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臭氧水生成裝置。該臭氧水生成裝置(100)包括第1殼體(1)、第2殼體(2)、及催化電極(3),催化電極(3)從第1殼體側起依次設有陽極(32)、陽離子交換膜(31)及陰極(33),通過將原料水供給至催化電極(3)并在陽極(32)與陰極(33)之間施加直流電壓來生成臭氧水,其中,在第1殼體(1)設有陽極用供給流路和排出流路,在第2殼體設有陰極用供給流路和排出流路,在陽極(32)與第1殼體(1)之間設有緩沖件(15),在第1殼體(1)設有能夠貫穿第1殼體(1)且能夠直接按壓催化電極(3)的按壓構件(41、42)。按壓構件(41、42)配置在能夠按壓到催化電極(3)的至少中央部的位置,通過利用按壓構件(41、42)來按壓能夠將陽極(32)、陽離子交換膜(31)及陰極(33)壓接在一起。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臭氧水生成裝置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臭氧水生成裝置。
技術介紹
近年來,臭氧水被廣泛地應用在食品消毒和惡臭氣體除臭等用途,而且,在醫療和護理領域也開始發表大量的關于臭氧水應用的想法案例。而且,在半導體制造領域中,為了能夠斷定超細微構造的臭氧氧化的特征,也必須使用臭氧水。關于這樣的臭氧水的制法,公知有一種利用直接電解法的制造方法,直接電解法是指使原料水直接接觸催化電極的電解面,然后通過將水電解而生成臭氧水,其中,催化電極是通過使陽極壓接在陽離子交換膜的一個面、并使陰極壓接在陽離子交換膜的另一個面而成的。(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這里,為了使陽極或陰極壓接在陽離子交換膜上,例如公知有這樣一種方法:如圖8A、圖8B所示,將殼體11重疊在陽極32和格柵34上,然后將止動螺釘41以貫穿該殼體11的方式擰入該殼體11,從而能夠將陽極32按壓于陽離子交換膜31。在圖8中,以貫穿殼體11的方式形成有與陽離子交換膜31相通的原料水供給路徑5和能夠將所生成的臭氧水排出的臭氧水排出路徑6。這樣,自原料水供給路徑5供給來的原料水就能夠與陽極32和陽離子交換膜31相接觸,然后,所生成的臭氧水能夠自臭氧水排出路徑6排出。此外,雖未圖示,但在陽離子交換膜31的下表面配置有陰極?,F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8-134678號公報
技術實現思路
專利技術要解決的問題但是,如圖8B所示,通過擰入止動螺釘41來將格柵34和陽極32按壓于陽離子交換膜31之后,殼體11與格柵34之間會產生間隙S。其結果,自形成于殼體11的原料水供給路徑5供給來的原料水會在該間隙S內流動,而導致原料水流經無用的位置,從而無法有效地將原料水供給至陽離子交換膜31。因此,存在臭氧水生成效率降低、無法生成高濃度的臭氧水這樣的問題。本專利技術即是鑒于上述情況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提高臭氧水的生成效率、還能夠生成高濃度的臭氧水的臭氧水生成裝置。用于解決問題的方案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臭氧水生成裝置,其包括:第1殼體;第2殼體,其重疊于上述第1殼體;及催化電極,其被收納在通過將上述第1殼體和第2殼體重疊起來而形成的收納室中,上述催化電極是從上述第1殼體側起依次設有陽極、陽離子交換膜及陰極而成的,該臭氧水生成裝置通過將原料水供給至上述催化電極,并且向上述陽極與上述陰極之間施加直流電壓來生成臭氧水,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殼體設有陽極用供給流路和陽極