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車輛室內試驗用車輪冷卻風機,包括機殼、電機、葉輪、防護網和移動固定裝置,所述機殼包括集流區殼體、動葉區殼體、轉接區殼體和出風區殼體,各殼體之間依次通過法蘭相互連接,所述電機和葉輪均安裝在所述機殼內部,電機的輸出軸連接所述葉輪的輪轂,所述防護網安裝在所述集流區殼體的一端端口處,所述移動固定裝置包括一腳輪和一撐腳,所述移動固定裝置固定在所述機殼下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有效地解決試驗室內試驗車輛車輪散熱不足的問題,且可方便進行移動和固定,結構簡單,設計合理。(*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車輛室內試驗用車輪冷卻風機
本技術涉及一種冷卻風機,具體涉及一種車輛室內試驗用車輪冷卻風機。
技術介紹
應用汽車底盤測功機可以對車輛在室內進行模擬工況的測試,使用底盤測功機來模擬汽車在實際行駛時受到的各種阻力,可以使車輛室內試驗更接近于實際情況,但是車輛室內試驗還缺少實際情況中的風場環境。汽車在實際道路上行駛時,車輪與地面摩擦生熱,由于汽車相對于地面是運動的,可帶走部分熱量,而汽車在底盤測功機上模擬道路行駛時,試驗車輛車輪在轉鼓上滾動,但試驗車輛相對于地面并未發生移動。因此在進行室內試驗時,缺少實際場合的風場環境,車輛的輪胎周圍空氣流通不暢,輪胎熱量無法及時散發,長時間試驗將會導致輪胎熱量積累,輪胎工作溫度升高,嚴重時會發生爆胎事故,從而嚴重破壞試驗車輛的受力平衡性,使車身傾斜,影響試驗的安全性,必須要對輪胎進行冷卻。故模擬風場環境可以使室內試驗更接近于實際情況。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現有技術采用通用的風機對車輪進行冷卻,但它仍存在以下不足:(一)傳統風機設計過程沒有考慮車輪迎面風場環境,只是定性地對輪胎進行吹風散熱,沒有考慮定量問題,傳統車輪風機不能在試驗室內準確地再現車輪迎面風場環境;(二)由于傳統風機結構尺寸設計中沒有考慮車輪的散熱特性,風機送出的風不能準確地對車輪主要散熱區域進行有效的散熱,部分電能被浪費,散熱效率較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用于車輛室內試驗車輪專用的冷卻風機,通過模擬汽車道路行駛過程中的車輪受到的迎面風場,有效解決試驗室內試驗車輛車輪散熱不足的問題,該車輪冷卻風機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使用方便。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車輛室內試驗用車輪冷卻風機,包括機殼、電機、葉輪、防護網和移動固定裝置,所述機殼包括集流區殼體、動葉區殼體、轉接區殼體和出風區殼體,所述集流區殼體、動葉區殼體、轉接區殼體和出風區殼體的截面面積依次逐漸減小,各殼體之間依次通過法蘭相互連接,其中所述集流區殼體和動葉區殼體截面均為圓形,所述轉接區殼體一端截面為圓形,另一端截面為矩形,所述出風區殼體兩端截面均為矩形,且所述出風口殼體外部輪廓為圓弧形結構;所述電機安裝在所述機殼內部,位于所述動葉區殼體內部,所述電機的輸出軸軸心與所述動葉區殼體同心;所述葉輪包括輪轂和若干葉片,所述葉片環繞所述輪轂周向均勻分布,所述葉輪安裝在所述動葉區殼體內部,且所述輪轂與所述動葉區殼體同心,所述輪轂連接所述電機的輸出軸;所述防護網安裝在所述集流區殼體的一端端口處;所述移動固定裝置包括一腳輪和一撐腳,所述移動固定裝置固定在所述機殼下邊。進一步地,所述出風區殼體外部輪廓為四分之一圓弧形結構,且弧形結構的內徑為0.lm,外徑為1.lm。進一步地,所述出風區殼體還可繞矩形截面中心軸翻轉180度后與所述轉接區殼體進行連接,從而改變出風口的方向。進一步地,所述集流區殼體為截面面積遞減的圓筒狀結構,所述防護網安裝在所述集流區殼體截面面積較大的一端。進一步地,所述電機為直流變頻電機。