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刀模,包括:框體、刀片、活動塊和彈性件。框體上設有刀槽及活動腔。刀片插入刀槽內。活動塊的底端可活動地設在活動腔內且活動塊的頂端從刀槽內伸出,活動塊的頂端設有卡槽以外套在刀片上。彈性件設在活動腔內以向上常推動活動塊使得活動塊的底端止抵在活動腔的頂壁上,其中在活動塊的底端止抵在活動腔的頂壁時活動塊的頂端高于刀片。根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刀模,使得在刀片剪切前,毛坯件被活動塊壓緊,從而保證產品尺寸穩定、形狀一致性好,進而減小產品的搭邊尺寸,降低產品的成本,且便于提高產品的產出率。同時刀片從毛坯件上拔出時不易造成產品破裂,而且刀模結構簡單,成本低廉,壽命較長,維修方便,刀片更換容易。(*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刀模,包括:框體、刀片、活動塊和彈性件。框體上設有刀槽及活動腔。刀片插入刀槽內。活動塊的底端可活動地設在活動腔內且活動塊的頂端從刀槽內伸出,活動塊的頂端設有卡槽以外套在刀片上。彈性件設在活動腔內以向上常推動活動塊使得活動塊的底端止抵在活動腔的頂壁上,其中在活動塊的底端止抵在活動腔的頂壁時活動塊的頂端高于刀片。根據本技術的刀模,使得在刀片剪切前,毛坯件被活動塊壓緊,從而保證產品尺寸穩定、形狀一致性好,進而減小產品的搭邊尺寸,降低產品的成本,且便于提高產品的產出率。同時刀片從毛坯件上拔出時不易造成產品破裂,而且刀模結構簡單,成本低廉,壽命較長,維修方便,刀片更換容易。【專利說明】刀模
本技術涉及制造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刀模。
技術介紹
目前在包裝行業中,部分產品采用熱成型工藝生產。加工過程中,首先是將原材料通過熱成型工藝吸塑或吸附在模具上以形成一件或多件甚至百件的毛坯件,然后采用風、水等介質冷卻后出模,最后使用刀模將毛坯件分離裁切成單個的產品。 現有技術中公開的刀模有兩種結構,其中一種結構是刀片插入開槽的刀架中,刀片背面墊有墊板、托板。這種結構的刀模,當裁切后從產品上取下刀片時容易產生破裂,廢品率高,而且會發生刀片傷手的安全事故。 刀模中另一種結構是刀模由刀片、刀架、墊板、托板組成,與上述結構不同之處在于,這種刀模的刀架上表面粘結了一層彈性海綿條,使得產品被刀片切下后可被海綿條彈起,使得產品易取,且較安全。但這種結構使得產品需要的搭邊尺寸較大,導致材料利用率降低,產品成本大幅上升,而且刀片的更換及海綿條的清理極為麻煩。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旨在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為此,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刀模,這種刀模既不會造成產品破裂,且使得產品所需搭邊較小,刀片更換方便。 根據本技術的刀模,包括:框體,所述框體的頂壁上設有刀槽,所述刀槽的部分底壁向下凹入以形成活動腔;刀片,所述刀片的至少部分底端插入至所述刀槽內;活動塊,所述活動塊的底端可活動地設在所述活動腔內且所述活動塊的頂端從所述刀槽內伸出,所述活動塊的頂端設有向下凹入的卡槽以外套在所述刀片上;彈性件,所述彈性件設在所述活動腔內且所述彈性件的兩端分別止抵在所述活動腔的內壁和所述活動塊上以向上常推動所述活動塊使得所述活動塊的底端止抵在所述活動腔的頂壁上,其中在所述活動塊的底端止抵在所述活動腔的頂壁時所述活動塊的頂端高于所述刀片。 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刀模,通過設置活動塊和彈性件,使得毛坯件在被刀片剪切前,毛坯件被活動塊壓緊,從而保證產品尺寸穩定、形狀一致性好,進而減小產品的搭邊尺寸,降低產品的成本,且便于提高產品的產出率。同時刀片從毛坯件上拔出時,不易造成產品破裂,而且刀模結構簡單,成本低廉,壽命較長,維修方便,刀片更換容易。 另外,根據本技術的刀模還可具有如下附加技術特征: 在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框體包括:刀架,所述刀架上設有在上下方向上貫通的通槽;下殼體,所述下殼體的頂壁與所述刀架的底壁相連,所述通槽的內壁與所述下殼體的頂壁構成所述刀槽,所述下殼體的部分頂壁向下凹入以形成與所述通槽連通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內壁與所述刀架的底壁限定出所述活動腔。由此,可方便將活動塊和彈性件裝入至活動腔內,且框體結構簡單,裝配容易。 具體地,所述下殼體包括:墊板,所述墊板上設有貫通的第一孔;加高板,所述加高板的頂壁與所述墊板的底壁相連,所述加高板上設有與所述第一孔對應且貫通的第二孔;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頂壁與所述加高板的底壁相連,所述第一孔的內壁、所述第二孔的內壁及所述固定板的頂壁限定出所述凹槽。其中,墊板的設置可在刀片剪切毛坯件時提供足夠的支撐力,第一孔a的設置可使得活動塊的頂端可從第一孔a伸出活動腔。