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機房熱氣流室外冷卻交換裝置,它包括機柜、空調室內機、至少一條室內回風管道和至少一條室外回風管道、智能溫度檢測調節裝置、室外散熱冷卻裝置;所述的室內回風管道進風口與機柜或機房室內連通,室內回風管道出風口與空調室內機和室外回風管道的一端連通,室外回風管道的另一端與安裝在機房室外的室外散熱冷卻裝置連通;所述的智能溫度檢測調節裝置上的氣流調節閥安裝在室內回風管道和室外回風管道的結合處;所述的智能溫度檢測調節裝置通過數據線與氣流通道調節裝置連接,控制氣流調節閥動作。由于本發明專利技術充分利用外界環境溫度比熱氣流溫度底時的冷量,將熱氣流通過室外散熱冷卻裝置進行散熱冷卻,減少空調室內機所需提供的制冷量,降低了空調能耗,更加節能環保。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機房熱氣流室外冷卻交換裝置,它包括機柜、空調室內機、至少一條室內回風管道和至少一條室外回風管道、智能溫度檢測調節裝置、室外散熱冷卻裝置;所述的室內回風管道進風口與機柜或機房室內連通,室內回風管道出風口與空調室內機和室外回風管道的一端連通,室外回風管道的另一端與安裝在機房室外的室外散熱冷卻裝置連通;所述的智能溫度檢測調節裝置上的氣流調節閥安裝在室內回風管道和室外回風管道的結合處;所述的智能溫度檢測調節裝置通過數據線與氣流通道調節裝置連接,控制氣流調節閥動作。由于本專利技術充分利用外界環境溫度比熱氣流溫度底時的冷量,將熱氣流通過室外散熱冷卻裝置進行散熱冷卻,減少空調室內機所需提供的制冷量,降低了空調能耗,更加節能環保。【專利說明】機房熱氣流室外冷卻交換裝置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計算機房,特別是涉及一種機房熱氣流室外冷卻交換裝置。
技術介紹
、現有方法過程或產品組成:目前數據中心機房熱氣流參與循環方式一般有三種,如圖1所示,第一種方式是機房10’設備散發的熱氣流直接回風到空調蒸發器或使用熱氣流管道回風到空調蒸發器,通過空調室內機I’與室外機2’的管道制冷介質循環,將機房10’熱氣流的熱量排放到室外,機房的氣流只在室內循環,氣流不參與室外循環。第二種方式是機房回風熱氣流通過管道到室外進行降溫后回風的機房空調,氣流同樣不參與室外空氣交換。如圖2所示,第三種方式是數據中心機房使用新風一體空調機1”,室外冷風量直接送入機房10”,降低機房10”設備散發的熱量,熱氣流通過新風一體空調排放在室外,氣流形成室外和室內共同循環方式。 如圖1所示,第一種方式:目前普遍的空調熱氣流循環方式,主要包括空調室內機I’和空調室外機2’兩大部分,室內機I’有風機、蒸發器、壓縮機等,室內機風機吹出經過蒸發器的冷氣流,被設備散發的熱量所吸收,變成熱氣流回到空調,機房10’內部冷、熱氣流進行循環,其熱量通過制冷劑等介質將熱量傳遞到室外機2’,經過冷凝器冷凝排出熱量。 第二種方式:在第一種的基礎上,增加熱氣流散熱管道,機房室內熱氣流通過管道到室外進行散熱循環,后通過管道再回風到空調室內機。 如圖2所示,第三種方式:新風一體化空調機1”,沒有室外機,只有室內機,空氣過濾裝置等,氣流通過一體機空調組成內外循環系統。 、現在的方法或產品缺陷:第一種氣流循環方式是目前多數采用的空調制冷氣流循環方式,室外溫度很低時不能充分利用外界大自然的冷量,雖然室外溫度底對機房內部所需的制冷量有一定的影響,但影響還是有限,不能更加有效的節能。 第二種室內熱氣流室外管道散熱循環方式,充分利用室外溫度低進行熱氣流散熱,但是通過鑄鐵管道散熱有限,散熱效率不高,后續再增加散熱裝置,安裝不便,不能將機房的熱氣流熱量降到最低進行氣流循環。 第三種氣流室外室內循環的新風一體空調機,雖然充分利用室外冷氣流冷卻室內熱量,相對比較節能,直接回風到室內空間,但對室外環境要求比較高,機房的潔凈度、濕度不能有效的保證,要求不高的機房可以使用這種新風一體空調機,主要使用北方的3G基站、通信基站、小型傳輸機房、小型接入網機房等。若使用在大型數據中心,室外潔凈度不是很高,環境溫度不能長期處于低溫,過濾棉容易臟堵,導致空調故障頻發,維護成本高,管理成本高,所以不能普及使用。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機房熱氣流室外冷卻交換裝置,它可降低了空調回風溫度,減少了空調運行提供的制冷量,降低了空調的能耗,節約電能。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的技術解決方案是:本專利技術是一種機房熱氣流室外冷卻交換裝置,它包括機柜、空調室內機、至少一條室內回風管道和至少一條室外回風管道、智能溫度檢測調節裝置、室外散熱冷卻裝置;所述的室內回風管道進風口與機柜或機房室內連通,室內回風管道出風口與空調室內機和室外回風管道的一端連通,室外回風管道的另一端與安裝在機房室外的室外散熱冷卻裝置連通;所述的智能溫度檢測調節裝置上的氣流調節閥安裝在室內回風管道和室外回風管道的結合處;所述的智能溫度檢測調節裝置通過數據線與氣流通道調節裝置連接,控制氣流調節閥動作。 