進一步地,所述葉片數量不超過十個,所述葉片沿其旋轉方向前彎,葉片從葉根到葉端部厚度逐漸減小,葉片安裝角為30度?45度。進一步地,包括四組移動固定裝置,每組所述移動固定裝置均由一腳輪和一撐腳組成。進一步地,四組所述移動固定裝置通過螺栓固定在所述機殼外部的焊接架上,且所述撐腳可通過螺栓調節高度。[0021 ] 進一步地,四組所述移動固定裝置中,其中兩組所述移動固定裝置安裝在所述動葉區殼體外部下面的焊接架上,且腳輪較撐腳靠近所述集流區殼體,另兩則所述移動固定裝置安裝在所述轉接區殼體外部下面的焊接架上,且腳輪較撐腳靠近所述出風區殼體。進一步地,所述集流區殼體、動葉區殼體、轉接區殼體和出風區殼體均由不銹鋼板焊接形成。本技術具有的優點和有益效果是:(I)本技術的車輪冷卻風機的出風口尺寸根據試驗車輛車輪迎風面積的需求而設計,使得車輪風機更具有適用性,更能滿足車輪對散熱風場環境的需求,提高了風機的散熱效率,節省了電能。(2)本技術的車輪冷卻風機的出風口殼體可根據需要調整出風口的方向,因此在使用時將兩臺車輪風機對稱分布,出風口均正對試驗車輛的車輪,解決了風機的布置問題,使得試驗臺布置更加合理、緊湊。(3)采用高度可調節的腳輪和撐腳結構進行車輪風機的移動和穩固。調節風機腳輪高度使風機脫離地面,通過腳輪可以使風機移動,有效地減輕了勞動強度;而在工作過程中,需要風機具有較好的穩固性,此時將風機移動到指定位置后,調節腳輪和撐腳高度,使腳輪脫離地面,使用撐腳支撐起風機,風機被穩固,消除了由于鼓風的反作用力使得風機整體的移動因素。【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車輛室內試驗用車輪冷卻風機正視圖;圖2是本技術的車輛室內試驗用車輪冷卻風機俯視圖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的車輛室內試驗用車輪冷卻風機葉輪結構正視圖;圖4是本技術的車輛室內試驗用車輪冷卻風機葉輪結構側視圖;圖5是本技術的試驗車輛的車輪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技術的車輛室內試驗用車輪冷卻風機冷卻區域示意圖;圖7是本技術的車輛室內試驗用車輪冷卻風機布置圖。圖中:1_試驗車輛;2、3_車輪;4、5_車輪冷卻風機;6_車輪矩形冷卻區域;7_機殼;8-電機;9-葉輪;10-防護網;11-腳輪;12-撐腳;13-進風口 ;14_出風口 ;15_輪轂;16、17、18、19、20、21_葉片;22_葉前緣;23_葉后緣;24_葉底部;25_葉端部;71_集流區殼體;72-動葉區殼體;73-轉接區殼體;74-出風區殼體;75_法蘭;76_金屬外緣;77_螺栓;78-焊接架。【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圖4所示,一種車輛室內試驗用車輪冷卻風機,包括機殼7、電機8、葉輪9、防護網10和移動固定裝置,機殼包括集流區殼體71、動葉區殼體72、轉接區殼體73和出風區殼體74,各殼體之間依次通過法蘭75相互連接,其中集流區殼體71端為進風口 13,出風區殼體74端為出風口 14,為了實現車輪風機內部流場的逐級增壓,集流區殼體71、動葉區殼體72、轉接區殼體73和出風區殼體74的截面面積依次逐漸減小,即從進風口到出風口截面積逐漸減小,各殼體由不銹鋼板焊接形成,殼體厚度為0.005m~0.008m。集流區殼體71為截面面積遞減的圓環,圓環軸向長度為0.46m,為了方便空氣介質的進入,截面面積最大的內徑為!T1=0.45m,截面面積最小的內徑為r2=0.38m,截面面積較大的一端為進風口 13,防護網10安裝在進風口 13位置,避免大尺寸異物被吸入風機8 ;動葉區殼體72為內徑為r2=0.38m的等截面圓環,圓環長度為0.3m,葉輪9通過支架焊接在動葉區殼體72內部,葉輪9與動葉區殼體72圓環殼體同軸,動葉區殼體71內葉輪9 一側通過法蘭75與集流區殼體71連接,動葉區殼體72內電機8 —側通過法蘭75與轉接區殼體73連接;轉接區殼體73為變截面結構,轉接區殼體73水平方向長度為0.3m,截面為圓環的一端內徑為0.35m,截面為矩形的一端矩形長為0.5m,寬為0.2m,截面形狀為圓環一端通過法蘭75與動葉區殼體72連接,截面形狀為矩形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車輛室內試驗用車輪冷卻風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殼(7)、電機(8)、葉輪(9)、防護網(10)和移動固定裝置,?