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由合成樹脂制成,尤其由利用再生聚乙烯成型的由合成樹脂制成的組裝型田埂,更具體地,上述組裝型田埂的本體由合成樹脂制成,底面被開放,且呈矩形筒體,在形成于本體內的收容槽的內部形成隔板,并覆蓋現有的田埂的情況下,能夠使田埂本體與田埂泥土之間堅固,在田埂的上板的內表面以規定間隔并列形成加強突材,足以形成能夠承受向田埂施加的上板的載荷的力,在田埂本體的長度方向的兩側壁形成的連接部由凹凸結合部形成,由此當沿著長度方向連接田埂與田埂時,徹底防止稻田水通過連接部泄露,且連接部不上下左右松弛,能夠堅固連接,從而施工方便且通行安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由合成樹脂制成的組裝型田埂
本專利技術涉及將再生聚乙烯成型為合成樹脂的組裝型田埂,更具體地,開發了如下的由合成樹脂制成的組裝型田埂:能夠形成稻田與稻田的邊界,防止田埂的毀損和崩塌,防止灌溉于稻田的水通過田埂泄漏,防止田埂的表面長出雜草而使得害蟲棲息,不會妨礙通風,能夠成為人或農具通行時的安全且堅固的通路,且容易設置和拆除。
技術介紹
現有的田埂是通過鏟除泥土并在其表面涂敷用水攪拌的泥土后使其凝固而成的,因而容易被田鼠或害蟲毀損,存在壽命較短的問題,并且,若不能即時確認和維修被毀損的地方,會引發諸多不便,例如:導致田埂倒塌,耕地流失,稻田水泄漏,從而引發障礙,且由于雜草容易生長而妨礙通風,助長害蟲的氣息,并且,由于踩著田埂經過時沒有堅固性而使通行或農耕變得小心,因而存在田埂的通行變得不便的缺點。 為了解決這種問題,開發了韓國特許登錄第10-1001594號的田埂保護件,公開了日本公開特許公告2000-38716的田埂覆蓋體,上述田埂保護件雖然由合成樹脂材料形成,但覆蓋于現有田埂的表面的結構造成了田埂保護件與田埂保護件之間的結合不夠完美,且田埂保護件與田埂之間的結合力差,因而設置之后容易變得松弛,并且,若表面受到載荷,則周壁容易裂開或撕裂,因而當受到載荷時,耐支撐力弱,連接部分容易漏水,由此存在難以安全地執行稻田水管理的不便。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是為了解決上述的不便而開發的。 本專利技術涉及由利用再生聚乙烯制作的合成樹脂制成的組裝型田埂,更具體地,上述組裝型田埂的本體呈矩形筒體,具有規定長度、寬和高度,且底面開放,在形成于本體內的收容槽的內部形成隔板,并覆蓋現有的田埂的情況下,能夠使田埂本體與田埂泥土之間堅固結合,在田埂的上板的內表面以規定間隔并列形成加強突材,足以形成能夠承受向田埂施加的上板的載荷的力,在田埂本體的長度方向的兩側壁形成的連接部由凹凸結合部形成,由此當沿著長度方向連接田埂和田埂時,連接部多重結合,從而徹底防止稻田水通過連接部泄露,且連接部不上下左右松弛,能夠堅固連接,而不產生晃動現象,從而施工方便且通行安全。 像這樣,本專利技術能夠帶來如下的效果:在構成田埂的由合成樹脂制成的田埂本體的上板的表面形成有防滑面,以防止踩著田埂的保護件的上表面通行時的腳滑,且在形成于本體的周壁內的收容槽形成有縱橫向隔板,因而若開放部被劃分,并為了構建田埂而與現有的田埂A相結合,則田埂泥土填充于收容槽,且被填充的泥土一邊通過縱橫向隔板相互被隔開,一邊填充于收容槽內,而周壁下端向稻田地面插入,來形成堅固的結合,因而具有在施工之后形成堅固的田埂的優點,并且,由于在上板的內表面以規定間隔形成有加強突材,因而即使從上板施加載荷,也因承受力強而能夠維持堅固性,從壁面突出的連接突片和從壁面凹入的結合槽部以相向的方式形成于位于田埂本體的長度方向的兩側的左、右側壁,一側的連接突片與另一側的結合槽部相結合,在連接突片的突出端形成的臺階部與在結合槽部形成的突出臺肩相結合,因而當田埂和田埂沿著長度方向連接時,連接部多重結合,而防止向上、下、左、右松弛,且由于在連接部的縫隙填充泥土而無需擔心灌溉于稻田的水通過連接部泄漏,因而具有無需擔心稻田水通過田埂連接部泄漏的優點,本專利技術的田埂由于收容槽的外周壁形成7?1mm的厚壁,因而田鼠或螻蛄無法毀損墻壁,不僅安全,而且即使被水淹沒也不會腐蝕,由此能夠維持具有耐久性的田埂,具有施工方便,且在施工之后能夠節省田埂維修的費用及人工費的優點,具有能夠分解而重新使用的優點,且結束施工的田埂由于不會長出雜草而能夠防止害蟲在田埂的棲息,能夠解除因雜草致使通氣性下降而影響農作物的缺點,并且,由于將田埂本體的規格制作成上板的長度為500?800mm,寬度為240?300mm,周壁高度為350?400mm,將連接突片和連接槽制作成長度10mm且寬度60mm,因而將田埂最優化,由此能夠防止田埂致使耕種面積減小的問題,并且,通過以各種顏色形成田埂,能夠維持稻田的美觀,能夠明確劃分自己與別人的稻田的邊界,從而能夠獲得可防止引發紛爭的優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立體圖。 圖2為本專利技術的底面側的波節立體圖。 圖3為本專利技術的左視圖。 