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天麻種植栽培方法,該方法采用袋裝培育,可以連續多年采摘天麻,簡單易行,節約成本,同時天麻的品質良好。主要通過以下步驟完成:先將萌發菌撕成碎片,用成熟的天麻蒴果捏碎,與萌發菌混合攪拌均勻,得天麻萌發菌拌種;選擇直徑3厘米的枝椏,扎成8厘米左右長;取天麻萌發菌拌種和扎好的枝椏,裝入直徑22厘米,高28厘米的方便袋中,并將蜜環菌與沙壤土裝入袋內;將裝好的袋裝天麻集中擺成一排,用鋸木覆蓋,一年半后獲得小米麻和白麻;將袋裝的小米麻、白麻移栽在已經培育好的菌床上,一年后刨去菌床上的土壤取出天麻,可以采收天麻3年左右。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專利技術公開了,該方法采用袋裝培育,可以連續多年采摘天麻,簡單易行,節約成本,同時天麻的品質良好。主要通過以下步驟完成:先將萌發菌撕成碎片,用成熟的天麻蒴果捏碎,與萌發菌混合攪拌均勻,得天麻萌發菌拌種;選擇直徑3厘米的枝椏,扎成8厘米左右長;取天麻萌發菌拌種和扎好的枝椏,裝入直徑22厘米,高28厘米的方便袋中,并將蜜環菌與沙壤土裝入袋內;將裝好的袋裝天麻集中擺成一排,用鋸木覆蓋,一年半后獲得小米麻和白麻;將袋裝的小米麻、白麻移栽在已經培育好的菌床上,一年后刨去菌床上的土壤取出天麻,可以采收天麻3年左右。【專利說明】
本專利技術屬于植物栽培
,具體涉及。
技術介紹
天麻屬于菌類,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全國大部分地區,它的生長靠吸收密環菌絲的營養而生存,是一味常用而較名貴的中藥。天麻過去一直依賴野生資源,20世紀70年代野生變家種成功后,家種天麻成為主要商品來源,目前,人工栽培天麻藥用成分、形態和野生的天麻有差異,單位面積產量很低,而且天麻種植受地域的限制,天麻價格比較昂蟲貝ο 天麻有性繁殖常規的播種方法是:在準備好種天麻的床面上,先撒上一層濕潤的樹葉,再將已拌好的萌發菌蒴果種撒在樹葉上,上面再間隔壓上已培養好的密環菌菌棒,再蓋上培養料,最后再蓋上一層樹葉,進行保濕控溫管理,兩三年后收獲大小天麻。這種典型的廣種薄收的播種方法,種子萌發率低,原球莖接菌率低,因為只有直接壓在菌棒下面的種子萌發而形成的原球莖才有及時接上密環菌的可能,其他大部分種子萌發形成的原球莖與菌棒間由于培養料、樹葉的存在呈現隔離狀態,接上密環菌機會很少,而原球莖本身又不斷分生,消耗自身營養,營養耗盡后便自然死亡。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旨在提供,該方法采用袋裝培育,可以連續多年采摘天麻,簡單易行,節約成本,同時天麻的品質良好好。 本專利技術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驟: I)先將萌發菌撕成碎片,用成熟的天麻蒴果捏碎,與萌發菌混合攪拌均勻,得天麻萌發菌拌種; 2)選擇直徑3厘米的枝椏,扎成8厘米左右長; 3)取天麻萌發菌拌種和扎好的枝椏,裝入直徑22厘米,高28厘米的方便袋中,并將蜜環菌與沙壤土裝入袋內; 4)將裝好的袋裝天麻集中擺成一排,用鋸木覆蓋,一年半后獲得小米麻和白麻; 5)將袋裝的小米麻、白麻移栽在已經培育好的菌床上,一年后刨去菌床上的土壤取出天麻,可以采收天麻3年左右; 步驟(3)中所述的天麻萌發菌拌種用量為0.5斤,扎好的枝椏用量為3?5斤,蜜環菌用量為I斤,沙壤用量為35?45斤。 步驟(5)中所述的菌床的培育方法為:在林下挖長70厘米,寬50厘米,深20厘米的塘,將直徑在5厘米左右的木材鋪在塘底,鋪滿塘底為宜,用蜜環菌一斤分別放在木材的兩端,用落葉蓋完木材和放好的蜜環菌菌種,然后回填土,大約在3個月左右,所培育的菌床已充分發菌。 本專利技術屬于農業種植,采用野生天麻抽苔開花,通過人工授粉,萌果成熟,把蒴里面的天麻種籽伴入萌發菌,用袋裝培育,一年半將其種子移栽在野生天麻區域,一年后采收商品天麻,把成熟的商品天麻采收,將種麻繼續留在該塘內,添加3厘米左右的新鮮樹枝,回填好土壤,等第二年冬季又刨去土壤,取出商品麻,又添新鮮樹枝,又回填土壤,等待冬季又創去土壤,采出商品天麻,可依次三年,此方法不毀林,讓天麻整個生活史跟野生一樣,天麻品質好。同時本專利技術培育的天麻,在整個生長發育中,跟野生一樣,所收獲的天麻也跟野生天麻一樣,品質好,藥效高。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做進一步的說明,以下所述,僅是對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專利技術做其他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術實現思路
