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房車發動機廢熱回收利用系統,包括發動機冷卻水箱、導熱管、熱交換水箱、主管道和耗熱裝置;所述導熱管設在所述熱交換水箱內部,所述導熱管的入水口與所述發動機冷卻水箱的出水口連通,所述導熱管的出水口與所述發動機冷卻水箱的入水口連通,所述熱交換水箱的出水口與所述耗熱裝置的入水口通過所述主管道連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房車發動機廢熱回收利用系統能有效地回收利用發動機產生的廢熱,節約能源的同時也為房車的供熱方式新增了途徑。(*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一種房車發動機廢熱回收利用系統,包括發動機冷卻水箱、導熱管、熱交換水箱、主管道和耗熱裝置;所述導熱管設在所述熱交換水箱內部,所述導熱管的入水口與所述發動機冷卻水箱的出水口連通,所述導熱管的出水口與所述發動機冷卻水箱的入水口連通,所述熱交換水箱的出水口與所述耗熱裝置的入水口通過所述主管道連通。本技術房車發動機廢熱回收利用系統能有效地回收利用發動機產生的廢熱,節約能源的同時也為房車的供熱方式新增了途徑。【專利說明】 一種房車發動機廢熱回收利用系統
本技術涉及一種房車發動機廢熱回收利用系統。
技術介紹
房車又稱“車輪上的家”,兼具“房”與“車”兩大功能,但其屬性還是車,是一種可移動、具有居家必備的基本設施的車種。由于其具有“房”的特點,因此供熱是房車必不可少的功能之一。現有房車供熱的熱源主要來自電能和柴油熱水器,供熱的方式相對較少并且受到一定局限,而且供熱過程需要消耗一定量的能源,而房車在行使過程中發動機本身工作時會有大量的熱能流失,因此如何能有效回收利用房車發動機廢熱提高房車能源利用率是一個有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房車發動機廢熱回收利用系統,包括發動機冷卻水箱、導熱管、熱交換水箱、主管道和耗熱裝置,所述導熱管設在所述熱交換水箱的內部,所述導熱管的入水口與所述發動機冷卻水箱的出水口連通,所述導熱管的出水口與所述發動機冷卻水箱的入水口連通,所述熱交換水箱的出水口與所述耗熱裝置的入水口通過所述主管道連通。 所述技術房車發動機廢熱回收利用系統還包括水泵和控制儀9,所述耗熱裝置包括高位溫水箱和散熱器,所述高位溫水箱的入水口與所述熱交換水箱的出水口通過所述主管道連通,所述高位溫水箱的出水口設有出水管道,所述主管道上設有第一連接口,所述散熱器的入水口與所述主管道的第一連接口連通,所述散熱器的出水口與所述熱交換水箱的入水口連通,所述水泵設在所述主管道上位于所述第一連接口與所述熱交換水箱的出水口之間,所述水泵與所述控制儀連接且受該控制儀控制。 所述技術房車發動機廢熱回收利用系統還包括常溫水箱、第一控制閥和單向閥,所述常溫水箱設有注水口,所述主管道上位于所述第一連接口和所述熱交換水箱的出水口之間設有第二連接口,所述常溫水箱的出水口通過水管與所述第二連接口連通,所述第一控制閥設在所述常溫水箱的出水口與所述第二連接口之間的水管上,所述主管道上位于第二連接口和所述熱交換水箱的出水口之間設有第三連接口,所述常溫水箱的出水口通過水管與所述第三連接口連通,所述單向閥設在所述常溫水箱的出水口與所述第三連接口之間的水管上,所述第一控制閥和所述單向閥分別與所述控制儀連接且受該控制儀控制。 所述技術房車發動機廢熱回收利用系統還包括常溫水箱、控制儀、第一控制閥和單向閥,所述常溫水箱設有注水口,所述主管道上設有第一連接口,所述主管道上位于所述第一連接口和所述熱交換水箱的出水口之間設有第二連接口,所述常溫水箱的出水口通過水管與所述第二連接口連通,所述第一控制閥設在所述常溫水箱的出水口與所述第二連接口之間的水管上,所述主管道上位于第二連接口和所述熱交換水箱的出水口之間設有第三連接口,所述常溫水箱的出水口通過水管與所述第三連接口連通,所述單向閥設在所述常溫水箱的出水口與所述第三連接口之間的水管上,所述第一控制閥和所述單向閥分別與所述控制儀連接且受該控制儀控制。 所述技術房車發動機廢熱回收利用系統還包括電熱棒,所述電熱棒設在熱交換水箱內,所述電熱棒與所述控制儀連接。 所述技術房車發動機廢熱回收利用系統還包括控制儀和電熱棒,所述電熱棒設在所述熱交換水箱內,所述電熱棒與所述控制儀連接。 