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自閉鎖軟梯,包括導線滑輪、兩套自閉鎖機構、牽引桿、操作靠背和軟梯掛點;自閉鎖機構包括自閉鎖聯動桿、自閉鎖頭和彈性部件;兩套自閉鎖機構分別設置在軟梯主體的兩側;在軟梯主體的第一端上靠近導線滑輪之處設置一個固定板;自閉鎖頭通過第一鉸接點與固定板相鉸接,自閉鎖頭通過第二鉸接點與自閉鎖聯動桿的第一端相鉸接;牽引桿的兩端各通過一個滑套設置于軟梯主體的兩側上;自閉鎖聯動桿的第二端與滑套相固定連接;彈性部件設置在滑套與軟梯主體之間。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自閉鎖軟梯,具有使得輔助人員在地面即可完成軟梯頭的閉鎖和解鎖操作、保證高空作業人員在攀登軟梯過程中的人身安全、提高工作效率等優點。(*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自閉鎖軟梯,包括導線滑輪、兩套自閉鎖機構、牽引桿、操作靠背和軟梯掛點;自閉鎖機構包括自閉鎖聯動桿、自閉鎖頭和彈性部件;兩套自閉鎖機構分別設置在軟梯主體的兩側;在軟梯主體的第一端上靠近導線滑輪之處設置一個固定板;自閉鎖頭通過第一鉸接點與固定板相鉸接,自閉鎖頭通過第二鉸接點與自閉鎖聯動桿的第一端相鉸接;牽引桿的兩端各通過一個滑套設置于軟梯主體的兩側上;自閉鎖聯動桿的第二端與滑套相固定連接;彈性部件設置在滑套與軟梯主體之間。本技術的自閉鎖軟梯,具有使得輔助人員在地面即可完成軟梯頭的閉鎖和解鎖操作、保證高空作業人員在攀登軟梯過程中的人身安全、提高工作效率等優點。【專利說明】自閉鎖軟梯
本技術涉及一種自閉鎖軟梯。
技術介紹
在等電位帶電作業中,帶電作業人員經常會利用絕緣軟梯進入電場對輸電線路導地線等進行帶電檢修。為保證絕緣軟梯與導地線可靠鏈接,從而出現了軟梯與導地線銜接的過渡器具一一梯頭。軟梯與導線之間通過梯頭進行連接,使軟梯法得以實施。但是現有帶電作業軟梯頭工具開口均為敞開式,需作業人員沿軟梯攀登至梯頭處,將梯頭開口手動鎖固后進行作業,待作業完成退出作業點時再次進行手動解鎖。整個作業人員攀登軟梯過程中,軟梯與導(地)線均不處于閉鎖狀態。毫無疑問,在此情況下作業人員攀爬軟梯中存在著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是為避免上述已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自閉鎖軟梯,以使得軟梯能夠在使用時鎖緊在導線上、避免軟梯從導線上脫落而發生事故。 本技術為解決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自閉鎖軟梯,其結構特點是,包括導線滑輪、兩套自閉鎖機構、牽引桿、操作靠背和軟梯掛點;所述自閉鎖機構包括自閉鎖聯動桿、自閉鎖頭和彈性部件;所述兩套自閉鎖機構分別設置在所述軟梯主體的兩側; 所述導線滑輪設置于所述軟梯主體的第一端上,所述軟梯掛點設置于所述軟梯主體的第二端上;所述操作靠背固定于軟梯主體上位于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間的位置上;在所述軟梯主體的第一端上,在所述軟梯主體的兩側各設置一個所述導線滑輪; 在所述軟梯主體的第一端上靠近所述導線滑輪之處設置所述一個固定板;所述自閉鎖頭的下端設置有兩個鉸接點;所述兩個鉸接點包括第一鉸接點和第二鉸接點;所述自閉鎖頭通過第一鉸接點與所述固定板相鉸接,所述自閉鎖頭通過第二鉸接點與所述自閉鎖聯動桿的第一端相鉸接;所述牽引桿的兩端各通過一個滑套設置于所述軟梯主體的兩側上,所述滑套能沿著所述軟梯主體的長度方向滑動;所述自閉鎖聯動桿的第二端與所述滑套相固定連接;所述彈性部件設置在所述滑套與所述軟梯主體之間,以使得滑套移動后能夠復位。 