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模具,包括母模和公模,所述母模包括母模仁,所述公模包括公模仁,所述模具還包括導向塊和滑塊,所述公模仁上設置有容納所述滑塊的容納腔,所述滑塊能夠沿所述母模的分模面往復移動,所述滑塊的一端通過彈性件與所述公模連接,所述滑塊朝向所述母模仁的面上設置有第一凹槽,所述母模仁上設置有朝向所述公模凸出的導向塊,所述導向塊超出所述母模仁的部分能夠伸入所述第一凹槽中且使所述彈性件壓縮,所述滑塊上形成有滑塊型面,所述滑塊型面與所述公模仁的型面、所述母模仁的型面共同形成型腔。所述滑塊型面上設置有卡勾槽,使得所述模具能夠為具有曲面等復雜造型的產品進行卡勾設計。(*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模具,包括母模和公模,所述母模包括母模仁,所述公模包括公模仁,所述模具還包括導向塊和滑塊,所述公模仁上設置有容納所述滑塊的容納腔,所述滑塊能夠沿所述母模的分模面往復移動,所述滑塊的一端通過彈性件與所述公模連接,所述滑塊朝向所述母模仁的面上設置有第一凹槽,所述母模仁上設置有朝向所述公模凸出的導向塊,所述導向塊超出所述母模仁的部分能夠伸入所述第一凹槽中且使所述彈性件壓縮,所述滑塊上形成有滑塊型面,所述滑塊型面與所述公模仁的型面、所述母模仁的型面共同形成型腔。所述滑塊型面上設置有卡勾槽,使得所述模具能夠為具有曲面等復雜造型的產品進行卡勾設計?!緦@f明】模具
本技術涉及模具設計與制造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模具。
技術介紹
現有模具在設計卡勾的時候,都是通過斜銷來實現的。例如在圖1和圖2中,母模仁I與公模仁2相配合,公模仁2上設置有斜銷3,斜銷3上設置有卡勾槽31,注塑成型的產品4上具有卡勾41。其中,斜銷3的運動方向是向下的,如圖2中的箭頭所指,由于產品超出斜銷的部分42沒有阻擋斜銷3的運動方向,因此可以很方便地使斜銷3上的卡勾槽31退出產品4的卡勾41,從而實現卡勾設計。 然而,當產品4具有曲面等復雜造型時,如圖3中所示,由于產品超出斜銷的部分42阻擋了斜銷3的運動方向,導致斜銷3上的卡勾槽31無法完成退出動作,這樣就無法通過斜銷3來設計卡勾41。因此,當遇到具有曲面等復雜造型的產品時,對其進行卡勾設計是個難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模具,以實現為造型復雜的產品設計卡勾。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模具,包括母模和公模,所述母模包括母模仁,所述公模包括公模仁,所述模具還包括導向塊和滑塊,所述公模仁上設置有容納所述滑塊的容納腔,所述滑塊能夠沿所述母模的分模面往復移動,所述滑塊的一端通過彈性件與所述公模連接,所述滑塊朝向所述母模仁的面上設置有第一凹槽,所述母模仁上設置有朝向所述公模凸出的導向塊,所述導向塊超出所述母模仁的部分能夠伸入所述第一凹槽中且使所述彈性件壓縮,所述滑塊上形成有滑塊型面,所述滑塊型面與所述公模仁的型面、所述母模仁的型面共同形成型腔。 優選地,所述滑塊的另一端具有朝向所述母模仁的伸出部,所述滑塊型面形成在所述伸出部的下表面上,且所述滑塊型面上設置有卡勾槽,當所述公模和所述母模合模時,所述滑塊的另一端的上表面與所述公模仁之間具有空隙,所述空隙在所述滑塊移動方向上的最大長度大于所述卡勾槽的槽深。 優選地,所述公模還包括公模板,所述彈性件的一端與所述公模板固定連接,所述彈性件的另一端與所述滑塊固定連接。 優選地,所述公模板上設置有第二凹槽,所述彈性件設置在所述第二凹槽中。 優選地,所述導向塊的一部分鑲嵌在所述母模仁中。 優選地,所述導向塊超出所述母模仁的部分的下表面朝向上方傾斜,當所述公模和所述母模合模時,所述第一凹槽的下表面與所述導向塊超出所述母模仁的部分的下表面貼合。 本技術提供的模具通過對滑塊和導向塊的配合使用,使得所述模具能夠為具有曲面等復雜造型的產品進行卡勾設計,解決了現有模具難以為造型復雜的產品設計卡勾的問題。 【專利附圖】【附圖說明】 附圖是用來提供對本技術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下面的【具體實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釋本技術,但并不構成對本技術的限制。 