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10kV配電網電纜網接線方式自動識別方法。其包括分組分析:對10kV配電網電纜網進行分組處理,通過分組確定組內電源、出線、負荷;特征提取:對接線方式組進行分析,選擇接線方式組中足夠代表此接線方式的特征,從而形成能夠描述接線方式組的特征表達式;同時通過對現有10kV配電網電纜網典型接線方式進行分析,利用現有的標準接線方式典型特征形成接線方式匹配規則庫;模式識別:利用計算機將特征表達式與接線方式匹配規則庫中的典型接線方式進行匹配,最終得到接線方式的名稱。本發明專利技術方法易于掌握與操作,簡單易懂,方便實際操作人員熟練掌握。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其包括分組分析:對10kV配電網電纜網進行分組處理,通過分組確定組內電源、出線、負荷;特征提取:對接線方式組進行分析,選擇接線方式組中足夠代表此接線方式的特征,從而形成能夠描述接線方式組的特征表達式;同時通過對現有10kV配電網電纜網典型接線方式進行分析,利用現有的標準接線方式典型特征形成接線方式匹配規則庫;模式識別:利用計算機將特征表達式與接線方式匹配規則庫中的典型接線方式進行匹配,最終得到接線方式的名稱。本專利技術方法易于掌握與操作,簡單易懂,方便實際操作人員熟練掌握。【專利說明】—種1kV配電網電纜網接線方式自動識別方法
本專利技術屬于配電網接線方式自動識別
,特別是涉及一種1kV配電網電纜網接線方式自動識別方法。
技術介紹
目前,在電力系統中,對1kV配電網電纜網接線方式的研究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I) 1kV配電網接線方式分析方法: 該方法從經濟性、可靠性等方面對中壓1kV配電網的常用接線方式進行了分析比較和研究,并根據不同地區的負荷密度和供電可靠性需求情況給出了推薦的電網接線方式。 但其缺點是只針對接線方式主要是針對接線方式的經濟性和可靠性進行了研究,以及1kV配電網接線方式的選擇,沒有涉及對接線方式識別的研究。 (2) 1kV配電網架空網接線方式識別方法: 該方法以出線樹為基本分析單元,基于網絡拓撲分析和模式識別理論對城市中壓配電網接線方式進行識別。這種方法對1kV配電網架空網接線方式識別效果較好。 但其缺點是由于建立的模型存在不足之處,因此對1kV配電網電纜網接線方式無法很好地進行識別。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1kV配電網電纜網接線方式自動識別方法。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的1kV配電網電纜網接線方式自動識別方法包括按順序進行的下列步驟: 步驟I)分組分析:規劃人員首先對1kV配電網電纜網進行分組處理,通過分組確定組內電源、出線、負荷;接線方式分組的方法是以出線為單元,分析出線間通過聯絡開關或聯絡線建立的聯系,并且出線還通過負荷建立聯系,通過循環搜尋,找出相互有聯系的負荷,最后確立接線方式組; 步驟2)特征提取:規劃人員對上述接線方式組進行分析,選擇接線方式組中足夠代表此接線方式的特征,從而形成能夠描述接線方式組的特征表達式;同時通過對現有1kV配電網電纜網典型接線方式進行分析,利用現有的標準接線方式典型特征形成接線方式匹配規則庫; 步驟3)模式識別:利用計算機將上述特征表達式與接線方式匹配規則庫中的典型接線方式進行匹配,最終得到接線方式的名稱,并不斷更新接線方式匹配規則庫。 在步驟I)中,所述的接線方式識別分組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步驟I)遍歷所有出線的SOl階段:將待識別的1kV配電網電纜網中所有出線按照順序匯總到遍歷表中,然后提取出逐條線路的信息; 步驟2)得到相聯系的其他出線的S02階段:按照遍歷表中線路的順序,取一條線路,找出通過聯絡開關與之相聯系的其他線路; 步驟3)結果列表的S03階段:將該線路和與之相聯系的其他線路的信息列入結果表中; 步驟4)得到相聯系的負荷的S04階段:通過線路與負荷的供電關系,得到與結果表中這些出線相聯系的負荷; 步驟5)判斷負荷是否還有其它出線與之聯系的S05階段:判斷負荷是否還通過聯絡開關與其它出線聯系,如果判斷結果為“是”,則下一步進入S07階段,否則進入下一步S06階段; 步驟6)清除而完成分組的S06階段:將結果表中那些不與其它負荷相聯系的出線在遍歷表中清除而完成分組; 步驟7)填入結果表的S07階段:將上述那些通過聯系關系查找出來的出線填入結果表中; 步驟8)遍歷這些出線的S08階段:將那些通過聯絡關系查找出來的線路重新進行步驟2)到步驟6)的處理; 步驟9)判斷遍歷是否完成的S09階段:判斷遍歷是否完成,如果判斷結果為“是”,則本流程至此結束,否則下一步重新進入SOl階段,繼續識別分組流程。 