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除濕機的腳輪安裝結構及除濕機,其中除濕機的腳輪安裝結構包括底盤組件和腳輪組件,底盤組件上設置有用于安裝腳輪組件的腳輪安裝孔,腳輪組件包括滾動機構、連接軸和卡簧,連接軸上設置有連接軸凹槽和連接軸限位凸臺,連接軸凹槽為環形槽,置于連接軸的上端,連接軸限位凸臺置于連接軸凹槽的下側,卡簧套設在連接軸凹槽,連接軸的下端連接滾動機構,卡簧能夠隨同連接軸的上端嵌入腳輪安裝孔,使得腳輪組件可拆卸地裝配在底盤組件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除濕機的腳輪安裝結構及除濕機,結構簡單,腳輪組件采用插拔式安裝方式裝配到底座組件上,安裝和拆卸容易,提高裝配效率,降低成本;腳輪組件安裝到位后卡簧不受力,提高腳輪安裝結構可靠性。(*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制冷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除濕機的腳輪安裝結構及除濕機。
技術介紹
目前市場上的腳輪形式各樣,用于除濕機上的腳輪組件裝配方式主要是通過螺釘和螺栓等緊固件與底盤組件連接,該裝配方式雖然可靠牢固,但裝配效率低下,成本較高。
技術實現思路
鑒于現有技術的現狀,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除濕機的腳輪安裝結構及除濕機,腳輪組件采用插拔式安裝方式裝配到底座組件上,安裝和拆卸簡單,提高了裝配效率;腳輪組件安裝到位后卡簧不受力,提高了腳輪安裝結構的可靠性。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除濕機的腳輪安裝結構,包括底盤組件和腳輪組件,所述底盤組件上設置有用于安裝所述腳輪組件的腳輪安裝孔,所述腳輪組件包括滾動機構、連接軸和卡簧,所述連接軸上設置有連接軸凹槽和連接軸限位凸臺,所述連接軸凹槽為環形槽,置于所述連接軸的上端,所述連接軸限位凸臺置于所述連接軸凹槽的下側,所述卡簧套設在所述連接軸凹槽,所述連接軸的下端連接所述滾輪機構,所述卡簧在自然狀態下其外徑分別大于所述連接軸的外徑和所述腳輪安裝孔的內徑,所述卡簧在受力時,所述卡簧的外徑能夠小于或等于所述連接軸的外徑,從而使所述卡簧能夠隨同所述連接軸的上端貫穿所述腳輪安裝孔,使得所述腳輪組件可拆卸地裝配在所述底盤組件上。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腳輪安裝孔為階梯孔,包括第一段孔和第二段孔,所述第一段孔置于所述第二段孔的上方,所述第一段孔的內徑大于所述第二段孔的內徑,所述第一段孔和所述第二段孔形成安裝孔上臺階,所述第二段孔的側壁底部作為安裝孔下臺階,所述卡簧置于所述第一段孔內,所述卡簧在自然狀態下其外徑分別大于所述連接軸的外徑和所述第二段孔的內徑。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二段孔的深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卡簧與所述連接軸限位凸臺之間的距離。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二段孔的上端開口處或/和下端開口處設置倒角。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階梯孔還包括第三段孔,所述第三段孔置于所述第二段孔的下方,所述第三段孔的內徑大于所述第二段孔的內徑,所述連接軸限位凸臺鑲嵌在所述第三段孔內。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連接軸的上端部設置有連接軸導向斜面。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腳輪組件的數量為兩個以上,每個所述腳輪組件均對應一個所述腳輪安裝孔。還涉及一種除濕機,包括上述任一技術方案的所述除濕機的腳輪安裝結構。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的除濕機的腳輪安裝結構及除濕機,結構簡單,腳輪組件采用插拔式安裝方式裝配到底座組件上,安裝和拆卸容易,提高了裝配效率;腳輪組件安裝到位后卡簧不受力,防止卡簧因持續受力而影響其彈性形變力,從而提高了腳輪安裝結構的可靠性;腳輪安裝孔設計成階梯孔,進一步提高了腳輪安裝結構的可靠性和穩定性。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除濕機的腳輪安裝結構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所示腳輪安裝結構的分解示意圖;圖3為圖2所示腳輪組件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1所示底盤組件的主視示意圖;圖5為圖4中A-A向的剖視示意圖;圖6為圖4所示底盤組件安裝腳輪組件后的A-A向剖視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的除濕機的腳輪安裝結構及除濕機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于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參照圖1至圖6,本技術一實施例的除濕機的腳輪安裝結構包括底盤組件1和腳輪組件2,底盤組件1上設置有用于安裝腳輪組件2的腳輪安裝孔11,腳輪組件2包括滾動機構21、連接軸22和卡簧23,連接軸22上設置有連接軸凹槽221和連接軸限位凸臺223,連接軸凹槽221為環形槽,連接軸凹槽221置于連接軸22的上端,連接軸限位凸臺223置于連接軸凹槽221的下側,卡簧23套設在連接軸凹槽221,連接軸22的下端連接滾輪機構21。