷閥(4);后段煙氣通道(9)內依次設置了中壓蒸發器模塊(6)、省煤
器模塊(10)、低壓蒸發器模塊(11);中壓鍋筒(13)和低壓除氧鍋筒(14)
分別固定設置在鋼架(15)頂部,中壓鍋筒(13)通過中壓段下降管(32)、
中壓段上升管(33)與中壓蒸發器模塊(6)焊接相連,中壓鍋筒(13)通過
飽和蒸汽連接管(36)與過熱器模塊(2)焊接相連,低壓除氧鍋筒(14)通
過低壓段下降管(34)、低壓段上升管(35)與低壓蒸發器模塊(11)焊接相
連;低壓除氧鍋筒(14)通過管路(37)與冷凝水泵(28)、補除鹽水泵...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新,李英,姜廣聰,程海泉,馬穎達,張迎春,蘇德林,劉中合,肖勇,
申請(專利權)人:南通萬達鍋爐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