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冬小麥冬前或春初麥行積雪位移器,目的是將麥行積雪位移于麥行壟背間,輕便實用、不需要動力牽引;本發(fā)明專利技術包括支架、牽引繩、地輪裝置、豁雪裝置和配重組件;支架包括前橫板、后橫板、縱板、固定環(huán)、銷孔;地輪裝置包括地輪、地輪支架和地輪柄;地輪焊接在地輪支架上,地輪支架上端與地輪柄焊接,地輪柄通過螺母固定在前橫板、后橫板上;豁雪裝置包括豁雪板、橡膠墊、銷子和孔槽;豁雪板由兩塊長方形木板對接成“V”字形,豁雪板的中部帶有孔槽,豁雪板通過銷子固定在支架后橫板上;配重組件包括配重塊、配重塊底板和鐵絲;配重塊底板兩端分別通過螺栓與支架的左、右兩縱板中部固定;配重塊通過鐵絲與配重塊底板固定。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一種冬小麥冬前或春初麥行積雪位移器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冬小麥冬前或春初麥行積雪位移器。
技術介紹
我國北方冬麥區(qū)、黃淮平原冬麥區(qū),小麥有明顯的越冬期或返青期(當日平均氣溫≤4°C時小麥停止生長進入越冬期,當日平均氣溫≥4°C時小麥開始生長進入返青期),不同生態(tài)區(qū)或不同年型越冬期或返青期出現(xiàn)的早晚不同(一般多在11月下旬進入越冬期,2月中下旬進入返青期)。小麥進入越冬期地上部停止生長,此時期積雪覆蓋對冬小麥安全越冬極為有利,但在個別年份冬前降雪偏早(如11月上、中旬)或春初降雪偏遲(如2月中下旬、3上中旬),遇氣溫低時,積雪較長時間覆蓋小麥,會對小麥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據(jù)已有文獻資料“氣溫不太低時(接近0°C )下大雪埋沒麥苗,雪內溫度不低,植株還能進行呼吸(據(jù)測定,積雪厚5厘米時,分蘗處的溫度可比最低氣溫高10-15°C),而被雪埋不能進行光合作用,體內養(yǎng)料入不敷出而虧死”(引自:山東農學院主編.作物栽培學(北方本,上冊)[M].北京:農業(yè)出版社,1980.)。同樣春初降雪偏遲,若遇氣溫低時,積雪較長時間覆蓋麥苗,對返青較早的小麥品種,也會造成養(yǎng)料入不敷出造成新生葉片干黃死亡,對小麥生長發(fā)育極為不利。目前對由于冬前或春初因積雪造成的麥苗養(yǎng)料入不敷出形成的死亡或葉片干枯都誤認為是凍害,這種狀況在小麥生產上,一是沒有得到正確認識冬前或春初積雪覆蓋對小麥的危害,二是缺乏相應的豁雪或破雪技術研究及相應的技術裝備。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專利技術目的是克服上述已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輕便實用、不需要動力牽引,可將麥行積雪位移于麥行壟背間使麥苗露出進行正常的光合作用的冬小麥冬前或春初麥行積雪位移器。本專利技術包括支架、牽引繩、地輪裝置、豁雪裝置和配重組件;支架包括前橫板、后橫板、縱板、固定環(huán)和銷孔。支架形似長方形,后橫板上有十個銷孔,固定環(huán)有三個,分別焊接在前橫板的中間和左、右兩端;牽引繩有三根,每根的前端空置,使用時由操作人員控制,后端與固定環(huán)連接。地輪裝置包括地輪、地輪支架和地輪柄。地輪裝置共有五套,其中前橫板的中間和左、右兩端各有一套,后橫板的左、右端各有一套,地輪焊接在地輪支架上,地輪支架上端與地輪柄焊接,地輪柄上部有螺紋,地輪柄通過螺母固定在前橫板、后橫板上;地輪柄可在支架前橫板、后橫板上上下調節(jié),從而調節(jié)豁雪裝置與麥苗的貼近程度,地輪柄在支架前橫板、后橫板上移,則豁雪裝置與麥苗的貼近程度小,地輪柄在前橫板、后橫板下移,則豁雪裝置與麥苗的貼近程度大。