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鋼絲繩防扭裝置及塔式起重機,所述鋼絲繩防扭裝置包括用于與鋼絲繩(A)連接的楔形接頭(1),其中,該鋼絲繩防扭裝置還包括安裝座(2)和連接軸(3),所述安裝座(2)包括兩側側壁(21)和與所述兩側側壁(21)的同一端連接的底部(22),每側所述側壁上均設有用于與起重臂連接的連接結構;所述連接軸(3)經由形成在所述底部(22)上的通孔(22a)垂直貫穿所述底部(22),所述連接軸(3)的位于所述安裝座(2)外的部分與所述楔形接頭(1)連接;以及所述安裝座(2)內設有套裝在所述連接軸(3)上的軸承,以使所述連接軸能夠繞自身軸線(Y)旋轉。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鋼絲繩防扭裝置結構簡單,便于加工和安裝。(*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鋼絲繩防扭裝置和塔式起重機
本技術涉及工程機械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鋼絲繩防扭裝置和塔式起重機。
技術介紹
為了提高塔式起重機起升鋼絲繩的使用壽命,塔式起重機上一般設計有鋼絲繩防扭裝置。塔式起重機使用的起升鋼絲繩目前有兩種:一種是非抗旋轉鋼絲繩,一種是抗旋轉鋼絲繩。這兩種鋼絲繩對防扭裝置的要求不同,一種要求防扭裝置隨鋼絲繩一起旋轉,一種不需要防扭裝置隨鋼絲繩旋轉。因此,防扭裝置不僅要具備自由旋轉的功能,還要能夠鎖緊。如圖1中所示,現有的防扭裝置主要包括耳板101、橫梁102 (亦可稱為軸承座)、大螺栓103、銅套104、緊定螺釘105、連接座106和楔形接頭107,其中,耳板101焊接在起重臂臂尖。該防扭裝置在安裝時,先通過大螺栓103將橫梁102與連接座106連接,然后再將連接座106與楔形接頭107的楔套通過銷軸連接;之后,將上述安裝在一起的橫梁102、連接座106和楔形接頭107與起重臂安裝,此時需先將橫梁102與焊接在起重臂臂尖的耳板101安裝好,然后將銅套104敲擊進去將橫梁102卡緊,再沿橫梁的外周現場配鉆六個(每邊三個)孔,以便在銅套105與橫梁102的連接處打入緊定螺釘4以將銅套105與橫梁102固定,防止銅套隨著橫梁的轉動而脫落。由此可見,這種防扭裝置存在以下缺點:(I)整體結構復雜,安裝過程也很復雜,需要現場配鉆緊定螺釘孔;(2)技術加工工藝復雜,由于橫梁外部輪廓為非回轉體,橫梁的加工需要鑄造(或鍛造)之后,再進行機加工;(3)存在安全隱患,銅套一旦損壞,防扭裝置就有脫落的危險。因此,如何簡化防扭裝置的機構,使其便于安裝和加工成為本領域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鋼絲繩防扭裝置,該鋼絲繩防扭裝置結構簡單,便于加工和安裝。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一種鋼絲繩防扭裝置,包括用于與鋼絲繩連接的楔形接頭,該鋼絲繩防扭裝置還包括安裝座和連接軸,所述安裝座包括兩側側壁和與所述兩側側壁的同一端連接的底部,每側所述側壁上均設有用于與起重臂連接的連接結構;所述連接軸經由形成在所述底部上的通孔垂直貫穿所述底部,所述連接軸的位于所述安裝座外的部分與所述楔形接頭連接;以及所述安裝座內設有套裝在所述連接軸上的軸承,以使所述連接軸能夠繞自身軸線旋轉。優選地,所述鋼絲繩防扭裝置還包括用于鎖定所述連接軸的鎖緊裝置,以在所述鎖緊裝置未鎖定所述連接軸的狀態下使所述連接軸能夠繞自身軸線旋轉。優選地,所述鎖緊裝置包括鎖緊螺栓和與該鎖緊螺栓配合的鎖緊螺母,所述鎖緊螺母固定在所述安裝座外壁面上,所述鎖緊螺栓沿所述通孔的徑向方向穿入所述安裝座的底部并能夠與所述通孔內的連接軸壓接以鎖定所述連接軸。優選地,所述連接結構為用于與起重臂通過插銷鉸接的第一安裝孔;所述連接軸的位于所述安裝座外的部分上設有第二安裝孔,所述楔形接頭設有與所述第二安裝孔對應的第三安裝孔,所述楔形接頭通過穿過所述第二安裝孔和第三安裝孔的連接銷軸與所述連接軸鉸接。優選地,所述軸承為推力軸承,該推力軸承配設有用于朝向所述安裝座的底部壓緊該推力軸承的軸承蓋,所述體力推力軸承設置在所述安裝座的底部與所述軸承蓋之間,所述軸承蓋套裝在所述連接軸上并能夠隨所述連接軸一起繞所述連接軸的軸線旋轉。優選地,所述推力軸承包括第一止推墊片、第二止推墊片和位于所述第一止推墊片和第二止推墊片之間的若干個滾動體,所述第一止推墊片與所述安裝座的底部連接,所述第二止推墊片能夠相對所述第一止推墊片轉動;所述軸承蓋壓接在所述第二止推墊片上。