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太陽能漂流瓶,其包括透明的密封軟袋及設于密封軟袋內的透明的瓶體。透明的瓶體內設有太陽能電池板、蓄電池、微控制器、衛星定位模塊、通信模塊及發光模塊。衛星定位模塊、通信模塊、發光模塊分別與微控制器電性連接。密封軟袋內設有第一容器、第二容器、溫度偵測器及溫控器。第一容器包括密封第一容器的第一開關閥,且設有溶液。第二容器包括密封第二容器的第二開關閥,且設有粉末。溫控器根據溫度偵測器偵測到的溫度值控制第一開關閥及第二開關閥的開啟,溶液與粉末混合產生氣體充滿密封軟袋,使太陽能漂流瓶漂浮在海面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的太陽能漂流瓶可以實現對漂流瓶所處的環境進行實時監控,且可以長期漂浮在海面上。(*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漂流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利用太陽能供電的并可實現遠程遙 控的太陽能漂流瓶。 太陽能漂流瓶
技術介紹
漂流瓶是人們穿越廣闊大海進行交流的有限手段之一。密封在漂流瓶中的紙條往 往包含著重要的信息或者衷心的祝福,發現一個可能從未知領域而來的漂流瓶,對于古代 水手而言或許是一種驚喜、神秘、偶然、期待……漂流瓶儼然是航海時代人類跨文化交流的 象征符號,而且不少船只失事的原因也許都會在漂流瓶中的紙條得知。 目前,漂流瓶一般僅作為傳遞祝福、心愿的一種手段,人們并沒有將漂流瓶的優勢 得到發揮,其體積小,隱蔽性高,且可以到達任意狹小的位置或區域,從而可以替代大型的 船只無法到達的區域及完成無法完成的任務。特別是對于在海上失事的船只,如果能在船 只上預備漂流瓶,那么這些漂流瓶的作用對于船只失事原因的調查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太陽能漂流瓶,可以實現對漂流瓶所處的環境進 行實時監控,且可以長期漂浮在海面上。 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本技術【具體實施方式】提供的太陽能漂流瓶包括透明的瓶體。所述太陽能漂流 瓶還包括透明的密封軟袋,所述透明的瓶體設于所述密封軟袋內。所述透明的瓶體內設有 太陽能電池板、蓄電池、微控制器、衛星定位模塊、通信模塊及發光模塊。所述衛星定位模 塊、所述通信模塊、所述發光模塊分別與所述微控制器電性連接。所述密封軟袋內設有第一 容器、第二容器、溫度偵測器及溫控器。所述第一容器包括密封所述第一容器的第一開關 閥,所述第一容器內設有溶液。所述第二容器包括密封所述第二容器的第二開關閥,所述第 二容器內設有粉末。所述溫度偵測器、所述第一開關閥及所述第二開關閥分別與所述溫控 器電性連接。所述微控制器、所述衛星定位模塊、所述通信模塊、所述發光模塊、所述溫度偵 測器、所述溫控器、所述第一開關閥及所述第二開關閥分別與所述蓄電池電性連接。所述太 陽能電池板與所述蓄電池電性連接。所述溫控器根據所述溫度偵測器偵測到的溫度值控制 所述第一開關閥及所述第二開關閥的開啟,所述溶液與所述粉末混合產生氣體充滿所述密 封軟袋,使得所述密封軟袋形成一個氣球體產生浮力,從而使所述太陽能漂流瓶漂浮在海 面上。 優選地,所述溶液為碳酸氫鈉溶液,所述粉末為硫酸鋁粉末。 優選地,所述溶液為碳酸鈉溶液,所述粉末為氯化鋁粉末。 優選地,所述太陽能電池板包括基板、太陽能電池貼片及透明保護層,所述太陽能 電池貼片定位于所述基板上,所述透明保護層覆蓋所述太陽能電池貼片。 優選地,所述發光模塊為LED指示燈。 由此可見,本技術提供的太陽能漂流瓶,通過在透明的瓶體內設置太陽能電 池板,將太陽能轉換為電能以供電給所述太陽能漂流瓶內的各個功能模塊,不僅可以保證 各個功能模塊的正常工作,且拓展了太陽能海事應用領域,達到了節能環保的目的。 同時,本技術提供的太陽能漂流瓶,通過在透明的瓶體內設置衛星定位模塊, 使得遠程的監控中心可以實時監控所述太陽能漂流瓶的位置,且發光模塊的設置便于人類 發現及打撈所述漂流瓶,為人類海上失事的救援及探索海洋的環境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再者,本技術提供的太陽能漂流瓶,通過設置一個密封軟袋,當所述太陽能漂 流瓶掉入海上時,所述密封軟袋會充滿氣體形成一個氣球體漂浮在海面上,從而保證所述 太陽能電池板及所述發光模塊始終處于海面上,同時也保證了所述發光模塊的持續供電, 便于人類發現及打撈所述太陽能漂流瓶。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 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 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如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 附圖。 圖1是本技術提供太陽能漂流瓶的示意圖。 圖2是圖1中太陽能電池板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方式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方式中的技術方案 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請參照圖1,本技術提供的太陽能漂流瓶100,包括透明的瓶體10及透明的密 封軟袋20。