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聚(甲基)丙烯酸酯系粘度指數改進劑,其具有核部和3根以上的臂部,該臂部由含有下述通式(1)所示的結構單元的聚合鏈形成且該聚合鏈的一端與核部鍵合,該聚(甲基)丙烯酸酯系粘度指數改進劑的重均分子量Mw為100000以上,重均分子量Mw與數均分子量Mn之比Mw/Mn為1.6以下。[式(1)中,R1表示氫或甲基,R2表示碳原子數為1以上且36以下的烷基。]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聚(甲基)丙烯酸酯系粘度指數改進劑、以及含有該粘度指數改進劑的潤滑油添加劑及潤滑油組合物。
技術介紹
以往,在潤滑油的領域中,從節能性的觀點出發對潤滑油的改良進行了研究。特別是近年來,保護地球環境的趨向高,對潤滑油的節能性改善效果的要求進一步增強。例如,在汽車發動機等的內燃機中使用的潤滑油(也稱為“內燃機用潤滑油”或“發動機油”。)的情況下,作為改善省燃耗性的手段之一,已知通過向潤滑油基礎油添加粘度指數改進劑來提高潤滑油的粘度指數的方法。另外,例如在汽車的變速機中使用的ATF、MTF、CVTF等潤滑油(也稱為“變速機用潤滑油”或“驅動系統油”。)的情況下,作為改善省燃耗性的手段之一,可列舉出將變速機用潤滑油低粘度化來降低粘性阻力的方法。然而,將變速機用潤滑油低粘度化時,有可能產生漏油、燒結等其它問題。因此,作為改善省燃耗性的其它方法,有使用粘度指數改進劑的方法。該方法通過使用粘度指數改進劑來提高變速機用潤滑油的粘度指數,維持高溫區域下的粘度且抑制低溫區域下的粘度增加。關于粘度指數改進劑,迄今為止提出了各種粘度指數改進劑的使用,特別是提出了很多聚(甲基)丙烯酸酯系粘度指數改進劑的使用(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7)。現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7-48421號公報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7-62372號公報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平6-145258號公報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平3-100099號公報專利文獻5:日本特開2002-302687號公報專利文獻6:日本特開2004-124080號公報專利文獻7:日本特開2005-187736號公報
技術實現思路
專利技術要解決的問題然而,例如內燃機用潤滑油中,使用上述現有的聚(甲基)丙烯酸酯系粘度指數改進劑時,為了達成實用上充分的省燃耗性,在高剪切粘度方面存在改善的余地。特別是省燃耗性的要求高的0W-20中,需要將150℃下的高剪切粘度維持在某種程度高的水平、另一方面降低100℃下的高剪切粘度。與此相對,利用現有的聚(甲基)丙烯酸酯系粘度指數改進劑時,維持150℃下的高剪切粘度且降低100℃下的高剪切粘度是困難的。進而,最近除了省燃耗性之外,還要求燃耗持續性。對于燃耗持續性而言,粘度指數改進劑的剪切穩定性的影響大,因此作為粘度指數改進劑,除了省燃耗性之外,期望剪切穩定性優異。然而,現有的聚(甲基)丙烯酸酯系粘度指數改進劑在兼顧省燃耗性和剪切穩定性方面尚不充分。另外,例如變速機用潤滑油中,作為省燃耗性變差的原因之一,可列舉出位于驅動裝置內的齒輪的傳動時的摩擦損耗。因此,如果可以實現高剪切條件下粘性阻力低的潤滑油,則可以降低摩擦損耗、可以進一步提高省燃耗性。然而,上述現有的粘度指數改進劑通過高粘度指數化來實現高溫區域和低溫區域的粘度特性的改善,在摩擦損耗降低效果方面還不充分。進而,由于驅動系統油幾乎不會更換,因此要求省燃耗的持續性。對于省燃耗持續性而言,粘度指數改進劑的剪切穩定性的影響大,因此作為粘度指數改進劑,除了摩擦損耗降低效果之外,期望剪切穩定性優異。然而,現有的聚(甲基)丙烯酸酯系粘度指數改進劑在兼顧摩擦損耗降低效果和剪切穩定性方面尚不充分。因此,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夠達成省燃耗性的粘度指數改進劑、以及含有該粘度指數改進劑的潤滑油添加劑及潤滑油組合物。另外,本專利技術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可以維持150℃下的高剪切粘度且充分降低100℃下的高剪切粘度、并且顯示出高剪切穩定性的粘度指數改進劑,以及含有該粘度指數改進劑的潤滑油添加劑及潤滑油組合物。