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LED封裝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雙面發光的LED芯片封裝結構,包括芯片,芯片包括P電極、P極電流擴散層、P氮化鎵P-Gan、N電極、N極電流擴散層、N氮化鎵N-Gan和藍寶石襯底。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同現有技術相比,設計了雙面發光的LED芯片封裝結構,將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芯片倒置,并與基板表面的印刷電路通過錫球連接,一方面,由于取消了原有的DBR反射層,在P氮化鎵P-Gan和N氮化鎵N-Gan雙面發光時,提高了芯片的發光效率;另一方面,由于采用的依然是正裝芯片,相比倒裝芯片,LED燈絲的制造成本得以降低。(*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LED封裝
,具體地說是一種雙面發光的LED芯片封裝結構,包括芯片,芯片包括P電極、P極電流擴散層、P氮化鎵P-Gan、N電極、N極電流擴散層、N氮化鎵N-Gan和藍寶石襯底。本技術同現有技術相比,設計了雙面發光的LED芯片封裝結構,將本技術的芯片倒置,并與基板表面的印刷電路通過錫球連接,一方面,由于取消了原有的DBR反射層,在P氮化鎵P-Gan和N氮化鎵N-Gan雙面發光時,提高了芯片的發光效率;另一方面,由于采用的依然是正裝芯片,相比倒裝芯片,LED燈絲的制造成本得以降低。【專利說明】一種雙面發光的LED芯片封裝結構
本技術涉及LED封裝
,具體地說是一種雙面發光的LED芯片封裝結構。
技術介紹
目前,常見的LED燈絲內部的芯片有兩種,一種是正裝芯片,另一種是倒裝芯片。正裝芯片電極在上方,從上至下材料為:P電極,發光層,N電極,襯底。正裝芯片大多是單面發光的,發光效率較低。正裝芯片一般采用膠水固定,正裝芯片之間采用連接線相互連接,正裝芯片是最早出現的芯片結構,正裝芯片的電極擠占發光面積,從而進一步影響了發光效率。 為了提高芯片的發光效率,技術人員研發了倒裝芯片。倒裝芯片的襯底被剝去,芯片材料是透明的,使發光層激發出的光直接從電極的另一面發出。倒裝芯片雖然在發光效率上存在優勢,但倒裝芯片的價格較高,制備LED燈絲的工藝也更復雜,造成生產成本的大幅上升。 因此,需要設計一種能夠提高發光效率且成本較低的種雙面發光的LED芯片封裝結構。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能夠提高發光效率且成本較低的種雙面發光的LED芯片封裝結構。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設計了一種雙面發光的LED芯片封裝結構,包括芯片,其特征在于:芯片包括P電極、P極電流擴散層、P氮化鎵P-Gan、N電極、N極電流擴散層、N氮化鎵N-Gan和藍寶石襯底,藍寶石襯底的上表面貼附有N氮化鎵N_Gan,N氮化鎵N-Gan的上表面一端和中部貼附有P氮化鎵P_Gan,P氮化鎵P-Gan的上表面貼附有P極電流擴散層,P極電流擴散層的上表面貼附有P電極,N氮化鎵N-Gan的上表面另一端貼附有N極電流擴散層,N極電流擴散層的上表面貼附有N電極。 所述的芯片的P電極和N電極表面設有錫球,芯片倒置并與基板表面的印刷電路固定,芯片與印刷電路之間采用助焊劑焊接錫球固定,基板和芯片的表面、基板的底面分別涂覆有熒光膠。 所述的基板為非透明基板。 所述的P電極為金錫合金或錫凸點。 所述的N電極為金錫合金或錫凸點。 本技術同現有技術相比,設計了雙面發光的LED芯片封裝結構,將本技術的芯片倒置,并與基板表面的印刷電路通過錫球連接,一方面,由于取消了原有的DBR反射層,在P氮化鎵P-Gan和N氮化鎵N-Gan雙面發光時,提高了芯片的發光效率;另一方面,由于采用的依然是正裝芯片,相比倒裝芯片,LED燈絲的制造成本得以降低。 【專利附圖】【附圖說明】 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技術的俯視圖。 圖3為本技術的使用示意圖。 參見圖1-圖3,I為P電極;2為P極電流擴散層;3為P氮化鎵P-Gan ;4為N電極;5為N極電流擴散層;6為N氮化鎵N-Gan ;7為藍寶石襯底;9為芯片;10為錫球;11為印刷電路;12為基板;13為熒光膠。 【具體實施方式】 現結合附圖對本技術做進一步描述。 參見圖1-圖2,本技術是一種雙面發光的LED芯片封裝結構,包括芯片。芯片9包括P電極1、P極電流擴散層2、P氮化鎵P-Gan3、N電極4、N極電流擴散層5、N氮化鎵N-Gan6和藍寶石襯底7,藍寶石襯底7的上表面貼附有N氮化鎵N_Gan6,N氮化鎵N_Gan6的上表面一端和中部貼附有P氮化鎵P_Gan3,P氮化鎵P_Gan3的上表面貼附有P極電流擴散層2,P極電流擴散層2的上表面貼附有P電極1,N氮化鎵N-Gan6的上表面另一端貼附有N極電流擴散層5,N極電流擴散層5的上表面貼附有N電極4。 