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手持式穴盤播種器,包括內盤、外盤,內、外盤上下重疊放置,其上設有若干均勻的小孔,內、外盤兩側安裝有彈簧連接的內、外手柄,外盤底部兩側設有兩條支腳。該播種器結構設計與生產相結合,播種器播種盤孔數與相應的穴盤孔數對應,適用性高;二是播種效率高,每次可播種50粒種子以上,不會漏播以及重復播種。三是攜帶方便,造價低,使用技術簡單易學。播種上可以節約大量勞動成本,降低勞動強度。且使用技術極其簡單,即使是學歷低、綜合能力弱的農民也能熟練操作。(*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手持式穴盤播種器,包括內盤、外盤,內、外盤上下重疊放置,其上設有若干均勻的小孔,內、外盤兩側安裝有彈簧連接的內、外手柄,外盤底部兩側設有兩條支腳。該播種器結構設計與生產相結合,播種器播種盤孔數與相應的穴盤孔數對應,適用性高;二是播種效率高,每次可播種50粒種子以上,不會漏播以及重復播種。三是攜帶方便,造價低,使用技術簡單易學。播種上可以節約大量勞動成本,降低勞動強度。且使用技術極其簡單,即使是學歷低、綜合能力弱的農民也能熟練操作。【專利說明】手持式穴盤播種器
本技術涉及一種播種器,尤其涉及一種手持式穴盤播種器。
技術介紹
目前,大部分蔬菜生產基地和農戶播種穴盤蔬菜都采用手工點播的方式,由于手工播種每次只能播種一個蔬菜穴盤穴室,因此不僅播種費時、播種效率低,而且播種時種子數量不宜掌握,易漏播或重復播種。而對于大型生產企業往往引進自動播種流水線設備,這種設備播種效率較好,但一次性投入成本非常大,除了春、秋兩個播種季節,其余時間幾乎閑置,利用效率不高,因此不易推廣。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手持式穴盤播種器,不僅播種效率高,而且攜帶方便,成本低。 本技術為了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手持式穴盤播種器,包括內盤、外盤和支腳,該內盤置于外盤內,且該外盤寬度大于內盤寬度,所述支腳設于外盤底部,在所述內盤長度方向上的兩相對外側面上分別設有一內手柄,在所述外盤長度方向上的兩相對外側面上分別設有一外手柄,所述外盤長度方向上的兩相對外側面上對應所述內手柄位置處還設有一橫向通孔,所述內手柄穿設于該橫向通孔內并能夠沿該橫向通孔在外盤寬度方向上移動;在所述內盤和外盤相同外側面上的內手柄和外手柄之間設有一伸縮彈簧,所述內盤和外盤底面上對應設有數量和間距均相同的小孔。 作為本技術的優選方案,所述內盤和外盤均為長方體形狀。 作為本技術的優選方案,所述外盤尺寸為長度540mm,寬度300mm,高度為37mm ;所述內盤尺寸為長度534mm,寬度280mm,高度為40mm。 作為本技術的優選方案,所述支腳為長方形,高度為2cm。 作為本技術的優選方案,所述內盤上的小孔的孔徑為2mm、4mm和5mm其中之一,對應的所述外盤上的小孔的孔徑為2.5mm>5mm和6mm其中之一。 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一來結構設計與生產相結合,播種器外盤即播種盤上的小孔孔數與相應的外盤即穴盤上的小孔孔數對應,一次可分別播種50孔、72孔、128孔,適用性好;二是播種效率高,每次可播種50粒種子以上,不會漏播以及重復播種。三是攜帶方便,造價低,使用技術簡單易學。播種上可以節約大量勞動成本,本播種器使用時可與常規蔬菜穴盤配套使用,使用技術極其簡單,即使是學歷低、綜合能力弱的農民也能熟練操作。 【專利附圖】【附圖說明】 圖1為本技術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技術非使用狀態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技術使用狀態結構示意圖。 結合附圖,作以下說明: I——內盤2——外盤 11-內手柄21-外手柄 22——橫向通孔3——伸縮彈簧 4——小孔5——支腳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一個較佳實施例作詳細說明。但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不限于下述實施例,即但凡以本技術申請專利范圍及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技術專利涵蓋范圍之內。 如圖1-3所示,一種手持式穴盤播種器,包括長方形敞口形狀的內盤I和外盤2,該內盤置于外盤內,且該外盤寬度大于內盤寬度(內盤尺寸可采用與市售的蔬菜穴盤相同)。