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流量自動控制裝置,包括有磨輪調節閥和磁電流量計,所述的磁電流量計包括有檢測管道,磨輪調節閥包括有閥體、閥蓋、閥桿、磨輪機構和閥桿轉動驅動機構,磨輪機構包括相互配合的動磨輪和靜磨輪,還包括磨輪潤滑機構,所述的靜磨輪的下端面中心設置有注油中心孔,所述的靜磨輪與動磨輪相對的上表面上設置有位于靜磨輪通孔外圍的環形油槽,該靜磨輪內設置有連通環形油槽與注油中心孔的輸油通道,所述的閥體相對于靜磨輪的下方固定設置有注油連接管,該注油連接管的內端密封插接定位于靜磨輪的注油中心孔中,所述的注油連接管上設置用于向注油連接管供油的進油口。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優點是減少動靜磨輪之間磨損、運行精度高,更平穩,使用壽命長。(*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流量自動控制裝置
[0001 ] 本技術涉及一種流量自動控制裝置。
技術介紹
流量自動控制裝置是將流量計、調節閥和執行機構和智能控制集于一體,能夠在很寬流量范圍內自動進行流量精確調節計量,用戶可可以按照實際需要流量值,自動調節始終保持設定的流量不變,大大的降低了人工的勞動強度。 現有的流量自動控制裝置如中國ZL201220020911.7所示,包括有調節閥、執行機構和磁電流量計等,磁電流量計的檢測管道的出口端與調節閥的閥體入口管道相連通,所述調節閥包括有閥體、閥桿、磨輪,磨輪包括相互配合的動磨輪和靜磨輪,所述動磨輪上的通道與閥體的進口通道導通,靜磨輪上的通道與閥體上的出口通道導通,閥桿帶動動磨輪轉動實現動磨輪與靜磨輪之間的相對轉動,從而實現動磨輪上的通孔與靜磨輪上的通孔在完全錯位和完全導通之間切換。 但是這種傳統的流量自動控制裝置的磨輪調節閥存在以下缺陷: 在使用過程中動磨輪和靜磨輪的相對面上出現磨損,不僅影響了磨輪調節閥的流量調節精度,而且也造成了使用壽命下降。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點和不足,而提供一種在磨輪調節閥上設置磨輪潤滑機構,從而減少動靜磨輪之間磨損,提高流量調節精度的流量自動控制裝置。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包括有磨輪調節閥和磁電流量計,所述的磁電流量計包括有檢測管道,所述的磨輪調節閥包括有閥體、閥蓋、閥桿、磨輪機構和閥桿轉動驅動機構,磨輪機構包括相互配合的動磨輪和靜磨輪,所述的閥體上設置進口管道、出口管道以及連接進口管道和出口管道之間的中間通道,所述的檢測管道和進口管道輸入連接設置,所述的靜磨輪固定設置于中間通道上,所述的動磨輪貼合轉動設置于靜磨輪的上方,且所述閥桿與動磨輪驅動聯接配合,所述的動磨輪上設置有一對中心對稱的動磨輪通孔,所述的靜磨輪上設置有與動磨輪通孔相對應配合的一對中心對稱的靜磨輪通孔,動磨輪通孔的上端與出口管道連通,動磨輪通孔的下端與進口管道連通,閥桿驅動動磨輪轉動實現動磨輪與靜磨輪之間的相對轉動,從而實現動磨輪通孔與靜磨輪通孔在完全錯位和完全導通之間切換,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磨輪潤滑機構,所述的靜磨輪的下端面中心設置有注油中心孔,所述的靜磨輪與動磨輪相對的上表面上設置有位于靜磨輪通孔外圍的環形油槽,該靜磨輪內設置有連通環形油槽與注油中心孔的輸油通道,所述的閥體相對于靜磨輪的下方固定設置有注油連接管,該注油連接管的內端密封插接定位于靜磨輪的注油中心孔中,所述的注油連接管上設置用于向注油連接管供油的進油口。 通過本設置,設置磨輪潤滑機構,通過注油連接管向靜磨輪的注油中心孔注油,使得潤滑油從注油中心孔、輸油通道進入到環形油槽中,從而使得動磨輪和靜磨輪之間的相對面始終處于潤滑狀態,減少二者的磨損,同時潤滑油再動磨輪轉動的過程中形成油膜,提高了靜磨輪和動磨輪之間的密封效果。 進一步設置是所述的閥體上固定設置有與向進油口方向單向導通的供油單向閥,供油單向閥的內端接口與進油口密封供油聯接,該供油單向閥的外側接口可拆卸密封固定設置有儲油杯。