用排出流路,該陽極用供給流路與上述收納室相連通,用于將原料水供給至上述催化電極的上述陽極,該陽極用排出流路用于將所生成的生成水排出,在上述第2殼體設有陰極用供給流路和陰極用排出流路,該陰極用供給流路與上述收納室相連通,用于將原料水供給至上述催化電極的上述陰極,該陰極用排出流路用于將所生成的生成水排出,在上述陽極與上述第1殼體之間、和或上述陰極與上述第2殼體之間設有緩沖件,在上述第1殼體和上述第2殼體中的至少一者設有按壓構件,該按壓構件貫穿該第1殼體或第2殼體,將上述緩沖件朝向上述催化電極側按壓,或者該按壓構件貫穿該第1殼體或第2殼體,直接按壓上述催化電極,上述按壓構件配置在能夠按壓上述催化電極的至少中央部的位置,通過利用上述按壓構件來按壓上述催化電極,將上述陽極、上述陽離子交換膜及上述陰極之間壓接在一起。優選的是,設有多個上述按壓構件,多個上述按壓構件以等間隔的方式配置在能夠按壓上述催化電極的至少中央部的位置。優選的是,上述緩沖件由硅制成。專利技術的效果采用本專利技術,能夠提高臭氧水的生成效率,還能夠生成高濃度的臭氧水。附圖說明圖1是臭氧水生成裝置的外觀立體圖。圖2是臭氧水生成裝置的分解立體圖。圖3是沿著圖2中的剖切線I-I剖切時的向視方向剖視圖。圖4表示的是沿著圖2中的剖切線I-I剖切時的、第1密封件、第1緩沖件、格柵、陽極及陽離子交換膜的向視方向剖視圖。圖5表示的是沿著圖2中的剖切線II-II剖切時的、第1密封件、第1緩沖件、格柵、陽極及陽離子交換膜的向視方向剖視圖。圖6A是壓接前的催化電極的剖視圖。圖6B是壓接時的催化電極的剖視圖。圖7是本專利技術的變形例,其表示的是第1密封件、第1緩沖件、格柵、陽極及陽離子交換膜的剖視圖。圖8A是現有例中的壓接前的催化電極的剖視圖。圖8B是現有例中的壓接時的催化電極的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參照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1是臭氧水生成裝置的外觀立體圖,圖2是臭氧水生成裝置的分解立體圖,圖3是沿著圖2中的剖切線I-I剖切時的向視方向剖視圖。如圖1~圖3所示,本專利技術的臭氧水生成裝置100包括:第1殼體1;第2殼體2,其重疊于第1殼體1;及催化電極3,其被收納在形成于這些第1殼體1和第2殼體2的重疊面的收納室144、244內。催化電極3包括:陽離子交換膜31;陽極32,其設于陽離子交換膜31的一個面;及陰極33,其設于陽離子交換膜31的另一個面。從第1殼體1側起依次配置有陽極32、陽離子交換膜31、陰極33、第2殼體2。臭氧水生成裝置100通過以下過程來生成臭氧水:將原料水分別供給至陽極32和陰極33并且在陽極32與陰極33之間施加直流電壓,從而使陽極32側產生細小的臭氧氣泡,通過使細小的臭氧氣泡溶解在水中從而生成臭氧水。此外,在陰極33側會產生氫氣,氫氣溶解在水中而能夠生成氫水(陰極水)。第1殼體1包括:第1夾持板11,其配置在最外側;第1保持板13,其配置在第1夾持板11的內側;及第1片材12,其配置在第1夾持板11與第1保持板13之間。在第1保持板13的內側設有第1密封件14。而且,在形成在第1密封件14中的通孔(收納室144)中收納有第1緩沖件15、陽極32及格柵34。第1夾持板11呈圓板狀,優選的是,其例如由塑料制成。在第1夾持板11形成有陽極用供給流路111和排出流路112,陽極用供給流路111和排出流路112是以貫穿第1夾持板11表面和背面的方式形成的??蓪㈥枠O用供給管91嵌入陽極用供給流路111,該陽極用供給管91用于從外部將原料水供給至陽極32??蓪㈥枠O用排出管92嵌入陽極用排出流路112,該陽極用排出管92用于將生成水(臭氧水)排出到外部。在這些陽極用供給流路111和陽極用排出流路112的周圍以等間隔的方式形成有多個螺栓通孔113。而且,在第1夾持板11的中央部以等間隔的方式形成有3個按壓構件用通孔114。