支架后橫板、縱板、前橫板材質為鋼板。豁雪裝置包括豁雪板、橡膠墊、銷子和孔槽。豁雪裝置共有五套,均勻分布在支架后橫板上。豁雪板由兩塊長方形木板對接成“V”字形并通過裝于對接邊上的螺栓固定,豁雪板的中部帶有孔槽,支架后橫板依次穿過豁雪板上的孔槽,豁雪板通過支架后橫板的銷孔和銷子與支架后橫板固定。豁雪板的對接邊和底邊上,以及兩個底邊之間均包有橡膠墊。配重組件包括配重塊、配重塊底板和鐵絲;配重塊底板兩端分別通過螺栓與支架的左、右兩縱板中部固定,配重塊共三塊,分別位于配重塊底板的中間和左、右兩端,通過鐵絲與配重塊底板固定。配重組件可以臨時拆卸,配重塊數(shù)量及重量也可臨時增減,根據(jù)雪質緊硬(實)、松軟程度確定是否安裝配重組件及增減配重塊數(shù)量。支架前橫板和后橫板左右兩端兩個地輪之間的距離均為95-100cm,支架前橫板和后橫板左、右同側的前后兩個地輪之間的距離55-65cm ;豁雪板厚度0.5-1.5cm,以豁雪板的長邊作為其縱高,約為17-19cm,以豁雪板的短邊作為其斜寬,約為14-16cm,兩個斜寬邊間的最大開口寬度約8-10cm,根據(jù)余弦定理CosA= [(AB2+AC2-BC2)/(2AB*AC)]及余弦函數(shù)表可得出,兩個對接邊夾角約30度;兩套豁雪裝置間的最小距離10-12cm,最大距離18-22cm。豁雪板對接邊、底邊分別包有5-6cm寬的橡膠墊。本專利技術適于18-20cm播種行距的麥田,一次可完成5行麥苗上的積雪位移,若行距擴大或縮小,可通過改變支架后橫板上的銷孔位置、調節(jié)豁雪板對接邊的夾角(確保麥行上移出的雪有足夠的空間堆置)使用。牽引繩長度與操作者的身高相協(xié)調,確保地輪沿地表滾動,不離開地表。本專利技術輕便實用、使用靈活,作業(yè)成本低,效果比較理想,彌補了冬前降雪偏早或春初降雪偏遲等環(huán)境條件下農用裝置的空白,不需要配套動力牽引,只要一個人拉上向前行走就可將麥行上的積雪位移于麥行壟背間,使麥苗露出進行正常的光合作用。與傳統(tǒng)的人工木鍬、耙子積雪位移作業(yè)相比,可以大幅度的提高功效。【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地輪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3為豁雪裝置結構示意圖。圖中:1、支架后橫板,2、支架縱板,3、支架前橫板,4、固定環(huán),5、銷孔,6、牽引繩,7、地輪,8、地輪支架,9、地輪柄,10、螺母,11、橡膠墊,12、豁雪板,13、銷子,14、螺栓A,15、孔槽,16、配重塊底板,17、配重塊,18、螺栓B,19、鐵絲。【具體實施方式】 支架包括支架后橫板(I)、支架縱板(2)有左右兩個、支架前橫板(3)、固定環(huán)(4)、銷孔(5),支架形似長方形,支架后橫板(I)上有10個銷孔(5),固定環(huán)(4)有3個分別焊接在支架前橫板(3)的左、中、右端;牽引繩(6)3根,各根的一端與固定環(huán)(4)連接。地輪裝置包括地輪(7 )、地輪支架(8 )、地輪柄(9 );地輪裝置共有5套,其中支架前橫板(3 )的左、中、右端各有I套,支架后橫板(I)的左、右端各有I套,地輪(7)上焊接有地輪支架(8),地輪柄(9)與地輪支架(8)上端焊接,地輪柄(9)上部有螺紋,地輪柄(9)通過螺母(10)與支架前橫板(3)、支架后橫板(I)固定,地輪柄(9)可在支架前橫板(3)、支架后橫板(I)上、下調節(jié),從而調節(jié)豁雪裝置與麥苗的貼近程度,地輪柄(9)在支架前橫板(3)、支架后橫板(I)上移,則豁雪裝置與麥苗的貼近程度大,地輪柄(9)在支架前橫板(3)、支架后橫板(I)下移,則豁雪裝置與麥苗的貼近程度小。豁雪裝置包括豁雪板(12)、橡膠墊(11)、銷子(13)、孔槽(15)。