通過本設置,在環形油槽內缺油時,利用供油單向閥兩側的壓差增大,供油單向閥單向開啟,儲油杯中的潤滑油能不斷地補充到環形油槽中,保持動磨輪和靜磨輪之間的相對面始終處于潤滑狀態。 進一步設置是所述的靜磨輪通孔的橫截面輪廓線由多段弧線段依次拼接而成,且該的靜磨輪通孔包括有截面積相對較大的靜磨輪大流量區和橫截面相對較小的靜磨輪小流量區,所述的動磨輪通孔與所述靜磨輪通孔形狀相同且上下鏡面對稱設置,所述靜磨輪通孔和動磨輪通孔之間的流量特性為:在動磨輪周向轉動過程中具有等百分比流量特性。通過本設置,將動靜磨輪通孔設置成上述等百分比流量特性,等百分比特性的相對行程和相對流量不成直線關系,即在行程的每一點上單位行程變化所引起的流量的變化與此點的流量成正比,流量變化的百分比是相等的,所以它的優點是流量小時,流量變化小,流量大時,則流量變化大,也就是在不同開度上,具有相同的調節精度。因此,實現在流量小時流量的變化也小,調節作用緩和平穩;流量大時.流量的變化也大,調節作用靈敏而有效;也就是說在不同開度上,具有相同的調節精度。 進一步設置是所述閥體內相對于閥桿外側固定設置有與閥桿密封配合的閥桿密封座,該閥桿密封座的上端內角處設置有環形臺肩,所述的環形臺肩與閥蓋之間固定設置有推力軸承,該推力軸承的內端面與閥桿轉動聯接配合。傳統的磨輪調節閥的閥桿的轉動支承都是通過銅襯套進行配合的,襯套也是磨輪調節閥的關鍵零件,襯套磨損后影響磨輪的正常運行,在有軸向載荷的狀態下,尤其是閥桿在運行中有來自液體介質的軸向壓力時,襯套端面更容易磨損,通過本設置,將銅襯套改為推力軸承,非常好地解決了上述這一問題,同時,運行精度高,更平穩,使用壽命長。 進一步設置是檢測管道和進口管道之間設置有止回過濾機構,該止回過濾機構包括有從檢測管道向進口管道單向導通的單向閥和以及設置于單向閥的進液端方向的過濾濾芯。通過本設置,增設單向閥,當油井內壓力過大,防止液體介質從調節閥向磁電流量計倒流,提高了流量計量精度,另外在單向閥的進液端方向設置過濾濾芯,防止液體介質中的雜質進入調節閥,保護磨輪不被損壞,提高其使用壽命。 進一步設置是所述的單向閥包括有單向閥體、單向閥芯、閥芯復位彈簧和單向閥底座,所述的單向閥體內設置有單向閥流道和設置于單向閥流道進口端側的單向閥座,所述的單向閥底座固定設置于單向閥體的單向閥流道出口端側,該單向閥底座上設置有與單向閥流道相通的底座流道,所述的單向閥底座中心設置有滑移筒,所述的單向閥芯的外端滑移設置于滑移筒內,且該單向閥芯的內端構成與單向閥座密封配合的單向密封副,所述的閥芯復位彈簧設置于滑移筒內,該閥芯復位彈簧的兩端分別與單向閥芯和單向閥底座作用抵接。 進一步設置是所述的單向閥底座通過緊固螺釘固定于單向閥體上。 進一步設置是所述的單向閥體的相對于單向閥座的出口側的外壁上設置有多個流量通孔。 進一步設置是所述的過濾濾芯為錐形濾芯,該錐形濾芯的底端固定設置于單向閥體的進口端外側,且該錐形濾芯上設置多個雜質過濾孔。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做進一步介紹。 【附圖說明】 圖1本技術實施例1結構示意圖; 圖2本技術磨輪調節閥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的A-A剖視圖; 圖4本技術靜磨輪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4的B-B剖視圖; 圖6為圖5的B向示意圖; 圖7為靜磨輪通孔的輪廓放大圖; 圖8本技術實施例1止回過濾機構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技術實施例2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具體的描述,只用于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說明,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保護范圍的限定,該領域的技術工程師可根據上述技術的內容對本技術作出一些非本質的改進和調整。 