所述瓶體10設于所述密封軟袋20內。當在海上遇到事故時,人類可以將記載 重要信息的紙條放置在所述透明的瓶體10內,供救援的人員迅速掌握救援信息。當然人類 也可以運用所述太陽能漂流瓶100實現對海洋環境的監測。 所述透明的瓶體10內設有太陽能電池板80、蓄電池60、微控制器50、衛星定位模 塊70、通信模塊3及發光模塊90。所述衛星定位模塊70、所述通信模塊3及所述發光模塊 90分別與所述微控制器50電性連接。 所述密封軟袋20內設有第一容器30、第二容器40、溫度偵測器1及溫控器2。所 述第一容器30包括密封所述第一容器30的第一開關閥31,所述第一容器30內設有溶液 32。所述第二容器40包括密封所述第二容器40的第二開關閥41,所述第二容器40內設有 粉末42。 所述微控制器50、所述衛星定位模塊70、所述通信模塊3、所述發光模塊90、所述 溫度偵測器1、所述溫控器2、所述第一開關閥31及所述第二開關閥41分別與所述蓄電池 60電性連接。 所述太陽能電池板80與所述蓄電池60電性連接,所述溫控器2根據所述溫度偵 測器1偵測到的溫度值控制所述第一開關閥31及所述第二開關閥41的開啟。所述溶液32 與所述粉末42混合產生氣體充滿所述密封軟袋20,使所述密封軟袋形成一個氣球體產生 浮力,從而使所述太陽能漂流瓶100漂浮在海面上。 當所述太陽能漂流瓶100浸入海水中,所述溫度偵測器1將偵測到所述密封軟袋 20內的溫度值發送給所述溫控器2。當所述溫度值小于所述預設值時,所述溫控器2開啟 所述第一開關閥31及所述第二開關閥41。所述第一容器30內的溶液32及所述第二容器 40內的粉末42均分別掉落所述密封軟袋20內并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氣體。所述氣體充滿所 述密封軟袋20,使得所述密封軟袋20形成一個氣球體,從而產生浮力將內裝的透明瓶體10 浮出海水表面。 由于所述透明瓶體10漂浮在海面上,所述太陽能電池板80吸收日照的輻射能量, 將光能轉換為電能并存儲在所述蓄電池60內,以對所述太陽能漂流瓶100實現持續供電。 所述衛星定位模塊70用于實時跟蹤定位所述漂流瓶的位置,并將所述位置信息 發送給所述微控制器50。所述微控制器50將所述位置信息處理后通過所述通信模塊3發 送給遠程的監控中心。因此,所述遠程的監控中心可以實時監控所述太陽能漂流瓶100的 位置。 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發光模塊90為LED指示燈。所述發光模塊90由太陽能實現供 電,可以保證所述發光模塊90正常持續發光,便于人類發現及打撈所述太陽能漂流瓶100。 由此可見,本技術提供的太陽能漂流瓶100,通過在透明的瓶體10內設置太 陽能電池板80,將太陽能轉換為電能以供電給所述太陽能漂流瓶100內的各個功能模塊, 不僅可以保證各個功能模塊的正常工作,且拓展了太陽能海事應用領域,達到了節能環保 的目的。 同時,本技術提供的太陽能漂流瓶100,通過在透明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太陽能漂流瓶,包括透明的瓶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陽能漂流瓶還包括透明的密封軟袋,所述透明的瓶體設于所述密封軟袋內,所述透明的瓶體內設有太陽能電池板、蓄電池、微控制器、衛星定位模塊、通信模塊及發光模塊,所述衛星定位模塊、所述通信模塊、所述發光模塊分別與所述微控制器電性連接,所述密封軟袋內設有第一容器、第二容器、溫度偵測器及溫控器,所述第一容器包括密封所述第一容器的第一開關閥,所述第一容器內設有溶液,所述第二容器包括密封所述第二容器的第二開關閥,所述第二容器內設有粉末,所述溫度偵測器、所述第一開關閥及所述第二開關閥分別與所述溫控器電性連接,所述微控制器、所述衛星定位模塊、所述通信模塊、所述發光模塊、所述溫度偵測器、所述溫控器、所述第一開關閥及所述第二開關閥分別與所述蓄電池電性連接,所述太陽能電池板與所述蓄電池電性連接,所述溫控器根據所述溫度偵測器偵測到的溫度值控制所述第一開關閥及所述第二開關閥的開啟,所述溶液與所述粉末混合產生氣體充滿所述密封軟袋,使得所述密封軟袋形成一個氣球體產生浮力,從而使所述太陽能漂流瓶漂浮在海面上。
【技術特征摘要】
1. 一種太陽能漂流瓶,包括透明的瓶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陽能漂流瓶還包括透明的 密封軟袋,所述透明的瓶體設于所述密封軟袋內,所述透明的瓶體內設有太陽能電池板、蓄 電池、微控制器、衛星定位模塊、通信模塊及發光模塊,所述衛星定位模塊、所述通信模塊、 所述發光模塊分別與所述微控制器電性連接,所述密封軟袋內設有第一容器、第二容器、溫 度偵測器及溫控器,所述第一容器包括密封所述第一容器的第一開關閥,所述第一容器內 設有溶液,所述第二容器包括密封所述第二容器的第二開關閥,所述第二容器內設有粉末, 所述溫度偵測器、所述第一開關閥及所述第二開關閥分別與所述溫控器電性連接,所述微 控制器、所述衛星定位模塊、所述通信模塊、所述發光模塊、所述溫度偵測器、所述溫控器、 所述第一開關閥及所述第二開關閥分別與所述蓄電池電性連接...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韋海貴,黃東麗,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市神達實業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