所述的室內回風管道由機柜出氣管道和室內機進氣管道構成,所述的室外回風管道由冷卻裝置進氣管道和冷卻裝置出氣管道構成;機柜出氣管道的一端連通機柜的熱氣流通道,機柜出氣管道的另一端分別與室內機進氣管道的一端和冷卻裝置進氣管道的一端連通,室內機進氣管道的另一端與空調室內機連通,冷卻裝置進氣管道的另一端與室外散熱冷卻裝置連通,冷卻裝置出氣管道的一端連通室內機進氣管道,冷卻裝置出氣管道的另一端與室外散熱冷卻裝置連通;所述的氣流通道調節裝置上的室外氣流調節閥安裝在機柜出氣管道與室內機進氣管道的結合處,所述的氣流通道調節裝置上的室內氣流調節閥安裝在機柜出氣管道與冷卻裝置進氣管道的結合處。 所述的智能溫度檢測調節裝置包括溫度控制器、室外溫度傳感器、室內溫度傳感器、室外氣流調節閥、室內氣流調節閥;所述的室外溫度傳感器和室內溫度傳感器分別與溫度控制器的信號輸入端連接,且室外溫度傳感器和室內溫度傳感器分別安裝在機房的室內和室外;所述的室外氣流調節閥和室內氣流調節閥分別通過數據線與溫度控制器的信號輸出端連接。 所述的室外散熱冷卻裝置包括基管、翅片、法蘭;所述的翅片包裹在基管的外壁上,在基管的兩端分別固接法蘭;基管通過兩端的法蘭分別與冷卻裝置進氣管道和冷卻裝置出氣管道連接。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專利技術主要由機柜、空調室內機、氣流管道、智能溫度檢測調節裝置、氣流通道調節裝置、室外散熱冷卻裝置等組成,具有以下優點:1、本專利技術充分利用外界環境溫度比熱氣流溫度底時的冷量,將熱氣流通過室外散熱冷卻裝置進行散熱冷卻,減少空調室內機所需提供的制冷量,降低了空調能耗,更加節能環保。 2、熱氣流到室外進行冷卻后不直接回風的機房,而是回風到空調室內機,確保空調運行風機出風壓力,形成氣流循環。 3、熱氣流不與外界氣流直接進行混合,保證了氣流的潔凈度,保證機房的潔凈度,降低空調室內過濾網更換頻率,確保了維護成本。 4、室外散熱冷卻裝置機構簡單,散熱效率高,施工簡單便捷。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的說明。 【專利附圖】【附圖說明】 圖1是習用空調熱氣流循環方式的不意圖; 圖2是習用新風一體化空調機安裝的示意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4A是本專利技術室外散熱冷卻裝置的軸測圖;圖4B是本專利技術室外散熱冷卻裝置的正視圖;圖4C是本專利技術室外散熱冷卻裝置法蘭的正視圖;圖4D是本專利技術室外散熱冷卻裝置法蘭的軸測圖;圖5是本專利技術室外散熱冷卻裝置與室外回風管道的連接示意圖;圖6是本專利技術智能溫度檢測調節裝置的控制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3所示,本專利技術是一種機房熱氣流室外冷卻交換裝置,它包括機柜1、空調室內機2、兩條室內回風管道3、兩條室外回風管道4、智能溫度檢測調節裝置5、室外散熱冷卻裝置6和空調室外機7。 所述的室內回風管道3由機柜出氣管道31和室內機進氣管道32構成;所述的室外回風管道4由冷卻裝置進氣管道41和冷卻裝置出氣管道42構成。所述的機柜出氣管道31的一端連通機柜I的熱氣流通道11,機柜出氣管道31的另一端分別與室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機房熱氣流室外冷卻交換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機柜、空調室內機、至少一條室內回風管道和至少一條室外回風管道、智能溫度檢測調節裝置、室外散熱冷卻裝置;所述的室內回風管道進風口與機柜或機房室內連通,室內回風管道出風口與空調室內機和室外回風管道的一端連通,室外回風管道的另一端與安裝在機房室外的室外散熱冷卻裝置連通;所述的智能溫度檢測調節裝置上的氣流調節閥安裝在室內回風管道和室外回風管道的結合處;所述的智能溫度檢測調節裝置通過數據線與氣流通道調節裝置連接,控制氣流調節閥動作。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賈東,趙開衛,
申請(專利權)人:廈門市東方遠景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福建;3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