圖4為本專利技術的俯視圖。 圖5為本專利技術的仰視圖。 圖6為圖4的A-A’線剖視圖。 圖7為例示本專利技術的使用狀態的立體圖。 圖8為示出本專利技術的連接狀態的俯視圖。 圖9為利用本專利技術制成田埂的剖視圖。 附圖標記的說明 1:田埂Ia:上板 la’:防滑面Ib:周壁 IbA:內側壁IbB:外側壁 IbC:左側壁IbD:右側壁 Ic,:橫向隔板Ic’:縱向隔板 Id:收容槽Ie:連接突片 le’:臺階部If:結合槽部 If’:突出臺肩 【具體實施方式】 本專利技術為由合成樹脂制成的組裝型田埂I,本專利技術的由合成樹脂制成的組裝型田埂I包括:田埂本體,由合成樹脂制成,呈底面被開放的矩形筒體,長度為500?800mm,寬度為240?300mm,高度為350?400mm ;上板Ia,位于田埂本體的上表面,上述上板Ia的厚度為15?20mm,在上述上板Ia的表面形成有防滑面la’,在上述上板Ia的內表面沿著與田埂的長度方向成直角的方向以規定間隔并列形成有突出的多個加強突材la”;收容槽ld,利用與一側稻田水側相接的內側壁lbA、位于與上述內側壁IbA相反的一側的外側壁lbB、以外側壁為基準位于左側的左側壁IbC和位于與上述左側壁IbC相反的一側的右側壁IbD形成周壁lb,周壁的上端與上板相接,在被周壁包圍的開放部內設置橫向隔板Ic和縱向隔板lc’來劃分開放部,上述橫向隔板Ic沿著田埂的長度方向設置,且兩端與左右側壁相接合,上述縱向隔板lc’以與橫向隔板形成直角的方式設置,且兩端與內外側壁相接合;連接突片le,形成于左側壁IbC的表面,從壁面向外部突出10mm長度,以在突出片之間形成60_寬的間隔的方式由多個突出片構成上述連接突片le,從上述連接突片Ie的突出端的中間向下端形成臺階部le’ ;接合槽部lf,形成于右側壁IbD的表面,并以能夠與形成于左側壁的連接突片Ie相結合的方式從右側壁面向內部凹入10mm長度,凹入部之間形成60mm寬的間隔,且凹入部形成有多個;以及連接部,從上述結合槽部的內表面的中間部向下形成的下側部以向外部突出的方式形成臺肩If’,當田埂相連接時,上述連接部使連接突片Ie的臺階部le’在接合槽部內重疊在突出臺肩If’上。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由合成樹脂制成的組裝型田埂,其特征在于,包括:田埂本體,由合成樹脂制成,呈底面被開放的矩形筒體,長度為500~800mm,寬度為240~300mm,高度為350~400mm;上板(1a),位于田埂本體的上表面,上述上板(1a)的厚度為15~20mm,在上述上板(1a)的表面形成有防滑面(1a’),在上述上板(1a)的內表面沿著與田埂的長度方向成直角的方向以規定間隔并列形成有突出的多個加強突材(1a”);收容槽(1d),利用與一側稻田水側相接的內側壁(1bA)、位于與上述內側壁(1bA)相反的一側的外側壁(1bB)、以外側壁為基準位于左側的左側壁(1bC)和位于與上述左側壁(1bC)相反的一側的右側壁(1bD)形成周壁(1b),周壁的上端與上板相接,在被周壁包圍的開放部內設置橫向隔板(1c)和縱向隔板(1c’)來劃分開放部,上述橫向隔板(1c)沿著田埂的長度方向設置,且兩端與左右側壁相接合,上述縱向隔板(1c’)以與橫向隔板形成直角的方式設置,且兩端與內外側壁相接合;連接突片(1e),形成于左側壁(1bC)的表面,從壁面向外部突出規定長度,以在突出片之間形成間隔的方式由多個突出片構成上述連接突片(1e),從上述連接突片(1e)的突出端的中間向下端形成臺階部(1e’);多個接合槽部(1f),形成于右側壁(1bD)的表面,并以能夠與形成于左側壁的連接突片(1e)相結合的方式從右側壁面向內部凹入規定長度;以及連接部,使上述結合槽部(1f)的內表面的下側部向外部突出而形成的臺肩(1f’)與連接突片(1e)的臺階部(1e’)相結合。...
【技術特征摘要】
2013.06.21 KR 10-2013-00713341.一種由合成樹脂制成的組裝型田埂,其特征在于,包括: 田埂本體,由合成樹脂制成,呈底面被開放的矩形筒體,長度為500?800mm,寬度為.240 ?300mm,高度為 350 ?400mm ; 上板(Ia),位于田埂本體的上表面,上述上板(Ia)的厚度為15?20mm,在上述上板(Ia)的表面形成有防滑面(la’),在上述上板(Ia)的內表面沿著與田埂的長度方向成直角的方向以規定間隔并列形成有突出的多個加強突材(la”); 收容槽(ld),利用與一側稻田水側相接的內側壁(lbA)、位于與上述內側壁(IbA)相反的一側的外側壁(IbB)、以外側壁為基準位于左側的左側壁(IbC)和位于與上述左側壁(IbC)相反的一側的右側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安琴載,
申請(專利權)人:安琴載,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韓國;KR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