卡簧23在自然狀態(不受力情況)下其外徑分別大于連接軸22的外徑和腳輪安裝孔11的內徑,卡簧23在受力時,卡簧23的外徑能夠小于或等于連接軸22的外徑,從而使卡簧23能夠隨同連接軸22的上端貫穿腳輪安裝孔11,使得腳輪組件2可拆卸地裝配在底盤組件1上。連接軸22安裝到位后,卡簧23不受力而恢復原狀,提高腳輪安裝結構的可靠性。其中,腳輪組件2的數量為兩個以上,每個腳輪組件2均對應一個腳輪安裝孔11。圖中腳輪組件2的數量為四個,腳輪安裝孔11的數量也為四個,即每個腳輪安裝孔11上裝配一個腳輪組件2。如圖3所示,連接軸22的上端部設置有連接軸導向斜面222,也就是在連接軸22的上端部倒角,起到導向作用,從而方便連接軸22進入腳輪安裝孔11,安裝方便。在安裝過程中,腳輪組件2的連接軸22對準底盤組件1的腳輪安裝孔11,將力作用于腳輪組件2,使腳輪組件2上的卡簧23在腳輪安裝孔11的作用下產生彈性形變,卡簧23被壓縮,卡簧23外徑變小,當卡簧23的外徑等于腳輪安裝孔11的內徑時,卡簧23進入腳輪安裝孔11,繼續推進腳輪組件2直至卡簧23位于腳輪安裝孔以外,卡簧23不受力而恢復原來形狀。此時受到連接軸限位凸臺223和安裝孔下臺階112的作用,腳輪組件2無法繼續推進,使得腳輪組件2安裝到位,在腳輪組件2安裝到位的情況下,卡簧23置于安裝孔上臺階111的上部,卡簧23被安裝孔上臺階111阻擋。在非工作狀態,即腳輪組件2在不受力狀態,由于卡簧23的外徑和連接軸限位凸臺223的外徑都大于腳輪安裝孔11的內徑,腳輪組件2不會脫離腳輪安裝孔11。腳輪組件2在正常工作時,受到的是與安裝作用力相反的力,安裝孔下臺階112與連接軸限位凸臺223緊貼,腳輪組件2不會產生上下移動。在拆卸過程,原理與安裝類似,只要將腳輪組件2往與安裝方向相反的方向拉動,卡簧23在力的作用下產生彈性形變,卡簧23的外徑變小,直至與腳輪安裝孔11的內徑相等時,卡簧23進入腳輪安裝孔,腳輪組件2逐漸脫離腳輪安裝孔11,直至完全拔出。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腳輪安裝孔11為階梯孔,包括第一段孔和第二段孔,第一段孔置于第二段孔的上方,第一段孔的內徑大于第二段孔的內徑,第一段孔和第二段孔形成安裝孔上臺階111,第二段孔的側壁底部作為安裝孔下臺階112,在圖5中,安裝孔上臺階111上方的孔為第一段孔,安裝孔上臺階111和安裝孔下臺階112之間的孔為第二段孔。卡簧23置于第一段孔內,卡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除濕機的腳輪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盤組件和腳輪組件,所述底盤組件上設置有用于安裝所述腳輪組件的腳輪安裝孔,所述腳輪組件包括滾動機構、連接軸和卡簧,所述連接軸上設置有連接軸凹槽和連接軸限位凸臺,所述連接軸凹槽為環形槽,置于所述連接軸的上端,所述連接軸限位凸臺置于所述連接軸凹槽的下側,所述卡簧套設在所述連接軸凹槽,所述連接軸的下端連接所述滾動機構,所述卡簧在自然狀態下其外徑分別大于所述連接軸的外徑和所述腳輪安裝孔的內徑,所述卡簧在受力時,所述卡簧的外徑能夠小于或等于所述連接軸的外徑,從而使所述卡簧能夠隨同所述連接軸的上端貫穿所述腳輪安裝孔,使得所述腳輪組件可拆卸地裝配在所述底盤組件上。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除濕機的腳輪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
包括底盤組件和腳輪組件,所述底盤組件上設置有用于安裝所述腳輪組件的腳輪安裝孔,所述腳輪組件包括滾動機構、連接軸和卡簧,所述連接軸上設置有連接軸凹槽和連接軸限位凸臺,所述連接軸凹槽為環形槽,置于所述連接軸的上端,所述連接軸限位凸臺置于所述連接軸凹槽的下側,所述卡簧套設在所述連接軸凹槽,所述連接軸的下端連接所述滾動機構,所述卡簧在自然狀態下其外徑分別大于所述連接軸的外徑和所述腳輪安裝孔的內徑,所述卡簧在受力時,所述卡簧的外徑能夠小于或等于所述連接軸的外徑,從而使所述卡簧能夠隨同所述連接軸的上端貫穿所述腳輪安裝孔,使得所述腳輪組件可拆卸地裝配在所述底盤組件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除濕機的腳輪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腳輪安裝孔為階梯孔,包括第一段孔和第二段孔,所述第一段孔置于所述第二段孔的上方,所述第一段孔的內徑大于所述第二段孔的內徑,所述第一段孔和所述第二段孔形成安裝孔上臺階,所述第二段孔的側壁底部作為安裝孔下臺階,所述卡簧置于所述第一段孔內,所述卡簧在自然...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曉清,姚新祥,姚剛,李小懷,楊述華,胡樹鋒,黃家璟,羅炎贊,宗冬友,
申請(專利權)人: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