在步驟2)中,所述的特征提取的具體做法為:規劃人員通過分析接線方式組內電源、出線、負荷的特征,提取能代表這三部分的特征,特征包括:供電電源數、供電母線數、供電出線數、出線聯系數、出線分段數、負荷站高壓側的站內接線方式,然后利用這些特征共同組成1kV配電網電纜網接線方式特征表達式Ch: Ch = (s,m, c, I, n, , j) 式中:S表示待識別接線方式組內供電電源數; m表示待識別接線方式組內供電母線數; c表示待識別接線方式組內供電出線數; I表示待識別接線方式組供電出線聯系數:若沒有聯系,則I = 0,若有聯絡線,則I = 1,其他,則1 = 2; η表示待識別接線方式組內供電出線分段數; j表示待識別接線方式組內負荷站高壓側的站內接線方式:若接入方式為T接線,則j = 1,若接入方式為H接線,則j = 2,若接入方式為TJI混合接線,則j = 3,其他,則j = O。 在步驟2)中,所述的現有的標準接線方式典型特征包括電源特征、電源母線特征、網架出線特征、負荷站接入特征、負荷站站內接線方式。 在步驟3)中,所述的模式識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3.1)通過計算機分析接線方式組的特征表達式,并與接線方式匹配規則庫中的典型接線方式進行對比,采用特征匹配的原則來識別出1kV配電網電纜網的接線方式; 3.2)對于接線方式匹配規則庫不能匹配的接線方式,在確認其合理性之后將其添加到接線方式匹配規則庫中。 本專利技術提供的1kV配電網電纜網接線方式自動識別方法的有益效果: (I)本方法在分析識別1kV配電網電纜網接線方式時,不但考慮了 1kV配電網電纜出線識別的單個問題,同時考慮了 1kV配電網電纜網電源、出線、負荷的整體性和可持續發展性,因此該分析方法更為科學、全面。 (2)本方法為配電網規劃人員進行1kV配電網電纜網分析提供了有益參考,為日后配電網規劃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3)本方法易于掌握與操作,簡單易懂,方便實際操作人員熟練掌握。 【專利附圖】【附圖說明】 圖1為本專利技術提供的1kV配電網電纜網接線方式自動識別方法的流程圖。 圖2為接線方式識別分組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1kV配電網有了快速發展。在1kV配電網規劃中,接線模式的選擇對電網規劃的全局起著重要的作用。由于1kV配電網線路數量龐大,電纜化率逐年提高,聯系關系復雜,人工識別整個1kV配電網電纜網的接線方式工作量巨大,所以有必要提出一種1kV配電網電纜網接線方式自動識別方法,然后通過計算機使用這種自動識別方法對整個1kV配電網電纜網的接線方式進行識別。通過接線方式的識別結果,可以全面了解1kV配電網電纜網的結構特征,發現其薄弱環節,為電網改造和規劃提供建議。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提供的1kV配電網電纜網接線方式自動識別方法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本專利技術提供的1kV配電網電纜網接線方式自動識別方法包括按順序進行的下列步驟: 步驟I)分組分析:10kV配電網具有結構復雜和設備量巨大的特點,如何從復雜的結構和設備中找出不同的典型接線方式,規劃人員需要首先對1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10kV配電網電纜網接線方式自動識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10kV配電網電纜網接線方式自動識別方法包括按順序進行的下列步驟:步驟1)分組分析:規劃人員首先對10kV配電網電纜網進行分組處理,通過分組確定組內電源、出線、負荷;接線方式分組的方法是以出線為單元,分析出線間通過聯絡開關或聯絡線建立的聯系,并且出線還通過負荷建立聯系,通過循環搜尋,找出相互有聯系的負荷,最后確立接線方式組;步驟2)特征提取:規劃人員對上述接線方式組進行分析,選擇接線方式組中足夠代表此接線方式的特征,從而形成能夠描述接線方式組的特征表達式;同時通過對現有10kV配電網電纜網典型接線方式進行分析,利用現有的標準接線方式典型特征形成接線方式匹配規則庫;步驟3)模式識別:利用計算機將上述特征表達式與接線方式匹配規則庫中的典型接線方式進行匹配,最終得到接線方式的名稱,并不斷更新接線方式匹配規則庫。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哲,翟瑋,劉聰,宗志剛,徐晶,徐科,謝秦,李娟,崔榮靖,
申請(專利權)人:國家電網公司,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