優選地,所述安裝座的底部設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一止推墊片的止口,所述第一止推墊片與所述止口過盈配合。優選地,所述連接軸依次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位于所述安裝座內,所述第二段部分位于所述安裝座內并且部分穿過所述通孔而位于所述安裝座外,所述第三段位于所述安裝座外;所述第一段的直徑大于所述通孔的直徑;所述軸承套裝在所述第二段上,所述第二安裝孔設置在所述第三段上。優選地,所述第二段穿出所述通孔外的部分上設有擋圈,該擋圈與所述安裝座的底面之間具有間隙。優選地,所述連接軸依次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部分位于所述安裝座內并且部分穿過所述通孔而位于所述安裝座外,所述第二段和所述第三段均位于所述安裝座外,所述第二段的直徑大于所述通孔的直徑;所述軸承套裝在所述第一段上,所述第二安裝孔設置在所述第三段上。優選地,所述第一段遠離所述第二段的端部安裝有用于防止所述連接軸從所述通孔中滑出的止擋壓緊件。優選地,所述第一段遠離所述第二段的端部形成有外螺紋,所述止擋壓緊件為與所述第一段上的所述外螺紋配合的螺母。本技術還提供一種塔式起重機,所述塔式起重機包括起重臂、鋼絲繩和根據本技術所述的鋼絲繩防扭裝置,所述鋼絲繩防扭裝置的安裝座的兩側側壁均安裝在所述起重臂的臂尖,所述鋼絲繩與所述鋼絲繩防扭裝置上的楔形接頭連接。本技術提供的鋼絲繩防扭裝置,結構簡單、便于加工與安裝,具有表現在以下方面:(I)采用結構簡單方便制造的安裝座取代了結構及形狀均復雜的橫梁,通過位于安裝座的側壁上的連接結構可直接與起重臂連接,簡化了防扭裝置的安裝;無需現場鉆孔,安裝方便;(I)采用連接軸取代了連接座和大螺母,采用連接軸直接與楔形接頭連接,有效的簡化的整個防扭裝置的結構;( 3)取消了銅套,消除了安全隱患。本技術的其他特征和優點將在隨后的【具體實施方式】部分予以詳細說明。【附圖說明】附圖是用來提供對本技術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下面的【具體實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釋本技術,但并不構成對本技術的限制。在附圖中:圖1是現有技術中的防扭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鋼絲繩防扭裝置的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2中連接軸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3 的俯視圖;圖5是本技術鋼絲繩防扭裝置的另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圖5中連接軸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I楔形接頭2 安裝座21側壁21a第一安裝孔22底部22a通孔3連接軸3a第二安裝孔31第一段32第二段33第三段4 連接銷軸5推力軸承6 擋圈7a螺母7b開口銷8軸承蓋9a鎖緊螺栓9b鎖緊螺母9c鎖緊孔A鋼絲繩Y 軸線【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制本技術。在本技術中,在未作相反說明的情況下,使用的方位詞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參考附圖所示的上、下、左、右;“內、外”是指相對于各部件本申請輪廓的內外。參見圖2和圖5,根據本技術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鋼絲繩防扭裝置,包括用于與鋼絲繩A連接的楔形接頭I,該鋼絲繩防扭裝置還包括安裝座2和連接軸3,所述安裝座2包括兩側側壁21和與所述兩側側壁21的同一端連接的底部22,每側所述側壁21上均設有用于與起重臂連接的連接結構;所述連接軸3經由形成在所述底部22上的通孔22a垂直貫穿所述底部22,所述連接軸3的位于所述安裝座2外的部分與所述楔形接頭I連接;以及所述安裝座2內設有套裝在所述連接軸3上的軸承,以使所述連接軸3能夠繞自身軸線Y旋轉。