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人工濕地增溫保溫結構,包括采用保溫砌塊砌成的過濾,其特征是:所述過濾池頂部鋪設有保溫隔膜,過濾床設在保溫隔膜下方的過濾池內,出水管設在過濾床底部;所述過濾池側邊還設有加熱池,進水管與所述加熱池底部連通;所述加熱池內部設有格柵板,頂部設有密封蓋板,太陽能真空管從外部傾斜穿過密封蓋板,底端安裝在格柵板上面,布水管布設在過濾床的上方并與加熱池連通。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具有結構簡單和穩定性強的優點,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人工濕地增溫保溫結構,包括采用保溫砌塊砌成的過濾,其特征是:所述過濾池頂部鋪設有保溫隔膜,過濾床設在保溫隔膜下方的過濾池內,出水管設在過濾床底部;所述過濾池側邊還設有加熱池,進水管與所述加熱池底部連通;所述加熱池內部設有格柵板,頂部設有密封蓋板,太陽能真空管從外部傾斜穿過密封蓋板,底端安裝在格柵板上面,布水管布設在過濾床的上方并與加熱池連通。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有結構簡單和穩定性強的優點,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專利說明】 一種人工濕地增溫保溫結構
本技術屬于污水處理
,具體涉及一種人工濕地增溫保溫結構。
技術介紹
人工濕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運行的與沼澤地類似的地面,將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經人工建造的濕地上,污水與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動的過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質、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學、生物三重協同作用,對污水、污泥進行處理的一種技術。其作用機理包括吸附、滯留、過濾、氧化還原、沉淀、微生物分解、轉化、植物遮蔽、殘留物積累、蒸騰水分和養分吸收及各類動物的作用。 人工濕地是一個綜合的生態系統,它應用生態系統中物種共生、物質循環再生原理,結構與功能協調原則,在促進廢水中污染物質良性循環的前提下,充分發揮資源的生產潛力,防止環境的再污染,獲得污水處理與資源化的最佳效益。 人工濕地的植物還能夠為水體輸送氧氣,增加水體的活性。濕地植物在控制水質污染,降解有害物質上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濕地系統中的微生物是降解水體中污染物的主力軍。好氧微生物通過呼吸作用,將廢水中的大部分有機物分解成為二氧化碳和水,厭氧細菌將有機物質分解成二氧化碳和甲烷,硝化細菌將銨鹽硝化,反硝化細菌將硝態氮還原成氮氣,等等。通過這一系列的作用,污水中的主要有機污染物都能得到降解同化,成為微生物細胞的一部分,其余的變成對環境無害的無機物質回歸到自然界中。 濕地生態系統中還存在某些原生動物及后生動物,甚至一些濕地昆蟲和鳥類也能參與吞食濕地系統中沉積的有機顆粒,然后進行同的顆粒物。化作用,將有機顆粒作為營養物質吸收,從而在某種程度上去除污水中。 人工濕地對污水的處理是生態無污染的,因此被廣泛運用。但是,在冬季,由于氣溫的降低,人工濕地表面結冰,有的內部也會結冰使整個人工濕地癱瘓,無法進行污水處理。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針對以上缺點,立足于解決冬天由于溫度低使人工濕地結冰導致無法進行正常處理污水的問題。設計了一種人工濕地增溫保溫結構。該增溫保溫結構可以將污水加熱,增高污水溫度,使整個濕地不會出現結冰現象,正常運行。 為實現本技術的目的,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人工濕地增溫保溫結構,包括采用保溫砌塊砌成的過濾,其特征是:所述過濾池頂部鋪設有保溫隔膜,過濾床設在保溫隔膜下方的過濾池內,出水管設在過濾床底部;所述過濾池側邊還設有加熱池,進水管與所述加熱池底部連通;所述加熱池內部設有格柵板,頂部設有密封蓋板,太陽能真空管從外部傾斜穿過密封蓋板,底端安裝在格柵板上面,布水管布設在過濾床的上方并與加熱池連通。 優先地,為了保證太陽能真空管上方穩固,太陽能真空管上面還設有支撐架體。 優先地,由于太陽能真空管很容易損壞,在安裝過程中為了防止其被碰壞,太陽能真空管與密封蓋板和支撐架體的穿口處四周套有橡膠套。 優先地,過濾床頂部還栽培有穿過保溫隔膜的植物。 本技術的優點是:通過在原過濾池進水側設置有通過太陽能真空管加熱的加熱池,將污水首先進行加熱再送入過濾池進行處理,不會產生結冰現象。