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鋼結構連接件中的反力墊圈,包括供螺栓穿過的孔以及圍繞所述孔的圓環形表面。所述圓環形表面的外緣沿圓周方向連續地并間隔一致地設置多個卡位,這些卡位可與所述電動緊固機的外側套筒的內周面嚙合,使電動緊固機借助反力墊圈承受擰緊反力而緊固螺母。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鋼結構連接件中的反力墊圈能與緊固機的外側套筒很好的嵌合,使緊固機能借助反力墊圈來承受擰緊反力而對螺母進行擰緊,從而使栓接鋼結構的連接施工安裝趨于方便和簡易。(*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鋼結構連接件中的反力墊圈,包括供螺栓穿過的孔以及圍繞所述孔的圓環形表面。所述圓環形表面的外緣沿圓周方向連續地并間隔一致地設置多個卡位,這些卡位可與所述電動緊固機的外側套筒的內周面嚙合,使電動緊固機借助反力墊圈承受擰緊反力而緊固螺母。本技術的鋼結構連接件中的反力墊圈能與緊固機的外側套筒很好的嵌合,使緊固機能借助反力墊圈來承受擰緊反力而對螺母進行擰緊,從而使栓接鋼結構的連接施工安裝趨于方便和簡易。【專利說明】一種鋼結構連接件中的反力墊圈
本技術涉及一種鋼結構連接件中的反力墊圈。
技術介紹
鋼結構連接件包括安置在兩個鋼結構連接件之間的螺栓、一個螺母以及一個在所述的螺栓和螺母之間安置的墊圈。公知的墊圈可以增加被聯接件的支撐面積以減小接觸處的壓強,并能避免擰緊螺母擦傷被聯接件的表面。在將鋼結構部件彼此緊固聯接時,也即栓接鋼結構連接施工安裝,施工安裝時,先要對螺母先進行預擰,再進行終擰。終擰時采用扭矩電動緊固機擰緊安裝在螺栓上并位于墊圈上方的螺母,達到結構聯接要求。然而現有的扭矩電動緊固機對螺母施加足夠大的扭矩時,反力需要通過反力臂克服,因此需要扭矩電動緊固機自帶反力臂裝置,施擰時,反力臂裝置需要以聯接節點的旁邊位置的一件預先初步擰緊的螺栓作為提供反力的支點,這個尚未擰緊的旁位螺栓將受側向剪力,使反力臂裝置易卡住。這種操作方式使栓接鋼結構的連接施工安繁瑣,操作不便,使工程進度緩慢,并且扭矩電動緊固機的重量也無法減輕。在申請號為201110420106.3的專利申請中公開了一種具有套筒單元的緊固機(見圖5),該緊固機的套筒單元包括與螺母卡合的內側套筒和與內側套筒同心地形成并且能與反力墊圈卡合的外側套筒。該緊固機借助反力墊圈來承受擰緊反力而對螺母進行擰緊。由于這種緊固機是借助反力墊圈承受擰緊反力,因此不需要再自帶反力臂裝置,因此可以使栓接鋼結構的連接施工安裝趨于方便和簡易。但是如何使這種反力墊圈與緊固機的外側套筒卡合是業內人士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而提供一種鋼結構連接件中的反力墊圈,它能與緊固機的外側套筒很好的嵌合,使緊固機能借助反力墊圈來承受擰緊反力而對螺母進行擰緊,從而使栓接鋼結構的連接施工安裝趨于方便和簡易。 本技術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鋼結構連接件中的反力墊圈,包括供所述螺栓穿過的孔以及圍繞所述孔的圓環形表面;所述圓環形表面的外緣沿圓周方向連續地并間隔一致地設置多個卡位,這些卡位可與所述電動緊固機的外側套筒的內周面嚙合,使電動緊固機借助反力墊圈承受擰緊反力而緊固螺母。 上述的鋼結構連接件中的反力墊圈,其中,所述卡位的形狀呈花鍵齒形,每個花鍵齒的齒底位于同一個直徑為ΦΑ的圓上,每個花鍵齒的齒頂位于同一個直徑為ΦΒ的圓上,并且ΦΒ-ΦΑ = 3?5臟,每個花鍵齒的齒頂寬度C = 5?6mm ;每兩個花鍵齒的間隔相位為30°。 上述的鋼結構連接件中的反力墊圈,其中,所述卡位的形狀呈半圓槽形,每個半圓槽的槽底位于同一個直徑為ΦΑ的圓上,每個半圓槽的槽頂位于同一個直徑為ΦΒ的圓上,并且ΦΒ-ΦΑ = 3?5mm ;每兩個半圓槽的間隔相位為45°。 上述的鋼結構連接件中的反力墊圈,其中,所述卡位的形狀呈圓弧齒形,每個圓弧齒的齒底位于同一個直徑為ΦΑ的圓上,每個圓弧齒的齒頂位于同一個直徑為ΦΒ的圓上,并且ΦΒ-ΦΑ = 3?5mm,每個圓弧齒的齒頂圓弧的半徑和齒低圓弧的半徑均為3?3.5mm,并且每個圓弧齒的齒頂與齒底的間隔相位為15° ;每兩個圓弧齒的間隔相位為30。。 上述的鋼結構連接件中的反力墊圈,其中,所述卡位的形狀呈棘刺形,每個棘刺的刺底位于同一個直徑為ΦΑ的圓上,每個棘刺的刺尖位于同一個直徑為ΦΒ的圓上,并且ΦB-ΦA = 3?5mm,并且每個棘刺的開口邊與反力墊圈的圓心到該開口邊的底端的連線的夾角為10° ;每兩個棘刺的間隔相位為24°。 