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維修、支撐兩用工作臺,包括基板,基板的中上方設有站臺,站臺與基板之間連接有立柱,立柱的前側、左側及右側均設有側向支撐裝置,立柱的后側設置有兩條沿著立柱高度方向平行布置的外連導向軌,側向支撐裝置均傾斜布置,側向支撐裝置的下端均與基板相鉸接,側向支撐裝置的上端與站臺相鉸接。本發明專利技術具有結構設計合理和操作方便等優點,能在保證結構穩定性的同時為維修提供便利,節省了維護、維修所耗費的時間,以提高維修檢測的效率,同時在折疊狀態下時,縮小了體積,節省了空間。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維修、支撐兩用工作臺,包括基板,基板的中上方設有站臺,站臺與基板之間連接有立柱,立柱的前側、左側及右側均設有側向支撐裝置,立柱的后側設置有兩條沿著立柱高度方向平行布置的外連導向軌,側向支撐裝置均傾斜布置,側向支撐裝置的下端均與基板相鉸接,側向支撐裝置的上端與站臺相鉸接。本專利技術具有結構設計合理和操作方便等優點,能在保證結構穩定性的同時為維修提供便利,節省了維護、維修所耗費的時間,以提高維修檢測的效率,同時在折疊狀態下時,縮小了體積,節省了空間。【專利說明】一種維修、支撐兩用工作臺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支撐設備,具體的說是一種維修、支撐兩用工作臺。
技術介紹
在一些大型娛樂場所中,對于一些升降娛樂設施,往往需要一些大型的支撐柱,起到對運動的導向,而這些支撐柱自身也需要進行支撐定位,現有的技術是直接在這些支撐柱的四周加鋼絲牽引,以平衡在升降過程中的側向力,增強支撐柱的穩定性。然而現有的支撐柱的固定方式較為單一,功用局限性較大,在支撐柱檢修、維護時往往需要借助外界的輔助設施進行操作,如梯子或者提升機,使用時需要來回搬運,使用起來極為不便。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結構設計合理的、操作方便的,能在保證結構穩定性的同時為維修提供便利的裝置,即一種維修、支撐兩用工作臺。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維修、支撐兩用工作臺,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的中上方設有站臺,所述站臺與基板之間連接有立柱,所述立柱的前側、左側及右側均設有側向支撐裝置,所述立柱的后側設置有兩條沿著立柱高度方向平行布置的外連導向軌,所述側向支撐裝置均傾斜布置,所述側向支撐裝置的下端均與基板相鉸接,所述側向支撐裝置的上端與站臺相鉸接。站臺可作為升降娛樂設施的一個下客臺或者檢修臺;側向支撐裝置用以提高立柱結構的穩定性,并且可以為維修提供便利;外連導向軌用于為外接的升降裝置提供升降導向支撐,確保了運動的穩定性。 所述側向支撐裝置包括主連軸、與主連軸相鉸接的旋轉折疊梯,所述主連軸的上端與站臺相鉸接,所述主連軸的下端與基板相鉸接,所述旋轉折疊梯的長度方向與主連軸的軸線平行。主連軸用以對站臺的支撐固定,從而提高整體的穩定性,在正常工作狀態時,旋轉折疊梯是處于折疊狀態,當需要進行維護或者維修時,可將旋轉折疊梯繞著主連軸旋轉至適宜的位置后,再展開旋轉折疊梯,這樣操作人員即可攀爬至旋轉折疊梯上對相應的部位進行維修,方便快捷,彌補了傳統的采用外接提升裝置的維修方式所帶來的不便之處,能夠實現快速的檢修,為操作人員的使用提供了方便。 