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自密封型閘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閘板總成包含閘板芯和可橫向移動設置在閘板芯兩側的左、右閥瓣,所述左、右閥瓣分別與左、右閥座相匹配,所述閘板芯左、右兩端分別設有法蘭,所述左、右閥瓣分別包接在兩端法蘭上,且包接面與法蘭背面之間通過彈性裝置相連,所述左、右閥瓣與兩端法蘭外圓貼合處分別設有左密封圈和右密封圈;所述閘板芯內水平穿設有調節桿,所述調節桿與閥桿相連,閥桿可控制調節桿進行左右移動進而帶動左、右閥瓣移動,所述左、右閥瓣上對應調節桿端口處設有進水孔,所述閘板芯上設有左右貫通的流水通道,所述調節桿上設有可封住進水孔和穿設孔的密封件。本發明專利技術結構合理、閘板總成磨損小、密封效果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自密封型閘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閘板總成包含閘板芯和可橫向移動設置在閘板芯兩側的左、右閥瓣,所述左、右閥瓣分別與左、右閥座相匹配,所述閘板芯左、右兩端分別設有法蘭,所述左、右閥瓣分別包接在兩端法蘭上,且包接面與法蘭背面之間通過彈性裝置相連,所述左、右閥瓣與兩端法蘭外圓貼合處分別設有左密封圈和右密封圈;所述閘板芯內水平穿設有調節桿,所述調節桿與閥桿相連,閥桿可控制調節桿進行左右移動進而帶動左、右閥瓣移動,所述左、右閥瓣上對應調節桿端口處設有進水孔,所述閘板芯上設有左右貫通的流水通道,所述調節桿上設有可封住進水孔和穿設孔的密封件。本專利技術結構合理、閘板總成磨損小、密封效果好。【專利說明】-種自密封型閘閥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閥門的改進專利技術,尤其涉及一種自密封型閘閥的改進專利技術。
技術介紹
閘閥是管路系統中常用的一種閥門,其用于接通或截斷管路系統中的流體介質。 閘閥的啟閉件是閘板總成,閘閥的開啟和關閉是通過閘板總成的上下位置的變換來實現 的,然而閘板總成在上下移動的過程中,其密封面與閥座容易發生摩擦而損傷,從而影響閘 閥的密封效果;且一般閥座皆為硬性材料制成,因此與閘板總成為硬密封,所以密封效果欠 佳。現有技術中的閘閥通常也利用流體介質對閘板總成的壓力以實現閘板總成的密封面與 閥座之間形成自密封,然而一般的自密封結構簡單,效果差,無法滿足一些密封要求較高的 工作環境。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合理、閘板總 成磨損小、密封效果好的自密封型閘閥。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是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該種自密封型閘 閥,包括閥體、閥蓋、閥座、閥桿和閘板總成,所述閥蓋安裝在閥體頂部,所述閥體上部設有 上腔室,閥體下部設有供介質流通的流道,所述閥座分為左、右閥座設置在流道內,所述閥 桿穿過閥蓋進入上腔室與閘板總成相連,且閥桿與閥蓋之間設有密封結構,其特征在于:所 述閘板總成包含閘板芯和可橫向移動設置在閘板芯兩側的左、右閥瓣,所述左、右閥瓣分別 與左、右閥座相匹配,所述閘板芯左、右兩端分別設有法蘭,所述左、右閥瓣分別包接在兩端 法蘭上,且包接面與法蘭背面之間通過彈性裝置相連,所述左、右閥瓣與兩端法蘭外圓貼合 處分別設有左密封圈和右密封圈;所述閘板芯內水平穿設有調節桿,所述調節桿與閥桿相 連,閥桿可控制調節桿進行左右移動進而帶動左、右閥瓣沿閥體的流道軸線方向移動,所述 左、右閥瓣上對應調節桿端口處設有進水孔,所述閘板芯上設有左右貫通的流水通道,所述 調節桿上設有可封住進水孔和穿設孔的密封件。 所述閥座為橡膠閥座,且由閥座固定圈固定在閥體上。 所述左、右閥瓣與閘板芯之間設有防貼合擋塊。 所述壓蓋側壁上設有防止閥桿轉動的定位螺栓,所述閥桿上設有與定位螺栓相匹 配的閥桿槽。 所述左、右閥瓣上設有與調節桿端口相匹配的凹口,所述進水孔設置在凹口底部。 所述彈性裝置為蝶形彈簧或壓縮彈簧。 所述閥桿與閘板芯連接處設有閥桿壓蓋,所述閥桿壓蓋套設在閥桿上。 所述閥桿下端設有齒輪,所述調節桿上設有與該齒輪相匹配的齒條。 所述閥桿與閥蓋之間的密封結構為橡膠密封圈。 所述閥桿上設有控制閥桿上下動作的大手輪,以及控制調節桿左右移動的小手 輪。 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改進后的自密封型閘閥,左右閥瓣可橫向移動設置在閘板芯 兩側,使得閘板總成向上拉升或下降時,左右閥瓣可向閘板芯收攏,使其不會與閥座發生 磨損;左右閥座為橡膠閥座,實現了軟密封,增強了閥瓣與閥座貼合的密封性;調節桿的設 置,可以手動調節閥瓣進行移動,加強了閥瓣與閥座之間的貼合力,且設計有依靠水壓實現 自密封的結構,使得閘閥能夠雙重密封,進一步加強了密封效果。 