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導線固定裝置,包含設置在絕緣子上的連接夾具,與所述連接夾具相連接的固定架,穿設在固定架上的鎖緊螺栓,和第一端套設在鎖緊螺栓上的下壓塊;所述下壓塊的第二端能夠繞第一端旋轉,直至該下壓塊位于待固定的導線上方;所述鎖緊螺栓正轉時,使所述下壓塊壓緊在導線上,從而將導線固定在絕緣子的頂部上;所述鎖緊螺栓反轉時使下壓塊釋放。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簡化了工作程序,可代替采用鋁扎線進行綁扎的傳統方式;同時,有效縮減固定絕緣導線的時間,排除了絕緣導線在固定過程中的安全隱患,使導線固定牢靠。(*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電力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導線固定裝置。
技術介紹
近年來,隨著帶電作業的發展,供電可靠率的要求,越來越多的線路作業都向帶電作業的方向發展,帶電作業,已經成為了供電公司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部分了。為了能夠讓更多的作業適應我們帶電作業,我們致力于開發更多新的項目來適應帶電作業。在對10kV架空線路絕緣子地電位調換(帶電作業)時需要對導線進行帶電綁扎,需要用絕緣操作棒輔助。當無法使用帶電作業車調換絕緣子時,如農田里、陡坡上等帶電車無法進入,增加了操作的困難性。作業人員帶電綁扎絕緣子,還會導致綁扎不牢靠,導線容易滑動的問題。如圖1所示,架空配電線路的導線2在直線桿針式絕緣子1上的固定,普遍采用綁線纏繞法。然而,由于作業人員的工作環境條件限制,綁扎的最后一步,把盤起來的扎線3與綁線短頭在絕緣子外側中間擰一小辮4,將其余綁線剪斷并將小辮4壓平這步,不能完成了。導致這個作業方法只是將扎線3順勢繞在導線2上,并不能起到真正意義上固定導線2的作用。并且,如果扎線3過長容易碰擦到橫擔上,造成單相接地的安全事故,因而這種方法還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架空導線固定裝置,代替采用鋁扎線進行綁扎,達到固定導線目的;同時保證10kV作業有效絕緣長度,作業人員手持專用絕緣操作工具,直接地電位操作,從而提高操作安全性,排除線路隱患。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導線固定裝置,其包含:設置在絕緣子上的連接夾具,與所述連接夾具相連接的固定架,穿設在固定架上的鎖緊螺栓,和第一端套設在鎖緊螺栓上的下壓塊;所述下壓塊的第二端能夠繞第一端旋轉,直至該下壓塊位于待固定的導線上方;所述鎖緊螺栓正轉時,使所述下壓塊壓緊在導線上,從而將導線固定在絕緣子的頂部上;所述鎖緊螺栓反轉時使下壓塊釋放。優選地,所述連接夾具固定在絕緣子頂部兩個相鄰的盤體之間。優選地,所述連接夾具包含通過鉸鏈連接的兩個夾體,以鉸鏈處為支點,兩個夾體能夠合攏或分開,從而將所述連接夾具固定在絕緣子上或從絕緣子上取走。優選地,所述導線放置于絕緣子頂部的凹槽中;或者,所述導線放置于連接至所述連接夾具的支座(12)中。一個示例中,所述固定架為C型結構,其底部連接至所述連接夾具的外側表面;所述鎖緊螺栓豎直穿設在固定架的開口。另一個示例中,所述固定架為C型結構或L型結構,其底部連接至所述連接夾具的外側表面;所述鎖緊螺栓豎直穿設在所述固定架的豎直段中。優選地,所述導線固定裝置,進一步設置有連接至所述固定架的限位塊,使所述下壓塊旋轉到與限位塊接觸的位置時,該下壓塊位于導線的正上方。優選地,所述限位塊水平布置或豎直布置。優選地,所述下壓塊設置有卡槽,由下壓塊壓緊后導線處在所述卡槽的中心。現有帶電作業時用扎線綁扎導線的方法,由于是用絕緣桿操作的,作業人員操作困難,并且不能保證綁扎牢固。與之相比,本技術的導線固定裝置,固定于絕緣子上,能夠將絕緣導線夾住固定。用絕緣桿操作,保證了足夠的安全距離,排除了安全隱患。而設計的下壓塊有卡槽,與導線貼合緊密,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1.不需要采用停電檢修或帶電班利用絕緣車帶電作業等常規方法,本技術可有效簡化工作程序,同時保證10kV作業有效絕緣長度,直接地電位操作。2.縮短固定導線時間,從6分鐘縮短至3分鐘。3.裝置規范,滿足便捷、安全、可靠且有一定的美觀性。本技術可代替由鋁扎線綁扎導線的傳統方式,應用于應急搶修作業中具有良好效果。附圖說明圖1是現有通過鋁扎線綁扎導線的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所述導線固定裝置在實施例一中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所述導線固定裝置在實施例一中的使用效果圖;圖4是本技術所述導線固定裝置在實施例二中的使用效果圖;圖5是本技術所述導線固定裝置在實施例二中下壓塊釋放時的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2所示,本技術提供一種導線固定裝置,主要包含連接夾具10、固定架20、鎖緊螺栓30、下壓塊40。其中,所述連接夾具10固定在絕緣子70的設定位置上,例如是固定在絕緣子70頂部兩個相鄰的盤體之間。