另外,本專利技術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可以對潤滑油賦予充分的摩擦損耗降低效果、剪切穩定性優異的粘度指數改進劑,以及含有該粘度指數改進劑的潤滑油添加劑及潤滑油組合物。用于解決問題的方案本專利技術人等進行了深入地研究,結果發現,具有特定的結構,重均分子量Mw、以及重均分子量Mw與數均分子量Mn之比Mw/Mn滿足特定條件的聚(甲基)丙烯酸酯系粘度指數改進劑可以維持150℃下的高剪切粘度且充分降低100℃下的高剪切粘度,并且顯示出高剪切穩定性,從而完成了本專利技術。即,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聚(甲基)丙烯酸酯系粘度指數改進劑(以下稱為“第一聚(甲基)丙烯酸酯系粘度指數改進劑”。),其具有核部和3根以上的臂部,該臂部由含有下述通式(1)所示的結構單元的聚合鏈形成且該聚合鏈的一端與核部鍵合,該聚(甲基)丙烯酸酯系粘度指數改進劑的重均分子量Mw為100000以上,重均分子量Mw與數均分子量Mn之比Mw/Mn為1.6以下。[式(1)中,R1表示氫或甲基,R2表示碳原子數為1以上且36以下的烷基。]另外,本專利技術人等進行了深入地研究,結果發現,具有特定的結構,重均分子量、以及重均分子量Mw與數均分子量Mn之比Mw/Mn滿足特定條件的聚(甲基)丙烯酸酯系粘度指數改進劑可以賦予摩擦損耗降低效果,剪切穩定性優異,從而完成了本專利技術。即,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聚(甲基)丙烯酸酯系粘度指數改進劑(以下稱為“第二聚(甲基)丙烯酸酯系粘度指數改進劑”。),其具有核部和3根以上的臂部,該臂部由含有下述通式(1)所示的結構單元的聚合鏈形成且該聚合鏈的一端與核部鍵合,該聚(甲基)丙烯酸酯系粘度指數改進劑的重均分子量Mw不足100000,重均分子量Mw與數均分子量Mn之比Mw/Mn為1.6以下。[式(1)中,R1表示氫或甲基,R2表示碳原子數為1以上且36以下的烷基。]另外,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潤滑油添加劑,其含有選自上述第一聚(甲基)丙烯酸酯系粘度指數改進劑及第二聚(甲基)丙烯酸酯系粘度指數改進劑中的至少一種。另外,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潤滑油組合物,其含有潤滑油基礎油、和選自上述第一聚(甲基)丙烯酸酯系粘度指數改進劑及第二聚(甲基)丙烯酸酯系粘度指數改進劑中的至少一種。專利技術的效果根據本專利技術,可以提供能夠達成省燃耗性的粘度指數改進劑、以及含有該粘度指數改進劑的潤滑油添加劑及潤滑油組合物。另外,根據本專利技術,可以提供能夠維持150℃下的高剪切粘度且充分降低100℃下的高剪切粘度、并且顯示出高剪切穩定性的粘度指數改進劑,以及含有該粘度指數改進劑的潤滑油添加劑及潤滑油組合物。另外,根據本專利技術,可以提供能夠對潤滑油賦予充分的摩擦損耗降低效果、剪切穩定性優異的粘度指數改進劑,以及含有該粘度指數改進劑的潤滑油添加劑及潤滑油組合物。具體實施方式以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聚(甲基)丙烯酸酯系粘度指數改進劑,其具有核部和3根以上的臂部,該臂部由含有下述通式(1)所示的結構單元的聚合鏈形成且該聚合鏈的一端與所述核部鍵合,該聚(甲基)丙烯酸酯系粘度指數改進劑的重均分子量Mw為100000以上,重均分子量Mw與數均分子量Mn之比Mw/Mn為1.6以下,式(1)中,R1表示氫或甲基,R2表示碳原子數為1以上且36以下的烷基。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2012.07.24 JP 2012-163622;2012.07.24 JP 2012-163621.一種聚(甲基)丙烯酸酯系粘度指數改進劑,其具有核部和3根以上的
臂部,該臂部由含有下述通式(1)所示的結構單元的聚合鏈形成且該聚合鏈的
一端與所述核部鍵合,該聚(甲基)丙烯酸酯系粘度指數改進劑的重均分子量
Mw為100000以上,重均分子量Mw與數均分子量Mn之比Mw/Mn為1.6以下,
式(1)中,R1表示氫或甲基,R2表示碳原子數為1以上且36以下的烷基。
2.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松井茂樹,宮本大也,松田裕充,田川一生,高木彰,上野龍一,
申請(專利權)人:吉坤日礦日石能源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日本;JP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