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樞轉折收機構,包括第一和第二折收架、插置鎖合件、釋鎖操作件及彈性件。第一折收架一端與車頭及車身中一者連接,另一端與第二折收架一端樞接,第二折收架另一端與車頭及車身中另一者連接,且第一折收架具有樞轉長形孔、第一鎖合部及第二鎖合部;插置鎖合件滑動的裝在第二折收架,且其一端與釋鎖操作件連接,另一端插于樞轉長形孔內并與第一鎖合部或第二鎖合部相鎖合;彈性件一端與插置鎖合件及釋鎖操作件中一者連接,另一端與第二折收架連接;操作釋鎖操作件去帶動插置鎖合件脫離與第一鎖合部或第二鎖合部鎖合,則第一折收架及第二折收架可做展開或收折的樞轉運動而帶動插置鎖合件在樞轉長形孔內滑動,便于操作且結構簡單。(*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樞轉折收機構,包括第一和第二折收架、插置鎖合件、釋鎖操作件及彈性件。第一折收架一端與車頭及車身中一者連接,另一端與第二折收架一端樞接,第二折收架另一端與車頭及車身中另一者連接,且第一折收架具有樞轉長形孔、第一鎖合部及第二鎖合部;插置鎖合件滑動的裝在第二折收架,且其一端與釋鎖操作件連接,另一端插于樞轉長形孔內并與第一鎖合部或第二鎖合部相鎖合;彈性件一端與插置鎖合件及釋鎖操作件中一者連接,另一端與第二折收架連接;操作釋鎖操作件去帶動插置鎖合件脫離與第一鎖合部或第二鎖合部鎖合,則第一折收架及第二折收架可做展開或收折的樞轉運動而帶動插置鎖合件在樞轉長形孔內滑動,便于操作且結構簡單。【專利說明】樞轉折收機構
本技術涉及運動用品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樞轉折收機構。
技術介紹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及社會的不斷進步,為人們的生活提供各種各樣的消費品,以滿足人們的個性化追求,而電動車就是諸多消費品中的一種。 眾所周知,電動車是一種以電力作為動力源去實現它在路面上自動行走的自助設備,通過該自助設備能為人們的出行帶來極大的便利,且其動力來源又十分容易,故使得電動車越來越受到人們所青睞。 其中,對于輕便電動車來說,不僅要求電動車重量輕,而且還要求電動車具有可折收性,目的以減少電動車在不使用時所占空間,從而便于人們攜帶、搬運及運輸等,因此,在輕便電動車上安裝有折收裝置是十分必要的。 而目前,現有安裝在輕便電動車上的折收裝置的結構是十分復雜的,正因為該折收裝置十分方便,故使得現有的折收裝置的操作也是十分麻煩的,從而不利于人們對輕便電動車的折收操作,因而影響到輕便電動車的推廣及普及力度,相應地增加了成本。 因此,急需要一種樞轉折收機構來克服上述的缺陷。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操作方便且結構簡單的樞轉折收機構。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樞轉折收機構,連接于車身及車頭之間,其中,本技術的樞轉折收機構包括第一折收架、第二折收架、插置鎖合件、釋鎖操作件及彈性件。所述第一折收架的一端與所述車頭及車身中一者連接,所述第一折收架的另一端沿水平軸線與所述第二折收架的一端樞接而具有一展開位置及一收折位置,所述第二折收架的另一端與所述車頭及車身中另一者連接,且所述第一折收架具有以所述水平軸線為樞轉中心的樞轉長形孔、對應于所述展開位置的第一鎖合部及對應于所述收折位置的第二鎖合部;所述插置鎖合件滑動的安裝在所述第二折收架上,且所述插置鎖合件的一端與所述釋鎖操作件連接,所述插置鎖合件的另一端插置于所述樞轉長形孔內并選擇性地與所述第一鎖合部或第二鎖合部相鎖合;所述彈性件的一端與所述插置鎖合件及釋鎖操作件中一者連接,所述彈性件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折收架連接,且所述彈性件恒驅使所述插置鎖合件與所述第一鎖合部或第二鎖合部相鎖合;操作所述釋鎖操作件去帶動所述插置鎖合件脫離與所述第一鎖合部或第二鎖合部的鎖合,則所述第一折收架及第二折收架相互可做展開或收折的樞轉運動而帶動所述插置鎖合件在所述樞轉長形孔內滑動。 較佳地,所述第二折收架開設有供所述第一折收架嵌入并樞轉用的嵌入樞轉槽,所述嵌入樞轉槽使所述第二折收架分隔出第一支撐塊及第二支撐塊,所述插置鎖合件安裝在所述第一支撐塊上,且所述插置鎖合件在與所述第一鎖合部或第二鎖合部鎖合時還插置于所述第二支撐塊內,所述彈性件套于所述插置鎖合件并抵觸于所述第一支撐塊及所述插置鎖合件之間。 較佳地,所述第二支撐塊具有供所述插置鎖合件在與所述第一鎖合部或第二鎖合部鎖合時插置的定位槽孔。 較佳地,所述第一鎖合部形成于所述樞轉長形孔的一端處,所述第二鎖合部形成于所述樞轉長形孔的另一端處。 較佳地,所述樞轉長形孔的兩端分別為第一沉孔結構及第二沉孔結構,所述第一沉孔結構中的大孔形成所述第一鎖合部,所述第二沉孔結構中的大孔形成所述第二鎖合部。 