在內盤長度方向上的兩相對外側面上分別設有一內手柄11,在外盤長度方向上的兩相對外側面上分別設有一外手柄21,外盤長度方向上的兩相對外側面上對應內手柄位置處還設有一橫向通孔22,內手柄穿設于該橫向通孔內并能夠沿該橫向通孔在外盤寬度方向上移動;在內盤和外盤相同外側面上的內手柄和外手柄之間設有一伸縮彈簧3,內盤和外盤底面上對應設有數量和間距均相同的小孔4。外盤上的小孔孔徑可為2mm、4mm和5mm三種型號,相應的內盤上的小孔的孔徑可為2.5mm>5mm和6mm。 優選的,所述外盤尺寸為長度540mm,寬度300mm,高度為37mm ;所述內盤尺寸為長度534mm,寬度280mm,高度為40mm,這樣內盤寬度略短于外盤,且剛好置于外盤內,內盤比外盤寬度小20_。當內盤和外盤的通過內外手柄的操作重疊時,內外盤的小孔也重合。 在外盤底部設有兩個支腳5,支腳可為長方形,高度為2cm。支腳制作時要避開外盤底部的小孔,播種時支腳可避免播種器粘上泥巴等。 在使用前,先將若干種子置于播種器內盤內,此時,如圖2所示,由于內外盤上的小孔錯開一定位置,因此蔬菜種子無法漏下。然后搖動播種器,使種子掉入內盤上的小孔內,當每個小孔內都有種子后,用手緊握持內、外手柄,使內盤沿其寬度方形相對外盤移動并使內、外盤上的小孔重疊,由于兩個盤上的小孔分布一致,因此此時輕敲播種器,則種子會順利落出小孔,完成一次種子播種。如此重復播種多次,以致將剩余的種子播種完畢。【權利要求】1.一種手持式穴盤播種器,包括內盤(I)、外盤(2)和支腳(5),該內盤置于外盤內,且該外盤寬度大于內盤寬度,所述支腳設于外盤底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內盤長度方向上的兩相對外側面上分別設有一內手柄(11),在所述外盤長度方向上的兩相對外側面上分別設有一外手柄(21),所述外盤長度方向上的兩相對外側面上對應所述內手柄位置處還設有一橫向通孔(22),所述內手柄穿設于該橫向通孔內并能夠沿該橫向通孔在外盤寬度方向上移動;在所述內盤和外盤相同外側面上的內手柄和外手柄之間設有一伸縮彈簧(3),所述內盤和外盤底面上對應設有數量和間距均相同的小孔(4)。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穴盤播種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內盤和外盤均為長方體形狀。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式穴盤播種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盤尺寸為長度540mm,寬度300mm,高度為37mm ;所述內盤尺寸為長度534mm,寬度280mm,高度為40mm。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手持式穴盤播種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腳為長方形,高度為2cm。5.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手持式穴盤播種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內盤上的小孔的孔徑為2mm、4mm和5mm其中之一,對應的所述外盤上的小孔的孔徑為2.5mm>5mm和6mm其中之一。【文檔編號】A01C7/02GK203984981SQ201420435735【公開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4日 優先權日:2014年8月4日 【專利技術者】唐靜, 單毅 申請人:昆山市城區農副產品實業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手持式穴盤播種器,包括內盤(1)、外盤(2)和支腳(5),該內盤置于外盤內,且該外盤寬度大于內盤寬度,所述支腳設于外盤底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內盤長度方向上的兩相對外側面上分別設有一內手柄(11),在所述外盤長度方向上的兩相對外側面上分別設有一外手柄(21),所述外盤長度方向上的兩相對外側面上對應所述內手柄位置處還設有一橫向通孔(22),所述內手柄穿設于該橫向通孔內并能夠沿該橫向通孔在外盤寬度方向上移動;在所述內盤和外盤相同外側面上的內手柄和外手柄之間設有一伸縮彈簧(3),所述內盤和外盤底面上對應設有數量和間距均相同的小孔(4)。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唐靜,單毅,
申請(專利權)人:昆山市城區農副產品實業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