可將止動螺釘41擰入按壓構件用通孔114,并且,被擰入的止動螺釘41按壓的凸狀構件42的凸狀部頂端421a可嵌入按壓構件用通孔114。而且,在凸狀構件42的凸狀部頂端421a的外周設有O型密封圈43,利用O型密封圈43可確保水密性(參照圖3)。此外,雖未圖示,但陽極用供給管91例如與儲藏有原料水的箱體相連接或與自來水管相連接。而且,陽極用排出管92例如與用于儲藏所生成的臭氧水的箱體、或使臭氧水噴出的噴嘴等相連接。而且,作為供給至陽極用供給管91的原料水能夠列舉出自來水、純水等。第1保持板13呈俯視看來與第1夾持板11大小相同的圓板狀,其厚度小于第1夾持板11的厚度。優選的是,第1保持板13例如由金屬制成。在第1保持板13的與第1夾持板11的陽極用供給流路111和陽極用排出流路112相對應的位置分別形成有陽極用供給流路131和陽極用排出流路132。而且,在這些陽極用供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臭氧水生成裝置,其包括:第1殼體;第2殼體,其重疊于上述第1殼體;以及催化電極,其被收納在通過將上述第1殼體和第2殼體重疊起來而形成的收納室中,上述催化電極是從上述第1殼體側起依次設有陽極、陽離子交換膜及陰極而成的,通過將原料水供給至上述催化電極,并且向上述陽極與上述陰極之間施加直流電壓來生成臭氧水,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殼體設有陽極用供給流路和陽極用排出流路,該陽極用供給流路與上述收納室相連通,用于將原料水供給至上述催化電極的上述陽極,該陽極用排出流路用于將所生成的生成水排出,在上述第2殼體設有陰極用供給流路和陰極用排出流路,該陰極用供給流路與上述收納室相連通,用于將原料水供給至上述催化電極的上述陰極,該陰極用排出流路用于將所生成的生成水排出,在上述陽極與上述第1殼體之間、和/或上述陰極與上述第2殼體之間位置設有緩沖件,在上述第1殼體和上述第2殼體中的至少一者設有按壓構件,該按壓構件貫穿該第1殼體或第2殼體,將上述緩沖件朝向上述催化電極側按壓,或者該按壓構件貫穿該第1殼體或第2殼體,直接按壓上述催化電極,上述按壓構件配置在能夠按壓上述催化電極的至少中央部的位置,通過利用上述按壓構件來按壓上述催化電極,從而將上述陽極、上述陽離子交換膜及上述陰極壓接在一起。...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2012.04.27 JP 2012-1019841.一種臭氧水生成裝置,其包括:第1殼體;第2殼體,其重疊于上述第1殼體;以及催化電極,其被收納在通過將上述第1殼體和第2殼體重疊起來而形成的收納室中,上述催化電極是從上述第1殼體側起依次設有陽極、陽離子交換膜及陰極而成的,通過將原料水供給至上述催化電極,并且向上述陽極與上述陰極之間施加直流電壓來生成臭氧水,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殼體設有陽極用供給流路和陽極用排出流路,該陽極用供給流路與上述收納室相連通,用于將原料水供給至上述催化電極的上述陽極,該陽極用排出流路用于將所生成的生成水排出,在上述第2殼體設有陰極用供給流路和陰極用排出流路,該陰極用供給流路與上述收納室相連通,用于將原料水供給至上述催化電極的上述陰極,該陰極用排出流路用于將所生成的生成水排出,在上述陽極與上述第1殼體之間的彼此相對的相對面之間的能夠讓原料水自所述陽極用供給流路向所述陽極用排出流路...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關口重夫,村田和隆,
申請(專利權)人:日科微米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日本;JP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