實施例1 如圖1-7所示的本技術實施例1,包括有磨輪調節閥I和磁電流量計2,所述的磁電流量計2包括有檢測管道21,所述的磨輪調節閥I包括有閥體11、閥蓋14、閥桿15、磨輪機構和閥桿轉動驅動機構17,本實施例該閥桿轉動驅動機構17—般為電動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流量自動控制裝置,包括有磨輪調節閥和磁電流量計,所述的磁電流量計包括有檢測管道,所述的磨輪調節閥包括有閥體、閥蓋、閥桿、磨輪機構和閥桿轉動驅動機構,磨輪機構包括相互配合的動磨輪和靜磨輪,所述的閥體上設置進口管道、出口管道以及連接進口管道和出口管道之間的中間通道,所述的檢測管道和進口管道輸入連接設置,所述的靜磨輪固定設置于中間通道上,所述的動磨輪貼合轉動設置于靜磨輪的上方,且所述閥桿與動磨輪驅動聯接配合,所述的動磨輪上設置有一對中心對稱的動磨輪通孔,所述的靜磨輪上設置有與動磨輪通孔相對應配合的一對中心對稱的靜磨輪通孔,動磨輪通孔的上端與出口管道連通,動磨輪通孔的下端與進口管道連通,閥桿驅動動磨輪轉動實現動磨輪與靜磨輪之間的相對轉動,從而實現動磨輪通孔與靜磨輪通孔在完全錯位和完全導通之間切換,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磨輪潤滑機構,所述的靜磨輪的下端面中心設置有注油中心孔,所述的靜磨輪與動磨輪相對的上表面上設置有位于靜磨輪通孔外圍的環形油槽,該靜磨輪內設置有連通環形油槽與注油中心孔的輸油通道,所述的閥體相對于靜磨輪的下方固定設置有注油連接管,該注油連接管的內端密封插接定位于靜磨輪的注油中心孔中,所述的注油連接管上設置用于向注油連接管供油的進油口。...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流量自動控制裝置,包括有磨輪調節閥和磁電流量計,所述的磁電流量計包括有檢測管道,所述的磨輪調節閥包括有閥體、閥蓋、閥桿、磨輪機構和閥桿轉動驅動機構,磨輪機構包括相互配合的動磨輪和靜磨輪,所述的閥體上設置進口管道、出口管道以及連接進口管道和出口管道之間的中間通道,所述的檢測管道和進口管道輸入連接設置,所述的靜磨輪固定設置于中間通道上,所述的動磨輪貼合轉動設置于靜磨輪的上方,且所述閥桿與動磨輪驅動聯接配合,所述的動磨輪上設置有一對中心對稱的動磨輪通孔,所述的靜磨輪上設置有與動磨輪通孔相對應配合的一對中心對稱的靜磨輪通孔,動磨輪通孔的上端與出口管道連通,動磨輪通孔的下端與進口管道連通,閥桿驅動動磨輪轉動實現動磨輪與靜磨輪之間的相對轉動,從而實現動磨輪通孔與靜磨輪通孔在完全錯位和完全導通之間切換,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磨輪潤滑機構,所述的靜磨輪的下端面中心設置有注油中心孔,所述的靜磨輪與動磨輪相對的上表面上設置有位于靜磨輪通孔外圍的環形油槽,該靜磨輪內設置有連通環形油槽與注油中心孔的輸油通道,所述的閥體相對于靜磨輪的下方固定設置有注油連接管,該注油連接管的內端密封插接定位于靜磨輪的注油中心孔中,所述的注油連接管上設置用于向注油連接管供油的進油口。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流量自動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閥體上固定設置有與向進油口方向單向導通的供油單向閥,供油單向閥的內端接口與進油口密封供油聯接,該供油單向閥的外側接口可拆卸密封固定設置有儲油杯。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流量自動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靜磨輪通孔的橫截面輪廓線由多段弧線段依次拼接而成,且該的靜磨輪通孔包括有截面積相對較大的靜磨輪大流量區和橫截面相對較小的靜磨輪小流量區,所述的動磨輪通...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為剛,王秋宏,丁忠瓦,蔡萬君,陳通才,應頌東,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天信儀表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