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污泥無害化處理及資源化應用的方法,屬污泥處理技術領域。其內容為:①、將污泥導入反應池依序連續進行滅菌除臭、調理和絡合重金屬的無公害處理,②、經無公害處理后的污泥導入儲存池儲存,③、將儲存后的污泥送入壓濾機壓濾至含水率30~40%,獲得塊狀的污泥,④、將壓濾后的塊狀污泥進行破碎處理,⑤、將破碎后的污泥烘干至含水率達10-20%,⑥、將烘干后的污泥粉碎即得到可作為土壤改良和生態保護使用的污泥產品。優點是可以連續不間斷處理污泥,處理能力大、效果好。處理后的污泥產品中重金屬含量達到國家污泥農用A級標準。可作為土壤改良和生態保護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屬污泥處理
。其內容為:①、將污泥導入反應池依序連續進行滅菌除臭、調理和絡合重金屬的無公害處理,②、經無公害處理后的污泥導入儲存池儲存,③、將儲存后的污泥送入壓濾機壓濾至含水率30~40%,獲得塊狀的污泥,④、將壓濾后的塊狀污泥進行破碎處理,⑤、將破碎后的污泥烘干至含水率達10-20%,⑥、將烘干后的污泥粉碎即得到可作為土壤改良和生態保護使用的污泥產品。優點是可以連續不間斷處理污泥,處理能力大、效果好。處理后的污泥產品中重金屬含量達到國家污泥農用A級標準。可作為土壤改良和生態保護使用。【專利說明】
本專利技術涉及的是污泥處理技術。
技術介紹
污泥中富集了污水中的污染物,含有大量的氮、磷等營養物質以及有機物、病毒微 生物、寄生蟲卵、重金屬等有毒有害物質,污泥氣味難聞,且含有大量細菌,吸附了污水中 50%以上的有毒重金屬,主要包括銅(&1)、鋅(211)、鎘化(1)、鎳(附)、鉻((>)、鉛(?13)、汞 (Hg)、神(As)等。污泥的主要特性是:含水率商(可商達99%以上),有機物含量商,容易 腐化發臭,并且顆粒較細,比重較小,呈膠狀液態,很難通過沉降進行固液分離。如果不對 污泥進行無害化處理,必將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為此,CN 101733270A公開了 "一種腐敗 性廢棄物的處理方法",該方法的內容是:按腐敗性廢棄物的重量比加入氧化鈣,在攪拌 倉進行混合攪拌,在攪拌混合反應中所產生的廢氣引入氧化處理裝置進行脫臭處理,將脫 臭后的產物除濕、造粒后作為肥料使用。這種方法的缺點一是污泥和藥物在攪拌倉進行混 合攪拌反應完后再取出送至去除濕、造粒。即騰空攪拌倉后再將污泥輸進攪拌倉和藥物在 攪拌倉進行混合攪拌反應。這種間歇式工作方式的處理能力不大,不能滿足大量的污泥處 理;二是未見對污泥中的重金屬進行處理,若待處理的污泥中重金屬含量超標,經過該方法 處理后的污泥產品的重金屬含量則難以達到國家污泥農用A級標準。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方法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點,提供一種能徹底殺滅污泥中所含的病原 菌、寄生蟲(卵)等有害細菌、消除污泥因腐敗和發酵產生的臭氣、處理后的污泥產品的重 金屬含量達到國家污泥農用A級標準的污泥無害化處理及資源化應用的方法。 本專利技術的污泥無害化處理及資源化應用的方法為: ①、將污泥導入反應池依序連續進行滅菌除臭、調理和絡合重金屬的無公害處理, ②、經無公害處理后的污泥導入儲存池儲存, ③、將儲存后的污泥送入壓濾機壓濾至含水率30?40%,獲得塊狀的污泥, ④、將壓濾后的塊狀污泥進行破碎處理, ⑤、將破碎后的污泥烘干至含水率達10-20%, ⑥、將烘干后的污泥粉碎即得到可作為土壤改良和生態保護使用的污泥產品。 本方法的工作原理如下: 工作時污泥通過污泥管道進入滅菌除臭反應池,在污泥進入的同時通過設置在污 泥入口處的加藥機按配比加入藥物并攪拌,使得污泥一進入池體就與藥物接觸混合,在不 斷攪拌下的污泥往池體的出口運動的過程中,藥物殺滅污泥中所含的病原菌、寄生蟲(卵) 等有害細菌,消除污泥因腐敗和發酵產生的臭氣。經過上述處理后的污泥,通過一緩流通道 引入污泥調理反應池,污泥在進入反應池時與來自加藥機的調理劑相混并進行充分攪拌, 在往出口的運動過程中完成化學反應,對污泥的泥質進行調節,然后通過緩流通道進入重 金屬處理反應池,污泥入池時同來自加藥機的藥物相混并充分攪拌,在往出口的運動過程 中重金屬與藥物完成絡合反應,生成穩定的絡合物;經上述處理后的污泥經過緩流通道進 入穩定池并充分攪拌,使前三個步驟處理后的污泥的物理化學性質得到穩定。 污泥的從進口到出口的運動,可以通過將出口設置為低于入口,利用自然落差來 實現自流。