本技術的鋼結構連接件中的反力墊圈,是將圓環形墊圈的形狀作改變,即將墊圈的外緣做成至墊圈的中心的外徑尺寸有變化,從而在墊圈的外緣形成卡位,利用墊圈外緣的卡位與電動緊固機的套筒內周面很好地嵌合,使緊固機能借助反力墊圈來承受擰緊反力而對螺母進行擰緊,使電動緊固機不再需要自帶反力臂裝置,從而使電動緊固機的重量變輕,并使栓接鋼結構的連接施工安裝趨于方便和簡易。 【專利附圖】【附圖說明】 圖1是本技術的第一種反力墊圈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技術的第二種反力墊圈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技術的第二種反力墊圈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技術的第二種反力墊圈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具有套筒單元的緊固機中的套筒單元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 本技術的一種鋼結構連接件中的反力墊圈10,包括供螺栓穿過的孔11以及圍繞孔11的圓環形表面12,圓環形表面12的外緣沿圓周方向連續地并間隔一致地設置多個卡位,這些卡位可與電動緊固機的外側套筒的內周面嚙合,使電動緊固機借助反力墊圈承受擰緊反力而緊固螺母。 請參閱圖1,該圖顯示的是第一種設在反力墊圈外緣的卡位結構,該卡位的形狀呈花鍵齒形,每個花鍵齒13的齒底位于同一個直徑為ΦΑ的圓上,每個花鍵齒13的齒頂位于同一個直徑為ΦΒ的圓上,并且ΦΒ-ΦΑ = 3?5mm,每個花鍵齒13的齒頂寬度C = 5?6mm ;每兩個花鍵齒13的間隔相位為30°。 請參閱圖2,該圖顯示的是第二種設在反力墊圈外緣的卡位結構,該卡位的形狀呈的半圓槽形,每個半圓槽14的槽底位于同一個直徑為ΦΑ的圓上,每個半圓槽的槽頂位于同一個直徑為ΦΒ的圓上,并且ΦΒ-ΦΑ = 3?5mm,每個半圓槽的半徑R = 1.5?2.5mm,每兩個半圓槽14的間隔相位為45°。 請參閱圖3,該圖顯示的是第三種設在反力墊圈外緣的卡位結構,該卡位的形狀呈圓弧齒形,每個圓弧齒15的齒底位于同一個直徑為ΦΑ的圓上,每個圓弧齒15的齒頂位于同一個直徑為φΒ的圓上,并且ΦΒ-ΦΑ = 3?5mm,每個圓弧齒15的齒頂的圓弧半徑Rl和齒低的圓弧半徑R2均為3?3.5mm,并且每個圓弧齒15的齒頂與齒底的間隔相位為15° ;每兩個圓弧齒15的間隔相位為30°。 請參閱圖4,該圖顯示的是第四種設在反力墊圈外緣的卡位結構,該卡位的形狀呈棘刺形,每個棘刺16的刺底位于同一個直徑為ΦΑ的圓上,每個棘刺16的刺尖位于同一個直徑為ΦΒ的圓上,并且ΦΒ-ΦΑ = 3?5mm,并且每個棘刺16的開口邊與反力墊圈的圓心到該開口邊的底端的連線的夾角為10° ;每兩個棘刺16的間隔相位為24°。 本技術的一種鋼結構連接件中的反力墊圈10上的卡位可與電動緊固機的外側套筒的內周面嚙合,使電動緊固機借助反力墊圈承受擰緊反力而緊固螺母。 具有套筒單元的電動緊固機包括內側套筒30和外側套筒50(見圖5)。內側套筒30的內表面具有與螺母卡合的螺母卡合孔32。外側套筒50的內周面的頂端具有與反力墊圈10卡合的反力墊圈卡合孔62。外側套筒50上的反力墊圈卡合孔62上必須具有與本技術的反力墊圈10上的卡位適配的卡槽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鋼結構連接件中的反力墊圈,包括供螺栓穿過的孔以及圍繞所述孔的圓環形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圓環形表面的外緣沿圓周方向連續地并間隔一致地設置多個卡位,這些卡位可與電動緊固機的外側套筒的內周面嚙合,使電動緊固機借助反力墊圈承受擰緊反力而緊固螺母。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趙建軍,全佩明,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高強度螺栓廠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上海;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