加高板和固定板以及第二孔b的設置可使得凹槽更加容易成型,加工精度也可得到提高。 可選地,所述墊板、所述加高板和所述固定板為一體成型件。 進一步地,刀模還包括緊固件,所述緊固件依次穿過所述固定板、所述加高板、所述墊板與所述刀架相連。由此,刀架與固定板、加高板、墊板的連接方式簡單,裝配時間短。 在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活動塊包括:第一段,所述第一段形成為圓柱形,所述卡槽設在所述第一段上;第二段,所述第二段從所述第一段的底壁向下延伸,且所述第二段形成為直徑大于所述第一段的圓柱形。由此,活動塊結構簡單,加工容易,占用體積小,結構強度可得到保證。 具體地,所述彈性件為彈簧,所述彈簧的兩端分別止抵在所述第二段和所述活動腔的底壁上。由此,彈性件的結構簡單,成本低,安裝容易。 可選地,所述卡槽在上下方向貫穿所述第一段。從而避免卡槽的底壁過高導致刀片放置不穩。 在本技術的一些具體實施例中,所述刀片上設有至少兩個插槽,每個所述插槽從所述刀片的底壁向上凹入,所述刀片的位于相鄰的所述插槽之間的部分插入至所述刀槽內。 可選地,所述刀片為環形刀片。由此,刀片可從毛坯件上剪切出產品的輪廓形狀。 本技術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技術的實踐了解到。 【專利附圖】【附圖說明】 本技術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點從結合下面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 圖1是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刀模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圈示A部放大示意圖; 圖3是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刀模的分解示意圖; 圖4是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活動塊的底端止抵在活動腔的頂壁時的刀模與相應的毛坯件、上模板的剖視示意圖; 圖5是圖4中刀模剪切毛坯件的狀態示意圖; 圖6是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活動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刀片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刀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9是圖8中圈示B部的放大示意圖; 圖10是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刀模與毛坯件、上模板的示意圖。 附圖標記: 刀模100、 框體1、刀槽101、活動腔102、 刀架11、通槽111、通孔d、 下殼體12、墊板121、加高板122、固定板123、第一孔a、第二孔b、凹槽124、 刀片2、插槽21、插片22、 活動塊3、卡槽31、第一段32、第二段33、 彈性件4、緊固件5、 毛坯件2OO、 上模板300。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技術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技術,而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 在本技術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寬度”、“上”、“下”、“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技術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 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刀模,其特征在于,包括:框體,所述框體的頂壁上設有刀槽,所述刀槽的部分底壁向下凹入以形成活動腔;刀片,所述刀片的至少部分底端插入至所述刀槽內;活動塊,所述活動塊的底端可活動地設在所述活動腔內且所述活動塊的頂端從所述刀槽內伸出,所述活動塊的頂端設有向下凹入的卡槽以外套在所述刀片上;彈性件,所述彈性件設在所述活動腔內且所述彈性件的兩端分別止抵在所述活動腔的內壁和所述活動塊上以向上常推動所述活動塊使得所述活動塊的底端止抵在所述活動腔的頂壁上,其中在所述活動塊的底端止抵在所述活動腔的頂壁時所述活動塊的頂端高于所述刀片。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薛選然,
申請(專利權)人: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