本技術的自閉鎖軟梯的結構特點也在于: 所述彈性部件為彈簧;所述彈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滑套上,所述彈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軟梯主體上。 所述牽引桿、自閉鎖聯動桿均為圓桿。 所述自閉鎖頭的靠近所述導線滑輪的一端設置有一個凹槽。 與已有技術相比,本技術有益效果體現在: 本技術的自閉鎖軟梯,包括導線滑輪、兩套自閉鎖機構、牽引桿、操作靠背和軟梯掛點;自閉鎖機構包括自閉鎖聯動桿、自閉鎖頭和彈性部件;兩套自閉鎖機構分別設置在軟梯主體的兩側; 導線滑輪部分用于自閉鎖軟梯裝置沿導、地線自由移動;自閉鎖聯動部分用于防止作業人員在使用軟梯進行操作時軟梯頭從導線上脫落導致安全事故;操作靠背用于作業人員在進行工作時進行支撐和保護;彈動伸縮部分與自閉鎖聯動部分相聯接,利用彈簧的伸縮性實現裝置的閉鎖與打開;牽引桿位于彈動伸縮部分下方,通過牽引桿的垂直位移實現彈簧的放松和壓縮;軟梯掛點用于作業時懸掛軟梯。 本技術在常用帶電作業工器具一一梯頭的基礎上進行加工改進,不僅結構強度符合帶電作業要求,同時結構輕巧,攜帶方便,適用于所有帶電作業的場合。 本技術實現了輔助人員在地面即可完成軟梯頭的閉鎖和解鎖操作,保證高空作業人員在攀登軟梯過程中的人身安全,成功解決了輸電線路帶電作業人員攀登軟梯過程中梯頭不閉鎖這一安全隱患。 本技術的應用可大大節省作業時間,減少作業人員的勞動強度,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本技術的自閉鎖軟梯,用于實現梯頭在導線上的自動閉鎖,具有使得輔助人員在地面即可完成軟梯頭的閉鎖和解鎖操作、保證高空作業人員在攀登軟梯過程中的人身安全、提高工作效率等優點。 【專利附圖】【附圖說明】 圖1為本技術的自閉鎖軟梯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技術的自閉鎖軟梯的閉鎖時的狀態。 圖3為本技術的自閉鎖軟梯的解鎖時的狀態。 圖1-3中的標號為:1導線滑輪,2自閉鎖聯動桿,3操作靠背,4彈簧,5牽引桿,6軟梯掛點,7軟梯主體,8自閉鎖頭,9固定板,10滑套,11凹槽。 以下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并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圖3,本技術的自閉鎖軟梯,包括導線滑輪1、兩套自閉鎖機構、牽引桿5、操作靠背3和軟梯掛點6 ;所述自閉鎖機構包括自閉鎖聯動桿2、自閉鎖頭8和彈性部件;所述兩套自閉鎖機構分別設置在所述軟梯主體7的兩側; 所述導線滑輪I設置于所述軟梯主體7的第一端上,所述軟梯掛點6設置于所述軟梯主體7的第二端上;所述操作靠背3固定于軟梯主體7上位于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間的位置上;在所述軟梯主體7的第一端上,在所述軟梯主體7的兩側各設置一個所述導線滑輪I ; 在所述軟梯主體7的第一端上靠近所述導線滑輪I之處設置所述一個固定板9 ;所述自閉鎖頭8的下端設置有兩個鉸接點;所述兩個鉸接點包括第一鉸接點和第二鉸接點;所述自閉鎖頭8通過第一鉸接點與所述固定板9相鉸接,所述自閉鎖頭8通過第二鉸接點與所述自閉鎖聯動桿2的第一端相鉸接;所述牽引桿5的兩端各通過一個滑套10設置于所述軟梯主體7的兩側上,所述滑套10能沿著所述軟梯主體7的長度方向滑動;所述自閉鎖聯動桿2的第二端與所述滑套10相固定連接;所述彈性部件設置在所述滑套10與所述軟梯主體7之間,以使得滑套10移動后能夠復位。 