所述機殼(7)包括集流區殼體(71)、動葉區殼體(72)、轉接區殼體(73)和出風區殼體(74),所述集流區殼體(71)、動葉區殼體(72)、轉接區殼體(73)和出風區殼體(74)的截面面積依次逐漸減小,各殼體之間依次通過法蘭(75)相互連接,其中所述集流區殼體(71)和動葉區殼體(72)截面均為圓形,所述轉接區殼體(73)一端截面為圓形,另一端截面為矩形,所述出風區殼體(74)兩端截面均為矩形,且所述出風口殼體(74)外部輪廓為圓弧形結構;?所述電機(8)安裝在所述機殼(7)內部,位于所述動葉區殼體(72)內部,所述電機(8)的輸出軸軸心與所述動葉區殼體(72)同心;?所述葉輪(9)包括輪轂(15)和若干葉片,所述葉片環繞所述輪轂(15)周向均勻分布,所述葉輪(9)安裝在所述動葉區殼體(72)內部,且所述輪轂(15)與所述動葉區殼體(72)同心,所述輪轂(15)連接所述電機(8)的輸出軸;?所述防護網(10)安裝在所述集流區殼體(71)的一端端口處;?所述移動固定裝置包括一腳輪(11)和一撐腳(12),所述移動固定裝置固定在所述機殼(7)下邊。...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車輛室內試驗用車輪冷卻風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殼(7)、電機(8)、葉輪(9)、防護網(10)和移動固定裝置, 所述機殼(7)包括集流區殼體(71)、動葉區殼體(72)、轉接區殼體(73)和出風區殼體(74),所述集流區殼體(71)、動葉區殼體(72)、轉接區殼體(73)和出風區殼體(74)的截面面積依次逐漸減小,各殼體之間依次通過法蘭(75)相互連接,其中所述集流區殼體(71)和動葉區殼體(72)截面均為圓形,所述轉接區殼體(73) —端截面為圓形,另一端截面為矩形,所述出風區殼體(74)兩端截面均為矩形,且所述出風口殼體(74)外部輪廓為圓弧形結構; 所述電機(8)安裝在所述機殼(7)內部,位于所述動葉區殼體(72)內部,所述電機(8)的輸出軸軸心與所述動葉區殼體(72)同心; 所述葉輪(9)包括輪轂(15)和若干葉片,所述葉片環繞所述輪轂(15)周向均勻分布,所述葉輪(9)安裝在所述動葉區殼體(72)內部,且所述輪轂(15)與所述動葉區殼體(72)同心,所述輪轂(15)連接所述電機(8)的輸出軸; 所述防護網(10)安裝在所述集流區殼體(71)的一端端口處; 所述移動固定裝置包括一腳輪(11)和一撐腳(12),所述移動固定裝置固定在所述機殼(7)下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室內試驗用車輪冷卻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風區殼體(74)外部輪廓為四分之一圓弧形結構,且弧形結構的內徑為0.lm,外徑為1.lm。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車輛室內試驗用車輪冷卻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風區殼體(74)繞矩形截面中...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弘,劉海,萬輔君,邵忠瑛,喬勝華,王亞飛,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天津;1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