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螺旋式千斤頂,包括支撐座、支撐筒、升降螺桿、襯套、轉動盤、棘輪螺母和升降控制結構,升降控制結構具有轉軸,轉軸的兩端分別安裝撥桿和轉向凸輪,轉動盤上面的安裝槽內有一對“八”字型分布的方形棘爪,轉向凸輪通過旋轉頂開其中一邊方形棘爪控制棘輪螺母的可旋轉方向。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采用螺旋式棘輪設計,巧妙的結合棘輪螺母和升降控制結構的設計,讓升降螺桿輕松上下工作,操作非常方便,并縮小操作時所需要的空間,結構簡單,重量輕,而且在惡劣環境天氣下也能夠正常工作,實用性強,值得推廣。(*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螺旋式千斤頂
本技術涉及起重機械
,尤其涉及一種螺旋式千斤頂。
技術介紹
目前,現有的同類型螺旋機械千斤頂,升起的方法是將手柄用力延一個方向轉動 手柄,帶動螺桿升起;降下來的方法是將手柄延相反的方向用力轉動,帶動螺桿降下;這樣 的機械千斤頂具有以下客觀缺點: 缺點1、手柄轉動會形成一個較大的運動的直徑范圍,在狹窄空間使用不便。如頂 起汽車,或需要擴張狹窄的救援空間里,使用非常不便。 缺點2、當手柄處在不便用力的位置,會造成用力困難。當用力手柄轉動到反手的 極限位置時,會導致用不上力,另外必須再拿到另一端手柄,甚至需調整用力姿態,才可繼 續旋轉千斤頂手柄。 現有技術還有剪式千斤頂的懸臂承載形式,這樣的千斤頂的重量很大,不易攜帶 和操作。 現有技術中還有液壓千斤頂,這樣千斤頂需要有儲油箱,所以相對而言體積和大, 而且在寒冷的天氣-30度條件下,液壓油易凍結,不可以正常使用,從而會失效。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上述不足,提出了一種螺旋式千斤頂。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螺旋式千斤頂,包括 支撐座、支撐筒、伸縮螺桿、襯套、轉動盤、棘輪螺母、和升降控制結構;其中,所述支撐筒堅 向插裝在所述支撐座的中部;所述伸縮螺桿由導向柱和套設在導向柱上可上下移動的升降 螺桿組成,所述導向柱的下端通過導向銷固定在所述支撐筒的內底部;所述的襯套通過銷 釘固定在所述支撐筒的上端部;所述轉動盤呈環狀,且該轉動盤通過內環面上設置的止擋 部將轉動盤內部分隔成上收納腔和下收納腔,其中下收納腔匹配收容于所述襯套;所述棘 輪螺母匹配收容在所述轉動盤的上收納腔內,且該棘輪螺母的中部通過螺紋連接套設在所 述升降螺桿上。 所述升降控制結構包括:設于轉動盤上端面上的安裝槽、堅向安裝在轉動盤內的 轉軸、安裝在轉軸的上部且置于安裝槽內的轉向凸輪、橫向安裝在轉軸下端且向外側伸出 的撥桿、和一對呈八字型對稱安裝在轉向凸輪兩邊的方形棘爪,所述方形棘爪一端鉸接 在安裝槽的底部,另一端的端頭處和安裝槽的側壁之間壓縮連接著一彈簧,且所述方形棘 爪的自由端的端角與所述棘輪螺母的外齒輪嚙合,所述轉向凸輪通過旋轉頂開其中一邊方 形棘爪控制棘輪螺母的可旋轉方向。 進一步地,所述的轉動盤的一側橫向安裝有一轉動用手柄。 進一步地,所述的轉動盤的下部設有一段用于撥桿活動的缺口槽。 進一步地,所述的缺口槽的上方設有一盲孔,所述盲孔內設有頂緊彈簧和頂緊于 撥桿的彈珠。 進一步地,所述的轉動盤的上下端面都設有蓋板。 進一步地,所述的升降螺桿的頂端安裝有頂頭。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操作簡單,根據需要撥動撥桿來設定升降螺桿的上 升或下降,使用手柄能夠輕松旋轉轉動盤,用力少,操作空間小,而且這樣操作方式避免了 傳統千斤頂操作時使不上力的問題,整個結構簡單,重量輕,攜帶方便,可適用在惡劣的環 境天氣里,實用性強,值得推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技術的第一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技術的第二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技術的俯視圖; 圖4為本技術的轉動盤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技術進行詳細的說明。 如圖1、2、3和4所示,本技術提出的螺旋式千斤頂,包括支撐座1、支撐筒2、 伸縮螺桿3、襯套4、轉動盤5、棘輪螺母6和升降控制結構,轉動盤的一側橫向安裝有一轉 動用手柄7,其中,支撐筒2堅向插裝在支撐座1的中部;伸縮螺桿3由導向柱31和套設在 導向柱上可上下移動的升降螺桿32組成,導向柱31的下端通過導向銷33固定在支撐筒2 的內底部,導向柱31設有沿長度方向設有限制升降螺桿32旋轉的凸部,這樣,升降螺桿32 只能夠上下移動,不能夠旋轉,升降螺桿32的頂端安裝有頂頭9。 襯套4通過銷釘41從側面栓入支撐筒的上端部,從而支撐筒的上端部對襯套4形 成支撐,但是襯套不能再支撐筒上轉動。 轉動盤呈環狀,且該轉動盤的內環面中部向內延伸有一圈止擋部51,這樣止擋部 將轉動盤內部分隔成上收納腔和下收納腔,這樣轉動蓋在襯套上,下收納腔匹配收容于襯 套4,襯套4通過止擋部對轉動盤5形成支撐,而且兩者的側壁相匹配接觸。 