所述彈性部件為彈簧4 ;所述彈簧4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滑套10上,所述彈簧4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軟梯主體7上。 所述牽引桿5、自閉鎖聯動桿2均為圓桿。 所述自閉鎖頭8的靠近所述導線滑輪I的一端設置有一個凹槽11。 本技術的自閉鎖軟梯,包括導線滑輪、兩套自閉鎖機構、牽引桿、操作靠背和軟梯掛點;所述自閉鎖機構包括自閉鎖聯動桿、自閉鎖頭和彈性部件。 所述導線滑輪利用左右兩個滑輪使得自閉鎖軟梯裝置能夠沿導、地線自由移動; 所述自閉鎖機構依靠自身重力利用彈簧特性實現在導線上將梯頭自動閉鎖與解鎖的功能,無須作業人員手動操作,提高了作業的效率和安全性。所述操作靠背規定了作業人員在軟梯頭上的活動范圍,用于作業人員在工作時的支撐和保護; 將強力彈簧通過連桿與自閉鎖聯動部分相聯接,實現彈簧放松時裝置閉鎖,彈簧壓縮時閉鎖打開的功能。所述牽引桿位于彈動伸縮部分下方,通過牽引桿的垂直位移實現彈簧的放松和壓縮從而達到閉鎖與解鎖的目的;所述軟梯掛點用于帶電作業時懸掛軟梯。 利用絕緣繩索將牽引桿垂直向上拉升時,滑套也上升使得彈簧壓縮,導致自閉鎖機構的自閉鎖頭打開(如圖3所示),將導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自閉鎖軟梯,其特征是,包括導線滑輪(1)、兩套自閉鎖機構、牽引桿(5)、操作靠背(3)和軟梯掛點(6);所述自閉鎖機構包括自閉鎖聯動桿(2)、自閉鎖頭(8)和彈性部件;所述兩套自閉鎖機構分別設置在所述軟梯主體(7)的兩側;所述導線滑輪(1)設置于所述軟梯主體(7)的第一端上,所述軟梯掛點(6)設置于所述軟梯主體(7)的第二端上;所述操作靠背(3)固定于軟梯主體(7)上位于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間的位置上;在所述軟梯主體(7)的第一端上,在所述軟梯主體(7)的兩側各設置一個所述導線滑輪(1);在所述軟梯主體(7)的第一端上靠近所述導線滑輪(1)之處設置所述一個固定板(9);所述自閉鎖頭(8)的下端設置有兩個鉸接點;所述兩個鉸接點包括第一鉸接點和第二鉸接點;所述自閉鎖頭(8)通過第一鉸接點與所述固定板(9)相鉸接,所述自閉鎖頭(8)通過第二鉸接點與所述自閉鎖聯動桿(2)的第一端相鉸接;所述牽引桿(5)的兩端各通過一個滑套(10)設置于所述軟梯主體(7)的兩側上,所述滑套(10)能沿著所述軟梯主體(7)的長度方向滑動;所述自閉鎖聯動桿(2)的第二端與所述滑套(10)相固定連接;所述彈性部件設置在所述滑套(10)與所述軟梯主體(7)之間,以使得滑套(10)移動后能夠復位。...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孫建明,戈慶長,梁華貴,孔慶生,孫曉宇,許義,徐東,焦媛媛,陳龍慶,朱先啟,
申請(專利權)人:國家電網公司,國網安徽省電力公司合肥供電公司,國網安徽省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