豁雪裝置共有5套,均勻分布在支架后橫板(I)上。豁雪板(12)由兩塊長方形木板的一邊對接,對接邊的上、下兩端通過螺栓A (14)固定成“V”字形,豁雪板(12)的中部帶有孔槽(15),支架后橫板(I)依次穿過豁雪板(12)上的孔槽(15),通過支架后橫板(I)的銷孔(5)和銷子(13)與支架后橫板(I)固定,豁雪板(12)的對接邊、底邊及兩個底邊間均包有橡膠墊(11),其中對接邊、底邊分別包有5-6cm寬的橡膠墊(11)。 配重組件由配重塊(17)、配重塊底板(16)和鐵絲(19)組成,配重塊底板(16)的兩端分別通過螺栓B (18)與支架的左、右兩縱板(2)的中部固定,配重塊(17)共3塊,分別位于配重塊底板(16)的左、中、右端,通過鐵絲(19)與配重塊底板(16)固定。配重組件可臨時拆卸,配重塊(17)數(shù)量也可臨時增減,根據(jù)雪質緊硬(實)、松軟程度確定是否安裝配重組件及增減配重塊(17)數(shù)量。 支架前橫板(3)、支架后橫板(I)左右兩端兩個地輪(7)之間的距離約95-100cm,支架前橫板(3)、支架后橫板(I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一種冬小麥冬前或春初麥行積雪位移器,其特征是包括支架、牽引繩、地輪裝置、豁雪裝置和配重組件;支架包括前橫板、后橫板、縱板、固定環(huán)、銷孔;支架形似長方形,固定環(huán)有三個,分別焊接在前橫板的中間和左、右兩端;牽引繩有三根,每根的前端空置,后端與固定環(huán)連接;地輪裝置包括地輪、地輪支架和地輪柄;地輪裝置共有五套,前橫板的中間和左、右兩端各有一套,后橫板左、右兩端各有一套,地輪焊接在地輪支架上,地輪支架上端與地輪柄焊接,地輪柄上部有螺紋,地輪柄通過螺母固定在前橫板、后橫板上;豁雪裝置包括豁雪板、橡膠墊、銷子和孔槽;豁雪裝置共有五套,均勻分布在支架后橫板上;豁雪板由兩塊長方形木板對接成“V”字形并通過裝于對接邊上的螺栓固定,豁雪板的中部帶有孔槽,支架后橫板依次穿過豁雪板上的孔槽,豁雪板通過銷子固定在支架后橫板上;豁雪板的對接邊和底邊上,以及兩個底邊之間均包有橡膠墊;配重組件包括配重塊、配重塊底板和鐵絲;配重塊底板兩端分別通過螺栓與支架的左、右兩縱板中部固定;配重塊共三塊,分別位于配重塊底板的中間和左、右兩端,通過鐵絲與配重塊底板固定。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冬小麥冬前或春初麥行積雪位移器,其特征是包括支架、牽引繩、地輪裝置、豁雪裝置和配重組件;支架包括前橫板、后橫板、縱板、固定環(huán)、銷孔;支架形似長方形,固定環(huán)有三個,分別焊接在前橫板的中間和左、右兩端;牽引繩有三根,每根的前端空置,后端與固定環(huán)連接;地輪裝置包括地輪、地輪支架和地輪柄;地輪裝置共有五套,前橫板的中間和左、右兩端各有一套,后橫板左、右兩端各有一套,地輪焊接在地輪支架上,地輪支架上端與地輪柄焊接,地輪柄上部有螺紋,地輪柄通過螺母固定在前橫板、后橫板上;豁雪裝置包括豁雪板、橡膠墊、銷子和孔槽;豁雪裝置共有五套,均勻分布在支架后橫板上;豁雪板由兩塊長方形木板對接成“ V ”字形并通過裝于對接邊上的螺栓固定,豁雪板的中部帶有孔槽,支架后橫板依次穿過豁雪板上的孔槽,豁雪板通過銷子固定在支架后橫板上;豁雪板的對接邊和底邊上,以及兩個底邊之...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靖華,馬愛平,亢秀麗,崔歡虎,王裕智,安曉東,高煒,
申請(專利權)人:山西省農業(yè)科學院小麥研究所,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山西;1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