轉動盤5的上收納腔內放置棘輪螺母6,且該棘輪螺母的中部通過螺紋連接套設 在升降螺桿32上,升降螺桿穿整個轉動盤的中間穿出,棘輪螺母6的圓周緣通過止擋部51 而支撐在上收納腔內,轉動盤的上下端面都設有蓋板8。 升降控制結構包括設于轉動盤上端面上的安裝槽52、堅向安裝在轉動盤內的轉軸 53、安裝在轉軸53的上部且置于安裝槽內的轉向凸輪54、橫向安裝在轉軸下端且向外側伸 出的撥桿55、和一對呈八字型對稱安裝在轉向凸輪兩邊的方形棘爪56,方形棘爪一端鉸 接在安裝槽的底部,另一端的端頭處和安裝槽52的側壁之間壓縮連接著一彈簧57,且所述 方形棘爪的自由端的端角與所述棘輪螺母的外齒輪嚙合,所述轉向凸輪通過旋轉頂開其中 一邊方形棘爪控制棘輪螺母的可旋轉方向。轉動盤的下部設有一段用于撥桿活動的缺口槽 58。缺口槽的上方設有一盲孔59,所述盲孔內設有頂緊彈簧10和頂緊于撥桿的彈珠11,這 樣彈珠11就可以在撥桿在靜止時,給予一定的預緊力讓撥桿不能左右擺動。 參見圖4,本技術的具體使用步驟如下: 需要上升頂起承載物時: a.正向撥動撥桿55,撥桿55轉動轉軸53,從而帶動轉向凸輪54轉動,轉向凸輪頂 開一邊的方形棘爪56,另一邊的方形棘爪還是跟棘輪螺母6嚙合; b.使用手柄7來回的旋轉轉動盤5,轉動盤5通過與已經與棘輪螺母6嚙合的方 形棘爪56作用,正向旋轉帶動棘輪螺母6轉動,從而讓升降螺桿上升,反向旋轉方向棘爪在 棘輪螺母的外齒輪上打滑。 同理,需要下降時: [0031 ] c.反向撥動撥桿55,撥桿撥桿55轉動轉軸53,從而帶動轉向凸輪54轉動,轉向凸 輪頂開另一邊的方形棘爪56,此時另外的方形棘爪由于彈簧的預緊力作用而與棘輪螺母6 的外齒輪嚙合; d.同樣使用手柄來回旋轉轉動盤5,帶動棘輪螺母,升降螺桿下降。 上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技術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 不能因此理解為對本技術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 員來說,在不脫離本技術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 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技術專利和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書為準。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螺旋式千斤頂,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支撐座(1);一支撐筒(2),所述支撐筒豎向插裝在所述支撐座的中部;一伸縮螺桿(3),所述伸縮螺桿由導向柱(31)和套設在導向柱上可上下移動的升降螺桿(32)組成,所述導向柱(31)的下端通過導向銷(33)固定在所述支撐筒(2)的內底部;一襯套(4),所述的襯套通過銷釘(41)固定在所述支撐筒的上端部;一轉動盤(5),所述轉動盤呈環狀,且該轉動盤通過內環面上設置的止擋部(51)將轉動盤內部分隔成上收納腔和下收納腔,其中下收納腔匹配收容于所述襯套(4);一棘輪螺母(6),所述棘輪螺母(6)匹配收容在所述轉動盤(5)的上收納腔內,且該棘輪螺母的中部通過螺紋連接套設在所述升降螺桿(32)上;和一升降控制結構,所述升降控制結構包括:設于轉動盤上端面上的安裝槽(52)、豎向安裝在轉動盤內的轉軸(53)、安裝在轉軸(53)的上部且置于安裝槽內的轉向凸輪(54)、橫向安裝在轉軸下端且向外側伸出的撥桿(55)、和一對呈“八”字型對稱安裝在轉向凸輪兩邊的方形棘爪(56),所述方形棘爪一端鉸接在安裝槽的底部,另一端的端頭處和安裝槽(52)的側壁之間壓縮連接著一彈簧(57),且所述方形棘爪的自由端的端角與所述棘輪螺母的外齒輪嚙合,所述轉向凸輪通過旋轉頂開其中一邊方形棘爪控制棘輪螺母的可旋轉方向。...
【技術特征摘要】
1. 一種螺旋式千斤頂,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支撐座(1); 一支撐筒(2),所述支撐筒堅向插裝在所述支撐座的中部; 一伸縮螺桿(3),所述伸縮螺桿由導向柱(31)和套設在導向柱上可上下移動的升降螺 桿(32)組成,所述導向柱(31)的下端通過導向銷(33)固定在所述支撐筒(2)的內底部; 一襯套(4),所述的襯套通過銷釘(41)固定在所述支撐筒的上端部; 一轉動盤(5),所述轉動盤呈環狀,且該轉動盤通過內環面上設置的止擋部(51)將轉 動盤內部分隔成上收納腔和下收納腔,其中下收納腔匹配收容于所述襯套(4); 一棘輪螺母(6),所述棘輪螺母(6)匹配收容在所述轉動盤(5)的上收納腔內,且該棘 輪螺母的中部通過螺紋連接套設在所述升降螺桿(32)上; 和一升降控制結構,所述升降控制結構包括:設于轉動盤上端面上的安裝槽(52)、堅 向安裝在轉動盤內的轉軸(53)、安裝在轉軸(53)的上部且置于安裝槽內的轉向凸輪(54)、 橫向安裝在轉軸下端且...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紅賓,
申請(專利權)人:李紅賓,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西;36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