所述技術房車發動機廢熱回收利用系統還包括熱水器和第二控制閥,所述主管道上位于所述第一連接口和所述熱交換水箱的出水口之間設有第二連接口,所述主管道上位于所述第一連接口和所述第二連接口之間設有第四連接口,所述熱水器的入水口通過水管與所述主管道的第四連接口連通,所述第二控制閥設在所述熱水器的入水口與所述主管道的第四連接口之間的水管上,所述主管道上位于所述第一連接口和所述高位溫水箱的出水口之間設有第五連接口,所述熱水器的出水口與所述主管道的第五連接口連通。 所述技術房車發動機廢熱回收利用系統還包括控制儀、熱水器和第二控制閥,所述主管道上設有第四連接口,所述熱水器的入水口通過水管與所述主管道的第四連接口連通,所述第二控制閥設在所述熱水器的入水口與所述主管道的第四連接口之間的水管上,所述熱水器的出水口與所述耗熱裝置的入水口連通。 本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術房車發動機廢熱回收利用系統將發動機冷卻水管與一段設置在熱交換水箱內的導熱管連通,使發動機冷卻水管中的水與熱交換水箱中的水發生熱交換作用達到供熱的效果,高效地回收利用發動機產生的廢熱,節約能源的同時也為房車的供熱方式新增了途徑,同時上述系統設置的電熱和熱水器供熱的單元為房車供熱方式提供了多種選擇。 【專利附圖】【附圖說明】 圖1為本技術房車發動機廢熱回收利用系統最優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 本技術房車發動機廢熱回收利用系統包括發動機冷卻水箱1、導熱管2、熱交換水箱3、主管道4和耗熱裝置,導熱管2設在熱交換水箱3的內部,導熱管2的入水口與發動機冷卻水箱I的出水口連通,導熱管2的出水口與所述發動機冷卻水箱I的入水口連通,導熱管用于將發動機冷卻水管中的水攜帶的熱量傳遞給熱交換水箱3中的水,為了使熱傳遞的過程更為高效和徹底,導熱管被設計成螺旋結構,熱交換水箱3的出水口與耗熱裝置的入水口通過主管道4連通。 作為一個優選實施例,本實施例房車發動機廢熱回收利用系統在上述基礎上增設了水泵8和控制儀9,耗熱裝置包括高位溫水箱5和散熱器6,高位溫水箱5的入水口與熱交換水箱3的出水口通過主管道4連通,高位溫水箱5的出水口設有出水管道,主管道4上設有第一連接口,散熱器6的入水口與主管道4的第一連接口連通,散熱器6的出水口與熱交換水箱3的入水口連通,水泵8設在主管道4上位于所述第一連接口與熱交換水箱3的出水口之間,水泵8與控制儀9連接且受該控制儀9控制。 作為一個更優選實施例,本實施例房車發動機廢熱回收利用系統在上述基礎上或上述優選實施例的基礎上,增設了常溫水箱7、控制儀9、第一控制閥10和單向閥11,常溫水箱7設有注水口,主管道4上位于第一連接口和熱交換水箱3的出水口之間設有第二連接口,常溫水箱7的出水口通過水管與第二連接口連通,第一控制閥10設在常溫水箱7的出水口與第二連接口之間的水管上,主管道4上位于第二連接口和熱交換水箱3的出水口之間設有第三連接口,常溫水箱7的出水口通過水管與第三連接口連通,單向閥11設在常溫水箱7的出水口與第三連接口之間的水管上,第一控制閥10和單向閥11分別與控制儀9連接且受該控制儀9控制。 如圖1所示,作為一個最優選實施例,在上述基礎上或上述兩個優選實施例的基礎上,本實施例房車發動機廢熱回收利用系統還包括控制儀9、電熱棒12、熱水器13和第二控制閥14,電熱棒12設在熱交換水箱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房車發動機廢熱回收利用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發動機冷卻水箱(1)、導熱管(2)、熱交換水箱(3)、主管道(4)和耗熱裝置,所述導熱管(2)設在所述熱交換水箱(3)的內部,所述導熱管(2)的入水口與所述發動機冷卻水箱(1)的出水口連通,所述導熱管(2)的出水口與所述發動機冷卻水箱(1)的入水口連通,所述熱交換水箱(3)的出水口與所述耗熱裝置的入水口通過所述主管道(4)連通。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家順,
申請(專利權)人:李家順,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