也可以通過泵送方式來維持污泥的連續運動。 經無公害處理后的污泥在儲存池儲存,其作用一是使污泥的性能進一步穩定,二 是為下一步的為實現整個工藝連續工作的交替壓濾提供一個緩沖分配過程。 采用壓濾機壓濾污泥,有利高效地去除污泥中的大量水分,方便后續的破碎、烘 干、粉碎獲得產品。 所獲得的產品中重金屬含量達到的國家污泥農用A級標準。因此,本污泥產品可 作為土壤改良和生態保護使用。 針對不同用途,可對粉狀產品做造粒、包裝處理。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方法的優點是: 1、可以連續不間斷處理污泥,處理能力大。 2、對各種污泥的適應能力強,處理效果好。由于進藥系統各自獨立,自成體系,因 此可以根據不同的污泥的泥質情況方便調整所用藥物的品種及用量。所得產品的穩定性、 可靠性大幅度提高。處理后的污泥產品中重金屬含量達到國家污泥農用A級標準。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方法的內容做進一步說明。 【專利附圖】【附圖說明】 圖1是本專利技術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2是本實施例的流程示意圖 圖3是本實施例的無公害處理機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3,在本實施例中,將污泥依序連續進行無公害處理的滅菌除臭反應池 2、調理反應池3、絡合重金屬反應池4和儲存池5依序設置在池體安裝架26上。污泥從設 置在滅菌除臭反應池2上部的污泥入口 1進入滅菌除臭反應池2,在污泥進入的同時通過設 置在污泥入口處的加藥機7按配比加入氧化鈣,并用池體內的攪拌機17攪拌,使得污泥一 進入池體就與氧化鈣充分接觸混合,在不斷攪拌下的污泥往池體下部的出口 14運動的過 程中,氧化鈣殺滅污泥中所含的病原菌、寄生蟲(卵)等有害細菌,消除污泥因腐敗和發酵 產生的臭氣。經過上述處理后的污泥,通過緩流通道21從上部的污泥調理反應池3的入口 11進入污泥調理反應池3,污泥在進入反應池3時與來自加藥機8的調理劑相混并用池體 內的攪拌機18進行充分攪拌,在往出口 15的運動過程中完成化學反應,對污泥的泥質進行 調節使之易于脫水。然后通過緩流通道22,從上部的入口 12進入重金屬處理反應池4,污 泥入池時同來自加藥機9的重金屬處理劑相混并用池體內的攪拌機19進行充分攪拌,在往 出口 16的運動過程中重金屬與處理劑完成絡合、鈍化等反應,生成穩定的絡合物。經上述 處理后的污泥經過緩流通道23,從上部的入口 13進入穩定池5并用池體內的攪拌機20進 行充分攪拌,使前三個步驟處理后的污泥的物理化學性質得到穩定。經上述無公害處理后 的污泥從低于污泥入口 1的污泥出口 6導入儲存池儲存。加入有機酸將污泥的pH值調節 到6?9,使之易于脫水和達到國家污泥農用A級標準中pH值的指標要求。儲存后的污泥 送入交替工作的兩臺壓濾機壓濾至含水率40%,獲得塊狀的污泥。將壓濾后的塊狀污泥進 行破碎處理,該破碎處理可以是先將其送入攪碎機中攪碎到直徑l〇cm以下左右大小,然后 再進入破碎機破碎到直徑lcm以下,便于烘干。再將破碎后的污泥送入烘干機烘干至含水 率10-20%,再將烘干后的小顆粒污泥粉碎或造粒即得到可作為土壤改良和生態保護使用 的污泥產品。【權利要求】1. ,其特征是所述的方法為: ① 、將污泥導入反應池依序連續進行滅菌除臭、調理和絡合重金屬的無公害處理, ② 、經無公害處理后的污泥導入儲存池儲存, ③ 、將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污泥無害化處理及資源化應用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方法為:①、將污泥導入反應池依序連續進行滅菌除臭、調理和絡合重金屬的無公害處理,②、經無公害處理后的污泥導入儲存池儲存,③、將儲存后的污泥送入壓濾機壓濾至含水率30~40%,獲得塊狀的污泥,④、將壓濾后的塊狀污泥進行破碎處理,⑤、將破碎后的污泥烘干至含水率達10?20%,⑥、將烘干后的污泥粉碎即得到可作為土壤改良和生態保護使用的污泥產品。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唐續坤,唐烈,黃崇祥,耿萌浩,莫士貴,鄭軍強,
申請(專利權)人:四川金海環保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四川;5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