所述旋轉折疊梯包括封蓋、前踏梯板、后踏梯板、左轉梯架、右固梯架、側滑輪、側滑桿和鎖緊裝置,所述左轉梯架的左側與主連軸相鉸接,所述封蓋與左轉梯架的左前部相鉸接,所述左轉梯架的右側沿著左轉梯架的長度方向設有左滑包槽,所述右固梯架位于左轉梯架右方,且右固梯架與左轉梯架相對布置,所述右固梯架的左側設有與左滑包槽平行的右滑包槽,所述側滑桿分別對應位于左滑包槽、右滑包槽內,所述側滑輪對應安裝在側滑桿的上端以及側滑桿的下端,所述左滑包槽內的側滑桿數量與右滑包槽內的側滑桿數量相等,所述位于左滑包槽內的側滑桿之間等間距的排成一豎排,所述位于右滑包槽內的側滑桿之間等間距的排成一豎排,所述前踏梯板與后踏梯板成對配合使用,所述前踏梯板的中部與成對使用的后踏梯板的中部相鉸接以構成踩踏折疊部位,所述踩踏折疊部位與位于左滑包槽內的側滑桿沿著左轉梯架的長度方向依次交替分布,且踩踏折疊部位與位于右滑包槽內的側滑桿沿著左轉梯架的長度方向依次交替分布,且所述前踏梯板的左端與位于左滑包槽內的側滑桿的上端相鉸接,所述前踏梯板的右端與位于右滑包槽內的側滑桿的下端相鉸接,所述后踏梯板的左端與位于左滑包槽內的側滑桿的下端相鉸接,所述后踏梯板的右端與位于右滑包槽內的側滑桿的上端相鉸接;所述鎖緊裝置設置在封蓋的下部外側,所述右固梯架的下部上側設置有與鎖緊裝置相配合的鎖緊孔。在正常工作狀態時,旋轉折疊梯處于折疊狀態,所占據的空間體積較小;當需要對整個裝置進行維護、維修時,只需鎖緊裝置從鎖緊孔中拔出,接著反轉封蓋,操作人員此時用手拉動右固梯架,使右固梯架遠離左轉梯架,這樣前踏梯板與后踏梯板展開后均呈水平狀,待展開完成后,位于右滑包槽內的一豎排的側滑桿上端、下端分別依次相抵,從而起到下定位的作用,左滑包槽內的一豎排的側滑桿上端、下端分別依次相抵,也起到下定位的作用,這樣展開后,旋轉折疊梯的穩定性得到了保障。 所述鎖緊裝置包括拔耳、銷軸、復位彈簧、頂銷、鎖架和旋扣,所述鎖架的一端通過旋扣活動連接在封蓋上,所述銷軸垂直插入在鎖架的另一端上,所述拔耳設置在銷軸的上端,所述復位彈簧位于鎖架的下方,且復位彈簧套裝在銷軸的下部,所述頂銷固定在銷軸的下端,所述頂銷與鎖緊孔相配合。在折疊的狀態下,頂銷插入到鎖緊孔內實現鎖緊,并采用復位彈簧避免頂銷從鎖緊孔脫落,有效的防止了旋轉折疊梯的松動;在需要展開時,只需向上拉動拔耳,帶動銷軸沿著鎖架上移,直至將頂銷從鎖緊孔中拔出,接著旋動鎖架,使鎖架繞著旋扣轉動至適宜的位置即可,以完成解鎖。 所述前踏梯板的中上部設有沿著左上方傾斜的左斜踏部,所述后踏梯板的中上部設有沿著右上方傾斜的右斜踏部。在前踏梯板、后踏梯板完全展開后,左斜踏部的上端面與右斜踏部的上端面保持齊平,這樣的好處是方便操作人員的踩踏,保證踩踏的平穩性。 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專利技術具有結構設計合理和操作方便等優點,能在保證結構穩定性的同時為維修提供便利,節省了維護、維修所耗費的時間,以提高維修檢測的效率,同時在折疊狀態下時,縮小了體積,節省了空間。 【專利附圖】【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主視圖; 圖2為本專利技術的俯視圖; 圖3為本專利技術的后視圖; 圖4為本專利技術的立體圖; 圖5為本專利技術的旋轉折疊梯展開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專利技術的旋轉折疊梯折疊過程中的狀態圖; 圖7為本專利技術的前踏梯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專利技術的后踏梯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專利技術的鎖緊裝置的立體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專利技術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對本專利技術進一步闡述。 