加以變更為同等變化的等效實施例。凡是未脫離本專利技術方案內容,依據本專利技術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做的任何簡單修改或等同變化,均落在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內。 實施例1 ,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驟: I)先將萌發菌撕成碎片,用成熟的天麻蒴果捏碎,與萌發菌混合攪拌均勻,得天麻萌發菌拌種; 2)選擇直徑3厘米的枝椏,扎成8厘米左右長; 3)將伴好天麻蒴果的萌發菌半袋,將扎好的枝椏4斤左右,裝入直徑22厘米,高28厘米的方便袋中用蜜環菌一瓶,沙壤土 40斤左右,裝入袋內。 4)裝好的袋裝天麻集中擺成4袋一排,長跟土形而定,用鋸木覆蓋,一年半后取出獲得小米麻和白麻。 5)將袋裝的小米麻、白麻移栽在已經培育好的菌床上,一年后刨去菌床上的土壤取出天麻,可以采收天麻3年左右。 實施例2 ,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驟: I)先將萌發菌撕成碎片,用成熟的天麻蒴果捏碎,與萌發菌混合攪拌均勻,得天麻萌發菌拌種; 2)選擇直徑3厘米的枝椏,扎成8厘米左右長; 3)取天麻萌發菌拌種和扎好的枝椏,裝入直徑22厘米,高28厘米的方便袋中,并將蜜環菌與沙壤土裝入袋內。 4)將裝好的袋裝天麻集中擺成一排,用鋸木覆蓋,一年半后獲得小米麻和白麻。 5)將袋裝的小米麻、白麻移栽在已經培育好的菌床上,一年后刨去菌床上的土壤取出天麻,可以采收天麻3年左右。【權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驟: 1)先將萌發菌撕成碎片,用成熟的天麻蒴果捏碎,與萌發菌混合攪拌均勻,得天麻萌發菌拌種; 2)選擇直徑3厘米的枝椏,扎成8厘米左右長; 3)取天麻萌發菌拌種和扎好的枝椏,裝入直徑22厘米,高28厘米的方便袋中,并將蜜環菌與沙壤土裝入袋內; 4)將裝好的袋裝天麻集中擺成一排,用鋸木覆蓋,一年半后獲得小米麻和白麻; 5)將袋裝的小米麻、白麻移栽在已經培育好的菌床上,一年后刨去菌床上的土壤取出天麻,可以采收天麻3年左右。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所述的天麻萌發菌拌種用量為0.5斤,扎好的枝椏用量為3?5斤,蜜環菌用量為I斤,沙壤用量為35?45斤。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步驟(5)中所述的菌床的培育方法為集中連續供菌法。【文檔編號】A01G1/00GK104255221SQ201410417621【公開日】2015年1月7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25日 優先權日:2014年8月25日 【專利技術者】楊洪述 申請人:楊洪述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天麻種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驟:1)先將萌發菌撕成碎片,用成熟的天麻蒴果捏碎,與萌發菌混合攪拌均勻,得天麻萌發菌拌種;2)選擇直徑3厘米的枝椏,扎成8厘米左右長;3)取天麻萌發菌拌種和扎好的枝椏,裝入直徑22厘米,高28厘米的方便袋中,并將蜜環菌與沙壤土裝入袋內;4)將裝好的袋裝天麻集中擺成一排,用鋸木覆蓋,一年半后獲得小米麻和白麻;5)將袋裝的小米麻、白麻移栽在已經培育好的菌床上,一年后刨去菌床上的土壤取出天麻,可以采收天麻3年左右。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洪述,
申請(專利權)人:楊洪述,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云南;5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