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有結構簡單和穩定性強的優點,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專利附圖】【附圖說明】 現在接下來借助于實施例的附圖來對本技術進行簡短的描述。附圖中: 圖1示出了本技術人工濕地增溫保溫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進水管,2、加熱池,3、格柵板,4、密封蓋板,5、橡膠套,6、太陽能真空管,7、支撐架體,8、布水管,9、保溫隔膜,10、植物,11、過濾池,12、過濾床,13、出水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詳細說明。以下實施例將有助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進一步理解本技術,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技術。應當指出的是,對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技術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 如圖所示,一種人工濕地增溫保溫結構,包括采用保溫砌塊砌成的過濾池11,所述過濾池11頂部鋪設有保溫隔膜9,過濾床12設在保溫隔膜9下方的過濾池11內,出水管13設在過濾床12底部,過濾床12頂部還栽培有穿過保溫隔膜9的植物10。 過濾池11側邊還設有加熱池2,進水管I與所述加熱池2底部連通;所述加熱池2內部設有格柵板3,頂部設有密封蓋板4,太陽能真空管6從外部傾斜穿過密封蓋板4,底端安裝在格柵板3上面,布水管8布設在過濾床12的上方并與加熱池2連通。 為了保證太陽能真空管6上方穩固,太陽能真空管6上面還設有支撐架體7。 由于太陽能真空管6很容易損壞,在安裝過程中為了防止其被碰壞,太陽能真空管6與密封蓋板4和支撐架體7的穿口處四周套有橡膠套5。 本技術公開的這種人工濕地增溫保溫結構,工作原理是這樣的,污水首先通過進水管I進入加熱池2內部,太陽能真空管6通過吸收太陽能對加熱池2內部的污水進行加熱,污水被加熱之后通過布水管8進入過濾池11內的過濾床12進行過濾處理,同時保溫隔膜9將過濾床12覆蓋住,防止熱量揮發過快,具有溫度的污水由于沒有結冰,因此可以被過濾床12快速過濾處理,最后通過出水管13排出。【權利要求】1.一種人工濕地增溫保溫結構,包括采用保溫砌塊砌成的過濾池(11),其特征是:所述過濾池(11)頂部鋪設有保溫隔膜(9),過濾床(12)設在保溫隔膜(9)下方的過濾池(11)內,出水管(13)設在過濾床(12)底部;所述過濾池(11)側邊還設有加熱池(2),進水管(I)與所述加熱池(2)底部連通;所述加熱池(2)內部設有格柵板(3),頂部設有密封蓋板(4),太陽能真空管(6)從外部傾斜穿過密封蓋板(4),底端安裝在格柵板(3)上面,布水管(8)布設在過濾床(12)的上方并與加熱池(2)連通。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濕地增溫保溫結構,其特征是,所述太陽能真空管(6)上面還設有支撐架體(7)。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濕地增溫保溫結構,其特征是,所述太陽能真空管(6)與密封蓋板(4)和支撐架體(7)的穿口處四周套有橡膠套(5)。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濕地增溫保溫結構,其特征是,所述過濾床(12)頂部還栽培有穿過保溫隔膜(9)的植物(10)。【文檔編號】C02F3/32GK204079604SQ201420442179【公開日】2015年1月7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5日 優先權日:2014年8月5日 【專利技術者】韓有地, 高華喜 申請人:浙江海洋學院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人工濕地增溫保溫結構,包括采用保溫砌塊砌成的過濾池(11),其特征是:所述過濾池(11)頂部鋪設有保溫隔膜(9),過濾床(12)設在保溫隔膜(9)下方的過濾池(11)內,出水管(13)設在過濾床(12)底部;所述過濾池(11)側邊還設有加熱池(2),進水管(1)與所述加熱池(2)底部連通;所述加熱池(2)內部設有格柵板(3),頂部設有密封蓋板(4),太陽能真空管(6)從外部傾斜穿過密封蓋板(4),底端安裝在格柵板(3)上面,布水管(8)布設在過濾床(12)的上方并與加熱池(2)連通。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韓有地,高華喜,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海洋學院,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