本技術中,P電極I為金錫合金或錫凸點,N電極4為金錫合金或錫凸點。 參見圖3,芯片9的P電極I和N電極4表面設有錫球10,基板12的表面設有印刷電路11,芯片9倒置并與基板12表面的印刷電路11固定,芯片9與印刷電路11之間采用助焊劑焊接錫球10固定,兩個錫球10分別固定在相鄰的兩段印刷電路11上,基板12和芯片9的表面、基板12的底面分別涂覆有熒光膠13。 基板12為非透明基板,厚度小于0.5毫米,非透明基板具備透光性。 由于采用的是非透明基板,非透明基板表面和非透明基板底面的光的亮度是不一樣的,為了使兩邊的亮度相同,非透明基板表面熒光膠13的厚度大于底部的厚度。由于非透明基板底部的熒光膠13比常規的LED芯片封裝體的熒光膠薄,可以在非透明基板底部的熒光膠13表面進行印刷。 本技術由P氮化鎵P-Gan和N氮化鎵N-Gan雙面發光,使芯片9的發光效率得到提聞。 本技術設計了雙面發光的LED芯片封裝結構,將本技術的芯片倒置,并與基板表面的印刷電路通過錫球連接,一方面,由于取消了原有的DBR反射層,在P氮化鎵P-Gan和N氮化鎵N-Gan雙面發光時,提高了芯片的發光效率;另一方面,由于采用的依然是正裝芯片,相比倒裝芯片,LED燈絲的制造成本得以降低?!緳嗬蟆?.一種雙面發光的LED芯片封裝結構,包括芯片,其特征在于:芯片(9)包括P電極(I)、P極電流擴散層(2)、P氮化鎵P-Gan (3)、N電極(4)、N極電流擴散層(5)、N氮化鎵N-Gan (6)和藍寶石襯底(7),藍寶石襯底(7)的上表面貼附有N氮化鎵N-Gan (6),N氮化鎵N-Gan (6)的上表面一端和中部貼附有P氮化鎵P-Gan (3),P氮化鎵P-Gan (3)的上表面貼附有P極電流擴散層(2),P極電流擴散層(2)的上表面貼附有P電極(1),N氮化鎵N-Gan (6)的上表面另一端貼附有N極電流擴散層(5),N極電流擴散層(5)的上表面貼附有N電極(4)。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面發光的LED芯片封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芯片(9)的P電極(I)和N電極(4)表面設有錫球(10),芯片(9)倒置并與基板(12)表面的印刷電路(11)固定,芯片(9)與印刷電路(11)之間采用助焊劑焊接錫球(10)固定,基板(12)和芯片(9)的表面、基板(12)的底面分別涂覆有熒光膠(13)。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雙面發光的LED芯片封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板(12)為非透明基板。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面發光的LED芯片封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電極(I)為金錫合金或錫凸點。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面發光的LED芯片封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N電極(4 )為金錫合金或錫凸點。【文檔編號】H01L33/62GK204011483SQ201420416186【公開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25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25日 【專利技術者】胡溢文 申請人: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雙面發光的LED芯片封裝結構,包括芯片,其特征在于:芯片(9)包括P電極(1)、P極電流擴散層(2)、P氮化鎵P?Gan(3)、N電極(4)、N極電流擴散層(5)、N氮化鎵N?Gan(6)和藍寶石襯底(7),藍寶石襯底(7)的上表面貼附有N氮化鎵N?Gan(6),N氮化鎵N?Gan(6)的上表面一端和中部貼附有P氮化鎵P?Gan(3),P氮化鎵P?Gan(3)的上表面貼附有P極電流擴散層(2),P極電流擴散層(2)的上表面貼附有P電極(1),N氮化鎵N?Gan(6)的上表面另一端貼附有N極電流擴散層(5),N極電流擴散層(5)的上表面貼附有N電極(4)。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胡溢文,
申請(專利權)人:胡溢文,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