圖1是現有技術中的模具示意圖之一; 圖2是現有技術中的模具示意圖之二 ; 圖3是現有技術中的模具示意圖之三; 圖4是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模具示意圖之一; 圖5是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模具示意圖之二 ; 圖6是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模具示意圖之三。 在附圖中,1、100:母模仁;2、200:公模仁;3:斜銷;31、303:卡勾槽;4、400:產品;41、401:卡勾;42:產品超出斜銷的部分;110:導向塊;111:導向塊超出母模仁的部分的下表面;300:滑塊;301:第一凹槽;3011:第一凹槽的下表面;304:伸出部;500:母模板;600:公模板;601:第二凹槽;700:彈性件;800:空隙。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制本技術。 本技術提供一種模具,所述模具包括母模和公模,圖4和圖5是所述母模和所述公模合模時的示意圖,圖6是所述母模和所述公模分開的示意圖。 所述母模包括母模仁100,所述公模包括公模仁200,所述模具還包括導向塊110和滑塊300,公模仁200上設置有容納滑塊300的容納腔,滑塊300能夠沿所述母模的分模面往復移動,滑塊300的一端通過彈性件700與所述公模連接,在本實施例中,彈性件700為彈簧。 滑塊300朝向母模仁100的面上設置有第一凹槽301,母模仁100上設置有朝向所述公模凸出的導向塊110,導向塊110超出母模仁100的部分能夠伸入第一凹槽301中且使彈性件700壓縮,進而使所述母模和所述公模合模。 滑塊300上形成有滑塊型面,所述滑塊型面與公模仁200的型面、母模仁100的型面共同形成型腔。在圖4和圖5中,所述型腔中容納有產品400,從圖中可以看出,所述滑塊型面的形狀不同,可以注塑形成具有不同復雜曲面造型的產品。 結合圖4和圖6可以看出,滑塊300具有兩個位置,一個是合模前的位置,另一個是合模后的位置。合模前滑塊300的頂面高于合模后滑塊300的頂面,即,在合模的過程中,滑塊300沿分模面向下運動,且彈性件被壓縮,在分模的過程中,滑塊300沿分模面向上運動,并且彈性件恢復,并將滑塊300頂起。由此可知,在分模的過程中,無需設置頂出桿之類的頂出機構即可實現滑塊300與注塑形成的產品400分離。 進一步地,滑塊300的另一端(不與彈性件700連接的一端)具有朝向母模仁100的伸出部304,所述滑塊型面形成在伸出部304的下表面上,且所述滑塊型面上設置有卡勾槽303,當所述公模和所述母模合模時,滑塊300的另一端(不與彈性件700連接的一端)的上表面與公模仁200之間具有空隙800,所述空隙800在滑塊300移動方向上的最大長度大于卡勾槽303的槽深。 當所述公模和所述母模合模進行注塑時,相應于卡勾槽303的位置形成產品400的卡勾401。要求空隙800在滑塊300移動方向上的最大長度大于卡勾槽303的槽深,是為了方便卡勾槽303與產品400的卡勾401順利脫離。 與現有技術中相比,本技術提供的模具通過對滑塊300和導向塊110的配合使用,使得所述模具能夠為具有曲面等復雜造型的產品(如產品400)進行卡勾設計,解決了現有模具難以為造型復雜的產品設計卡勾的問題。 優選地,所述母模還包括母模板500,所述公模還包括公模板600。 本技術中,對于彈性件700的具體設置位置并沒有特殊的限定。例如,公模仁200上的容納腔可以是三面封閉一面開放的槽,彈性件700設置在所述容納腔的底面上?;蛘?,所述容納腔具有多個開口,在這種情況中,可以將彈性件700設置在公模板600上,彈性件700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模具,包括母模和公模,所述母模包括母模仁,所述公模包括公模仁,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還包括導向塊和滑塊,所述公模仁上設置有容納所述滑塊的容納腔,所述滑塊能夠沿所述母模的分模面往復移動,所述滑塊的一端通過彈性件與所述公模連接,所述滑塊朝向所述母模仁的面上設置有第一凹槽,所述母模仁上設置有朝向所述公模凸出的導向塊,所述導向塊超出所述母模仁的部分能夠伸入所述第一凹槽中且使所述彈性件壓縮,所述滑塊上形成有滑塊型面,所述滑塊型面與所述公模仁的型面、所述母模仁的型面共同形成型腔。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維,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京東方視訊科技有限公司,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