【專利附圖】【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為本專利技術關閉狀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專利技術開啟狀態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專利技術閘板總成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專利技術A部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附圖表示了本專利技術的結構,下面再結合附圖進一步說明其有關細節。該自密封型 閘閥,包括閥體1、閥蓋2、閥座、閥桿3和閘板總成,所述閥蓋2安裝在閥體1頂部,通過螺 栓固定,所述閥體1上部設有上腔室,閥體1下部設有供介質流通的流道,所述閥座分為左、 右閥座4、5設置在流道內,所述閥桿3穿過閥蓋2進入上腔室與閘板總成相連,且閥桿3與 閥蓋2之間設有密封結構6,該密封結構6為套設在閥桿3上的橡膠密封圈,所述閘板總成 包含閘板芯7和可橫向移動設置在閘板芯7兩側的左、右閥瓣8、9,且左、右閥瓣8、9相互平 行設置,所述左、右閥瓣8、9分別與左、右閥座4、5的尺寸相匹配,所述閘板芯7左、右兩端 分別設有法蘭,所述左、右閥瓣8、9分別包接在兩端法蘭上,且包接面與法蘭背面之間通過 彈性裝置10相連,使得閥瓣可在法蘭上移動,(其中包接的連接方式為閥瓣邊緣朝法蘭軸向 延伸后再向內徑向延伸,將法蘭包圍住,其向內徑向延伸面為包接面),該彈性裝置10為蝶 形彈簧或壓縮彈簧,能夠使得左、右閥瓣8、9向閘板芯7靠攏;所述左、右閥瓣8、9與兩端法 蘭外圓貼合處分別設有左密封圈11和右密封圈12,該左、右密封圈11、12套設在閘板芯7 上,左、右密封圈11、12可為0型圈;所述閘板芯7內水平穿設有調節桿13,所述閥桿3下端 設有齒輪,所述調節桿13上設有與該齒輪相匹配的齒條,閥桿3旋轉可控制調節桿13進行 左右移動,調節桿13端口碰觸左、右閥瓣8、9進而帶動左、右閥瓣8、9移動,所述左、右閥瓣 8、9上對應調節桿13端口處設有進水孔14,所述閘板芯7上設有左右貫通的流水通道15, 所述調節桿13上設有可封住進水孔14和穿設孔的密封件,該密封件為密封圈分設兩組設 置在調節桿13兩端,在工作時能夠封住一側的進水孔14以及調節桿13在閘板芯7上的兩 個穿設孔,而為了加強對進水孔14的密封,在所述左、右閥瓣8、9上設有與調節桿13端口 相匹配的凹口 16,所述進水孔14設置在凹口 16底部,調節桿13端口封住凹口 16即可實現 對進水孔14的密封,凹口 16的設置使得調節桿13對進水孔14的關閉時的密封性更好更 穩定;所述壓蓋側壁上設有防止閥桿3轉動的定位螺栓23,所述閥桿3上設有與定位螺栓 23相匹配的閥桿槽17,閥桿槽17的長度能夠滿足閘閥啟閉時閥桿3上下移動的距離;所述 閥座為橡膠閥座,且由閥座固定圈18固定在閥體1上,實現了閥座與閥瓣的軟密封,加強了 密封效果;所述左、右閥瓣8、9與閘板芯7之間分別設有防貼合擋塊19,擋塊19分設上下 兩塊,有效防止閥瓣與閘板芯7之間因沾染液體介質后相互貼合而難以分開;所述閥桿3與 閘板芯7連接處設有閥桿壓蓋20,所述閥桿壓蓋20套設在閥桿3上,使得閘板芯7與閥桿 3的連接更牢固;所述閥桿3上設有控制閥桿3上下動作的大手輪21,以及控制調節桿13 左右移動的小手輪22。 本專利技術在使用時,閘閥從開啟到關閉的過程:此時閘板總成置于閥體1的上腔室 內,定位螺栓23處于擰緊狀態,定位螺栓23前端置于閥桿槽17內鎖牢閥桿3,閥桿3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自密封型閘閥,包括閥體、閥蓋、閥座、閥桿和閘板總成,所述閥蓋安裝在閥體頂部,所述閥體上部設有上腔室,閥體下部設有供介質流通的流道,所述閥座分為左、右閥座設置在流道內,所述閥桿穿過閥蓋進入上腔室與閘板總成相連,且閥桿與閥蓋之間設有密封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閘板總成包含閘板芯和可橫向移動設置在閘板芯兩側的左、右閥瓣,所述左、右閥瓣分別與左、右閥座相匹配,所述閘板芯左、右兩端分別設有法蘭,所述左、右閥瓣分別包接在兩端法蘭上,且包接面與法蘭背面之間通過彈性裝置相連,所述左、右閥瓣與兩端法蘭外圓貼合處分別設有左密封圈和右密封圈;所述閘板芯內水平穿設有調節桿,所述調節桿與閥桿相連,閥桿可控制調節桿進行左右移動進而帶動左、右閥瓣沿閥體的流道軸線方向移動,所述左、右閥瓣上對應調節桿端口處設有進水孔,所述閘板芯上設有左右貫通的流水通道,所述調節桿上設有可封住進水孔和穿設孔的密封件。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鄭子葉,
申請(專利權)人:鄭子葉,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