其中,安裝座2的兩側側壁21可以是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鋼絲繩防扭裝置,包括用于與鋼絲繩(A)連接的楔形接頭(1),其特征在于,該鋼絲繩防扭裝置還包括安裝座(2)和連接軸(3),所述安裝座(2)包括兩側側壁(21)和與所述兩側側壁(21)的同一端連接的底部(22),每側所述側壁(21)上均設有用于與起重臂連接的連接結構;所述連接軸(3)經由形成在所述底部(22)上的通孔(22a)垂直貫穿所述底部(22),所述連接軸(3)的位于所述安裝座(2)外的部分與所述楔形接頭(1)連接;以及?所述安裝座(2)內設有套裝在所述連接軸(3)上的軸承,以使所述連接軸(3)能夠繞自身軸線(Y)旋轉。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鋼絲繩防扭裝置,包括用于與鋼絲繩(A)連接的楔形接頭(I ),其特征在于,該鋼絲繩防扭裝置還包括安裝座(2)和連接軸(3),所述安裝座(2)包括兩側側壁(21)和與所述兩側側壁(21)的同一端連接的底部(22),每側所述側壁(21)上均設有用于與起重臂連接的連接結構;所述連接軸(3)經由形成在所述底部(22)上的通孔(22a)垂直貫穿所述底部(22 ),所述連接軸(3 )的位于所述安裝座(2 )外的部分與所述楔形接頭(I)連接;以及 所述安裝座(2)內設有套裝在所述連接軸(3)上的軸承,以使所述連接軸(3)能夠繞自身軸線(Y)旋轉。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絲繩防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鋼絲繩防扭裝置還包括用于鎖定所述連接軸(3)的鎖緊裝置,以在所述鎖緊裝置未鎖定所述連接軸的狀態下使所述連接軸(3)能夠繞自身軸線(Y)旋轉。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鋼絲繩防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鎖緊裝置包括鎖緊螺栓(9a)和與該鎖緊螺栓(9a)配合的鎖緊螺母(%),所述鎖緊螺母(9b)固定在所述安裝座(2)外壁面上,所述鎖緊螺栓(9a)沿所述通孔(22a)的徑向方向穿入所述安裝座(2)的底部(22 )并能夠與所述通孔(22a)內的連接軸(3 )壓接以鎖定所述連接軸(3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絲繩防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結構為用于與起重臂通過插銷鉸接的第一安裝孔(21a); 所述連接軸(3 )的 位于所述安裝座(2 )外的部分上設有第二安裝孔(3a),所述楔形接頭(I)設有與所述第二安裝孔(3a)對應的第三安裝孔,所述楔形接頭(I)通過穿過所述第二安裝孔(3a)和第三安裝孔的連接銷軸(4)與所述連接軸(3)鉸接。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絲繩防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承為推力軸承(5),該推力軸承(5)配設有用于朝向所述安裝座(2)的底部(22)壓緊該推力軸承(5)的軸承蓋(8),所述推力軸承(5)設置在所述安裝座(2)的底部(22)與所述軸承蓋(8)之間,所述軸承蓋(8)套裝在所述連接軸(3)上并能夠隨所述連接軸(3) —起繞所述連接軸(3)的軸線(Y)旋轉。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鋼絲繩防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軸承(5)包括第一止推墊片、第二止推墊片和位于所述第一止推墊片和第二止推墊片之間的若干個滾動體,所述第一止推墊片與所述安裝座(2...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肖勇,齊偉,
申請(專利權)人: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湖南;4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