該連接夾具10,包含通過鉸鏈11或類似方式連接的兩個夾體,以鉸鏈11處為支點,兩個夾體能夠合攏(圖3)或分開(圖4):即,兩個夾體合攏后在中間留有與絕緣子70的設定位置相匹配的空隙,當兩個所述夾體從左右兩側包圍絕緣子70的設定位置后,例如可以通過螺栓或卡扣或其他連接件將兩個夾體遠離支點的一端對接,從而將該連接夾具10固定在絕緣子70上。通過與之相反的過程,就能夠使兩個夾體分開,將該連接夾具10從絕緣子70上取走。所述固定架20與所述連接夾具10連接,例如是連接至所述連接夾具10的其中任意一個外側面上(一般是避開鉸鏈11所在的位置)。在該固定架20上設置鎖緊螺栓30,下壓塊40的一端可以繞著其套設在鎖緊螺栓30上的另一端旋轉;鎖緊螺栓30正轉時,可以將下壓塊40壓緊在置于絕緣子70頂部的導線60上,反轉時則可以使下壓塊40釋放。圖示中鎖緊螺栓30正轉為順時針,反轉為逆時針;而在其他示例中,可以想到通過調整器件的布置方向等等,使正轉為逆時針,反轉為逆時針。圖1、圖2的示例中,所述固定架20為C字型,鎖緊螺栓30豎直穿設在固定架20的C型開口中。連接夾具10固定至絕緣子70,在連接夾具10上設置有支座12,導線60被放置于支座12的U型口以避免其位置在操作過程中改變。使下壓塊40旋轉到位于絕緣子70頂部的導線60上方。轉動鎖緊螺栓30,使下壓塊40下移并壓緊導線60。優選地,通過連接至固定架20的一個限位塊50,保證下壓塊40旋轉到導線60的正上方后才開始下壓。本例中,該限位塊50水平布置。優選地,在下壓塊40的壓緊區域設有斜口的卡槽41,確保壓緊后導線60處在卡槽41的中心,位置不容易移動。圖3、圖4的示例中,與上述的不同點在于,所述固定架20為L型,鎖緊螺栓30豎直穿設在固定架20的豎直段中。連接夾具10固定至絕緣子70后,導線60被直接放置于絕緣子70頂部的凹槽中。而本例中的限位塊50是豎直布置的。圖4中示出了下壓塊40釋放時的狀態。可以根據圖2示例中器件的結構及布置方法,例如固定架20、鎖緊螺栓30、支座12、限位塊50等,各自與圖3示例中的相應器件調換,以適應實際操作需要。綜上所述,本技術提供的導線固定裝置,能夠有效縮減固定絕緣導線的時間,排除了絕緣導線在固定過程中的安全隱患,使導線固定牢靠。盡管本技術的內容已經通過上述優選實施例作了詳細介紹,但應當認識到上述的描述不應被認為是對本技術的限制。在本領域技術人員閱讀了上述內容后,對于本技術的多種修改和替代都將是顯而易見的。因此,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應由所附的權利要求來限定。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導線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包含:設置在絕緣子(70)上的連接夾具(10),與所述連接夾具(10)相連接的固定架(20),穿設在固定架(20)上的鎖緊螺栓(30),和第一端套設在鎖緊螺栓(30)上的下壓塊(40);所述下壓塊(40)的第二端能夠繞第一端旋轉,直至該下壓塊(40)位于待固定的導線(60)上方;所述鎖緊螺栓(30)正轉時,使所述下壓塊(40)壓緊在導線(60)上,從而將導線(60)固定在絕緣子(70)的頂部上;所述鎖緊螺栓(30)反轉時使下壓塊(40)釋放。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導線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設置在絕緣子(70)上的連接夾具(10),與所述連接夾具(10)相連接的固定架(20),穿設在固定架(20)上的鎖緊螺栓(30),和第一端套設在鎖緊螺栓(30)上的下壓塊(40);
所述下壓塊(40)的第二端能夠繞第一端旋轉,直至該下壓塊(40)位于待固定的導線(60)上方;所述鎖緊螺栓(30)正轉時,使所述下壓塊(40)壓緊在導線(60)上,從而將導線(60)固定在絕緣子(70)的頂部上;所述鎖緊螺栓(30)反轉時使下壓塊(40)釋放。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線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連接夾具(10)固定在絕緣子(70)頂部兩個相鄰的盤體之間。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導線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連接夾具(10)包含通過鉸鏈(11)連接的兩個夾體,以鉸鏈(11)處為支點,兩個夾體能夠合攏或分開,從而將所述連接夾具(10)固定在絕緣子(70)上或從絕緣子(70)上取走。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線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導線(60)放置于絕緣子(70)頂部的凹槽...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陸融,黃輝,瞿衛東,陸忠心,徐飛,陸正寅,沙建榮,袁偉東,高飛,祝慶華,
申請(專利權)人: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上海;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