較佳地,所述插置鎖合件呈軸形結構,且所述插置鎖合件包含同軸心設置的卡合部及插置滑動部,所述卡合部的直徑大于所述插置滑動部的直徑,且所述插置滑動部插置于所述樞轉長形孔內,所述卡合部可選擇地與所述第一鎖合部或第二鎖合部相鎖合,所述彈性件抵觸于所述第一支撐塊及卡合部之間。 較佳地,所述插置滑動部穿過所述卡合部并與所述釋鎖操作件固定連接。 較佳地,所述第一支撐塊上安裝有套管,所述套管套于所述卡合部外,所述彈性體抵觸于所述套管及卡合部之間。 較佳地,所述彈性件位于所述套管內。 較佳地,所述第一支撐塊及第二支撐塊相互平行。 與現有技術相比,由于本技術的樞轉折收機構包括第一折收架、第二折收架、插置鎖合件、釋鎖操作件及彈性件,第一折收架與第二折收架樞接,且第一折收架具有以水平軸線為樞轉中心的樞轉長形孔、對應于展開位置的第一鎖合部及對應于收折位置的第二鎖合部,插置鎖合件的一端與釋鎖操作件連接,插置鎖合件的另一端插置于樞轉長形孔內并選擇性地與第一鎖合部或第二鎖合部相鎖合,而彈性件的一端與插置鎖合件及釋鎖操作件中一者連接,彈性件的另一端與第二折收架連接,故在操作人員操作釋鎖操作件,并使釋鎖操作件去帶動插置鎖合件脫離與第一鎖合部或第二鎖合部的鎖合,則第一折收架及第二折收架兩者可做展開或收折的樞轉運動,從而由第一折收架及第二折收架的樞轉運動去帶動插置鎖合件在樞轉長形孔內滑動,實現車頭與車身折疊的目的;其中,在第一折收架及第二折收架相互做折收或展開運動過程中,僅需使插置鎖合件脫離與第一鎖合部或第二鎖合部的鎖合即可,不需要將插置鎖合件整體從第一折收架的樞轉長形孔內拔出,且復位是由彈性體執行,因此,本技術的樞轉折收機構的操作十分簡便,且結構十分的簡單。 【專利附圖】【附圖說明】 圖1是本技術的樞轉折收機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所示的樞轉折收機構的立體分解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詳細說明本技術的
技術實現思路
、構造特征,以下結合實施方式并配合附圖作進一步說明。 請參閱圖1及圖2,本技術的樞轉折收機構10是連接于車身20及車頭30之間,以使得車身20與車頭30兩者借助本技術的樞轉折收機構10去實現它們之間的相互折收的目的。 其中,本技術的樞轉折收機構10包括第一折收架11、第二折收架12、插置鎖合件13、釋鎖操作件14及彈性件15。第一折收架11的上端與車頭30及車身20中一者連接,具體地,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折收架11的上端是與車頭30連接的,但,不以此為限;第一折收架11的下端沿水平軸線與第二折收架12的上端樞接,從而使第一折收架11相對第二折收架12具有如圖1所示的展開位置及收折位置(圖中未示),具體地,第一折收架11的下端是通過水平樞轉軸17與第二折收架12樞接的,該水平樞轉軸17是安裝在第二折收架12,以簡化第一折收架11與第二折收架12之間樞轉的關系;第二折收架12的下端與車頭30及車身20中另一者連接,具體地,在本實施例中,第二折收架12的下端是與車身20連接的,但,不以此為限;且第一折收架11具有以水平軸線為樞轉中心的樞轉長形孔111、對應于展開位置的第一鎖合部112及對應于收折位置的第二鎖合部113,樞轉長形孔111較優為圓弧形的長形孔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樞轉折收機構,連接于車身及車頭之間,其特征在于,所述樞轉折收機構包括第一折收架、第二折收架、插置鎖合件、釋鎖操作件及彈性件,所述第一折收架的一端與所述車頭及車身中一者連接,所述第一折收架的另一端沿水平軸線與所述第二折收架的一端樞接而具有一展開位置及一收折位置,所述第二折收架的另一端與所述車頭及車身中另一者連接,且所述第一折收架具有以所述水平軸線為樞轉中心的樞轉長形孔、對應于所述展開位置的第一鎖合部及對應于所述收折位置的第二鎖合部,所述插置鎖合件滑動的安裝在所述第二折收架上,且所述插置鎖合件的一端與所述釋鎖操作件連接,所述插置鎖合件的另一端插置于所述樞轉長形孔內并選擇性地與所述第一鎖合部或第二鎖合部相鎖合,所述彈性件的一端與所述插置鎖合件及釋鎖操作件中一者連接,所述彈性件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折收架連接,且所述彈性件恒驅使所述插置鎖合件與所述第一鎖合部或第二鎖合部相鎖合;操作所述釋鎖操作件去帶動所述插置鎖合件脫離與所述第一鎖合部或第二鎖合部的鎖合,則所述第一折收架及第二折收架相互可做展開或收折的樞轉運動而帶動所述插置鎖合件在所述樞轉長形孔內滑動。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貴平,孟吾鐵,
申請(專利權)人:王貴平,孟吾鐵,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