如圖1至圖9所示,一種維修、支撐兩用工作臺,包括基板1,所述基板I的中上方設有站臺6,所述站臺6與基板I之間連接有立柱2,所述立柱2的前側、左側及右側均設有側向支撐裝置,所述立柱2的后側設置有兩條沿著立柱2高度方向平行布置的外連導向軌2a,所述側向支撐裝置均傾斜布置,所述側向支撐裝置的下端均與基板I相鉸接,所述側向支撐裝置的上端與站臺6相鉸接。站臺6可作為升降娛樂設施的一個下客臺或者檢修臺;側向支撐裝置用以提高立柱2結構的穩定性,并且可以為維修提供便利;外連導向軌2a用于為外接的升降裝置提供升降導向支撐,確保了運動的穩定性。 所述側向支撐裝置包括主連軸4、與主連軸4相鉸接的旋轉折疊梯,所述主連軸4的上端與站臺6相鉸接,所述主連軸4的下端與基板I相鉸接,所述旋轉折疊梯的長度方向與主連軸4的軸線平行。主連軸4用以對站臺6的支撐固定,從而提高整體的穩定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維修、支撐兩用工作臺,包括基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的中上方設有站臺(6),所述站臺(6)與基板(1)之間連接有立柱(2),所述立柱(2)的前側、左側及右側均設有側向支撐裝置,所述立柱(2)的后側設置有兩條沿著立柱(2)高度方向平行布置的外連導向軌(2a),所述側向支撐裝置均傾斜布置,所述側向支撐裝置的下端均與基板(1)相鉸接,所述側向支撐裝置的上端與站臺(6)相鉸接;所述側向支撐裝置包括主連軸(4)、與主連軸(4)相鉸接的旋轉折疊梯,所述主連軸(4)的上端與站臺(6)相鉸接,所述主連軸(4)的下端與基板(1)相鉸接,所述旋轉折疊梯的長度方向與主連軸(4)的軸線平行;所述旋轉折疊梯包括封蓋(5)、前踏梯板(8)、后踏梯板(9)、左轉梯架(10)、右固梯架(11)、側滑輪(12)、側滑桿(13)和鎖緊裝置,所述左轉梯架(10)的左側與主連軸(4)相鉸接,所述封蓋(5)與左轉梯架(10)的左前部相鉸接,所述左轉梯架(10)的右側沿著左轉梯架(10)的長度方向設有左滑包槽(10a),所述右固梯架(11)位于左轉梯架(10)右方,且右固梯架(11)與左轉梯架(10)相對布置,所述右固梯架(11)的左側設有與左滑包槽(10a)平行的右滑包槽(11a),所述側滑桿(13)分別對應位于左滑包槽(10a)、右滑包槽(11a)內,所述側滑輪(12)對應安裝在側滑桿(13)的上端以及側滑桿(13)的下端,所述左滑包槽(10a)內的側滑桿(13)數量與右滑包槽(11a)內的側滑桿(13)數量相等,所述位于左滑包槽(10a)內的側滑桿(13)之間等間距的排成一豎排,所述位于右滑包槽(11a)內的側滑桿(13)之間等間距的排成一豎排,所述前踏梯板(8)與后踏梯板(9)成對配合使用,所述前踏梯板(8)的中部與成對使用的后踏梯板(9)的中部相鉸接以構成踩踏折疊部位,所述踩踏折疊部位與位于左滑包槽(10a)內的側滑桿(13)沿著左轉梯架(10)的長度方向依次交替分布,且踩踏折疊部位與位于右滑包槽(11a)內的側滑桿(13)沿著左轉梯架(10)的長度方向依次交替分布,且所述前踏梯板(8)的左端與位于左滑包槽(10a)內的側滑桿(13)的上端相鉸接,所述前踏梯板(8)的右端與位于右滑包槽(11a)內的側滑桿(13)的下端相鉸接,所述后踏梯板(9)的左端與位于左滑包槽(10a)內的側滑桿(13)的下端相鉸接,所述后踏梯板(9)的右端與位于右滑包槽(11a)內的側滑桿(13)的上端相鉸接;所述鎖緊裝置設置在封蓋(5)的下部外側,所述右固梯架(11)的下部上側設置有與鎖緊裝置相配合的鎖緊孔(11b)。...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祖堯,易偉林,
申請(專利權)人:蕪湖華強文化科技產業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安徽;3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